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第124节
“另外咱们的海军编队也可以偷偷的在他们前进的路上偷袭他们!”
参谋部作战部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讲了起来。
锡城抬手制止了他们的争论。
然后看向了陈良。
“新式的火炮布置的怎么样了?”
“报告司令,新式火炮已经配置到了到了部队。”
“好。”锡城说了一声之后看向了众人。
“既然小鬼子亡咱们的心不死,那这次咱们就好好的跟他们过过招!”
“这一次直接打疼他们,看看到底是他们人多,还是咱们的炮弹多!”
“命令。”
锡城说到这两个字的时候。
整个指挥部之中的军官全部都站立了起来。
面色严肃的看向了锡城。
等待着锡城这个总司令向他们下达任务。
“命令一:华夏边防军全体所有部队立刻开始整军备战,防止沙俄和小鬼子从边境线上的进攻。”
“命令二:华夏各军立刻整军向蒙省,辽东半岛,胶州半岛行军。”
“命令三:华夏西南军蔡厄所部立刻向袁史凯的南方政权集团进攻。”
“命令三:后勤部门立刻开始备战物资。”
“命令四:各个军工厂全力生产,三班倒不停歇!”
“命令五:后备役部队立刻转化战斗部队,等待命令。”
“都下去准备去吧!”
“各个部队的军长留一下。”
锡城对着各个军的军长说道。
最后指挥部只剩下了驻守在京城周围的各个军的军长!
如今在京城周围的大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
除了原来最早的东北军改编的华夏第二军第三军以及锡城从东北调过来的第四军第五军之外。
在京城热河等地区又征兵了十五万,从东北又调过来了第六军和炮兵部队。
所以现在京城之中的兵力达到了三十万。
再加上驻守在东北的三十万士兵和其他各边防军,如今锡城手下一共有八十万人马,算上蔡厄手下的二十万人已经达到了百万大军。
“第二,六,七军和装甲第六师向着胶州半岛进军,配合驻守在鲁省的第十五十六军拦截胶州的敌人。”
“第三,八,十军装甲第五师向辽东半岛进军,配合驻守在辽东半岛的第一,十七,十八军拦截旅顺方向的敌人。”
“第四,五,十一,十二向蒙省进军,配合驻守在边境的边防第二,第三,第四军拦截沙俄人。”
“装甲师第一师,第二师跟随集结蒙省。”
“装甲第三师,第四师向朝鲜边境开进。”
“调遣第二十军,二十一军,二十二军向朝鲜边境进军。”
“是,司令。”
锡城摆摆手:“下去准备去吧,后勤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
等着各个军长都离开之后。
锡城看向了杨宇廷。
“如今通向各个省份的道路修建的怎么样了?”
“司令,这您要问政务院了。”
“这个事情是他们那边在处理的。”
锡城一拍自己的脑门。
差点忘记了,这个时候杨宇廷除了军队上的事情之外,其余的事情已经交到了政务院的手中。
“去,给我把杨元杰找过来。”
锡城对着门外的警卫员喊道。
杨元杰,如今的政务院副院长,总理如今锡城手下的政务。
是锡城从系统之中兑换出来的超级精英。
“司令,咱们这次的压力可不小啊!”
“小鬼子,沙俄人再加上袁史凯还有他们背后的列强!”
杨宇廷一脸的担心神色。
锡城看着杨宇廷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笑了起来。
“行了,他们兵力虽然多,但是咱们也不是软柿子好吧!”
“有什么好担心的,既然他们敢来,就要做好死的准备!”
“这一年多的时间之中咱们可不是光修路盖房子了!”
听到锡城的话之后,杨宇廷想到了如今的五大兵工厂,眼神之中又闪亮了起来!
“这次的新式装备绝对够他们喝一壶的,就是司令您说的那个飞机如今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
“还没有仿制出来。”
锡城摆摆手:“现在国外的飞机也不过是刚刚起步的状态,让他们加快加快速度,先把场地给我干出来!”
“不然等我给他们搞到了生产线,他们没地方弄怎么说?”
“还有空军部门也马上给我成立起来,这种事情都要提前做打算的。”
“不能等装备到了之后,他们还不会操作吧?”
杨宇廷点点头:“请司令放心,我会盯紧空军部门的建立的。”
“司令,您找我!”
这个时候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子从外边走进了指挥部之中。
“老杨,来来来过来坐。”
“如今几个省份之中的公路修建的如何了?”
锡城可是知道,想要打现代化的战争,不仅仅是装备跟的上。
你后勤的保障能力也必须跟上了。
不然你前线的自动步枪一开火,那几十万的部队一个弹夹下去就是数百万的子弹。
你后勤保障跟不上,说什么都是白瞎的。
所以他收复了这些省份之后的第一要务除了修路就是铁路的建设工作。
“司令,如今各个省份之间的主要通道都已经修建成功,按照您的要求,双向两车并行。”
锡城手下如今除了钢铁厂之外,就水泥厂开始的最多。
如今整个东北加上北方几个重要的省份之家水泥厂就多达了五六十家。
除了各种工事需要之外,这些水泥全部用到了铺设各个省份之间连接的道路之上。
从京城开始修建,直接向着晋省,豫省,鲁省等地双向动工开始修建。
当然,这个时候锡城手下并没有机械化的工程队。
全部都是靠着人力来完成的。
有一点好处就是这个时候的劳动力很便宜,也很多。
清末的时候人口就已经达到了四万万。
加上也还没有经过民国之间的战乱洗礼,各地的老百姓也都还在。
只不过日子过的苦了一点,但是锡城手下的这些个工程队也给了这些老百姓一条活路。
只要你们来干活,包吃,还有工钱拿。
这一上来,各个省份之间都不用去派兵盯着,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自发的就修路去了。
要知道清末百姓的生活状况普遍贫困且艰难。
由于外患和内忧如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的大量赔款,以及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奢侈浪费,这些负担最终都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
百姓们常常衣衫褴褛,营养不良,很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老年人和小孩尤其显得憔悴,妇女缠着小脚,男子皮肤因劳作而黝黑。
城市中的小胡同里,普通市民面容疲惫,目光呆滞,生活困苦。
农村地区的百姓同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孩子们衣不蔽体,面黄肌瘦。
即使在相对富裕的家庭,妇女和儿童的生活也十分简朴。
总的来说,清末百姓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府的无能,百姓们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苦难。
所以锡城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人来做工。
往往招工的公告贴在了县城之后,县城周围的那些农民在各个村的族老的组织下自发的就派人前往县城应聘去了。
并且有的小孩子,老人也都齐齐的要上阵。
不过锡城对于手下这些工程队也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年龄十八到五十之间,小孩子不要,上了五十的也不要。
锡城收复这些地盘之后直接给老百姓分土地,再加上不征收那些苛捐杂税。
直接就受到了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