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474节

  广泛传播的市井流言,探听司也不可能打探不到。

  但在他看来,这种事情,下面通常会隐瞒不报。

  这不需要有什么权臣干扰。

  报喜不报忧,是所有人的共识。

  大家都会很自觉的做。

  尤其是这种辱骂皇帝的流言,谁会冒着被皇帝骂,让皇帝暴怒的风险往上面汇报呢?

  却没有想到,老和尚姚广孝还真不这样想。

  探听司早就将消息上报给朱允熥了。

  “陛下!”蒋瓛重重磕头,道:“是微臣失职,才致使这些污蔑圣上的流言在坊间四处传播,微臣已下令麾下锦衣卫严加盘查。”

  “凡有传谣诽谤圣上者,严惩不贷。”

  “同时也顺藤摸瓜,一定找出这些大逆言论的源头,诛其九族。”

  看着信誓旦旦的蒋瓛,朱允熥的双眼,不由得微微眨了眨,转瞬恢复正常,问道:“你有抓人了吗?”

  蒋瓛忙道:“这几日,锦衣卫全力侦查,已捉拿了散播谣言者,共计二百七十五人。”

  这么多吗?

  朱允熥微微怔了一下。

  果然,八卦才是人类的天性。

  锦衣卫如此大规模抓人,竟然都没有能刹住谣言传播之风。

  “你准备将他们如何处理呢?”朱允熥又问道。

  蒋瓛正色道:“陛下,这些人竟然诽谤皇上,肆意散播谣言,不杀不足以正视听,不杀不足以平忠臣之法。”

  “臣以为,应该全部处以极刑。”

  “算了吧。”朱允熥挥了一下手道:“不过是几个无知百姓,说一下无聊的谣言罢了。”

  “用不着如此小题大作,关押三日,告诫一番,就全部都放了吧。”

  这些谣言,本来就是他自己在背后推波助澜,故意传播的。

  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有意为之。

  毕竟,既要将消息放出去,又不能露出马脚,唯一的方法,当然是放各种各样不同的谣言了。

  既然是自己放的,为此而去杀人,就有点太过。

  放了?

  蒋瓛大吃一惊。

  新帝居然如此宽宏大量?

  对那些在背后编排他的人,都这般轻轻放下?

  莫非……一瞬间,蒋瓛想到了许多。

  有人推测近几日京中的流言,或许是新帝故意为之。

  目的是钓出朝野中的反对者。

  对此,蒋瓛且信且疑。

  此际听到新帝下这样的旨意,心中的疑惑,又多增了两分。

  “遵旨!”蒋瓛道:“陛下仁慈宽厚,千古未有。百姓必深念陛下之恩。”

  “对愚昧无知的百姓,还是要好生教导的。”朱允熥道:“你要严厉告诫他们,以后不许再传谣。”

  “是!”蒋瓛连忙应声,仍站在堂中,并未离开。

  “还有什么事吗?”朱允熥眼皮一抬,问道。

  “陛下!”蒋瓛神色紧张地向外面望了一眼,见外面的侍卫都站得离房门较远。

  只要不高声叫喊,正常应该听不到,这才放下心来。

  “锦衣卫和检校,以前都通过宫墙里的秘密缝隙,向宫内传递消息,如今……”

  “哦,你说的是这个啊。”朱允熥清楚蒋瓛是起疑了。

  这也正常。

  新帝登基,渠道没有变化,怎么看都不正常。

  何况,那些宫墙的缝隙,虽然外面的人不清楚消息具体传向哪里,但也能大体上猜到位置应是处于后宫之中。

  可后宫现在已被朱允熥下旨封掉了。

  他又如何能不疑?

  老朱在后宫,又还需要通过锦衣卫和检校的密报,了解外面的情况,情报不能中断。

  否则,老朱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也会放心不下。

  “暂时一切仍如以前,后面朕会做调整和更改的。”

  朱允熥心中对此早已有了计划。

  只要将现在传送情报的地址稍微挪一挪。

  改到前后宫交汇的地方。

  外人就无从分辨是谁接收了消息。

  另一方面,朱允熥也正好接手锦衣卫和检校的情报系统。

  他们收集来的消息,会分成两份。

  一份送给老朱,一份给他自己看。

  虽然姚广孝的探听司收集来的消息很多很广泛。

  但经历了前面的事,朱允熥正清楚了知道,作为上位者,对下属分权制衡的重要性。

  情报系统是帝王最重要的耳目,不能被下属垄断。

  不管有多么信任这个下属,都不行。

  对于帝王而言,没有什么比耳目蔽塞更可怕的事情。

  一旦消息渠道被垄断,就等于将帝王的权柄送给别人,将国家生死都放到别人的手里。

  锦衣卫和检校的情报,正好作为探听司消息的补弃。

  另一方面,探听司只有打探消息的职权,其权力比锦衣卫要小得多。

  比如说,锦衣卫可以直接召官员问话,这是探听司做不到的。

  朱允熥也不打算给予探听司更多更大的权力,就让他们成为后世“便衣记者”之类的存在,便足够了。

  借此将民间的消息收集汇总,而是变成一个对内统治的特务机构。

  除此之外,密奏制度还要进一步加强,以使大臣有机会将不好公开汇报的消息,直达御前。

  “遵旨!”蒋瓛压在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陛下希望能顺利接手,才不改旧制。

  那就好。

  “微臣先退下了。”蒋瓛拱手奏道。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忽然想起了什么:“你当锦衣卫指挥使多年,为国尽忠,朕都看在眼里。”

  “朕赐你一幢宅子,外加银钱一万贯。”

  蒋瓛一愣,旋即拜道:“谢陛下隆恩,臣必誓死以报陛下。”

  如此丰厚的赏赐,是老朱绝不会给的。

  老朱对臣子,那是出了名的吝啬。

  当然,这个吝啬,也主要是针对文官。

  

  对于在前线打仗的有功将士,老朱赏赐钱财时,还是非常大方的。

  从前的大明宝钞,之所以弄到最后彻底崩溃,变成废张一张,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朱喜欢用大量的宝钞,赏赐前线打了胜仗的将士。

  这可不是糊弄他们。

  至少,老朱将钱赏下去的时候。

  宝钞还是真正的宝钞,价值不菲。

  但因为赏得太多,很快宝钞就疯狂贬值,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可锦衣卫虽然也是肃属于武官系统,却由于很少上前线打仗,因此得不到太多的赏赐。

  当然,锦衣卫也不是完全不上前线。

  事实上,洪武一朝,当有战事发生的时候,锦衣卫还是派出人马,轮班上前线的。

  这是老朱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

  凡是驻守京师的军队,不管从前是多么强悍的精锐之军。

  只要在京城呆久了,远离前线,长时间不打仗。

  最后,战力都会迅速下滑,直接近乎完全崩溃。

  禁军拿着最高的饷银,有着最好的盔甲和武器。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全国战力最强的军队,才让他们驻守京师。

  但实际上,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禁军,到了后期,战力还能和边军相提并论的。

  实事求是的说,但凡承平百八十年,边军打禁军,那大概就和老虎打羊差不多了。

  几十万理论上应是最强军队的京师禁军,真打起来,还不够几万边军塞牙缝的。

首节 上一节 474/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