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41节

  “好!”张淮溶应下,目光不曾从回鹘人身上挪开。

  直到回鹘人彻底消失在地平线上,他才举起马鞭:“大军回城!”

  在他的军令下,八百多名甲兵开始有序撤退。

  张淮溶并未带所有人出城,刚才也就是离得远,所以被庞特勒误判了人数。

  不过即便如此,八百多名甲兵却也不是好惹的。

  返程路上,张淮溶便与刘继隆在讨论着回鹘的事情。

  刘继隆先是将回纥被大唐皇帝改名回鹘的事情说出来,然后接着说道:

  “回鹘被黠戛斯击败,丢失了许多工匠,因此不管是铁料还是甲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得的贸易商品。”

  “这次过后,我猜回鹘大汗应该会重新审视我甘州的实力,极有可能会向张掖派人,谋求贸易互市。”

  刘继隆说罢,张淮溶频频点头表示认可:“你说的很对,等会回去我就手书一封送往张掖,提醒刺史好好对待。”

  话音落下,张淮溶又沉吟道:“只是你以为,我军是否要与他们贸易互市?”

  面对问题,刘继隆下意识想说拒绝,毕竟历史上甘州回鹘可是活脱脱上演了一场“鸠占鹊巢”的戏码。

  只是刘继隆又反应过来,他并不认为张议潮和张淮深会让甘州回鹘恢复实力。

  加上唐廷在后期扶持嗢末、龙家、回鹘来制衡归义军的做法,他更觉得甘州回鹘的崛起,更有可能是唐廷帮衬的结果。

  

  毕竟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并不畏惧外族,他们更多畏惧地方坐大的节度使,尤其是张议潮这种白手起家的节度使。

  张氏能几次复位,也是因为张议潮在河西汉人心底留下了足够的威名。

  如果张议潮不去长安,张氏很有可能会成为前凉一样的存在。

  只可惜,张议潮心里想的,始终是他心心念念的那个大唐,那个存在于书本上的大唐。

  “可以互市,我相信刺史他们会做出合理的限制,既能安抚甘州回鹘,又能结好一个盟友。”

  刘继隆回答了张淮溶的问题,张淮溶闻言颔首,也不再继续说话,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中。

  不到两刻钟,他们三人带军返回了山丹,而此刻的山丹城头也爆发了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好!”

  “张司马威武!!”

  “唐军威武!!”

  城头被发动起来守城的近千男子高声欢呼,那欢呼声让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哪怕是徒步往回赶的普通兵卒,此刻也忍不住挺起了胸膛。

  收复山丹后,这是他们第一次保卫了他们的家园,并且成功。

  刘继隆在马背上,看着城头高兴欢呼的百姓,心里也跟着升起了自豪。

  直到城门打开,他们骑马返回了衙门,才刚刚坐下便见索勋作揖道:

  “张司马,甘州回鹘此次主要是来打探虚势,不过即便他们大军席卷而来,我甘州也有把握将其击退,只因他们甲胄不全,粮草不足。”

  “可是相比较他们,对我们威胁更大的敌人依旧是吐蕃。”

  “不管是凉州吐蕃还是河陇吐蕃,都有威胁山丹的可能。”

  “祁连城必须修建好,此外焉支山方向的必经道路也要修建烽火台。”

  他站在厅堂内,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厅堂内的两名校尉也先后点头附和。

  只是他不曾考虑,他所说的一切,以山丹的力量很难同时兼顾。

第52章 分地事宜

  “我们收复甘州连一个月都不到,凉州和河湟的番贼连我们的虚实都未探查清楚,索果毅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了。”

  “依我之见,祁连城需要修,但焉支山的烽火台还是暂时搁置,等待来年开春再修建吧。”

  厅堂内,高坐主位的张淮溶皱眉回应,而他一开口,刘继隆就知道自己需要帮腔了。

  当着众人的面,刘继隆缓缓站了起来,语气平和的对索勋作揖。

  “索果毅,如今山丹初定,理应按照原本的计划恢复屯垦。”

  “祁连山城必然要修建,但焉支山的烽火台可以稍后再修建。”

  “眼下秋收在即,腾出人手修建祁连城已经尽了最大的力。”

  “倘若再分心修烽火台,那以山丹之力,难以兼顾,请索果毅体谅。”

  刘继隆说罢,张淮涧与另外两名张氏校尉便先后开口。

  “对!粮食烂在地里,来年我们吃什么?”

  “祁连城是刺史交代的,但焉支山的烽火台可不是。”

  “焉支山的烽火台还是稍后吧……”

  索勋闻言皱眉,最后冷哼道:“若是如此,那焉支山有敌来犯时,希望刘别将能率兵抵御。”

  “至于我……无张司马调令,我不会对任何人援助一兵一卒!”

  他话音落下,直接对张淮溶作揖:“张司马,末将后日便要率军民前往祁连城,请您明夜前准备好粮草辎重和民夫,末将告退了!”

  不待张淮溶回应,索勋拂袖而去,而索氏的两名校尉见状也朝张淮溶作揖。

  “张司马,我等告退……”

  呼吸间,厅堂内便离去三人,只剩下张淮溶及隶属张氏一脉的武官。

  “这索勋!”

  张淮溶牙关紧咬,张淮涧也作揖道:“他太桀骜了,根本不把司马您放在眼里。”

  “对啊司马……”

  “找个机会该收拾收拾他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甘州司马,山丹之主!”

  两名校尉帮腔,刘继隆却沉默不语。

  张淮溶将目光投向刘继隆,刘继隆眼见不能沉默,便只能无奈作揖道:

  “索果毅只管打仗,他所提的,也是末将提出要进行的事务,不过山丹力量不足,无法同时兼顾。”

  “凉州吐蕃无法形成一股力,因此暂时不用担心。”

  “但龙首山的烽火台,还有祁连城的修葺,这两件事却不能放松,都得抓紧。”

  “城外的粟米会在九月中旬成熟,龙首山的烽火台必须在九月初十前修筑好。”

  “这件事情,可以交给府内第四团的郑处、张昶二人去做,由他们二人率领本旅兵卒,再带二百男丁前去。”

  刘继隆倒是不避嫌,直接推荐了郑处和张昶。

  郑处是当初张掖之战中,十二团那先登数人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人。

  他先登前便是伙长,后来拔擢三级,本该与刘继隆一样成为校尉,但他自认能力不足,最后被安排到了山丹第四团第一旅担任旅帅。

  至于张昶四人则是还领着虚职,跟酒居延、陈靖崇、郑处他们三人学习如何领兵。

  “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张淮溶见刘继隆支持自己,于是起身向内堂走去。

  刘继隆与三名校尉朝他作揖送礼,随后便将目光投向了一名身材矮壮的校尉身上。

  “张校尉,民夫我会让人招募好,第一旅的事情则是由你通报,三日后开拔龙首山。”

  “末将领命!”张校尉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便对众人作揖,随后离开了厅堂。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第五团的张校尉也不免啧啧道:“这刘别将卡在我们张氏与索氏之间,事情还真是难做。”

  “哼!要是没有索氏掣肘,许多事情早就做完了!”刚才被吩咐的第四团张校尉冷哼一声。

  对此,张淮涧则是看向二人:“行了,都办事去吧。”

  “是,我等告退……”两名张氏校尉作揖离去,张淮涧则是摇头往军营走去。

  在山丹将士返回城内不到一个时辰,城内各户人家就知晓了招募民夫七百的消息。

  只是对此,他们虽然担心自家男人,却也松了一口气。

  招募是需要给钱粮的,而发徭役则是不用。

  这样的举措,也让城中百姓对衙门赞誉连连,同时对张淮溶、刘继隆也尊敬了几分。

  这样的尊敬,不仅是百姓,就连城中办事的许多直白都对刘继隆赞誉匪浅。

  他才返回院子,便有几名直白前来寻他,同时带着几本文册。

  刘继隆在曹茂的侍奉下脱甲,几名直白则是作揖行礼后,站在正堂内对刘继隆作揖。

  “别将,城外耕地已经丈量清楚,一共是二万五千四百三十四亩三分。”

  “其中七成种粟米,余下二成种麻,一成种豆……请您查阅。”

  为首的直白名为崔恕,是张掖派来的直白之一。

  

  他与他身后的直白,多是张掖城的豪强子弟,不过并不受重视,不然也不会外放到山丹任直白。

  对于刘继隆来说,他倒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尽管他一直想要培养自己的读书人,可如今山丹四面漏风,他根本没有钱粮和人力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况且他即便自己著书传教,现在也不过是为旁人培养人才。

  他必须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哪怕这城比山丹还要小……

  在曹茂的帮助下,他将甲胄都脱了下来。

  没有喝口水的时间,他便接过文册坐在主位,默不作声的开始翻阅。

  “九月中旬能否收割?”

  刘继隆一边翻阅文册,一边提出问题。

首节 上一节 41/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