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286节

  他担心南直隶的改革,到最后,变成了一场绅权、官权的盛宴!

  而百姓却在改革中流血流泪!

  而他说这番话,实则是告诫朱常洵。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私下里说这番话,朱常洵绝对听不进去,可在这种场合提出来。

  大家可都听到了,若是朱常洵在南直隶改革,不说基于法理道德同情正当、弱者一方的基本准则,站在正当、弱者一方了。

  若是连最基本的公平公正都办不到的话,那么就不是不知情的犯错,而是明知故犯!

  这是在提前给朱常洵敲边鼓,也是在隐隐告诫朱常洵,改革该怎么做!

  同样这种公平公正,与做人完全背道而驰的做事态度,看似会得罪很多人,可践行这种做事准则,同样会吸引很多人!

  这种吸引不是那种长袖善舞,一团和气。

  这种形成的追随团体,才是最结实牢固的,长袖善舞,勾连形成的团体,一旦危机之下,利益争夺之中,都有可能随时会瓦解。

  而做事态度所吸引,逐渐靠拢形成的团体,本身吸引他们走在一起的原因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的信念是可以面对任何残酷的境遇。

  即便失败了,也不会散掉,依旧有着重新复起的可能!

  这或许也就是先生失败的原因,更是王锡爵第一次被群起而攻之赶出朝堂的原因。

  皇帝的眼神轻轻从王锡爵身上一扫而过,落在了朱常洵身上。

  心中暗道一句,希望你能把这番话听到心里去。

  “常洵。”

  皇帝忽然开口,打断了众人的思绪,朱常洵闻言后,连忙站出来,大声道:“儿臣在!”

  “既然你如此想为父皇分忧,那父皇就顺着你的意思,让你去南直隶做事!”

  “希望你能以你皇兄为榜样,在南直隶做成一番事业,给父皇看,给大明的列祖列宗看!”

  朱常洵不由大喜,面色都瞬间一片潮红,抱拳铿锵道:“父皇放心,儿臣绝对不让父皇失望,不让大明的列祖列宗失望!”

  列祖列宗?

  大明无数的藩王皇族,就是父皇膝下的皇子也不少,什么时候,其他人做事,能够上升到大明列祖列宗的高度!

  分明就是一种暗示!

  对!

  暗示!

  做好了,这储君之位就是他的!

  朱常洵能想明白的问题,群臣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察觉了,全都错愕的看向皇帝。

  王锡爵暗暗点头。

  果然与他对皇帝父子的判断吻合!

  王锡爵心中更加轻松了不少。

  皇帝朱翊钧也暗暗看着朱泺,可惜与其他人一样,没有人能那张平静面孔上,看到任何一丝内心真实的情绪。

  “若是无其他事情……”

  “陛下,臣要弹劾燕王有图谋不轨之心!”

  就当皇帝似乎情绪十分好,开口要结束早朝的时候,忽然一名言官站出来大声弹劾朱泺。

  “燕王党据蓟州卫,扼山海关、控天津卫,若是棋局对弈,京畿便已经处于燕王党的半包围之中!”

  “臣也要弹劾燕王!燕王在天津卫实施的民间改革,据闻可以在半月之内,聚集十万青壮!请问燕王想要干什么?”

  “臣也弹劾燕王!”

  “北直隶的卫所改革已经进入尾声,陛下当初亦言,兵部尚书之职,燕王只是暂领!”

  “燕王若是想证明自己非贪恋权势,非有图谋不轨之心,就应该自己请辞,应该放弃对常胜军马步军两卫兵权的掌控,就应该去地方就藩!”

  哗啦一下,一大片朝臣站出来弹劾朱泺。

  就连一些支持朱泺改革的朝臣也站出来。

  不过这些人主要的执念就是朱泺身为藩王掌兵之事,请求的也是朱泺放弃常胜军马步军两卫兵权。

  哼!

  微微冷哼从殿内前面响起,众人下意识看去。

  便见朱泺缓缓转身,唇角掠起一丝冷笑,目光扫过弹劾他的人。

  许多人下意识的低下头。

  倒是那些执念于朱泺掌控兵权的廷臣们,瞪着眼睛看向朱泺。

  朱泺冷笑道:“就因为这些原因,就弹劾本王图谋不轨是吗?”

  “蓟州卫、天津卫与本王的关联的确有些大,可山海关总兵祖大寿是父皇亲自任命的,难道说,是父皇推动本王,半包围京畿不成?”

  “尔等身为臣子,却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构陷以为皇族王爷,是大明朝给你们的殊荣和地位太高了吗?”

  “还是说,你们需要用一个王爷的人头和鲜血,助长你等的臣权?”

  “天津卫的民间改革,即便你们不提,本王也会提!”

  “土木堡之变,我大明为何会让人数不及我大明千分之一的瓦剌人长驱直入,攻入京畿?”

  “你们谁能来告诉本王!”

  “不要把什么脏水都泼到英宗皇帝荒唐上,作为一个皇帝,领兵而御外辱,这没有什么错误,错就错在用人不当上罢了。”

  “那么请在在场弹劾本王的人,为何三大营兵败后,鞑靼人可以长驱直入,可以在京畿长时间围城不退?”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栋梁贤达,一定可以为本王解惑。”

  朱泺话落后,殿内一片安静。

  土木堡之变,本来是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屡屡拿出来用来劝谏皇帝的。

  现在却被朱泺拿出来反问他们。

  “怎么,诸位都不能给本王一个答案吗?”

  朱泺的眼神、语气变得越发的犀利。

  “在本王看来,是你们诸位的无能!诸位大人,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屡屡以土木堡之变劝说皇帝不能善动兵戈。”

  “劝说皇帝不能离开紫禁城,不能接触兵权,皇帝接触兵权,就一定会重演土木堡之变!”

  “你们是在用指责皇帝,指责他人来掩盖你们的无能!”

  “若是土木堡之变,朝廷北方均都如天津卫的百姓一般组织起来,即便土木堡战败,朝廷也可以迅速遣使各地。”

  “民间自发运转的组 zhi在朝廷的号令下,不说全部组 zhi起来,只要一半组 zhi起来,撮尔鞑靼人就会陷入大明百姓的王阳大海之中!”

  “还会出现京畿被围,天下震动如此可耻可悲之事?”

  “诸位自诩贤良忠臣,能够站在这里,也证明诸位的确有过人之处,缘何诸位却始终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

  “是因为民间良序的组 zhi,百姓手中握着一根棍子,会稍微的损害诸位所代表的绅权吗?”

  “若是如此,那么诸位天天高喊着,可以为大明,为社稷付出一切的口号算什么?”

  撕掉许多人伪装的怒叱声还在殿内回响,朱泺已经转身,大声请命道:“儿臣恳请父皇,依照天津卫组织民间,率先在南北两京地区组织民间!”

  新生产力的发展,其实本身就可以达到组织百姓的目的。

  资本化最初萌芽,就是要求将人组织起来,以达到效率的最高化。

  这也是为什么以新生产力为代表的资本化国家,在后世就是可以压着封建小农经济的大国,以小欺大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武器装备之间没有代差。

  庞大的封建小农经济,往往也很难打得过一个小却完成了资本化的国家。

  根本原因就是组织力!

  新生产力推动走向资本化的过程中,也把小农经济状态中的百姓组织起来了。

  即便是人口少,物产贫瘠,但短时间内对民力物力的动员力是及其迅速可怕的。

  他急切想要推动朝廷组织民间,让民间以政令引导的方式,先于生产力发展之前组织起来。

  即是为了助力新生产力的发生。

  同样也是在防备新生产力发展失控。

  助力很好解释,百姓先于新生产力发展之前组织起来,生产力发展就不会受到限制。

  就必须京畿的小商业主、小工坊主,一旦他们需要到这种动员力的时候,只要派人去乡野找到百姓代表,就可以以金钱,迅速动员一个村庄,乃至一个乡镇的百姓为他们赶制某样东西。

  这样有助于小工坊主、小商业主的壮大,有助于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防备则是朱泺不相信现在投靠朝廷的小工坊主、小商业主。商人都是逐利的。

  一旦朝廷完成全面改革,新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高度,这些人还会愿意完全听从朝廷的意思,分润更多的利益于百姓?未必!至少朱泺不看好。

  所以百姓组织起来,握着一根棒子,不单单是为了有力量与绅权谈判。

  同样也是为了将来百姓有实力与资本谈判。

  现在他们熟悉了使用手中的棍子与绅权谈判,将来就可以更加从容的与资本进行谈判。

  如果等到了那个时候,由朝廷进行组织。

  且不说朝廷组织起来的,代表百姓的朝廷官员,是否可以真正为百姓谋求利益。

  就是真到了那个时候,百姓可以很好的,用一种有序的方式,谋取他们的正当利益?

  彼时朝廷只需要充当一个裁判的角色,站在弱势的一方,以势压人,在配以权利的威慑,就可以控制资本为代表的新生产力良序发展。

  按照朝廷意愿发展。

  而朝廷也会更容易赢得绝大多数百姓的认同。

  才能够不至于在新生产力发展的冲击下崩塌。

  叶向高急了。

首节 上一节 286/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