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18节
夏原吉尚未开口,旁边的教习已抢先道:“夏原吉确是众多学子当中,文章写得最好的一个。”
朱允熥点了点头。
他隐约记得历史上夏原吉最开始的官职,便是负责撰写诏书。
若非文章写得好,也不会挑选他担任这项工作。
夏原吉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著名的诗词文章,大约是一心做官去了。
这很正常。
喜欢写诗词文章抒发志向的,大多数都是官场不得意的人。
“老师谬赞,学生愧不敢当。”夏原吉应声,态度恭谨。
“本宫身边正好缺少一名文章写得好的人,你既是国子监生员,总是要出仕的。从即日起,就到本宫身边听用吧。”
朱允熥正愁手中能用的人手不足,此际见到夏原吉,当然不会放过。
此言一出,一众学员皆震惊不已,连教习也惊得瞪大眼睛。
到太孙殿下身边听用?
日后便是潜邸之臣,前途不可限量啊!
这名学生,要一步登天了!
夏原吉也激动得浑身颤抖了一下。
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莫名其妙的被太孙殿下看中,就因为刚才最先识破太孙殿下的身份吗?
国子监近八千学员,每年还会新进数千人。
虽说大家都会出仕做官,但其中真正能做到高官者,又能有几人呢?
何况他不过是普通人家出身,想要在官场上步步高升,便更是难上加难。
可如今被太孙殿下选在身侧,一切便不一样了。
眼下太孙殿下便已执掌大明朝政,官员选用皆由他一言而决。
何况如今陛下垂垂老矣,太孙殿下登基称帝,指日可待。
将来的前程……
夏原吉迅速恢复了镇静,磕头拜谢:“谢殿下,学生必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以报。”
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起来,然后望向教习道:“你刚才说得不对,国子监的学生,就应该读《大明日报》。”
“若是连本朝的大事都一概不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将来如何出仕做官,如何去为朝廷办事呢。”
“国子监为国育才,更应该教导生员们时事政务,学以致用。”
“从明日起,国子监要订阅《大明日报》,供监生们阅读。”
“让大家都能了解朝廷里发生的事,而不是做一个只会读圣贤书,不通时务的酸腐文人。”
“若真让这种人做了官,那便是百姓的不幸,是朝廷的侮气!”
他严厉训斥,教习心头骇然,连连应是。
“太孙殿下英明!”有学员立即高喊道。
其他学员立时响应,欢呼不已。
许多人望向朱允熥的目光,不仅有敬畏,还有深深的崇拜。
眼前这位不仅仅是大明的储君,更是能随手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传奇少年才子。
今日斥责教习,让他们都去阅读《大明日报》,更是让众人都深以为然,更加佩服。
不愧是锐意变革,外界纷纷传扬要实行“新政”的太孙殿下,果然与众不同。
朱允熥又吩咐道:“夏原吉,备好笔墨,替本宫写一幅对联。”
学堂里不缺笔墨,夏原吉连忙执笔,众人顿时都屏气凝神。
太孙殿下的才名远扬天下,却不知今日又会写出何等惊世之作。
朱允熥的诸多事迹,早已在民间传得神乎其神。
虽然大家都清楚他的年龄,但很多时候,还是很难将他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联系起来。
特别是亲眼目睹的时候。
要知道国子监的监生,大多数年龄都不小。
不少人已经是三四十岁的年龄。
太孙殿下那张稚嫩的面庞与威严的气势交织,让人感觉仿佛眼前之人不是凡人少年,而是神邸降临人间。
朱允熥目光从众多学员身上扫过,开口缓缓念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第155章 与老朱的矛盾!我在大明讲“科学”!
教习愣立当场,众多生员也一个重。
此联一出,从此整个国子监的风向,恐怕都要大变。
此前陛下不许国子监生员议论国事,但太孙殿下的做法,竟是截然相反。
“将这幅对联挂在国子监的大门两侧,让以后每一个入学的监生,都牢牢记住。”
朱允熥吩咐道。
允许国子监生员议论国事,粗一看以为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实际上,朱允熥很清楚,这是影响十分深远的大事。
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的风向转变,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在里面读书的几千生员,而是整个大明的所有学堂。
自洪武立国,老朱便一意孤行,强制在全国普及官学教育。
府学、县学、乃至深入民间农村的乡学,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国子监是一个风向标。
国子监往哪边转向,全国所有的学堂,都会跟着转向。
对于这件事,朱允熥也思考了很久。
老朱下诏准许官员、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等向朝廷献言献策,唯独不准学员议政,向朝廷献策,这是有其内在逻辑和道理的。
简单点的说,就是学员们最容易结党闹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东林党的座右铭。
而东林党人正是以东林学院为中心,将明末的政坛搅成了一锅乱粥。
大明最终走向灭亡,与东林党关系极大。
从这一点上来说,老朱限制学员议政论证的严令,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了。
若是后世能一直严格贯彻下去,也不会有明末东林党人之乱。
朱允熥对这些都十分了解。
但他心中仍然有其他想法。
世间事,有利必有弊。
压制了学院的言论,对于统治稳定,当然是有利的。
但换一个角度,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呢?
他已经种下了方孝孺这颗种子,但还远远不够。
要推动整个社会变革,必须先从思想上的转变开始。
而要转变整个社会的思想,就必须从学校教育入手。
两害相权取其轻。
朱允熥有信心能稳定大明,并不怕因此而引发动乱。
正因为如此,他才令国子监给学员们订阅《大明日报》,让学员们议政。
《大明日报》是他一手创建的舆论阵地,如果连国子监的学生都不去读《大明日报》,那便无法将学生发动起来,促进思想转变。
要知道,不管哪个时代,学生当中的理想主义者数量都是最多的。
毕竟,学生的思想正处于形成之中,最容易被引导。
这既可能是引导向好的一面,也可能是坏的一面。
同窗读书的关系又非寻常关系可比,也意味着学生们很容易抱团,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
凡此种种,可以说,在任何时代,学生都是一股特殊又极为有力的政治力量。
东林党人出自东林学院,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开始。
何况,国子监的学生,还不是一般的学生,而是大明未来的官员。
朱允熥正是想引导并掌握这股力量为自己所用,才来到国子监。
要让老一辈接受科技文明,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极个别思想开明之人,大多数人天生就会抱着抵制的态度。
可学生不一样。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国子监的学生,将来都是要做官的。
在他们当中打下了基础,他们就会将其带到整个大明。
“太孙殿下教诲,我等铭记于心。”
监生们一齐行礼。
尤其是刚才要被罚的二十余名监生,更是激动不已。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