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5节
之后上位的唐懿宗对归义军并不信任,张议潮也不知道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前往了长安为质。
后来唐懿宗分置河西,将归义军不断弱化,而唐军又没有办法守住陇右、甘凉之地,直接导致了河西再度被其它势力侵占,归义军龟缩瓜沙二州。
当然,真正让刘继隆感到无奈的,还是张淮深多次请节度使旌节不成,最后死于归义军内乱。
每每想到这里,刘继隆脑海中都会浮现张淮深的面容,心里对他感到惋惜。
在这河西,人人都向往大唐,哪怕在饭桌上,张昶他们也会时不时讨论那距离他们千里之外的大唐。
只是不知道,当他们真正了解大唐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如此向往大唐。
“喝!”
感到心情沉闷刘继隆举碗一饮而尽,看得众人面面相觑。
“校尉,这饭菜还没上来呢,您这么喝,迟早得喝醉。”
张昶嬉笑着与刘继隆打趣,刘继隆闻言爽朗一笑,转头看向曹茂:“曹茂,你去催催羊肉,坐下来一起吃!”
“小的不敢。”曹茂不过十五岁,参军是没有资格的,只能为刘继隆打扫打扫卫生,照顾他饮食起居来留居军中。
正因如此,他每日也是谨小慎微,生怕犯错后被逐出军中。
以他的年纪和背景,离了军队后,他即便分到了田地,也没有时间等到粮食成熟。
“你啊……”
张昶笑道:“校尉别的不说,对兄弟是一等一的好,你虽没有参军,却也是我们十三团的人,叫你坐下就坐下!”
“是是是,坐下喝酒吃肉,过几日就吃不到了!”耿明也是爽朗笑着。
瞧着他们打趣自己,曹茂红着脸跑下了校台,往烹煮羊肉的那边跑去了。
见他离去,刘继隆将目光投向了酒居延、陈靖崇二人。
“我这四个兄弟参军时间短,虽说眼下担任了旅帅,但还得托你们二位多带带。”
“虽然不知道二位能留在十三团多久,但二人在一日,我们便是一日的兄弟,我敬二位!”
刘继隆说罢,举起碗便是一饮而尽。
瞧着他豪爽的模样,酒居延和陈靖崇面面相觑,也是站起身来举碗一饮而尽。
“校尉名声在外,当初若不是校尉率兵在城头撕开口子,我等恐怕也拿不到先登之功,又如何能拔擢为旅帅呢?”
“校尉若不嫌弃,我酒居延愿为校尉鞍前马后,共赴前程!”
“我陈靖崇也是一样,请校尉收留!”
人言面由心生,酒居延说起奉承的话,还真的说得头头是道。
至于陈靖崇,他倒是给了刘继隆看张飞说“俺也一样”的错觉。
“二位先我参军,都是我的前辈,如今既然同在一团,便都是袍泽兄弟。”
刘继隆起身回应二人,张昶等人也先后起身,跟着刘继隆举起酒碗。
“话在酒中。”
话音落下,刘继隆带着众人将酒碗内的酒一饮而尽。
这也就是喝的浊酒,倘若是蒸馏酒,恐怕众人已经喝得大舌头了。
“校尉,肉来了!”
曹茂的声音适时响起,众人看去,只见他端着一盘新鲜的炖肉快步走来,当着众人的面放在桌上。
“好!”刘继隆颔首,对左右交代道:“肉已上桌,今日须得尽兴!”
在他的交代下,众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多时便将气氛炒热了起来。
月底最后一天了,求月票
第31章 胡人无畏
“检查水囊、军粮,同样的话别让我说第二遍!”
“磨磨唧唧的,菩萨蛮穿衣服都比你们快!”
“甲胄和长兵、口粮可以放在车上,但短兵都给我别在身上,谁敢放在马车上,自己领一马鞭!”
“路上不准喧闹,若有……”
太阳初升,张掖东门外的空地上便已经喧闹了起来。
经过补充,十三团再度以满编的状态面对辽阔的河西走廊。
二百披甲兵卒,其中编制为步卒八十人,马军、驻队各五十人,奇兵(骑兵)二十人。
此外,还有二十辆挽马车与五十名民夫,合计二百五十人。
由于物资不足,因此并不能完美的复刻唐军编制,诸如跳荡、战锋等队,全因物资和马匹不足而没有组建。
不过刘继隆这只是一个团,倒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编制凑齐。
站在草地上,刘继隆目光扫视着十三团的军民,随后收敛目光,转身作揖。
“刺史,十三团随时可以出发。”
在他身前,张议潮所率的大批武官队伍正在检阅十三团的出发准备。
虽说因为补充近百新卒而精锐不再,但有足够的老兵带领,相信用不了多久,十三团就会恢复曾经的战力。
“东进路上,若是遇到嗢末与回纥寻衅,暂时忍下,拿下山丹为重。”
张淮深交代着刘继隆,而他也颔首回应。
相比前者,张议潮显然有许多话想交代,但考虑到自己身后的李恩等人,他欲言又止后才道:
“早年我布下的间客曾传下消息,那山丹城守将不过是吐蕃的贵族子弟,从未带兵打过仗,想来山丹兵马早不如当年。”
“此次进军,若事情有变,可伺机而动,如若不能,便安心在城外扎营,等我率大军抵达。”
长舒一口气,张议潮将目光重新投向十三团的军民:
“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出发吧,每日行军四十里即可。”
交代结束,张议潮转身便朝东门走去,其余武官也纷纷跟随他的身影离去。
张淮深留到了最后,眼神鼓励一番后,也跟着离去了。
望着他们离开,刘继隆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这群“大人物”面前,他这个小小校尉只觉得压抑。
这样压抑的场景,并不是他喜欢的场景。
他更喜欢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下属。
只是局势如此,他即便再不喜欢,却也只能在面对这群人时低眉顺眼。
深吸一口气,刘继隆转过身去,目光似乎越过了辽阔的河西走廊,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改变。”
不知不觉中,刘继隆将手搭在了腰间的刀柄上。
“校尉,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身穿甲胄的酒居延带着张昶一行人走来,作揖禀告。
闻言,刘继隆看向十三团的将士们,只见五十名马军已然穿好甲胄,牵着马匹站在队伍一侧,随时准备翻身上马。
除了这五十名马军,其余的二百军民都只是穿着衣物,没有穿戴甲胄。
大军行军的好处就在于这点,只要有塘骑在外围巡视,中间行军的队伍就可以轻装简行,不用穿着沉甸甸的甲胄赶路。
“出发吧!”
刘继隆说罢,抬头与酒居延他们走向了队伍。
身为校尉,刘继隆自然是有骑马权力的。
除了他以外,其它诸如旅帅、队正,也都有骑马的权力,只是不能疾驰。
至于更下一级的伙长、兵卒,那就只能轻装徒步了。
奇兵虽说是留守骑兵,但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不能骑马赶路的。
反倒是他们的马会被刘继隆他们轮流乘骑,以此保持马力充足,可以随时应对突发战事。
不管怎么说,二百人的队伍,光军马就有七十匹,不可谓不奢侈。
这也就是在河西,换做其它地方作战,肯定缴获不了那么多军马。
河陇、高原地区的吐蕃虽然内战不断,但河西吐蕃的马匹还算充足,各城马厩基本都是满的。
“等拿下了山丹,必然要与张司马要些军马,在焉支山布置营垒,驻防凉州吐蕃。”
翻身上马,刘继隆与酒居延、张昶、马成他们交谈着,同时抖动马缰,向东进发。
队伍缓缓行动,速度并不算快,也就与一个普通人正常散步差不多。
前世的刘继隆来过张掖,不过走的是高速,看到的是黄绿交接的大地。
然而这一世再走张掖,路上所见皆是青草成片,小溪河流随处可见。
感叹这个时代环境之余,刘继隆也不免惋惜于往后近千年对环境的破坏。
虽说全球降温是大势,但滥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哔哔……”
大军走出不过十余里,便听见前方木哨声作响。
不多时,大军前方的塘骑伙开始陆续派出一名塘骑返回报信,将消息汇报给了队伍前方的陈靖崇。
陈靖崇得到情报,立即放慢马速,等待刘继隆他们上前后作揖。
“校尉,前方出现了回纥人的部众,规模不下千人。”
“千人……”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