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135节

  看来,今天陛下的心情,委实是好。

  出手便是一千两,十分豪阔。

  不过。

  吉垣笑容灿烂,道:“眼下大家伙儿,都不用白银了,陛下不如就赏奴婢新钞吧。”

  “好,那就赏新钞。”老朱更高兴了,道:“新钞最大面值一百文,咱就赏你十万新钞,如何?”

  十万新钞就是一千万文,折银一万两。

  一句话便将赏赐增加了十倍,吉垣如何能不喜?

  一万两白银啊!

  在皇帝陛下身边侍候了这么久,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吉垣连忙跪下磕头:“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老朱挥了挥手,站起身来。

  他仰头望着天下飘过去的朵朵白云,心情格外的好。

  许久都没有这般开心了。

  之前朱允熥开办大明银行,进行新钞改革,老朱虽然未阻止,却也是在心里为他捏着一把汗。

  唯恐出了什么差错。

  好在一段时间过去。

  如今,事实证明,朱允熥成功了。

  新版大明宝钞,被民间百姓普遍接受。

  这让老朱也松了口气。

  咱这孙子,就是厉害。

  有魄力,有雄心,还有能力。

  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被他轻轻松松办成了。

  有这样的孙子,真好啊!

  忽然,老朱又想到了什么,问道:“这么多的防伪措施,新钞的制作成本,只怕不低吧?”

  吉垣弯腰微笑道:“那奴婢就不知道了。”

  “不过,奴婢听到消息,说是吴王殿下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每一项都厉害得很。”

  “都能降低钞票的制作成本。”

  “所以,印制这些新钞,应该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要不然,吴王殿下也不会将新钞的币值,都定得这么低。”

  老朱微微点头。

  吉垣说的,确有道理。

  新钞的最小面值,才一文钱。

  熥儿既然印这样的钱,就说明其制作成本,还要远远低于这个数。

  毕竟,一张新钞很小。

  老朱再度望向天空,心中堆积许久的阴霾皆一扫而空,喃喃道:“标儿,你都看到了吗?你的儿子,咱的孙子,真了不起啊!”

  声音极轻,便是呆在一旁的吉垣,也完全听不到。

  看着皇帝陛下在发呆,吉垣小声出言道:“吴王做成这等大事,陛下要不要也重重赏赐一下呢?”

  不料,老朱却是摇了摇头,高声道:“赏什么,不用赏。”

  “咱的龙椅是他的。”

  “万里江山是他的。”

  “整个大明天下都是他的。”

  “咱还赏他干嘛啊!”

  “咱赏他整个大明天下,难道还不够吗?”

  ……

  大明银行总部所在的后院。

  朱允熥正与杨士奇、姚广孝两人一起交谈。

  下方,数十名账房先生正噼里啪啦打着算盘。

  这段时间,大明银行和新钞,取得了令朱允熥都意想不到的成功。

  原本他还担心,大明的百姓,被原来的大明宝钞坑惨了,不会轻易信任新钞。

  没想到,随着一系列的措施强制推行,新钞竟然以极快的速度,重新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有时候也不得不感慨,老百姓们的集体记忆,似乎并不是多好。

  而方便快捷这一特性,对人的影响,远比朱允熥原来想象的要大得多。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大明日报》大力宣传的功劳。

  舆论的威力,是十分可怕的。

  日复一日的宣传,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心理认知。

  新钞就这样被迅速的接受了。

  至于原来旧钞……

  在朱允熥看来,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其遗忘。

  不闻,不问,不管,当其不存在……

  原因有三。

  一是无论用什么价值去收回旧钞,都不合适。

  定价过低,会使得旧钞折价严重,打击纸钞在人们心中的信誉。

  定价过高,又非常不划算。

  二是若要大面积回收旧钞,则凭空增加了新钞所需要的供应量。

  货币在刚刚发行的时候,控制供应量是非常重要的。

  供应量过多,就有迅速贬值的风险。

  即使强行通过银价和粮价稳定其贬值,但其他商品呢?

  很难说不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商品价格普涨。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严重最可怕的问题。

  因为旧钞防伪不行,即使是大明朝廷自身,都无法分辨出哪些旧钞是朝廷印制的,哪些是伪造的!

  

  这就有点令人极度无语了!

  如果真的大规模回收旧钞,究竟会收回多少假钞,那只有天知道。

  依靠严厉的刑法,让那些造假者不敢?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朱允熥还真不相信这能起多大的作用!

  所以,不闻不问不管,就成了最好的措施。

  反正大明朝廷对以前印制的宝钞,变旧之后,要么是超低折扣回收,或者干脆不管的。

  也不差他这一回!

  只要将所有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新钞上面,旧钞自然也无人关心了。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旧钞因为信誉太低,实际上的使用,并不广泛。

  大部分普通百姓手中,也没有旧钞。

  即使不管不问,影响也有限,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除了新钞的顺利发行之外,另一个给朱允熥带来意外惊喜的,则是大明银行。

  大明银行的发展,远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明银行已经在金陵城里,开了十几家分行。

  整个银行的存款总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七百余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不断刷新,不断创造出更高的记录。

  《大明日报》上宣传的故事和传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纯朴的百姓们,真的相信了那些故事。

  有人带头之后,其他人也就跟着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人去存钱的时候,大家就谁也不信。

  只要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就会认为,你敢存,我为啥不敢?

  其他人一看,你们都存了,你们都不怕,那我怕啥?

  毕竟有利息可以赚。

  凭啥你们能存钱赚利息,我就不能赚呢?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形成了金陵城百姓集体涌进大明银行开户的热潮。

  想到这里,朱允熥嘴角边仍然翘着微微的笑意。

  旋即,又觉得理所应当。

  清朝末年的时候,那些票号和钱庄,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似乎也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

首节 上一节 135/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