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205节

  “嗯,李太医慢行。”李忱颔首示意,随后将目光看向殿门。

  李元伯向外走去,王宗实也往殿内走来。

  虽然官至四贵之下,可王宗实年纪却不过四旬上下,在权宦之中属于年轻者了。

  他迎李忱的目光走入殿内,在距离李忱五步时停下作揖:“臣参见陛下,陛下上千万岁寿!”

  王宗实自称臣子,而非奴婢,可见其地位。

  “平身……”

  虽说李忱不喜宦官,可面上依旧要装作大度:“闻卿有急事要奏,不知是何等急事?”

  “回陛下,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麾下部将张淮深、刘继隆二人出兵收复凉州、会州、兰州等三州之地。”

  “适才张议潮所派使者刚刚抵达左散骑常侍张议潭府中,准备请表河西节度使旌节,以及为归义军几名将领请表官职。”

  “军中都虞侯高骈得知消息,急告臣下,臣这才匆忙来禀……”

  王宗实将三州收复的消息告知李忱,李忱闻言瞳孔一缩,心里先是惊讶,随后是惊喜,可平静下来后却是担忧。

  他养气功夫极好,面上不显山露水,只是淡然道:“嗯,凭此功绩,请表河西节度使旌节倒也不出奇。”

  见他这般,王宗实连忙道:“陛下,张议潮虽有功绩,可其祖上也曾降番。”

  “臣听闻他如今年纪五十有三,而河西自会昌年间便已动乱,他若有心东归,为何等到四年前才起兵?”

  “更何况,臣更是听闻他早年曾与番人相交密切,甚至差点前往逻些拜见吐蕃赞普。”

  “在臣看来,此人善于审时度势,眼见吐蕃虚弱不可救,这才东投我大唐。”

  “若是赐予此人河西节度使旌节,那朝廷西北便会出现一强藩,于京畿不利……”

  王宗实几乎把张议潮的想想往最坏去想,而这也是朝野上下许多人眼里的张议潮。

  有人认为他心念故国,起义东征,重回故土。

  也有人认为他善于审时度势,只为权势才刻意东归。

  李忱不会把张议潮往最坏去想,也不会真的把他当成什么大忠臣。

  在他看来,藩镇于朝廷不利,西北出现强藩更是对朝廷不利,不过这种话他不可能说出来,所以就需要王宗实这样的人把话说绝。

  眼见王宗实这么描述张议潮,李忱脸上浮现愠怒:“好了!张议潮乃义士,卿怎可如此非议他?!”

  “陛下,非臣要这么想,只是河西势大,若是不加以节制,恐怕日后又是个吴元济、刘稹之流。”

  王宗实把昔年作乱的吴元济、刘稹给搬了出来。

  吴元济太远,可刘稹率领昭义军作乱的事情,距离如今不过八年,事情历历在目。

  昭义军距离长安遥远,可河西一旦势大进入陇西,那几乎就是堵在京城门口了,李忱如何能够安心入睡?

  想到这里,李忱也感觉戏演的差不多了,当即对王宗实道:

  “此事需要慎重,不可让有功将士遭受委屈,理应传三省等卿入朝商议。”

  “臣这就派人去传召他们!”王宗实见状连忙派人去传召三省六部的官员入朝议事。

  眼见他转身离去,李忱又眯着眼睛琢磨了一番河西的事情。

  他不想授予张议潮河西节度使旌节,不过归义军此次功劳太大,如果不作封赏,他担心归义军会趁机作乱。

  毕竟凉州、会州都被其收复,倘若他们联合党项霍乱朔方,那以朝廷当下的情况,恐怕难以平定动乱,容易给河朔、两淮的藩镇看出朝廷虚实。

  这件事情,只能让下面的人提出来,而不能由他提出来,如此方有缓和的余地……

第151章 分大为小

  “河西之事如王卿所言,朕想知道,诸卿以为如何?”

  午后,紫宸殿内……

  随着令狐綯、裴休、崔铉等三省六部的高官入殿,李忱也让王宗实将河西大捷的消息告诉了群臣,并将张议潮试图请表河西节度使旌节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面对诸多消息,令狐綯等人眉头紧皱,都在暗自思考事情是否可行。

  裴休还在改革漕运、盐铁及茶法,自然清楚国库的情况,因此他在思虑片刻后便先一步作揖道:

  “陛下,如今党项的问题还未解决,果州刺史王贽弘又擅自袭杀鸡山饥民,引起三川不安。”

  “加之河东节度使李业纵使吏民侵掠杂胡,妄杀降者,引起北边骚动。”

  “此三件事情压在朝廷身上尚未解决,国库尚不充实,而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对朝廷向来恭敬,此次收复河陇三州又是大功,实不该为难过甚。”

  裴休看得明白,张议潮既然都派张议潭入朝为质了,那必然是不想和朝廷起冲突。

  如今他立下大功,还愿意以请表的方式请节,已经算是藩镇之中对朝廷恭顺者了。

  倘若有功不赏,且不提朝廷无法从大义来驳倒张议潮,单说张议潮若是作乱,朝廷也无法在招抚党项的同时,抽调兵力去抵抗归义军作乱。

  河西节度使旌节确实不能轻易赐予,可归义军的功劳摆在眼前,不赏赐也说不过去。

  “陛下,不如加授张议潮检校司空,赐紫衣、金鱼袋,食实封五百户如何?”

  王宗实忍不住开口,可他口中的赏赐,着实寒酸。

  司空虽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可参议国之大事,但实为加官或赠官的虚职。

  至于赐紫衣和金鱼袋就更没含量了,张议潮的功劳足以穿紫衣配金鱼袋,食邑五百也算不得什么。

  这种封赏传回河西去,那群“骄兵悍将”还不直接作乱?

  “此等封赏若是传出去,恐怕有损至尊圣明……”

  裴休瞥了一眼王宗实,这让王宗实心生不满:“那依裴相之见,应该如何?”

  “陛下……”裴休继续说道:“臣以为,可授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但将河西节度使节制范围限制在瓜沙伊肃西五州。”

  “归义军中,张淮深及刘继隆是为张议潮左膀右臂,可按照张议潮的请表,擢授张淮深为河西防御使。”

  “擢授刘继隆为陇西军节度使,河临渭三州刺史。”

  裴休说到这里,群臣皆是皱眉,因为这基本符合张议潮的请表。

  “裴相……”崔铉忍不住打断道:

  “张淮深乃张议潮子侄,任命他为河西防御使,与将河西交给张议潮有什么区别?”

  “崔相莫急。”裴休先出声安抚,随后才道:

  “可擢封索勋为会宁军节度使,凉州刺史。”

  “擢封李仪中为兰州刺史,凉州观察使。”

  “擢封酒居延为会州刺史,李渭为甘州刺史……”

  裴休三言两语间,就把甘州以东的局势彻底搅乱。

  张淮深、索勋、刘继隆、酒居延、李仪中、李渭等人虽然各自担任原本“请表”上的官职,但州中刺史或观察使却由旁人担任。

  尽管看上去作用不大,但若是朝廷派索勋去凉州做事,派酒居延去会州治理,那军政就会紊乱,继而引起这些人的矛盾。

  “分大为小,便于控制……裴相手段,着实高超。”

  崔铉颔首认可,而王宗实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裴相此番手段甚好,不过细节还是得做些改变……”

  忽的,久久不开口的令狐綯迟缓道:“索勋担任会宁军节度使及兰州观察使如何。”

  “朝廷可另派官员担任凉州刺史,并从山东之中抽调兵马,另在凉州设立赤水军,由此人担任节度使。”

  令狐綯玩了一手釜底抽薪,而崔铉闻言也颔首赞同:

  “可派金吾大将军张直方携郓州天平军三千人前往凉州,置赤水军于姑臧,擢授张直方为凉州刺史,赤水军节度使。”

  “不仅如此。”令狐綯继续道:

  “朝廷可以扶持嗢末、回鹘等胡虏掣肘河西。”

  此言一出,三省六部的官员纷纷颔首表示认可,而河西也就此被他们拆分得七零八落。

  对此,李忱心里自然是极为满意的,毕竟他只要河西的局势保持稳定,限制张议潮继续扩张势力就行。

  不过即便他再怎么满意,面上却也要装一装。

  于是在群臣将目光投向他后,他立马皱眉表现出抗拒:

  “如此做派,置河西义旅诸将于何地?”

  “陛下,朝廷也是迫于无奈。”王宗实跳出来作揖道:

  “张议潮虽然忠心耿耿,可保不定其它人包藏祸心。”

  “如今河西拥兵数万,户口百万之众,若是有人蓄意作乱,那灵、原、秦三州必然要加驻兵马。”

  “今国库空虚,供军度支如山岳重压,若是继续加驻兵马,朝廷恐怕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了……”

  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军费确实日渐加重,而裁军又容易造成动乱,因此军费占比水涨船高,每岁收入十贯,有八贯就要用在军费支出上。

  王宗实对河西的实力过于夸大,可河西东进与朝廷接壤,朝廷为了防备河西,只能加驻关西三州的兵马,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如此,在王宗实说出这话后,李忱便不再反驳,只是唉声叹气道:

  “此乃朕之过,望张卿不要怪朕才是……”

  此言一出,群臣针对河西“分大为小”的策略便定下了。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高唱圣明,李忱也不断唉声叹气,以示自己对归义军遭遇的不忍。

  眼见他同意,群臣也先后作揖退出殿去,而王宗实也在之后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入夜,不等张议潭向朝廷上奏河西大捷事宜,宫里的圣旨便送到了他的门口。

  沐浴更衣、备好香案后,张议潭身着官袍迎接天使。

  “门下,闻归义军节度……”

  府邸院内,当张议潭跪在蒲团前接旨时,传旨的天使缓缓念出圣旨内容。

  仅是一个开篇,便让张议潭心凉了半截。

  他知道高骈是朝廷派来监视他的人之一,可他没想到朝廷对于这件事的反应那么大。

首节 上一节 205/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