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375节

  “说得倒也是,不仅是江湖帮派,便是那些贪官污吏,现在也不敢贪啦。听说现在服徭役的民工发的米粮,还有工地上吃的饭食,都和以前不一样啦。”

  “对对对,我听说,前段时间,朝廷让工地设置食堂,供应大伙儿吃饭,那个饭菜差得呢,米粒儿都数得清,整天干力气活的人吃那东西,肯定不行啊。大伙儿还是只能自己带米带粮,没想到,自从朝廷下令可以写信举报以来,变了,变了,一切全变了。如今那些服徭役的人,在朝廷的食堂里,吃得比咱们这些码头工人还好呢。”

  “此事我也听说了,现在官府设置的食堂里面,不仅有饭有菜,还隔三差五便能吃上一顿肉呢。”

  “是啊,以前是告状无门,就算明知是官员贪墨了银子,可向谁告去呢?也从来没听说过,有谁会因为饭菜不好吃而上衙门告状的啊。现在好了,一封信寄过去,都察院的御史,就跟闻到了腥儿的猫,马上就赶着过来了。”

  “这还真别说,而今就连衙门差役对咱老百姓的态度,都比以前好多了。”

  “还不是因为有人写信投拆,说差役对百姓态度恶劣,动辄敲诈勒索吗!衙门的老爷怕有人给都察院写信,对此十分重视,一旦发现,便会严惩。”

  “治安署每个差役的胸前都有编号,说是为了方便百姓监督。这真是千古奇闻啊。自古以来,你们听说过百姓监督衙役的吗?没有吧!也就太孙殿下能想出这样的主意,真好啊。哈哈哈哈!”

  “世道真是变了,咱老百姓也不用受谁欺侮啦,多亏了太孙殿下啊!”

  ……

  申城。

  这些日子,老朱整日都听着周围百姓的议论。

  对大明朝廷赞美的声音越来越多。

  百姓们纷纷说,如今衙差比以前要廉洁奉公得多,不像从前那般,再随意向商家、百姓勒索银钱。

  老爷们亦是如此。

  以前虽然朝廷严令禁止,但申城的一些犬马声色场所,却总是不缺乏官员前往。

  根本不将朝廷的禁令看在眼里。

  如今也都消失不见了。

  为此,老朱特意亲自前往验证,发现果然如传言那般,官员们真不去了。

  虽然在锦衣卫打探到的消息里面,有些官员私下里仍然找歌姬舞女去宅子里唱歌跳舞,可至少原来的风气,已大为扭转。

  想起这些时日朱孙寄过来的信,老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给朱孙的提议,是利用信件,发动百姓举报江湖帮派、强盗匪寇。

  但对方却提议再加入对官员的监督。

  在信中,朱孙还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自己过去长期以来,治理贪污腐败失败的原因。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只看重事后的惩罚,却忽视了过程中的监督及管理。

  以大明宝钞举例。

  原来的大明宝钞太容易伪造,发行之后缺乏有效的官理,因此导致假钞泛滥。

  即使朝廷在发现伪造之后杀得人头滚滚,甚至在某地印制伪钞后,将该地方圆数十里内的人全部处死,可印假钞的人仍然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多。

  新版大明宝钞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强化技术防伪,使其难以伪制。

  其次则是充分利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银行,第一时间发现假钞,并立即响应处理。

  朝廷对待官员亦该如此。

  要用规章制度使官员们难以贪污腐败,同时加强监督,一旦有贪污腐败,皆能迅速发现。

  这才是治理贪污腐败最有效的手段,而不是事后的杀戮。

  “官场治理的难点,在于既然保持上级官员的权威性,又要给予下级空间,能在必要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抗衡上级。”

  “如果上级官员完全垄断所有的权力,下级没有任何与之进行哪怕一丁点对抗的能力,那上级官员就会将下面所有的权力全部剥夺,将所有的利益都占为己有。”

  “绝对的权力一定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让下级官员有向更上一级反映情况,乃至直接告状告到御前的渠道,才能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这个渠道越通畅,腐败现象便越少。但也会造成上级因权威性不足而导致命令不被遵守的问题。”

  “对此的解决之道一是依法治国,无论上下,皆依国家之法,而非上级个人的决断。”

  “其次则是要平衡双方的关系,维护上级的权威。”

  ……

  朱孙在来信上,与老朱讲述治理贪官污吏的理论和逻辑。

  看得老朱感慨万千。

  原来如此。

  若是当初大明朝堂上,早有一个朱孙这样的人,自己又何至于杀了那么多人,却仍然解决不了官场上贪污成风的现象呢。

  此人真是上天送给大明的赠礼。

  熥儿若得到他的辅佐,必将如虎添翼。

  大明江山,从此蒸蒸日上,千秋万代。

  “陛下,眼看着年关将近了,咱们什么时候回金陵呢?”正当他思绪飞扬的时候,吉垣在旁边问道。

  “是啊,快过年了,该回去了。”老朱喃喃道:“看来,没有咱,那个逆孙也能将国家治理好。咱要回京,将朱孙提拨,让他去辅助逆孙,再正式传位。”

  ……

第252章 郑和的消息,出海!

  京城。

  东宫。

  朱允熥一边喝茶,一边翻阅着汇编了全国大臣奏章的《每日简报》,以及探听司情报司上呈的《国内外情报简编》。

  看完之后,又拿起一份《军情简报》看了看。

  《军情简报》是大明军事学院编制的。

  明初的军事大权,基本上掌握在五军都督府手中。

  兵部虽然名义上有考核将领的权力,但实际上,因为不能过问具体的军情,导致权力很小,更大作用上,还是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

  此时的统兵大将,大多数还是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勋贵,十分强势,并不将文官主导的兵部看在眼里。

  曾经发生过兵部尚书向统兵大将索要本部兵将的具体编制人员数量,被统兵大将拒绝的事情

  双方为此闹到御前,结果,老朱将兵部尚书责骂了一顿,并告诫他不可过界。

  由此也可以看出,明初兵部的地位之低。

  军方强势的大将,如蓝玉,傅友德等人,位列国公,军功显赫,谁又会将区区兵部尚书看在眼里呢?

  朱允熥开始军改之后,总觉得这样也不是一个办法,有意对其进行大改。

  但眼下手中能用的将领还是太少,那些淮西勋贵,尽管天然便是他的支持者,可这些人的毛病又委实太多了。

  说白了,和老朱打完天下后,淮西勋贵的使命就已经基本完成。

  留着他们,唯一的作用是保持军队和人心的稳定。

  当然,要是他们真能适应新型军队的建设需求,能顺利转型,朱允熥也乐得继续使用他们领兵作战。

  毕竟,虽然热兵器和冷兵器是截然不同的战争形式,但指挥战争需要的一些品质总还是相通的。

  曾经表现出色的将领,仍然会有着不错的水平与能力。

  也仅止如此。

  军事指挥的中枢权力上,朱允熥还是不愿意那些人染指。

  他们所立的功劳太大,太难于驾驭。

  另立中枢军事机构的想法,便暂时压了下来。

  邮传部发展起来后,朱允熥发现,将领们寄来金陵的信,其中有九成去了大明军事学院。

  新军分配去各军的人,都有大明军事学院学习的经历。

  原来的老将,也一批一批的进入,又一批一批的离开。

  他们在大明军事学院还有同学,有老师,便有了大量书信往来。

  见状,朱允熥干脆在大明军事学院设置了一个临时性军事研究机构。

  名义上是对军队转型,双军事主官改制,以及新军建设,冷兵器换装热兵器等问题进行学术研究。

  让军中将领向其汇报遇到的问题,该机构再进行研究,给予帮助与建议。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将转型改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弄清楚,搞明白。

  将领们未必都会事无巨细的上奏朝廷,但对于能帮自己的出主意的“研究机构”,则多半会知无不谈,言无不尽。

  其次则是趁此加强对军队的掌握和了解。

  再则,军事机构的人员,并非朝廷的高官,而是“研究人员”,朱允熥可以随意安排。

  不受军队爵位,军功,论资排辈等限制。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只是进行“学术研究”,给出的是帮助和建议,并不是下达命令,将领们完全可以不听。

  然而,他们出的主意,往往非常有用,将领们也就会主动采纳其建议。

  随着时间推移,后来再慢慢放出风声,该“研究机构”的由太孙殿下主管并亲自负责。

  于是乎,这些并非正式命令的“帮助与建议”,一下子便有极为重要的份量,将领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其提出的每一条建议。

  某种意义上,这个军事研究机构,已经成了实质上的大明新军事指挥中枢。

  曾经的“研究人员”,也摇身一晃,变为了对军队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军师”。

  虽然仍是无品无级,可有了这份资历,日后再安排职位,便十分方便了。

  一直在中枢帮着各级将领出谋划策,后面对他们委以重任,将领们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当然,实际领兵和纸上谈兵毕竟不一样。

  真让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人去一线指挥千军万马,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为此,朱允熥又安排了一些有领兵经验的中低级军官进入该研究机构。

  这些人,才是将来准备外放的。

  剩下的“研究人员”,好好做研究就行了。

首节 上一节 375/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