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80节
可惜这种安抚不被当初的百官认同,大家群起而攻之,弹劾王锡爵两面人,左右逢源的谄臣,不配为首辅,借此把王锡爵赶出朝堂。
王锡爵之后,才是赵志皋为首辅。
可这个时候,血溅延禧宫的事情就发生了。
自此后,形势就完全转变了。
叶向高解释道:“殿下,王锡爵恰恰是最合适的人选,从王锡爵曾经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并无十分坚定的嫡长之心,这对殿下就是最有利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王锡爵为次辅,就要屈居于赵如迈这个老胡裱匠之下。”
“王锡爵这个人是有野心的,当初还是首辅,一旦他成了次辅后,他会甘心,会适应被人压一头?”
“绝不会!”
“加之王锡爵这个人,很瞧不上赵如迈糊糊裱裱的做法,其二人必然发生冲突。”
“赵如迈是支持改革,支持朱泺的,一旦他们发生冲突后,我们只要推波助澜,便可让王锡爵对赵如迈的不满,变成对改革,对朱泺的不满!”
朱常洵听的眼睛不由一亮。
这是很有可能的。
也是很普遍的人之常情。
人往往会因为对某件事物的不满、厌恶而牵连任何与此事物有关的东西。
反之亦然。
他从小便为父皇喜欢宠溺,究其根本原因,还不就是父皇独宠母后的缘故吗?
爱屋及乌,反之也是成立的!
“还有一点,王锡爵是江苏籍贯,其在南直隶有着广泛的人脉,殿下不是没有让陛下准许去南直隶做事吗?”
“殿下去了后,只要先用利益捆绑住王锡爵身边的家人、门生故吏,加上前面的因素,王锡爵势必倒向殿下!”
“最后一点,十年国本之争,陛下对王锡爵的听话是很满意的,一旦有人提议王锡爵后,陛下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何况赵如迈、于可远、张明成或多或少的都已经倒向了朱泺,难道皇帝就不担心吗?”
“所以这个次辅人选,在皇帝心中,最好是一个不是特别倾向嫡长有序认同的,同时还要是个听话的,不会抵触改革,又能够有效牵制彻底倒向朱泺的老胡裱匠之人!”
“凡此种种因素全都考量进去,这么多合适次辅的人选,王锡爵其实就是最适合的一个!”
朱常洵对叶向高这条忠狗越发的满意了。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得到了一条好狗!
其脸上露出了笑容,继而吩咐道:“一旦次辅人选定了后,你们就准备弹劾都人子,这一次,一定要让他从滚蛋!”
?
是夜。
乾清宫。
骆思恭谨小慎微的站在皇帝的面前。
朱翊钧看着骆思恭,沉声询问道:“骆思恭,朕还可以信任你吗?”
噗通!
骆思恭闻言,面色倏然变白,立刻跪倒,匍匐在地上,大声道:“锦衣卫自成立之初,就是皇帝的眼睛、皇帝耳朵,锦衣卫每一个人心中时时刻刻都记得,臣等忠心的只有陛下!”
“臣虽有自身个人对好恶的判断标准,但臣绝对不会忘记锦衣卫的职责和使命!更不会受个人好恶的影响。”
皇帝满意的看了眼骆思恭。
自身个人好恶的判断标准,绝不会因自身好恶,而忘记锦衣卫的使命。
骆思恭这句话潜意识想阐明什么,他很清楚。
“你是个聪明人!”
闻言,骆思恭不由松了口气,小心翼翼的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他知道,这一关他过了。
便闻皇帝询问道:“福王去叶府谈了些什么?”
“臣无能,当时福王与叶阁老密谈,北镇抚司的密探未能接近,不过叶阁老无意间对自己的一名小妾提及了王锡爵大人。”
哼!
皇帝听闻后不由微微冷哼:“他这是借你锦衣卫的口,让朕想起王锡爵!”
“你锦衣卫现在已经不是在监察百官,而是成了百官的传声筒!百官想要让朕想到什么,就会通过你锦衣卫把什么传到朕耳中!”
“无能!”
“臣无能,请陛下降罪!”骆思恭连忙请罪。
皇帝说的都是事实,锦衣卫在百官家中布置线报,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
很多时候,臣子希望皇帝知道什么,就会故意走漏风声,借锦衣卫的口让皇帝知晓。
而因为这些年文臣的权势不断增加,锦衣卫也根本不敢真的去刺探文臣的私隐。
担心惹火烧身。
皇帝愤怒,就是因为皇帝把锦衣卫看的很透彻。
笃笃笃……
皇帝手指指肚敲击桌案的声音轻轻的响起,时而急促,时而缓慢。
骆思恭匍匐在地上,听着这声音,心脏都不由跟着七上八下。
“燕王呢?”
陈矩听闻后,连忙低眉臊眼回答:“禀陛下,燕王离开乾清宫后,便去了坤宁宫,不过皇后已经提前去了景仁宫,现在燕王正在景仁宫,拜见两位娘娘。”
“景仁宫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次辅人选的话题。”
“看来他是真的不想插手阁臣的人选之事,王锡爵……王锡爵……”皇帝自言自语的声音传入骆思恭耳中。
骆思恭恨不得把耳朵堵住。
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险。
“通过锦衣卫这个传声筒让朕想起王锡爵?”皇帝自言自语说着,唇角泛起一丝冷笑:“那就用王锡爵!”
“陈矩,拟旨,擢升前首辅王锡爵为次辅,锦衣卫去南直隶传旨!”
“传旨内阁,次辅到任后,再开朝!”
“臣遵旨!”
“老奴遵旨!”
骆思恭领旨后,一脚迈出暖阁,不由暗暗松了口气的时候,就听身后传来皇帝的声音:“锦衣卫是真的耳朵、眼睛,不是让你们与百官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是让你们当百官的传声筒!”
“改革开始了,朕要知道百官的一举一动!”
“朕给你时间,整顿锦衣卫,若是不能让朕满意,你知道该怎么做。”
闻言,骆思恭脚跟一软,背对着皇帝跪倒,苦笑一声,连忙跪着转身,跪在暖阁外,肃然说道:“臣明白,臣一定严厉整顿锦衣卫!”
???
皇帝简拔王锡爵为次辅的消息,很快传开。
延禧宫。
郑氏母子听闻后,脸上总算是露出些许喜色。
“娘,叶向高这条狗,能力还是有的!”朱常洵面态微微泛红,激动说道:“王锡爵到任,开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都人子滚蛋,以及儿臣去外面做事,娘你一定要说服父皇!”
“放心吧,你父皇已经让乾清宫的人通知了,今晚要来延禧宫,娘一定给你争取到去外面做事的机会。”
“你要给你娘争口气!”
朱常洵看着母妃咬牙的模样,知道因为什么。
都人的儿子,越来越出色,这让他母亲成了宫内的一个笑话。
朱常洵咬牙说道:“娘,儿子缺的是机会,不是能力!你放心,儿子一定给你争口气!做的比都人子好千百倍!”
??
景仁宫。
朱泺送王皇后回宫。
夜幕下,宫人在前后左右挑灯。
朱泺抱着小明月稍微落后半步跟在后面。
“你没有掺和次辅的人选,这件事情做的很对。”皇后边往前走边说道:“自古以来,最难做的父子,就是皇帝父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朱泺认真听着,两世为人,最这种长者的言传身教,他总是能够比前世更有耐心,也更能听得进去。
说着说着,就来到了坤宁宫门外。
皇后停下脚步,转身慈和笑着说道:“听母后唠叨了这么久,心中已经不耐了吧,回去吧。”
朱泺将抱着的明月递给皇帝。
在皇后转身之际,郑重跪下:“儿臣谢母后!”
闻声,皇后要迈入宫门内的腿微微停顿,收回来,转身看着跪倒在宫门口的这孩子。
她知道,这一跪是感念她的出手。
这一跪,也是认下了这份母子关系。
“你是大明的皇子,我是大明的皇后,你能为了大明江山,亿兆生养之民,为了你妹妹的将来,绝了自己的后路,赌上一切,母后身为大明的皇后,作为明月的娘,于公于私,又怎么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
皇后说着弯腰将朱泺扶起来,就像母亲为远行离开身边的儿子一样,整理着衣服。
边整理便说道:“适当的时候,展露你的权术手段,让人知道,你不单单只是能做事,能做成事的皇子,就算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权术手段,你也不差他们,只是你不屑于用罢了,这就可以了。”
“但也千万不能沉迷于操权弄术带来的快 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