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293节

  “苏卿,正好你来了,你且说说,汉人是否真有天命?”完颜亮此时没有坐在主座,而是站在舆图前,眉头紧皱的问道。

  “陛下,此言差矣。”一名侍卫搬来张椅子,苏保衡不客气的落座。

  “此前完颜尚书有一句话深得我心。”苏保衡深深的喘了一口气,朗声说道:“天命即是人心。”

  “能定天下事者非一人两人,而是天下人。没有哪一族有天命,而是天下人追随哪一族,哪一族就有天命。”苏保衡知道自己就算是伤好,也没有几天活头了,所以他所说的无比直白:“天下人中即使汉人最多,国祚却也被夺过数次,其中原因无他,那些所谓的中原天子连汉人的追随都无法获得罢了。”

  “陛下,老臣这样的汉人实在太多了,他们说同样的话,有一样的肤色,写一样的文字,读一样的圣贤文章。哪怕延续数百年的南北分裂也没有让汉人变成不同的族裔,所以归根结底,决定这方土地归属的从来都是汉人的人心。”苏保衡咳了咳说道。

  “妖言惑众!”完颜阿邻扶刀切齿说道。

  “谷神(完颜希尹)造女真大字不过二十载,而始皇帝书同文已经一千八百年,不能比的。”苏保衡对完颜阿邻挥了挥手,不怎么想搭理这个夯货,并努力使自己显得中气十足。

  随后,苏保衡又对一直沉默不语的完颜亮说道:“陛下,这天下的天命一直在天下人的手中,却没有在宋国手中。赵构乃是狗一般的东西,想让天下人追随他,简直是做梦。”

  “而宋国更是个笑话。赵宋得国不正,身为顾命,却欺辱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是为不忠;赵构忍视父母兄弟陷于北方,而不思进取,是为不孝;赵宋横征暴敛,不治吏治,致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为不仁;无故杀戮有功将士,弃天下百姓于不顾,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国,如何能让天下追随,继业华夏,称中原天子?”

  “汉人虽然豪杰辈出,可那赵构连岳鹏举都容不得,怎会用他们?老臣敢用人头保证,此次立有大功之人,哪怕能胜,也必会折辱于奴隶人之手。长此以往,宋国岂会有天命?”

  “而陛下此后需锐意改革,让天下人归心,天命自然会到陛下手中。”

  完颜亮没有反驳,眼中却是流露一种悲哀。

  他知道苏保衡话中的意思,那就是赵宋偏安,无法维持中原正统,而完颜亮所要做的,自然是将正统从宋人手里抢过来。届时,心向宋国的汉人豪杰自然会投奔到他的手下。

  完颜亮更知道在此时此地苏保衡说这些话这并不是老糊涂了,而是这名老臣在临死前给自己的最后一次劝谏。

  场面一时寂静。

  “然而这都是后话了,此次南征,东路军算是彻底败了。”完颜阿邻见完颜亮没有说话,只能硬着头皮将话题转了回去。

  这一句丧气话一出口,韩棠当即斜了他一眼。

  这几日渡江作战,虽对宋军杀伤极大,第一日架起浮桥之时,李显忠都亲率亲卫拼杀了,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没有将宋军彻底击溃,一直也没有突破江边的防御阵地。

  而之后两天,三个万户轮番上阵,将宋军的阵地啃了个乱七八糟,可扎手点子也不止李显忠,得到虞允文大力支持的时俊率领步卒精锐,一次次的将来犯金军打得徒劳无功。

  到了今日,几乎每个万户都有数百人的伤亡,虽然又从辅兵中补充兵力,不至于减员到缺编的程度,然而战力却也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尤其是完颜阿邻与韩棠两个万户,他们在采石大战前就分别被靖难大军搞没了一个猛安,再算上近几日的伤亡,都能说有些伤筋动骨了。

  “怎能说败?此次难道不是大胜吗?”苏保衡沉声反驳道:“被打得丢军失地的难道不是宋国吗?占据两淮的难道不是大金吗?回身灭了成闵,将合肥夺回,在巢湖重新编练水军,十年之内,还渡不了大江吗?”

  “苏卿所言极是,确实不能因为稍有挫折而失去志气。”完颜亮终于沉声回应。

  而完颜元宜也终于松了口气,同时又有些眼红的看了苏保衡一眼。

  他原本担心完颜亮红了眼,不顾一切的去渡江,可见苏保衡一句话就能将完颜亮劝住,却又有些嫉妒。

  在完颜亮眼中,其余人是臣,而苏保衡是臣又是友,地位不一样的。

  “陛下是陆战行家,老夫却是不太懂的,就不瞎出主意了。”苏保衡拱拱手说道:“唯望陛下戒骄戒躁,再积十年之功,一统天下。”

  “老臣伤势难愈,完颜郑家善纳人言,为人谨慎,可为水军主将。”

  完颜郑家低下头,双目泛红。

  他与苏保衡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见这名和蔼老者如同交待后事一般将水军的指挥权交过来,完颜郑家情知自己无能,却又不敢不接。

  “苏卿所说得俺都应,只是还望苏卿能保重身体,大金社稷还要苏卿作保。”完颜亮叹了口气,也只能说一些这样的场面话。

  “传俺军令,各部依次回军。”完颜亮见没有人再提其他意见,当即下令。

  “韩棠。”

  “末将在!”

  “你带武锐军走含山,先不要动巢县,遣精兵绕到东关北侧,与俺南北夹击。”完颜亮指着舆图说道:“你的任务最重,若是稍有差池,你反而会先受到夹击。”

  “你敢去做吗?若是不敢,俺让移特辇走一趟。”

  这谁能说不敢啊!

  “陛下!此乃小事一桩,且看我武锐军大展身手!”

  “很好。”完颜亮点头说道:“合扎猛安与武平军当先锋,移特辇殿后。移特辇,若是宋狗敢渡江追俺,你就回军给他们一下狠的!”

  “郑家!”

  “臣在!”

  “水军要靠后一些,掩护好移特辇,等移特辇抵达裕溪口后,你从裕溪逆流而上,赶上前锋,与俺一齐破东关。”

  “喏!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我想拨出一些战船,让他们载着辎重与陛下同行,如此一来,陛下的行军速度将会极快。”完颜郑家奴拱手说道。

  完颜亮想了想摇了摇头:“郑家,俺是这么想的,你们走裕溪,若是事有不谐,就可以直接上岸与陆军同行,那些船弃了也就弃了。可若是辎重粮草在船上,那宋人在裕溪上放火船,你们是跑还是不跑?”

  “另外,你们还有运载攻城部件的重任,空间绝不宽裕。”

  完颜郑家奴想了想,只能沉声称喏。

  “你们还有谁想说什么?可有什么纰漏?尽情说来。”完颜亮坐回到了主座上,饮了口茶水问道。

  “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一直沉默的宰相李通起身拱手。

  “军议之中,百无禁忌。”

  “那好,徐文一败,徒单贞渡江已成泡影,其人桀骜不驯,恐军令难使其回军,还望陛下亲自率合扎猛安赴淮东掌控彼处三个万户,使其能安然回到海州。”李通躬身说道:“另外请陛下赐臣大纛,赐臣行军都统之职,臣自会带三个万户攻城拔寨,将合肥夺回献与陛下。”

  大帐中鸦雀无声。

  少顷,完颜奔睹、完颜元宜、韩棠、完颜阿邻、大怀忠等大将也纷纷起身附议。

  徒单贞若是在这里,得跳着脚骂李通八辈祖宗。

  狗屁桀骜不驯。

  徒单贞是跟着完颜亮弑君之人,是完颜亮的心腹,更何况他早就期待的撤军命令了,哪里会因为完颜亮撤军就变得不听军令了?

  可大帐中的人也明白,李通这名善于逢君之恶的宰相此时也不是给徒单贞上眼药,而是让完颜亮带着合扎猛安去更为稳妥的淮东撤退,同时将金吾纛旓留下,让他率三个万户一路打通东关、巢县、合肥。

  毕竟金军在淮西的局势说势如危卵那太夸张了,可说上一句不太妙是没什么问题的。

  损兵折将不说,粮道被断了不说,后路上的万户竟然成建制被消灭了。若不是平日宋军表现的太疲软,太弱鸡,现在金军已经是妥妥的败亡之象了。

  而话又说回来,完颜亮作为皇帝,在提振士气方面,他的存在本身是最好的强心剂。

  若是完颜亮随淮西大军一起撤,那士气爆棚的大军有七八成的可能会一路过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而若是大军知道完颜亮提前溜号,那这仗就很难打了,李通满打满算也只有三成胜算而已。

  可就算如此,李通还是不敢将他的皇帝放在此等险地,与完颜亮的安危比起来,三个万户的得失只能算是蜗角之争。

  苏保衡却是没有附议,只是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他太了解完颜亮了,说好听叫极为自信,说难听点叫自大。如何能接受这种缩头乌龟式的提议?

  “莫要劝了,俺带你们来到这里,你们听俺的命令陷入险地,若是俺弃军而逃,来日还怎么带兵?”完颜亮面沉如水:“我意已决,此事休要再提,有这心思,不如多想想如何应对宋狗,须知接下来的战事不同了!”

  众将心中凛然,轰然应诺。

  当天夜里,苏保衡归帐之后再次高烧,此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第二日,就在完颜亮大军拔营之前,苏保衡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时年五十岁。

第445章 树危猢狲觅前途

  刘淮这次抵达东关的时候感受到的氛围完全不一样,其中不止是百姓向巢县迁移之后的空旷感,杨春与陈如晦的态度与之前相比也是更加热情恭谨了不止一成。

  战场上的胜利从来都是巨大的威望催化剂,能连战连胜的将军往往会受众人效忠,乃至于能改朝换代的原因就在于此了。

  生命从来都是最重要的权利,跟着一个常胜将军就能保住性命,这可比其余什么功名利禄的保证实惠多了。

  眼见刘淮轻易在巢县城下成建制的覆灭了四个猛安,莫说陈如晦有些后悔,就连杨春也觉得听从刘淮的命令似乎并不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情。

  刘淮此次至东关,只带了千余步卒,与杨春所部的三千残兵,还有陈如晦的七百余健勇一起,组成了东关的守备力量。

  这些兵马如果跟金军主力大军正面厮杀,那肯定是鸡蛋碰石头,但是凭借东关与金军周旋一二,还是可以做到的。

  应该说刘淮率军抵达的十分及时,几乎在同一时间,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早上,身处东采石的虞允文就察觉出了情况不对劲。

  金军的气氛变得不太一样了。

  虞允文不是突然之间变成了名将,而是因为经历了战事之后,自然会对军事有所理解,对于虞允文这种聪明人而言,通过蛛丝马迹乃至于直觉对战场产生推测,也是理所应当的。

  直观一点来说就是,金军放弃了已经攻占下来的江心洲,将所有兵马都撤到了大江西岸,虽然没有拔营离去,但依旧展现出了一股战略收缩的态势。

  而随着成为几支大军之中消息最为灵通,也最为全面之人,巨大的抉择已经摆在了虞允文面前。

  到底要不要主动追击金军,或者说应该在什么时候主动追击金军?

  傻子也知道金军是在战略收缩,并不是大溃败,此时定然有精兵张网以待,无论哪支兵马渡江作战,都会遭到金军的迎头痛击。

  李显忠同样有所担心,也因此,他向虞允文谏言,等待东关正式开打之后,再进行渡江作战。

  但虞允文还是拍板,无论如何要先反击一下,因为这并不是只是战阵,更是政治上的意义,主动发动反攻与敌人撤走之后再追击,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与恭送敌军的名头比起来,就算是小败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显忠在思量许久之后,终于同意了虞允文的想法,在再次占据江心洲之后,派遣心腹悍将李子远率三百精兵渡江,由孟佛陀接应,向着金军大营发动进攻。

  金军也没有想过宋军会如此快的发动反击,三支大军都处于在收缩防御的阶段,听闻军情皆是一时错愕,但随即就有游骑回报,主持大营事务的完颜元宜拍板,立即发动了反击。

  李子远也知道金军大营根本不是自己能够撼动的,在迅速射杀了十几名靠近的金军游骑,并割取了首级之后,见到金军甲骑从营寨中涌出,立马上船离去了。

  只不过在船上时,李子远下令将金军首级高高挂起,如同获得一场了不起的大胜一般,宋军纷纷高声欢呼起来。

  这可把亲自前来探查宋军情况的完颜元宜腻歪得够呛,却还是没有办法。

  金国水军这些日子也是伤亡惨重,疲惫不堪,让他们与洞庭湖水军残部在江上周旋,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思量片刻之后,左右无法,完颜元宜只能下令严守江岸,同时抓紧在和州作布置。

  李子远的胜利虽然只是小胜,却还是极大的振奋了宋军的士气,很快就有其余几部兵马有样学样,渡江骚扰金军,可金军又不能放任宋军往来,双方的厮杀规模迅速变小,但烈度却是没有减少分毫。

  而眼见又是一波游骑向大营处疾驰而来,完颜元宜怒气勃发,只能将气撒到身前军使身上。

  “到底探查清楚没有?徐文那厮为何突然撤出真州?”

  军使额头汗如雨下:“确实有过大战,营寨都烧了,也有尸首,船也沉了许多,俺只是在真州左近探查了一番,其余几名斥候已经向扬州追去。”

  完颜元宜还要说话,却只见一人带着几名亲卫来到身前。

  “完颜尚书,陛下有旨意,让老夫去徒单贞军中,督促徒单贞回保山阳。”

  完颜元宜不敢托大,恭敬还礼。

首节 上一节 293/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风烈烈起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