我不是袁术 第66节
他带兵赶来茂陵支援的时候,看到茂陵县城外的陷坑和拒马像模像样,当时就觉得城内有高人。
进入城中,看着编练整齐的守城壮丁还有城墙上的守城设备、物资,立刻就明白茂陵县城是真的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不说兵员素质,就这样的准备程度,羌人要是攻城,没有一千人以上的兵力,怕是要吃个大亏。
之后他得知高人是袁树,是他组织了城内略懂军事的人操持了城池防务,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面对强敌也有一战之力,不至于被一鼓而下,落得云阳县那般的下场。
有如此忧患意识,就和一般的纨绔子区分开了。
再加上之前听说的有关袁树身体力行助农的事情,再一看整个茂陵县的老农们都被袁树打包塞进了城池里保护起来,他就更加佩服袁树了。
神童是真的神,是真有本事,而且心地也挺善良,这对于出身高门大户的人来说,实在难得。
而现在,这个小神童又因为自己的忧患意识,决定增强自己手底下的军事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吧,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可以不追究,也能搞个大新闻。
毕竟这是大汉帝国,明令不准私人有军队,你在大汉帝国的国土上私自训练手底下人掌握军事技能,一个不小心被人捅出去,那可能就是一顶谋反的大帽子扣上来。
众所周知,如果官僚们认为你在谋反,那么你最好真的是在谋反,否则,他们不把你整的家破人亡,是不会罢休的。
但是这种情况放在袁树这种出身的人身上,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以袁氏家族的权势,家中弟子私自训练军队,那确实是一个大新闻,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个事情成为了大新闻,岂不是对袁氏家族掌控舆论渠道能力的一种讽刺吗?
关系到自家嫡系子弟的安危问题,袁氏家族能让这个消息离开函谷关,都能算是犯下大错了。
就算消息进入雒阳,袁氏家族和宦官们有所合作这个事情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而宦官们又能在相当程度上把持皇帝的讯息渠道。
所以皇帝能否真的知道这个事情、能否相信十二岁的袁树训练军队图谋造反,都还是两说。
可以说以袁树的身份,私下里偷偷摸摸训练一支军事力量以图自保,其实危险系数不说很高吧,基本上也能算是没有。
认真思考一番,董宣觉得,这个事情的风险程度不是很高。
但是以此获得袁树的好感、抱上袁树的小粗腿,可能性真的很高。
该怎么做呢?
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啊!
董宣用喝一杯蜜水的时间做出了决定,就此化身真ishu,成为规模广大的ishu集团的一份子,就此投入了袁树哥哥的怀抱。
而这一次,显然和之前那象征性的表态有所不同。
董宣走到了袁树面前,正襟危坐,向他行礼。
“宣一介粗汉,只知战阵杀敌,不识礼数,每每念及于此,未尝不叹息痛恨,蒙袁君不弃,宣荣幸之至,袁君但有所求,宣力所能及之处,必当竭尽全力!”
袁树大笑,伸手扶起了董宣。
“董都尉英豪盖世,岂可自轻?树年幼,不经世事,还望董都尉多多提点。”
两人相视一笑。
随后,董宣和袁树商定,从军队里挑选几个精干好手,帮助一心会保卫部训练环首刀、长矛的使用和相关军阵的知识。
另外也会安排善射弓手与善骑的骑士帮助保卫部训练射术和骑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充分掌握这些关键的军事技能。
而董宣也几乎是立刻就得到了袁树的小小回报。
得知董宣的孙子小董已经五岁了,袁树建议董宣把孙子送到自己这边来,加入到致良知学派之中,学习知识,成为学派的一份子,将来飞黄腾达、帮助董氏家族从军事世家转变为士人家族,岂不美哉?
董宣立刻想到了袁树承接马融“学统”的事情,大喜过望,连连点头,表示马上就安排小孙子到袁树这边拜袁树为师,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士人,不要再上战场拿命挣前程了。
看起来,就算是在古典帝国的大汉,出将入相也是士人阶层的浪漫,只有他们有闲心思能去畅想书生封侯的光辉。
对于广大非士人阶层来说,其实已经有那么一点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小小苗头了。
解决了这个事情之后,袁树就没有关注其他太多的事情了。
过了几天,他从廉达那边听说董宣安排了二十个教官来到一心会帮助保卫部练兵,还提供了十匹训练用战马,以及环首刀、长矛等一系列汉军正在使用的制式装备。
一应操作,全都向着正规军看齐,只要时间足够,必然能把一心会保卫部这三百五十人训练成合格的精锐战士。
军阵,骑马,射箭,他们都会掌握,汉军所掌握的最高级别的技战术,他们都会学习到。
袁树十分满意,向董宣表示了感谢之后便沉寂下去,不再过多干预外面的事情。
他还是守孝之身,不应该过多的抛头露面,以免招惹闲话。
把该做的决策做掉,该扫清的障碍扫掉,接下来的事情,那就是卢植和十三太保他们的事情了。
要是连执行都执行不好,那袁树估计就要二次改组一心会了。
一心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组织,容不得废物、败类。
袁树继续留在马融坟墓旁的草庐之中,继续读书、写作、习武健身,顺便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他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甚至东汉帝国也还有一点时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东汉帝国的崩溃还在缓缓进行之中,宫殿还没有坍塌,烟花还没有绽放,末代实权君主还没有放弃挣扎,足以毁天灭地的力量正在积蓄之中。
而袁树,尚且年少。
(第一卷,完)
第65章 高风险 高回报
时间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有些时候,你会觉得它特别的漫长,好像永远也过不去了似的。
可有些时候,时间就像是喷射战士肚子里的存货,一不留神就全蹿出去了,蹿的人猝不及防。
袁树就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一不留神,三年已过。
建宁三年的三月初五,清晨时分,一份情报从雒阳经由贾诩之手转送到了茂陵县一心会总部。
会长秘书程立程仲德一夜未归,代替身居草庐为马融守孝的袁树接下了这份情报,展开来看了看,神色微变。
而后,他立刻找来了袁树亲卫许崇,让许崇带着这份情报去找到袁树,说一下具体情况,请袁树尽快来一心会总部商讨此事。
年已十六、身高已八尺有余的许崇带着情报纵马奔驰,两炷香的时间之后便来到了袁树现在居住的草庐。
他栓好了马,快步跑到了草庐门口,使劲儿拍打着草庐关闭的房门。
“老大!老大!快起来,大事!有大事!”
他一通夺命连环拍、降龙十八掌,招招迅猛,势大力沉,草庐的门在他的拍打之下瑟瑟发抖,眼瞅着就要撑不住了。
好在房门被从里面及时打开,免遭横祸。
年已十五的袁树尚且比许崇矮了小半个头,不过他的气势明显更强,许崇一看他的表情,就有点畏缩。
袁树的表情很不爽,眼神也非常不善,死死盯着许崇。
“你最好是真的有大事,不然,我就要让你知道打扰我的睡眠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许崇闻言浑身一抖,咽了口唾沫,眼前仿佛有无数不堪的画面掠过。
他连连摇头,驱散了幻觉。
“老大,真的是大事,还挺严重的!”
“什么大事?快说!”
袁树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十分不爽。
“贾文和那边传来消息,说天子又下诏要各州郡大举钩党了!”
许崇大声道:“程仲德看过了这封信,说此次举钩党牵扯很大,还有具体的人数要求,似乎每个郡都要举钩党出来,某些重点地区还要由天子特使来专门审查,右扶风就是其中之一。”
这般说着,许崇拿出了一封信件递给袁树。
袁树眨了眨眼睛,接过了许崇递来的信件。
“仲德让你来的?”
“嗯,接到贾文和的告知,他就立刻让我带着过来了,让您尽快回去良庄一趟商量一下这个事情,天子特使肯定要来,他想提前做个准备。”
“这样啊……”
袁树皱起了眉头。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情况确实不一般,也不知道雒阳那边具体发生了什么,叫宦官们知道了自己这里有人窝藏党人。
以袁氏和宦官之间的关系,要是没有实锤,宦官们也不会贸然做出这种事情。
于是他连忙看起了这份由贾诩送来的重要情报。
情报中,贾诩通知袁树,说袁氏的援助党人行动不知为何消息泄露,为宦官所知,所以宦官操控天子下令,举钩党势在必行,巡查右扶风也是势在必行。
所谓钩党,是第二次党锢之祸时期宦官集团为了打击党人集团而创造出来的概念,意为和党人有勾结的人。
他们打击完党人还不够,还要把和党人穿一条裤子的人一起消灭掉,就创造出来这样一个概念。
袁树对于钩党不钩党的其实并不在意,因为他这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钩党。
他这里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党人。
比如“八顾”之一、宦官重点诛杀对象、陈留郡人夏馥。
比如“八及”之一、宦官重点诛杀对象、山阳郡人张俭。
比如“八俊”之一、宦官重点诛杀对象、山阳郡人刘表。
这三位,都是正儿八经名副其实的党人。
其中张俭还与权势极大的宦官头子侯览有极大的仇怨,是侯览的必杀之人,一度被追杀的如丧家之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现在都隐姓埋名在袁树创立的农庄——良庄内生活。
这要是被宦官使者查到了,袁树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
但是从他们来到这里两年多以来,消息一直都被管控的很好,怎么突然就有所泄露呢?
不过袁树也没有闲心思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宦官方面真的派人来了右扶风,问题会很大吗?
前任右扶风沈恪在袁氏的照顾之下已经进入中央担任议郎,现任右扶风度则乃是袁树的爷爷袁汤的故吏。
地方层面,袁氏绝对兜得住。
其他层面,袁树也不太担心。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