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414节

  “要让太孙殿下动春心,非得寻到世间的绝色女子不可。”

  “因此,道衍大师便令探听司的人,暗中走访打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应天府附近的一个村落里,寻到了这位国色天香的顾姑娘。”

  他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

  “顾姑娘自幼在小山村里长大,身世清白,不仅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更胜西施三分。”

  “又从小便读书,心思通透,聪明伶俐,远非寻常女子可比。”

  “加上家中父母宠爱,自幼养成了其天真无邪,洒脱不羁的性格。”

  “道衍大师说,太孙殿下年少沉稳,却没有同龄人的放荡潇洒,可太孙殿下又十分胆大,骨子里是一个崇向自由的人。”

  “顾姑娘的性子,太孙殿下必定会喜欢。”

  “亲自考察了之后,觉得此女不错,便将她接到京城,并暗中加以培训。”

  “就是希望找到合适的时机,让她与太孙殿下见面,将她进献给太孙殿下。”

  “后来,我见到皇帝陛下与太孙殿下化名的朱孙的通信中,提及自己忧心孙儿的终身大事,便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我们几人商议了一番,觉得时机已然成熟,遂让顾姑娘去西市上卖饰品,并暗中推波助澜,引发金陵城百姓对顾姑娘的热议。”

  “只待皇帝陛下从申城回来,但可趁机借势,将顾姑娘引荐给太孙殿下。”

  还真是考虑得周到啊。

  竟然从一开始便将老朱回金陵,朱允熥因假扮朱孙之事而无法交差,都考虑进去了。

  不过,联想到布局的人,乃是姚广孝,杨士奇等人。

  他们有这样的谋算,太正常不过了。

  哪怕他们不是很在乎被识破,但也不可能将事情做得漏洞百出,更不可能不考虑怎么入局。

  朱允熥还是没有开口说话,因为杨荣仍没有交待徐妙锦的事。

  朱允熥虽然心中有了一些猜测,但他并不打算自己说出来。

  说得分毫不差,也无非是在下属面前装了一个逼,逞能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万一说得与事实有些出入,那就等于在外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愚蠢和能力”,使得别人下一次还敢行欺骗之事。

  这时候装高深莫测,一言不发,让对方自己主动交待,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后世电视剧里那种主角不等别人交待,就自己先分析,先说出“案情”,不过是为了达到在观众面前装逼的效果,以此来显示主角的牛逼。

  实际上,谁也不是神仙,不能未卜先知。

  就算能分析得八九不离十,但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一旦出现了差错,便得不偿失。

  实在没必要这样去做。

  “徐小姐的加入,既在我们的安排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杨荣很快便开始解释徐妙锦的事。

  “因为徐小姐的身份不一般,我们不能与她私下联系,并对她加以培训。所以,她并不知道我们的计划。”

  徐妙锦毕竟是中山王徐达之女,身份尊贵。

  杨荣和姚广孝杨士奇等人的计划,又是在暗中行事,当然不可能让徐家去配合他们。

  以徐家的身份地位,就算真想将徐妙锦嫁给太孙殿下,完全可以直接找机会向皇帝陛下进言。

  不管老朱同不同意,都能迅速得到一个结果。

  用不着绕什么弯弯道道,反而不落好。

  “道衍大师认为,徐妙锦出身功勋世家,人又长得漂亮,能文能武,才华出众,与太孙殿下极为般配,说不定太孙殿下会喜欢她。”

  “只要制造机会,让她与太孙殿下见上一面就好。”

  ……

第276章 复杂的女人,危机和处罚!

  “若太孙殿下能喜欢徐小姐,与她喜结连理,那也是不错的结果。”

  “我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太孙殿下能早日完婚,早日诞下子嗣,使江山社稷从此稳如泰山。”

  “顾姑娘出身偏野,家世清白,与朝堂无瓜葛。”

  “徐小姐出身勋贵,家世显赫。”

  “太孙殿下若娶顾姑娘,则将来不用担心外戚干政。”

  “若娶徐小姐,则能拉拢徐家其支持他们的勋贵。”

  “再或者,太孙殿下将两人尽皆纳娶,也自无不可。”

  “但世上的事,总不能尽如人意。”

  “我们让顾姑娘在外面抛头露面,引人关注,并暗中推动舆论,散播消息之后,先是引来了大量纨绔子弟,甚至一些年龄很大的好色高官的眼光。”

  “我们不得不暗中警告,将人加以驱离。”

  “但后来,却万万也没有想到,竟然将魏国公家的徐小姐也给引来了。”

  “徐辉祖身为魏国公,年岁已然不小,却尚未婚配。”

  “徐小姐见到顾姑娘,便惊为天人,一定要拉她做徐家的媳妇,让顾姑娘嫁给自己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祖。”

  “她先是打听到顾姑娘家的住址,直接去她哥哥嫂嫂所在的地方,下了重金聘礼。”

  “此前为了保密,也为了让戏演得更真实一些,我们只将此事告诉了顾姑娘和她的父母,并没有告诉她的哥嫂。”

  “后来顾姑娘的父母先后因病离世,顾姑娘的哥嫂也一直不清楚我们的计划。”

  “骤然得知大明的魏国公徐辉祖要娶自家妹妹,还许诺聘为正妻,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过门,自是不胜欢喜,当场就应承了下来。”

  “可徐小姐认为,女儿家自己的终身大事,固然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还是须得她自己同意才好。”

  “因此才没有急着纳娶,而是不断的劝说顾姑娘。”

  “我们的计划,也险些因此而中断。”

  “好在顾姑娘的心意,并未动摇。”

  朱允熥当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让顾盼君被自己看上,这是他们的计划。

  但行不行通,自己能不能看上顾盼君,还是未知之事。

  而这个时候,只要顾盼君思想稍有动摇,宁愿选择嫁给魏国公徐辉祖,那他们的谋算,就全盘落空了。

  机关算尽,却为他人作嫁衣裳。

  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威胁顾盼君一定要听他们的话,徐家可不是好惹。

  至少,徐家有足够的能力,保护顾盼君不被外人欺侮。

  而相比未知且有极大的风险的朱允熥,答案明确的徐辉祖其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太孙殿下的女人固然身份高贵,可能不能成功,还是两说之事。

  况且,就算成功了,也未必能被册封为太孙正妃。

  国公的正妻,朝廷的诰命夫人,虽然名义上不如太孙的偏妃身份高贵,可实际上的日子,恐怕还要更好过一些。

  就算朱允熥将来登基称帝,亦是如此。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若不能成为皇后,就不一定比做国公家的女主人更好。

  朱允熥不动声色的望了旁边的顾盼君一眼,又迅速收回目光。

  在这个时代,乡野之中的读书世家,养出一个各方面才能皆优秀,心志心气亦不凡的人,并不奇怪。

  这是因为与后世不一样,封建时代的统治阶层是地主阶级。

  而这些人,大多数并不居住在城市,而是住在农村。

  毕竟,这个时代的城市化率很低很低。

  如果没有入朝为官,不管多么显赫的家庭,都在乡下居住。

  但绝不能认为,在乡野就很穷,就没有见识。

  后世的人会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与深入,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搬迁到了城市,没有多少人还在继续呆在农村。

  所以,人们很容易先入为主,认为留在农村的,都是能力本事不强的人。

  再或者是一些老人,小孩,留守儿童等。

  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打土豪分田地,农村再也没有了占据大量田地的土豪,大家都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要想闯出一番事业,只能去城市闯荡。

  但封建时代不一样,由于土地私有,即使在农村,也有许多占据了大量土地的士绅家庭。

  他们在乡下以“耕读”传家,有大量佃户为他们工作,他们并没有搬迁到城市的想法。

  事实上,在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欧美,尽管资本主义已深入每一个毛孔,但乡下农村仍然有不少有钱的大农场主居住。

  新中国的情况,反而是特例。

  当然,既然在乡下农村住着,家中又没有人在朝廷做高官,那即使家庭条件相比普通人而言,非常富裕,相比徐妙锦这种国公家的贵女,仍然是不值一提的底层寒门。

  即使是在被朱允熥器重的姚广孝、杨士奇眼中,一个乡下土财主,哪怕她家便是有良田千顷,家仆百人,那也是妥妥的寒门之女。

  别看她是出来“摆摊”,但制造局那些饰品,价格可不低。

  折算成银钱的话,她摆摊的饰品,抵得上卖力气的苦工,几十年不吃不喝才能赚到的总数。

  真正的穷苦人家,真做不了这“生意”。

  但不管怎么说,相比徐家,她仍是寒门中的寒门。

  坦然拒绝成为魏国公正妻的身份,也要赌朱允熥对自己的好感。

  眼前这名看起来“天真无邪”的少女,其心志可不小啊。

  当然,有梦想有追求并不是什么罪过。

首节 上一节 414/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