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38节

  这当然是蒋璩暗地里悄悄率锦衣卫做的。

  老朱早就下了将吕氏一族全部诛灭的圣旨。

  但事情要秘密的做,找好背锅者,就只能静待时机,不能操之过急。

  吕氏丧礼过后,在朱允熥的有意安排下,吕氏一族都离开了金陵城,回到其老家寿州。

  随后,便有了倭寇突袭之事。

  这个手法谈不上有多高明。

  但既然官府调查后,认定是“倭寇”所为,那便没有什么人怀疑。

  毕竟,这些年,倭寇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

  其中有不少是真正的倭寇,还有许多就是本地的盗贼,装扮成倭寇。

  要不然,大明朝廷也不会发布海禁。

  海禁与其说是防止倭寇侵扰,不如说是防止大明的百姓出海,摇身一变,成为“倭寇”。

  这些人入则为民,出则为寇。

  就真的剿之不尽,杀之不绝了。

  消息传来的第二天,《大明日报》就进行了整版报道。

  一是倭寇残暴无比,致吕氏满门被屠,惨状胜过地狱。

  二是尽数倭寇昔日种种暴行。

  此外,还刊登了以前被倭寇屠戮了家人的受害者的采访报道。

  他们在采访中声泪俱下的诉说自己家人的悲惨遭遇,痛斥倭寇的残暴无人性,呼吁朝廷彻底剿灭倭寇,出兵讨伐倭国,使其永不敢再犯大明边疆,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老百姓总是很容易被煽动的。

  何况金陵城本就地处东南,东南沿海的百姓,一直都深受倭寇之害,有切肤之痛。

  《大明日报》的报道,立即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百姓对倭寇,皆是一片喊打喊杀之声。

  一个个都强烈要求朝廷出兵。

  文华殿。

  朱允熥召集众官员议事。

  “下官以为,倭寇不过是疥癣之疾,虽时有侵扰,然只要加强海禁,使片板不许入海,即可防范。”

  “北元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当此时刻,朝廷应全力对付北元。”

  “下官亦以为如此!”

  “下官附议!”

  “倭国远居海外,昔日北元兵强马壮,横扫天下之时,尚且未能征服倭国,我大明更不能随意兴兵。”

  “倭寇残暴,恶行累累,实令人气愤,但主不可怒而兴师,还望太孙殿下明鉴。”

  ……

  与民间的舆论相反,朝堂上的众官员,大多数都认为朝廷应该集中精力对付北元,反对出兵倭国。

  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看来,北元是可能威胁到大明朝存亡的。

  草原游牧部落,数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要不然,秦始皇也不会修万里长城。

  近一点的说,就在数十年前,这片土地都还在元庭的统治之下。

  如今好不容易才挣脱出来。

  可元庭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仍在北方草原上游荡。

  这始终是一个隐忧。

  一个关系到所有人身家性命的隐忧。

  大明的官员、将领,无不希望能永远消除这一祸患。

  相比之下,虽然倭寇在沿海一带杀烧抢劫,无恶不作。

  但若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倭寇是一小股一小股的,他们只能劫掠民间,却不太可能推翻王朝的统治。

  如此一比较,孰轻孰重,自是一目了然。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北元已经被赶回草原,只要加强边防,便再难犯境。可倭寇之乱,却伤及我东南腹地,连故太子妃一家都惨遭屠戮,寻常百姓,又该如何防范?”

  “倭寇不平,则东南不稳。”

  “东南不稳,则我大明江山不稳。”

  

  “倭寇之患,实乃我大明心腹之患,万不可轻视。”

  “朝廷理应将倭寇全部荡平,而不是一味退缩了防御。”

  但他的话,立即遭到了激烈反对。

  “倭寇远在海上,怎么荡平?严加防范,才是上策。”

  双方争论了起来。

  “派海军出战,未必不可!”

  “茫茫大海,何其辽阔,又无处问询,派船出海,就能找得到贼窝吗?”

  “那就出兵倭国!”

  “荒谬,连元庭最强盛时都没有能征服倭国,我大明岂能随意出兵?”

  “元庭不行,我大明未必不可以。”

  “用兵是何等大事,岂可如此草率?”

  “难道就任由倭寇为害我大明吗?”

  ……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吵成了一片。

  下方。

  站在人群内的黄子澄,脸色却变得有些奇怪起来。

  自从吕氏身死,朱允熥被立为太孙,朱允炆被关押,他虽然未被治罪,身份地位却是一落千丈。

  从前许多刻意讨好他的官员,都消失不见了。

  让黄子澄深刻领会了一下什么叫人情冷暖。

  不过,或许是朱允熥推行商税的手段太狠太快,原来的许多江浙豪绅,又已经在私下里串联,希望能再次将其搬倒。

  这令黄子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对吕氏一族满门被灭之事,他亦是充满了怀疑。

  因为许多豪绅其实私下与倭寇是有联系的。

  还有部分倭寇干脆就是豪绅们花钱养着的。

  黄子澄向他们打听,却无人知道此事。

  那屠戮吕氏一族的“倭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联想到献王殿下发疯时对太孙的指控,答案呼之欲出。

  作为之前储君之争至关重要的参与者,黄子澄立即便想到,这或许是朱允熥的手笔。

  不仅杀了吕氏,还屠戮她满门。

  至于为什么不怀疑皇帝陛下,大概是因为黄子澄还不太敢往这上面去想。

  时至今日。

  连献王都被圈禁,仅凭他自己,就算再加上江浙豪绅,也不可能将朱允熥搬倒。

  但是,若是请倭国出兵呢?

  因为这个时代的信息交流太少,黄子澄并不了解倭国的具体情况。

  在他看来,少量从倭国流浪出来的倭寇,都能搅得大明沿海难以安宁,如果倭国能出动大规模的军队,那……

  逼迫皇帝陛下废掉朱允熥,改立朱允炆为储君,也未必没有可能啊!

  一念及此,黄子澄心中激动起来了。

  “下官以为,我大明应出兵征讨倭国!”

  他站出列说道。

  场中众人都诧异的望向黄子澄。

  没想到他竟然会力主出兵。

  “吕妃娘娘一手将太孙殿下抚养长大,如今吕妃娘娘满门遭戮,不报此仇,太孙殿下枉为人子!”

  “太孙殿下乃是我大明储君,大明未来的皇帝。”

  “太孙殿下之耻辱,即是我大明之耻辱。”

  “此仇不可不报!”

  黄子澄振声而语。

  朱允熥用略带奇怪的眼神,望了他一眼。

  黄子澄接着道:“出兵倭国,毕竟非同小可。”

  “下官以为,还是应先遣使前往,逼迫倭国交出杀吕氏一族的凶犯,并承诺约束其民其兵,永不再犯我大明边疆。”

  “如若倭国不同意,到那时,我大明再发兵不迟。”

首节 上一节 238/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