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132节
“谁急去抱新主人的大腿,谁才是真正的对自己忠心耿耿。”
“这个时候,曹国公若是站出来,抵制此事,那陛下必定会认为你忠心可嘉,可堪大用!”
李景隆摸了摸下巴,似笑非笑道:“黄先生说得有理,但此事事关重大,还容景隆再考虑一二。”
黄子澄深深望了他一眼,站起身来,拱手道:“黄某该说的,也都说了,就先告辞了。”
“最后再说一句,建功立业,就在今朝。时机稍纵即逝,万勿迟疑。”
“在陛下和吴王之间,该怎么选,我相信以曹国公的聪明,不难做出选择。”
说毕,他拜了拜,转身就走。
回头时,嘴角边,已不自觉勾起一抹笑意。
虽然李景隆没有当场应承下来,但黄子澄察言观色,心里知道此事已经成了七八分。
有李景隆冲到前面去试探,他们稳坐后方,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坐收渔翁之利。
退一万步,哪怕办大明军事学院,让吴王收勋贵功臣和都督武将为弟子,真是陛下的意思,受责罚的人,也是李景隆。
吴王也会因此而威望受损。
对他们而言,仍然有收益。
反之,更是自不待言。
……
三日后。
洪武二十五年,农历十月初六日。
这一日,天清气爽,万里无云。
金陵城内,已是万街空巷。
唯独大明银行的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最近几天,《大明日报》在以前四版的基础上,又加印了四版。
内容增加了一倍,价格却仍是四文钱一份。
也因此,更加激起了购买狂潮。
日报的印刷量,稳定提升着,已经由每天十多万份,提升到了每天近二十万份。
加印的四版,除了一版给加油征商税造势,一版锐评兴办大明军事学院乃功在千秋之事,壮大办学声势。
另外两版,自然就都是阐述大明银行和新钞的诸般好处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广告还只有很模糊的概念。
知道沿街叫卖,以及在店铺门前弄上好看的招牌等等。
类似《大明日报》这般规模和力度广告投放,他们平生还是第一次遇到。
初次接触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是广告宣传。
反而觉得内容很精彩,很好看。
同时,也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这大明银行和新钞,真有报纸说的那般好吗?
据说往大明银行里面存银子,不仅不用付保管费,还有利息可以拿。
让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还有便是,据报纸上说,大明银行开业当天,将请戏班子唱戏,请说书先生说书,还会免费给前去捧场的人派送大饼。
若是去大明银行开户存银子,更是能获赠不少礼品。
好奇的金陵百姓,便都赶了过来。
……
杨士奇看着外面汹涌澎湃的人群,心里头既紧张又兴奋。
在谋略和朝廷权争上,他能帮着吴王出谋划策。
但类似于办报纸,办银行,发新钞这样的事,他就只能帮着打点下手了。
也不知道吴王殿下是怎么想出来的点子。
办报纸也就罢了,毕竟此前也有人办过,只是没有这么大的印刷量。
可银行……杨士奇饱读诗书,曾在杂书上看到有关大宋钱庄的记载。
但细究起来,却与吴王办的银行,又大不相同。
还有新钞……
真的行得通吗?
杨士奇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可一想到吴王殿下那坚定无比的神情,又觉得满是信心。
吴王天纵之才,他敢这样做,必定是胸有成竹的。
一念及此,杨士奇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吉时已到。
大明银行的大门,被缓缓打开。
“咚!”
“咚!”
“咚!”
随着几声鸣啰声响起,杨士奇正式宣布:“大明银行开业了!”
人群刹时间响起了震天般的欢呼声。
他们还只是好奇,以及为可能获得的食物与礼品而高兴。
却不知道,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一天开始,拉开了序幕!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
……
第105章 舆论的威力,金融革命!
若有人问,穿越去了大明最想干什么?
那一定是进行工业革命!
事实上,封建社会的发展是几近停滞的。
在鸦片战争之后能进行的改良,造枪造炮建工厂修铁路……在大明这个时代,都是同样可以进行的。
因为两者的社会基础条件,实际上相差不大。
但朱允熥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工业革命必须以天量的资金为基础。
农业社会聚集资金的能力是很弱的。
即使是国家也不例外。
以满清为例,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四千万两。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越来越腐败,每况愈下。
但因为进行“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小规模的工业化,因而财政收入反而激增。
到清朝末亡前,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已增加至二亿六千万两。
但即使这样也不够花。
因为工业化既是赚钱的利器,也是吞金的巨兽。
资本在原始积累的时候,是最残酷也最无情的。
要在大明实行工业革命,就必须要天量的资金投入。
筹不到钱,这个进程就会非常缓慢。
故而,朱允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
开设银行,是敛财最快的方法,也是被后世证明了能成功的。
至于说社会基础,民情国情……据朱允熥所了解,清朝末年的时候,钱庄和银号飞速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富可敌国的巨富。
清末和明初,同处农业社会,同处封建时代。
虽然相隔几百年,但实际上的社会基础,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清末能行得通,现在也一定行得通。
何况,朱允熥的理念,远比清末的钱庄银号更先进。
还有大明帝国做后盾和担保,初始资本也远比那些私人的钱庄银号雄厚。
这时候,《大明日报》的威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随着报纸的大力宣传,街头巷尾里面,尽是关于大明银行和新钞的议论。
“你们看报纸了吗?今天又有一位富商,往大明银行里面存了三十万两银子。”
“哇,真有钱啊!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号富商呢?”
“这年头,谁有银子不是在家里藏得紧紧的,难道还抱着银子招摇过市不成?”
“是啊!要不是大明银行存钱不收保管费,还有利息,谁会将银子从土窟里面搬出来,存到大明银行去呢?”
纯朴善良的百姓们,并没有想过这只是朱允熥编造出来的故事。
所谓的富商,都是他找人打扮。
若是在后世,这种手段只能用低劣不堪四个字来形容。
经历过广告轰炸和各种骗局轮番上阵的后世百姓,对这种故事,大多是嗤之以鼻的。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