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36节

  “那样,朝中的臣工们都饶不了本王。”

  众人讪讪一笑,这才忐忑不安的坐下。

  朱泺面色变得郑重,语气却依旧平缓说道:“找你们来,是因为你们是京畿范围内,各行各业中的代表,而且你们背后没有后宫、官权支持,本王就想听你们说真话。”

  “朝廷征缴的矿税重不重,能不能够负担。”

  “其实呢,朝廷征缴矿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诸位比普通百姓了解的消息更多,应该知道朝廷财政的艰难。”

  “大明稳定,大明富裕,你们才能够赚到钱,才能够保护住你们的财富,这些粗浅的道理,想必即便是我不说,你们也明白。”

  “朝廷议论废除矿税,现在所有人都看着本王的决定,所以你们说的话,关乎着本王对待这个问题的最终决定。”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大家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商贾们相互看看,有些犹豫。

  这时龙山恒站了起来:“王爷,既然你这么说了,大家都不敢带头,那小人就说说。”

  “朝廷收商税我们同意,历朝历代都收,咱们大明没有道理不收,没有税赋,大明维持不下去,战火燃起,我们也要倒霉,这个粗浅的问题,我们这些商贾也看清楚。”

  “我们反对的是朝廷不能一视同仁,朝廷的税额没有定数。”

  “.”首先说说一视同仁的问题,藩王们、后宫娘娘们、官老爷们、士绅们,他们的产业多是不收税的,朝廷收税的群体就是我们这些小商贾。”

  “而且朝廷的税额也过于沉重,贪赃枉法盘剥让我等商贾难以承受。”

  “朝廷三十税一,到了地方就变成了二十税一,到了下去征收税赋的衙役后,就变成了十税一,甚至更甚!”

  “最终逼得我们这些人破产,我们的工坊、产业就会被皇权支持、官权支持的、绅权支持的商贾吞并!”

  “在这么发展下去,大明的财富都会集中到那些不收税赋的群体手中,再往后,朝廷恐怕一文钱都收不到。”

  朱泺看着龙山恒义愤填膺的模样,心中也不由感慨。

  这就是大明的三座大山。

  皇权、官权、绅权!

  与他所熟知的那个近代何其相似!

  而皇帝老子征收矿税,贴补朝廷财政的方法,根本无法损害这三座大山的利益。

  相反,矿税的压榨下,小商人破产,农民破产,大量的商业资源、土地资源迅速的向这三类人手中集中。

  这也就造成了明末,彻底收无可收的局面。

  因为那个时候,农民,小工商业主几乎全部破产了,极具壮大的皇权、官权、绅权却又动不了。

  崩溃是注定的事情。

第213章 绑架

  “龙老爷,本王从你的话中听出了愤怒,是不是这段时间遇到了什么事情,类似这种压榨?”朱泺看着龙山恒询问道。

  龙山恒抱拳作揖道:“王爷全猜对了,小人去天津卫收罗了一批铁匠,扩大工坊后,给自己招来了祸患,或许是树大招风吧,被宫内的某位贵人支持的商贾看中了。”

  “短短时间内,小人的工坊已经被顺天府巧立名目征收了三次税赋!”

  “小人若想免家破人亡,恐怕不日就要把工坊低价转让给宫内贵人,这样,至少小人还可以留下点余财!”

  朱泺听出了龙山恒话中浓浓的怨气。

  他也明白了,龙山恒敢于出声,这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

  此人的生意手段,以及远见他还是知道的。

  就是此人第一个发现卫所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起身走到龙山恒面前,拍了拍龙山恒的肩膀:“你的苦衷本王知道了,告诉逼迫你的人,就说本王说了,你的产业本王盯着,谁要是敢伸手,无论是宫中的哪一位贵人,本王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话你们也可以对外说出去!”

  “王爷高义!”一群商贾激动附和。

  有了龙山恒带头,朱泺明确的表态后,一群商贾终于放开了,纷纷开始大倒苦水。

  一直到天黑。

  商贾们才离开。

  孙承宗、袁可立陪着朱泺将商贾们送出辕门外。

  孙承宗看着商贾们激动议论,颇为担忧道:“王爷,你的这番表态不但会得罪宫内的贵人们?而且等同于支持废除矿税,陛下那边也……”

  朱泺目视着远去的商贾,面色凝重,坚定的说道:“改革不是长袖善舞,如果现在不制止这种情况,在不久将来,大量的个体小商贾,农民破产,朝廷真的就是想收都收不到一粒粮食,一文铜钱了!”

  “改革就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

  “礼卿!”

  “卑职在!”袁可立立即大声应道。

  朱泺吩咐道:“倭寇使节团的内藤和上杉不是先后悄悄向本王递上拜访函吗?”

  “你悄悄的去,告诉内藤,我在军营见他。”

  “告诉上杉……”提及上杉,朱泺略微停顿,思索片刻后,说道:“让上杉等一天,本王的王府收拾好之后,在王府接见他!”

  “卑职遵命!”

  孙承宗有些狐疑的看着朱泺,他不清楚,眼下的事情,迫在眉睫了,怎么燕王反而要浪费时间见倭寇的代表。

  “稚绳!”

  孙承宗听闻朱泺叫他,连忙回神:“卑职在!”

  “你的任务,就是在明天晚上之前,把这几天内的调查整理好,后天本王要入宫面圣!”

  孙承宗担忧应道:“卑职遵命!”

  他知道,燕王是要拿着这些调查的切实数据,说服皇帝。

  可是这可能吗?

  没有矿税的支撑,朝廷就首先要运转不下去。

  作为皇帝,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维持朝廷的运转,至于其中的隐患,难道皇帝看不到?

  “另外,让你们在军中成立的印刷处准备好,我要连夜写一篇文章,明早……不,等我见过了内藤清成之后,你们要印刷出来,在京畿发放!”

  孙袁二人听闻后,心中不由有些激动。

  燕王文章的犀利,早已是有目共睹了。

  而且经过之前两次的文章,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燕王朱泺做某件大事的时候,必然以文章为宣传咽喉!

  尽管十分担忧,可二人隐隐间也有些期盼。

  领命后,孙承宗提议道:“王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老兵报告,能成一个改革的宣传阵地?”

  “属下认为老兵报告特别刊有些太长,太拗口了,如果真的作为一个固定的宣传阵地,最好能够改一改称呼。”袁可立也积极建言献策。

  朱泺想了想,觉得今后少不了需要一个宣传媒介。

  略作沉吟后,他征询道:“那就叫老兵报如何?改革虽然是不流血的革 ming,但同样是一场铁血的战斗,没有硝烟的争斗!”

  “这场战斗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之为老兵!”

  孙承宗二人相互对视一眼,点头赞同道:“老兵报通俗,容易记,而且还是继承了老兵报告特别刊,最主要,正如王爷所说,这同样是一场铁血的战斗,老兵二字,更加能够体现我们对得这场战斗的坚定意志!”

  “好,既然你们同意,那就用这个名字比!”

  老兵报就在三人的讨论中决定下来。

  而这份改革的宣传阵地,发展到后来,被百姓亲切的称之为扫荡!

  燕王朱泺支持小商贾,似乎倾向废除矿税的消息,随着龙山恒等一群小商贾离开后,迅速传开。

  竹林。

  弯弯曲曲的青石小径。

  小径尽头,典雅简约的书院伫立此间。

  月光朱影摇曳中,东林书院四个字仿佛也跟着摆动一般,显得有些邪祟狰狞,与这满山君子气息的竹林,形合而神不合。。

  夏虫唧唧鸣叫。

  书院空地的草坪中。

  一群年轻士子围坐在顾宪成周围,灯光下,激情澎湃的议论着什么。

  “先生,燕王的这篇文章学生倒是觉得没有说错什么,卫所私有化也没错,与其这些人才在朝廷手中白白浪费,还不如在民间创造更大的财富。”

  “是啊先生,学生以为,燕王文章中说的没错,当下我大明的确需要大胆的改革。”

  “对,学生最赞同燕王文章中的这句话,不改革,不发展,不搞活民间,不改善百姓生活只有死路一条!”

  “我更欣赏燕王这句谁反对改革,谁反对百姓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百姓就打倒谁,这句话,仔细琢磨,其实暗合了我们一直提倡的道统大于治通,百姓重于君主!这不正是吾辈士人孜孜不倦追求的吗?”

  ????

  顾宪成听着年轻士子们热血激昂的议论声,始终保持着笑容,同时不住的点头,似乎认同士子们发表的意见。

  可其内心中,早已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意料到沈一贯等人不可能成功。

  虽然看似声势浩大,可始终都是被动出击,倒是沈一贯在信中告诉他,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一点顾宪成十分赞同。

  也认为,废除矿税的主张更有可能成功!

  只是他万万没有料想到,朱泺这篇文章的影响力!

  在高价购得那些愚民快马加鞭送到江浙的老兵报后,顾宪成看了一遍,然后就将内容誊抄,在东林书院的士子中传看。

  他本意目的是要发动士子,对燕王朱泺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进行猛烈批评。

  借朱泺这篇文章,讨论时政,针砭时弊,在江浙地区打响东林书院的名头!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泺高喊着要打破千年礼教的文章,被书院那些老夫子们愤而痛斥,却在年轻士子中,引起了极大的热议。

  年轻士子几乎一边倒的被这篇文章给蛊惑!

  这让他全部的计划胎死腹中!

首节 上一节 236/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