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54节

  还一关接一关的!

  难道还非得历经九九八十难吗?

  朱允熥暗暗腹谤。

  历史上的朱允炆,不是很顺利就被立为储君了吗?

  好像也没有费什么力啊!

  怎么到了自己争储君之位,就变得这么难呢?

  但转念一想,史书的记载,并不详细。

  从朱标五月死亡,到九月朱允炆被立为储君,期间历时四个多月。

  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老朱究竟是怎么考验朱允炆的,朱允炆又是怎么通过这些考验的,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唯一记载的一项,便是自朱标生病开始,朱允炆就十分小心的侍候,昼夜都不离一步。

  亲力亲为,日以继夜。

  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哀伤过度,以致茶饭不思,饿得日渐消瘦。

  后来还是老朱亲自劝慰,才慢慢好转恢复。

  朱允炆早已抢先一步,在老朱心中,留下了“至纯至孝”的深刻印象。

  而他这具身体的原身,无疑是大大落后了。

  不止如此。

  在朱允炆被立为储君之后,便入宫随老朱一起读书,始终跟随在老朱身边接受教育。

  实际上又是一种考验。

  朱允炆都顺利通过了,才得以继承大位。

  

  这样看起来,朱允炆至少有两个远超常人的能力。

  一是表演天赋一流,十分会装。

  二是忍耐心极好,能长期坚持。

  想到这里,朱允熥不禁有些心烦意乱起来。

  说到底,储君之争,看的并不是能力。

  或许能力是一方面,但绝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

  最终要看的,还是老朱的态度。

  仅仅通过展示能力,能提高自己在老朱心中的地位,但还远远不够。

  老朱对储君的考核是多方面,而不仅仅只考核能力。

  杨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处理好蓝玉,处理好武将勋贵与殿下之间的牵扯,只是殿下争夺储君之位的第一步。”

  “就是这一步,也还没有完成,赢得明日朝堂上的争斗,才能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

  “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今日敢前来王府要人,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背后有人指使,给他们撑腰。”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早就看透了,这是陛下对殿下的考验,而他们本身也是考验内的一环。”

  “只不过,他们最终还是猜错了陛下的心意,才碰到灰头土脸。”

  “陛下确实还想考验殿下,却不在这里。”

  “今日赐殿下宝刀,助殿下逼退了三法司。”

  “可授予殿下的权力过大,必然会在明日引起朝臣的激烈反弹。”

  “而这,就是陛下想要看到的。”

  “否则,陛下便不会如此做,只要将三法司喝退即可,没必要授予殿下大权。”

  “陛下授殿下大权,就是希望看到众臣群起而反对殿下。”

  “如何驾驭蓝玉,驾驭持功自傲的勋贵武将,又如何平息朝臣的不满。”

  “这两者皆顺利通过,才能做大明的储君,将来继承大位。”

  朱允熥想起,朱标在世的时候,还真就是文臣武将全部都支持他。

  朱标死了,昔日的支持者,便分裂成了两派。

  武将勋贵支持朱允熥,文臣则支持朱允炆。

  杨士奇接着道:“我知道殿下对那些文官很不满,他们对殿下也普遍抱有极深的敌意。”

  “但朝堂上的事,可不能仅凭个人喜好。”

  “尤其眼下,正是殿下争夺储君之位的关键时刻。”

  朱允熥笑着点头:“我心中有数,不会掺杂太多的个人喜恶。”

  “只要能拉拢的人,我都会尽量想方设法的拉拢。”

  “政治嘛,就是将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杨士奇微微一愣。

  反复咀嚼着朱允熥的话,只觉此言简明扼要,却直指本质,不由笑道:“殿下如此年龄,便有这般认识,倒是我多虑了。”

  朱允熥没有应声,端起茶杯喝茶。

  杨士奇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是至关紧要的,便是“孝”!”

  朱允熥手中茶杯放下,道:“还请先生指点!”

  他虽然知道朱允炆正是靠一个“孝”字,占尽先机。

  但自己该如何扳回,却并没有什么头绪。

  此时再效仿朱允炆,无疑太晚,有点东施效颦了,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无旨意而抓蓝玉,是莽!”

  “然此举是为陛下之忧,便是孝!”

  “这个孝字,殿下要一笔写到底。”

  “殿下站出争储君之位,是防止大明江山所托非人,是为孝!”

  “殿下抓捕蓝玉,是为了不让陛下左右为难,也是为孝!”

  “然此举毕竟没有旨意,也造成了满城风雨,此时上奏折请罪,方是孝。”

  “长者赐,不敢辞。辞之不恭,受之无愧!”

  “然陛下赏殿下宝刀,授殿下莫大的权力,却没有给予明确的职务,这是陛下对殿下的爱护,却于法理不合,难免引起朝堂争议。”

  “为防有损陛下圣誉,不忍陛下左右为难,请求陛下收回成命,亦是子孙应尽之孝。”

  “如此方显殿下行事皆为公,坦坦荡荡,绝不谋一己私利。”

  “殿下惟忠惟孝!”

第50章 宫外事,省油的灯!

  皇宫。

  天色已黑,刘三吾早已离开。

  老朱仍坐在凉亭里,昏暗的烛光照映下,他的脸色似乎不太好看。

  周围侍候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都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点轻微的动静。

  就在两个时辰前,刘三吾建言皇帝陛下尽早立储。

  此时宫外传来了吴王殿下率锦衣卫包围凉国公府,欲捉拿凉国公蓝玉。

  刘三吾便立即参了吴王一本,直言吴王行事荒唐,肆意无忌,无人臣之礼,无子孙之孝,应下旨严惩。

  同时又说,献王忠孝仁义,可以立为储君。

  不料,他的话,竟惹来了陛下雷霆震怒。

  刘三吾也被陛下当场赶出宫去。

  虽然没有立刻下旨对他如何惩罚,估计也快了。

  惹恼陛下的人,从来就没有啥好下场。

  很快。

  宫外的消息,一桩桩,一件件的传来。

  老朱监察京城,一是靠锦衣卫,其二则是检校。

  如果说锦衣卫是老朱手中的刀,那检校才是真正的耳目。

  与锦衣卫不一样,检校十分神秘低调。

  人员成分也非常复杂。

  有朝中的官员,有寻常百姓,还有道士和尚……

  他们的影子无处不在。

  酒肆、青楼、私宅……街头巷尾,皆遍布检校的密探。

  金陵城内的各种奇闻趣事,官吏嫖妓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乃至夫妻间争吵……检校都会收集,打探,并作为情报,汇报给皇帝陛下。

  正是通过这些耳目,才让老朱对朝中官员的一举一动,对金陵城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皆了如指掌。

  哪怕此际已经是晚上,但因为今日城中发生了大事,所以消息仍不断从宫墙的暗格处,源源不断地从外面传进来。

  “吴王委托开国公常升,抓了一个名叫杨士奇的人。”

  纸张上还清楚写着杨士奇的出生年月,原籍故乡,家庭状况,以及具体的人生经历,乃至他来金陵城后的活动范围,交往的朋友等等。

  若是朱允熥看到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

首节 上一节 54/5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宰执天下,青梅是林黛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