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526节

  “将朱高煦押送回京,交陛下问罪。”

  “至于周王的其余兵马,陛下没有降旨让我们去剿,那我们就先不要去管它,派人严密监视即可。”

  “若是他们有异动,再行定夺。”

  “若无异常,就静候陛下的旨意。”

  那名新军将领愣了一下,面露疑惑,忍不住道:“可周王谋逆,那他带来的亲卫,便都是叛军,我们真的就这样放任不管吗?”

  徐辉祖缓缓抬起头,望向那即将徐徐落下的太阳。

  余晖洒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

  他又转而看向那名新军将领,黑眸深邃,缓缓道:“陛下为什么让诸藩王都带着三卫亲军前来给先帝奔丧?你想过吗?”

  “难道陛下就不知道,这么多军队云集金陵,会让人滋生异心,极易造成动乱吗?”

  新军将领顿时呆住了,转瞬间似是想到了什么,面露骇然之色。

  徐辉祖继续道:“今日得知周王朱橚谋逆的消息后,陛下便下旨令所有在京藩王进宫了。”

  “陛下天纵英明,心中自有乾坤,谋略深远。”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不要妄自揣测帝心,只需好好按旨意办事即可。”

  新军将领如梦初醒,忙拱手道:“魏国公言之有理,卑职受教了。”

  说完,当即转身,匆匆去处理后续事宜。

  徐辉祖的目光,转而望向金陵城的方向,黑眸深邃,微闪光芒,似有所思。

  那座巍峨的金陵城,此刻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而此际,皇宫内的金銮殿上,另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正在悄然上演……

  ……

第340章 功劳与罪责!向皇帝摊牌了!

  旨意传下后,朱允熥屏退左右侍从,独独留下了杨士奇、姚广孝与杨荣三人。

  此时的勤政殿内,气氛凝重。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冷峻,目光缓缓扫过三人,开口道:“朕翻阅每日简报,多有御史言弹劾诸藩王的奏章。”

  “所举不法事由林林总总,更有甚者,言及民间写信举报者亦是数不胜数。”

  言罢,他微微皱眉,似是对这些藩王的行径深感痛心。

  “杨士奇,你此前执掌都察院,对这些弹劾奏章与举报信想必最为熟悉,朕命你即刻去将这些东西整理成册,呈于朕前。”

  朱允熥目光灼灼,声音不容置疑。

  既然要对藩王们动手,这皇室宗亲之事,最讲究的便是名正言顺,唯有将他们的“罪状”一一罗列,才能堵住悠悠众口,让天下人信服。

  杨士奇闻言,赶忙躬身行礼,恭敬应道:“请陛下放心,但凡弹劾藩王的奏章、举报藩王及其家奴,下属官僚的信件,臣早已悉心整理,归档封存。”

  “其间所言之罪,可谓擢发难数;所犯之恶,真真是罄竹难书。”

  他微微一顿,继而又道:“只是藩王们大多戍守边疆,山高路远,往来极为不便,派人前往查处核实,耗费时日良久。”

  “故而,这些弹劾奏章与举报信,多数尚未查证属实,暂时尚无法处理。”

  说到此处,他话锋又是一转。

  “不过,风评自在人心,乃是社会公议。”

  “陛下欲行何事,只需剑指之处,有这些物件为证,便是铁证如山,无论定什么罪,都已然足够。”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藩王们位高权重,镇守一方,手握重兵,各有三卫亲兵供其差遣,平日里要处理的军政事务繁杂琐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他们在行事过程中,稍有不慎,露出些许马脚,被人抓住小辫子,简直易如反掌。

  况且封建礼制之下,“连坐”之风盛行,众人皆觉此乃合情合理之举。

  藩王治下,若有属官犯错,那便是藩王驭下无方,罪责难逃。

  藩王们统辖着偌多人马,要想让下属个个都安分守己、奉公守法,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违法乱纪之事时有发生,就看朱允熥是否有心利用这些把柄了。

  再说这老朱家的藩王们,自恃身份高贵,即便朱允熥此前大力改革宗室制度,令他们的爵位可被削夺,对其严加管束,使得他们有所收敛,但平日里行事作风依旧嚣张跋扈,积习难改。

  自举报制度设立以来,都察院收到的举报信便如雪片般飞来,不计其数。

  当然,这些举报信,绝大多数并非直接冲着藩王本人而去,而是指向藩王麾下的各级属官。

  毕竟,藩王身份尊崇,寻常时日不与市井百姓直接打交道,百姓们甚至难得见其一面。

  真正与百姓产生直接矛盾冲突的,往往是那些仰仗藩王权势、狐假虎威之徒。

  他们为谋取一己私利,肆意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不过,这些在朱允熥眼中已然不重要,在这盘帝王棋局里,所有罪责的黑锅,最终都可稳稳扣到藩王头上。

  哪怕藩王声称对下属的不法行径毫不知情,那亦是推脱之词,更难逃驭下不严的问责。

  姚广孝一直静立在旁,此时也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道:

  “陛下,探听司那边也收集了诸多有关藩王的情报信息,臣早已全部整理归案,以待陛下查阅。”

  朱允熥听闻,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之色。

  一个臣子办事得力与否,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

  像姚广孝与杨士奇这般,根本无需他多言下令,便能知晓何事该提前筹备,着实难得。

  姚广孝继而又道:“功是功,过为过,二者不可混淆。”

  “臣还特意梳理了每一位藩王昔日为大明立下的功绩,望陛下知悉。”

  朱允熥听闻此言,不禁愣了一愣,旋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殿内回荡,仿若驱散了些许凝重氛围。

  “藩王们皆是朕的亲叔叔,血脉相连,只要他们一心忠于朝廷、忠于大明、忠于朕,朕又怎会忘却他们的功劳?”

  说到此处,他神色一凛,语气转为坚定。

  “然而,天家无私事,天下苍生,俱为朕之子民。”

  “他们若有欺压百姓、作奸犯科的不法行径,朕断不能包庇纵容,姑息养奸。”

  朱允熥的声音铿锵有力,仿若洪钟大吕,响彻殿宇,尽显帝王的威严。

  “你们三个,此刻便为朕为每一位藩王草拟两道圣旨。”

  “一道圣旨着重表彰他们过往的功绩,赐予丰厚的奖赏,以显朕之体恤与恩宠。”

  “另一道则严厉斥责他们的罪过,予以最重的惩处,以示我大明律法之公正威严,虽王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以正国法,平民愤。”

  “该如何措辞,朕相信你们心中有数。”

  言罢,他微微提高音量:“速度务必加快,定要赶在诸藩王进宫之前拟好。”

  “写完之后,即刻呈朕御览,签字用印,不得有误!”

  三人连忙跪地领旨,随后,便匆匆退下,各自忙碌去了。

  ……

  自登基践祚以来,朱允熥皆于勤政殿理政。

  然而,今时召见诸藩王,他却特意选定了威严庄重的奉天殿。

  这奉天殿作为大明王朝举行重大典礼与朝会之地,殿宇巍峨,气势恢宏,平日里极少启用。

  今日又非大朝会之日,却在奉天殿议事,足见其不一般。

  不多时,奉天殿外传来一阵纷沓的脚步声。

  一位位藩王身着华服,昂首阔步地迈进了殿门。

  他们周身散发着或威严或桀骜的气息,仿佛这皇宫禁地不过是自家后院一般。

  跟随着藩王们一同入宫的,还有数十名大臣。

  这些大臣们神色各异,有的目光坚定,似是怀揣着某种决心。

  有的微微低头,让人看不清他们眼底的情绪。

  人群之中,那位之前自称感染风寒,已告病多日的礼部尚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身形略显单薄,面容虽带着几分病容的憔悴。

  可眼神却透着精光,哪里有半分重病缠身的模样。

  余下的大臣们,有文臣亦有武将,皆神色各异。

  不时用眼光交流,或窃窃私语。

  朱允熥高坐于龙椅之上,静静地看着这一群不请自来的人。

  他并未下旨召他们前来,可这些人却随着藩王们蜂拥而至。

  究竟有何用心,就不得而知。

  不过,朱允熥也没有令人将他们驱逐出去,或让宫中侍卫阻拦不让其进入。

  相反,他还担心这些人不来呢。

  一场大戏开锣,总得有人粉墨登场。

  光有藩王,可不够精彩。

  “今日又非大朝会的日子,皇上将我等都召来这奉天殿,不知是有何事呢?”

  见礼过后,齐王朱榑率先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他身材高大魁梧,说话时声如洪钟。

  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底的一抹狡黠,却让这故作疑惑的问句显得格外虚伪。

  这分明是明知故问。

首节 上一节 526/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