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295节

  关于蒸汽机制造的探讨,大多在这个专刊上面。

  随着探讨的深入,蒸汽机的设计图纸,已经有了上千张之多。

  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实际可行的方案,也修改几个版本。

  一台全新的蒸汽机制造,终于提上了日程。

  相比朱高炽最开始制造的那台效率极低,毛病一大堆的蒸汽机,新的蒸汽机做了三百多处改进。

  连使用的钢材,都因为冶金水平的提高,与之前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可真正制造出来之后,却发现新的蒸汽机虽然效率大大提高,产生同样的功率,需要的燃料减少了五分之四,却仍然有不少问题。

  气缸的密封性还不够,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出现漏气的问题。

  其他许多部件也一样,有不少毛病。

  新制造出的蒸汽机,在试运行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出各种各样的故障。

  维修的时间,比正常运转的时间,还要久得多。

  朱允熥并不气馁,反而对相关的制造者,以及诸多设计方案和技术细节的改进人员,都给予大力褒奖。

  制造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型蒸汽机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大明在工业方面欠缺得太多。

  仍处于疯狂补课的阶段。

  但蒸汽机的研发和制造,就像是一个挖掘一个前所未有的工业富矿,推动了大明各个学科和诸多行业的技术进步。

  

  比如说,在炼钢技术进步提高之后,朱允熥便利用简单的钢铁齿轮和木头,命令工匠们制造出用脚踩的水稻打谷机。

  前世的他出生农村,曾经在小时候见过脚踩的打谷机。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

  但它又是有十分有效的。

  使用脚踩的打谷机,能将稻谷的收割速度提高十倍。

  类似的小发明还有很多。

  比如说,有人利用钻孔的原理,制造出了一台简单的手工膛床。

  这也是研发蒸汽机的产物。

  因为加工蒸汽机的气缸,需要使用膛床。

  当膛床被发明出来之后,朱允熥如获至宝,立即便下令将其使用在火炮的炮筒制造上。

  由此造出来的火炮,将更加坚固耐用。

  更重要的是,它同样也可以用于枪支的制造。

  不仅仅是加工简单的枪管,更重要的是,能借助它,在枪管内部削出膛线。

  如此一来,一支“来复枪”便顺利制造出来了。

  子弹的命中精度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进行远距离射击的时候。

  科学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军手中装备的枪支还没有捂热,便又迎来了新的换装。

  各式各样的发明不断喷涌。

  有人发明了火柴,还有人改进了织布机、纺纱机……

  科技革命已是呼之欲出。

  但朱允熥很快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明并不缺少劳动力。

  类似于打谷机这样的发明,虽然能大幅度提高效率。

  可说到底,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减少人工劳动时间。

  然而,大明的“人形机器”是廉价且十分丰富的。

  取代劳动力,缩短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发明,看起来很美妙,实际上的作用却极为有限。

  即使蒸汽机被制造出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的织布机就能取代原来四十台织布机,可取代之后呢?

  无非是让原来的织布人变得无事可干罢了。

  它会推动社会发展,但这个发展过程,远没有朱允熥原先想象中那么快。

  即使技术进步很快,社会的发展仍然会很慢。

  要真正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富民强,大明需要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从那里获得原材料,以及开拓海外市场。

  就好像后世的许多穷国,他们并不缺技术。

  因为许多技术都是公开的,随手可得。

  真正保密的高精尖技术,穷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也并不需要。

  但落后的穷国始终发展不起来。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已经被别人占据了。

  穷国生产出来的东西,注定在质量和品牌上竞争不过早已抢占先机的富国,无法销售出去,也就难以形成正向循环反馈,从而掉入了经济发展始终无法提高的漩涡中。

  如果穷国本身是一个大国,还可以通过自身内部市场来奠定基础,最终制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若其本身只是一个小国,那简直就变成了无解的难题。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朱允熥很快便做出决定,派郑和率船队出海,前往新大陆。

  在他原来的计划中,是打算等到冬天再启航的。

  那时候的风向对远航更有利,遇到台风的可能性也更小。

  但形势变化越来越快,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前往新大陆的日期,也不得不提早。

  数月光阴,转瞬即逝。

  秋收之时,远征北元的军队,也终于传回了消息。

  ……

第206章 开火,剿灭北元之战!

  张辅的军队出关后,走得并不快。

  这也是朱允熥特意交待过的。

  此番出征,非比以前,一定要稳打稳扎,让士兵们喝好睡好休息好,养精蓄锐,再静待战机出现。

  海上有船可以装载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但陆地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新军出征,全部都用马车的原因。

  三千将士,八百辆马车。

  三人一车,共计二千四百人。

  余下的六百人则是骑马的。

  所有的马车都是双马拉动的。

  再加上备用的马匹,马匹的总数亦超过三千。

  马车亦是由大明制造局特别打造的,相比原来的老式马车,做了不少的改进,非常坚固耐用。

  八百辆马车浩浩浩荡荡,让这支军队看起来不像是军队,反而更像一支运输物资的商队。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携带足够多的后勤补给物资。

  最重要是子弹、炮弹,以及大炮。

  他们用一百辆马车带了一百门大炮,又用两百辆马车运送炮弹。

  剩下的五百辆车,则主要用来装运子弹和粮食,水。

  按照朱允熥的要求,每一名士兵至少配备相当于后世一箱的子弹数量,即一千五百发。

  光是这些枪支弹药的重量,就高达平均每人六十余斤。

  再加上炮弹,粮食,水,以及修理马车和枪支的工具……各式各样的物资,若非有八百辆马车驮运,根本就装载不下。

  但这样做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这意味着三千新军将士,光是携带的枪支子弹数量,就不低于四百五十余万发。

  实际上还额外带了一些储备,总数超过五百余万发。

  若放到后世,这点子弹数量仍是毛毛雨。

  毕竟,后世现代战争大量使用自动步枪和机枪,以及使用火力压制战术,往往用几万颗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

  但这个时代没有这个问题,北元使用的火器还非常少,他们主要用弓箭作战。

  新军士兵手中用的是燧发枪,而不是随意连射的自动步枪和机枪,就算想将更多的子弹在短时间内打出去,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平均每人携带超过一千五百发的子弹,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足够应对任何意外情况了。

  朱允熥很清楚后勤的重要。

  宁可多带,也绝不能少了。

  否则,到了草原上,大军陷入没有弹药补给的困境,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不止是弹药,连枪支的数量,朱允熥都下令特意多带了几百支。

  因为这时候生产的枪支,仍然存在可靠性问题,不少枪会出现故障。

  对此的解决办法,一是对每个士兵都进行严格训练,让他们学会拆卸枪支,懂得维护和保养,并携带了相关的工具。

  其二则是特意多带了一点枪支。

首节 上一节 295/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