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第363节
可他的萌芽,比单纯的资本萌芽,更具有黑暗、混乱、肮脏、血腥的属性。
会将这些属性放大无数倍。
他的诞生伴随的芬芳,也不过如秦淮河的脂粉气一般。
虽然芬芳,却也夹杂着一丝不纯。
这也是朱泺改革路线中,组织百姓,提倡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等举措,极力想要避免的。
???
“东林报!东林报!”
“东林先生撰文南直隶改革盛况!”
“第一艘海船粮食运抵南直隶,成群牛羊运抵南直隶!”
“南直隶缺粮危机解除,南直隶缺粮危机解除!”
“福王言称,南直隶缺粮危机解除,南直隶可以轻装上路,南直隶半个月时间,从西南诸国贩运粮食成功,这就是南直隶速度!”
“福王表态,要以多快好的南直隶速度建设南直隶!以期实现南直隶财税半壁江山的宏伟目标!”
“………”
于慎行尚未回京,东林报便率先在京畿刊发。
南直隶速度,财税半壁江山从朱常洵口中喊出来的词汇,一时间引得天下热议。
“南直隶速度,财税半壁江山,南直隶得赚多少钱,才能达到财税半壁江山的目标?”
“一千万两白银!”
“嘶!”
“福王还真敢……”
“粮价降了!粮价降了!降到年前的价格了!”
“太好了,粮价总算是降了!哎,早知道粮价会降,之前就应该把粮食卖了的!也不知现在会不会给之前的价格了!”
“只要给降价的价格我也买!听说主家老爷说了,西南诸国的粮食多的喂猪,吃都吃不了,西南诸国粮食运进来,粮价还会继续降的!”
“………”
有心人巧妙的抓住南直隶贩运西南诸国粮食回来的消息,同时串联降价,还在备荒自救的百姓开始动摇。
啪!
常胜军大营。
熊廷弼听着士子参谋的汇报,将手中的东林报拍在案牍上,愤怒大骂道:“朱常洵他是猪吗!现在这个时候,如此高调的刊发贩运粮食回来的消息,王爷想要百姓捂紧余粮的计划,在他这篇文章刊发后,就会大打折扣!”
“他这是在帮那些大粮商!一旦北直隶的粮荒不能缓减,他南直隶真的能够独善其身吗!”
“还有朝廷,朝廷诸公,难道眼睛都瞎了嘛?看不到这其中的关节吗!”
“愚蠢!”
“飞白兄,不要忘记,北方的各大粮商,很多人就在福王身边效力。”站在熊廷弼面前的士子参谋冷笑道:“人家福王可不蠢,或许这就是人家福王故意让利给这些人。”
“人家比咱们王爷聪明多了,知道那些人,能为他争夺那个位置,提供助力。”
“至于朝廷审核为什么没有察觉,不要忘记,现在内阁只剩下四位阁老,于阁老不在京中,想要强行通过这篇文章并不难。”
“何况这篇文章展露的形势一片大好,什么南直隶速度,什么财税半壁江山,恐怕就是赵首辅、张阁老也有些晕晕乎乎了吧!”
“我认为这件事情不能告诉王爷,否则王爷一定会插手的,而王爷现在不能继续插手这件事情了,否则很多人都会认为王爷是别有目的了!”
“真发生点乱子才好,也让那些攻讦王爷别有目的的人知道,王爷从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狭隘!”
熊廷弼瞪了眼面前的士子参谋,冷冷教训道:“我知道你这番话是为王爷好,但我告诫你,这种话少在王爷面前说,这种心思也少有!”
“王爷怎么教导我们的,初心!我们做事情,我们跟着王爷做事情,不是为了与他朱常洵争个长短,王爷写文章警示百姓,也不是针对他朱常洵。”
“记住王爷说的做事三条底线!”
士子参谋老老实实认错道:“飞白兄的教训我记住了,我只是实在有些气不过。”
熊廷弼略作沉吟,说道:“你说的也对,此事的确不能再告知王爷了,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些努力。”“我去见瑞王,让瑞王利用民间的组织,号召百姓留着粮食,尽人事听天命吧。”
士子参谋劝说道:“飞白兄,还是我去见瑞王吧,你还要准备五日后的科举,这段时间,那个袁元素可是风头正盛,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俨然一副状元的模样了。”
“而且主持科举的还是叶向高,人家东林党的人!”“很多人都在传,延禧宫要用袁元素压你一头来报复王爷。”
闻言,熊廷弼摆了摆手,不屑冷笑道:“不用理会,就算是延禧宫真有此意,王爷听了,也会一笑付之的,我们做我们的,外面的闲言碎语不必理会!”
南直隶速度,财税半壁江山的利好消息,让整个大明年后气氛紧张的春节,一下子变得宽松起来。
也只有熊廷弼等少数人,察觉到了这利好背后,令人心惊胆战的隐患!
而熊廷弼等人出于回护朱泺的私心,虽然在暗中努力,却也悄悄的将东林报刊发后,北方民间反应的消息给截下来,压住了。
并未第一时间送往播州。
南直隶速度!
南直隶速度!
财税半壁江山!
财税半壁江山!
数日之内,朱常洵在秦淮河喊出的口号,成为了皇城根下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令人血液躁动的口号。
半月一艘海船的粮食,充分体现了南直隶速度。
一年之内,财税半壁江山,充分的展示了财富效应。
远在北直隶的百姓,在粮价跌落之际,似乎都感受到了从南边吹来的猛烈、汹涌的财富气息。。
市面上很快出现各种各样的言论。
南直隶的财富效应,建设速度,会让北直隶的百姓受惠,首先朝廷财税充足,会彻底免除粮赋之外的其他摊派。
西南诸国吃不了发霉喂牲畜的粮食,会大量涌入大明,再不出售余粮,越往后,粮食价格就越低。
似乎市场反应,印证了这些流传的言论。
一日后,京畿粮价继续小幅度下跌。
甚至跌破了年前的价格。
第二日粮价又出现小幅度涨幅,超过了前一日的跌幅。
第三日,粮价再一次小幅度的跌落,价格却总体维持在了年前的粮价之上,略微高了一点。
第四日,粮价再次出现小幅度涨幅。
在跌跌涨涨的波动中,以及利好消息下,北直隶有部分百姓按捺不住,在主家乡绅老爷的鼓动下,以当日当地市价卖出部分粮食。
紧接着地方的乡绅,也以略高于当前一成的价格出售粮食。
由此可以看出,相信了南直隶速度,财税半壁江山的人,可不单单只是百姓。
而某些推动利好消息,相互串联,控制粮食价格的跌跌涨涨的人,想要收割的也绝不仅仅只是百姓。
百姓在这些胃口极为的人暗中,或许充其量只能算是野草。
大明天下,拥有绝大多数粮食的,恰恰是处于本阶层内,一些靠边缘,底层的,远离以城池为政 quan中心,散落在乡野的乡绅。
当然,本阶层的收割,还充分展示了一定性的仁慈。
乡绅们还是赚到了钱,只不过他们充其量只能算是喝了一口夹杂着馊味儿的汤汁罢了。
鲜美的骨肉还轮不到他们。
乾清宫。
“禀陛下,锦衣卫按照陛下的要求,趁着这段时间粮价跌落,天下各处锦衣卫千户所都在利用各地的密探,正在隐蔽的收购粮食。”
“京畿近日来,粮价的跌跌涨涨,很大程度并非是以郑伯爷等为首的大粮商操作造成的。”
“而是我们在他们降价之后,大量吃进,造成市面粮食短缺形成的涨价。”
“锦衣卫的线报汇报,郑伯爷等人原本操控的跌跌涨涨,总体是要跌落到年前价格,然后略微上涨,措施百姓担心粮食继续下跌,恐慌卖出粮食。”
“由于陛下的暗中收购,他们非但没有囤积太多的粮食,而百姓现在虽然开始售卖,可大部分人还处于观望之中。”
????
骆思恭详细的汇报着他近日来做的事情,同时暗暗打量着皇帝。
他不知皇帝忽然从内帑拿出大笔的钱财,让锦衣卫在天下范围内囤积粮食是要做什么。
他很好奇,却也不敢询问。
骆思恭不会知道,皇帝是在东林报发行后,察觉了东林报那篇南直隶速度造成的恶劣影响后,当机立断,开始执行当初朱泺对他提议的掠夺计划!
粮食由朝廷掌控,怎么也比掌握在那些贪得无厌的大粮商,大权贵们手中更好吧。
而且现在的价格也十分适合。
那些大粮商、大权贵要平易粮价,就要把手中囤积的粮食率先拿出来,投放到市面上。
十分有利于他们暗中吃下去。
朱翊钧放下手中的狼毫笔,一边擦拭沾染的墨汁,一边询问道:“你们破坏了他们总体的布局,有没有引起那些人的警觉?”
“陛下放心,臣可以保证,此事绝对不会有任何纰漏!”
话中,骆思恭从袖口拿出一份折子,双手捧着递给皇帝:“这是臣这些年亲自发展的锦衣卫密探。”
“有商贾,有乡绅,遍布天下各地,这份名单只有臣知晓,绝对没有第二个人知晓。”
“这些人家大业大,顾忌就大,锦衣卫控制着他们的命门,他们绝对不敢背叛,或者显露是锦衣卫指使他们。”
“购买的粮食,也正在按照陛下的要求,悄悄运往锦衣卫全面接管的几大粮仓,由臣亲自选定的在京锦衣卫新人去管辖。”
“即便是地方锦衣卫千户所,都无权过问!”
皇帝接过骆思恭递上的折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籍贯,家庭背景、家庭情况等内容。
满意的点了点头,继而冷不丁询问:“这样的秘密名单,你还有没有了?”
骆思恭面色大变,当即噗通跪倒在地:“臣不敢隐瞒!这是唯一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