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第86节

  “子渊,你此次离开,以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再回京城?”

  闻言,赵盼儿抬起头,有些期待着楚渊的答案。

  想了想,北地那边,想要治理好地方,倒是没什么难处,只是若是想要征伐女真和鞑靼,再加上练兵、侵袭、彻底以绝后患,立下千古伟业,非得数年之功。

  于是他思虑片刻,便道。

  “短则一两年,多则二三年罢...”

  话中尚有余地,若是运气好,能够一战而定,那恐怕两年都用不了。

  到时候自己伟业加身,必然是要谋划北地军权的,这需要不短的时间。

  赵盼儿轻轻叹了口气,回过神来,面容依旧平静如常,但那份沉默中藏着的情愫,却已经无法抑制。

  “愿君行至,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山川平定,莫忘归来,盼儿送子渊一程,愿子渊步步高升,心安是归处。”

  空气中有些沉静的味道,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停滞。

  她这般话语,几乎是十分隐晦的表明了自己的一丝心思,楚渊自是察觉了出来,只是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又嘱咐了一些事情,便迈步离开。

  离开之前,深深看了一眼赵盼儿,语重心长道。

  “保重!”

  而后,赵盼儿和华兰王熙凤几女,分别说了一番话,等到都见过之后,楚渊便带着家眷,启程前往云州。

  他没让其他的人送行,但自家老师,还有大伯,盛家众人,顾廷烨,王家之人,都是纷纷前来,临别之际,又说了许多话语。

  这次离开,除了家眷之外,楚家那边支援了不少族中子弟,以做支持。

  这些都是楚渊今后的班底,身子清白,可当死士使用,军事素养极高。

  只要尚未训练一番,接触些时日,便能顺利成为自己手中的利刃。

  楚渊这边离开,京城楚家这边,赵盼儿望着往日里热闹的院子,此时变的格外清冷空寂,莫名有些感怀。

  她走进楚渊之前的书房。

  桌上散落着几本未翻完的书,她没有心情再去翻阅。

  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桌角那支细长的毛笔上,手指轻轻触碰到它,感受到笔杆的冰凉。

  她心头微微一震,忽然想起了楚渊刚才的话语。

  他的叮嘱虽然平淡,却不难察觉其中的关心与期望。

  她曾以为自己能轻松面对一切,不受任何事物牵动,但此刻,她却感觉自己陷入了某种无法言喻的困惑之中。

  她低下头,眼眸微微闭上,心中默默重复着他那句“保重”。

  那声音似乎并非简单的告别,而是某种深深的牵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那温柔如同幽暗的夜晚中微弱的星光,虽不耀眼,却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赵盼儿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坚定。

  她知道自己不能被情感所困扰,不能让这种感情影响到她的决定和行动。

  毕竟,这条路已经选定,前方的挑战与困厄,她必须独自面对。

  然而,尽管如此,她还是忍不住又回头望了一眼那扇关上的门户。

  或许,某些情感本就不易抑制,而在这种深刻的沉默与不言之中,情愫悄然滋生,已无可回避。

  屋内的庭院通过雕花木窗可以望见,窗棂上挂着几盏温暖的灯笼,透出柔和的光芒。

  尽管已经是深秋,但院内除了有些冷清外,依然保持着古雅的韵致,四季更替的景色在这一刻交织成了和谐、宁静的画面。

  她的目067光柔和,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

  天色渐晚,她始终不曾离开书房,似乎这里有着她喜欢的气息。

  倚窗而立,月光如水洒落一地,映照得那双眸子如星辰般明亮,却又藏着千丝万缕的柔情与惆怅。

  她的脸庞宛如新月,眉似远山,轻轻垂下的发丝如丝绸般滑落,微风拂过,带起一丝幽香。

  纤指轻拨玉簪,思绪漫游在他曾为她讲述的诗词之间,心中那份思念,愈加深沉如潮水。

  她心中所念的人,如那远行的明月,虽明亮,却遥不可及。

  就和楚渊青玉案中所写的那样,每一晚的灯火阑珊处,她都会在这里默默守候,每一阵风吹过,都仿佛听见他轻轻的笑声,温暖又清晰,宛如梦中初见。

  她不禁回想起与他相识时的情景,仿佛是命中注定,桃花灼灼,江畔相遇。

  那一瞬间,似是春风十里,心底的那片枯木瞬间生出了翠绿。

  那时的此景,不知何时,她早已铭刻在心,久久不散。

  赵盼儿望着那皎洁的月光,坚定道:“此生若得共白首,何惧风霜。”

  嘴中喃喃自语,似是在跟自己说话。

  “我会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然后,跟你表明我的心意。”

  眼前浮现的是楚渊如玉般的笑容,那笑容仿佛可以拂去一切忧愁,温柔而坚定。

  心底的思念如藤蔓般缠绕,越发无法解开。

  她依旧固守着那份深情,无论天涯海角,始终不曾改变。

  夜间的轻风吹过她的发梢,宛如轻柔的丝绸舞动,带来一丝甜蜜和悸动。

  ...

  .....

  ps:赵盼儿插图!!.

第一百零七章:北地风云,谋克猛安(求订阅!!)

  十七万大军,此时早已率先一步到达了北地。

  牛继宗和勋贵一脉的两万经营精锐,镇守古北口,王松柏的五万守备军卒,镇守喜峰口,英国公和宁远侯顾堰开的十万常备军,则是接手山海关防务。

  整个北地,随着十几万大军的到来,此时早已变得宛若铁桶一般。

  女真八旗,凶狠善战,但毕竟起家只有几十年,哪怕全都是精锐,还有什么满万不可敌的蠢话,但兵力方面,却始终都是一大痛点。

  楚渊在了解了背景后,都是无奈扶额,女真人那边,诸多将领以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讬、硕讬诸贝勒等人为主。

  各率领八旗中六旗,其余两旗,则是由皇太极这个家伙亲自掌控,也是最精锐,地位最崇高的旗主。

  女真这边的制度,有别于大周,他们以牛录作为基层军官,其中,每三百人编一牛录,管辖牛录的将领,即被定为“牛录额真”

  牛录是八旗制度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八旗制度的雏形,由女真太祖战败顾景,也就是太上皇之后,靠着大周的军备,正式建立.

  其中,五牛录为一甲喇,一千五百人为一甲喇,每五个甲喇为一固山,七千五百人为一固山,就是一旗;各旗以黄、白、蓝、红四种不同的颜色为标志。

  刚开始的女真人,只建立了四旗,随着这些年不断壮大,先后灭掉了哈达、辉发、乌拉等三部,再加上之前大周太上皇又支持了一波军备,这些年实力急剧增长。

  被征服的人口也日益增多,幅员也不断扩大。

  原有的四旗越来越不适应人口的增加、兵员的扩充和战争的需要。

  在此情况下,皇太极继位后,把原来的四旗扩展为八旗,将原有的黄、白、蓝、红四色旗帜镶上边。

  即:正黄、正白、正蓝、正红、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合起来称为八旗。

  八旗的建制分为三级,即牛录(佐领)、甲喇(参领)、固山(都统),都统可率领七千五百人,上面长官为旗主,也是女真人最上面的那一批人。

  皇太极还制定了编制牛录的方法和原则,使八旗制度在扩大中不断巩固。

  此时的女真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若只算八旗,只有六万人。

  但除了这些八旗精锐之外,女真人还有奴隶,也就是仆从军,由那些归附下来的各部族构成。

  这些仆从军,虽然没有各旗那般能打,但也不能小觑,大多为步卒,只论实力,足以和大周寻常兵卒相比拟,大约有四五万人。

  其中,制度也有别于各旗,仆从军中,三百人为一谋克,是最基本的军事单位,而十谋克,为一猛安,可领三千人兵丁。

  士兵平时不需缴纳赋税或服徭役,自备武器和粮食,一旦战争爆发,他们便能迅速转化为职业战士?。

  但无论怎么说,女真人的所有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人。

  就是和鞑靼各部全部联合,也顶多凑齐二十万人。

  有别于女真人,鞑靼指的是北方的蒙古部落及其相关的民族,尤其是指与大周有冲突的蒙古各部,如鞑靼、瓦剌、察合台等,这里只是一个统称。

  鞑靼的军事制度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和大周中原的农业文明的军事制度有所不同,但在与大周的长期对抗中,他们也是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军事组织。

  军事制度以部落制与军制结合。

  鞑靼部落的军事组织是基于部落结构的。

  各个部落或氏族通常有自己的军事力量,由部落的首领领导。

  每个部落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参与战争。

  兵源以骑兵为主,鞑靼的军事力量主要依赖骑兵,尤其是轻骑兵,骑兵的机动性强,可以快速突袭和撤退。

  按部落分兵,鞑靼的军队一般按照部落或氏族来编制,每个部落的军事力量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在大规模的战斗中,部落的军队会联合起来。

  虽然部落军队较为独立,但在重要战役时,鞑靼的军事领袖会统一指挥。

  忽里,这是鞑靼语中一个常见的军官称呼,类似于军队中的“指挥¨「 官”或“队长”,通常负责一个小单位的指挥,如一个骑兵小队,领兵五十人。

  答剌,这个词在鞑靼语中表示一个军事指挥官,类似于军官,答剌是指负责指挥一群骑兵或士兵的人,可领兵三百人。

  都统,在鞑靼部落的较高层级,类似于大周的校尉,负责统领整个军队或某一地区的军事行动,可领兵三千人。

  其中,在一致对外时,会使用统一的制度进行称呼,千户,相当于都统,一般由较有经验的军事人物担任,负责指挥下属部队作战。

  百户,相当于答剌,十户,相当于忽里,百户负责百人规模的部队,十户则负责十人规模的部队。

  鞑靼人和女真人不一样,他们和大周,是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的。

  与其说是大周的敌人,倒不如说女真和大周,都是鞑靼的统一敌人。

  鞑靼的军队虽然比不上女真人精锐,但数量众多,且多为骑兵,机动性强。

  若是没有真正的强者亦或者战阵帮助,他们掉头一转,跑到茫茫草原之中,就很难再捕捉到他们的踪迹。

  若是大周真的准备和鞑靼开战,对方不管不顾,届时也能够集结大小部落,凑出二十多万的军队。

首节 上一节 86/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知否知否,红楼可签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