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265节

  扮猪吃老虎这个招很好,她喜欢。

  一到山神庙,潘筠上香拜过之后,就从灵境空间里掏出笔墨纸砚,开始给她爹写信。

  狐狸说的对,有的人的贪欲是不能抑制的,他们注定会是敌人。

  对方也不会因为他们变得弱小了就放过他们。

  但,弱小之后,对方投注过来的视线和力量一定也会减弱,因为成本问题。

  红颜:不,我没说过。

  潘筠给她爹写信,告诉他,她突破了,现在强得不得了,“父亲可将当年实情告知我,我寻找当年案件相关之人,最迟两年后我一定会前往京城,准备翻案之事。”

  要翻一个案子,即便是在26世纪也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准备和调查,更不要说在大明了。

  消息传递缓慢,找人,调查,短的三个月起,长的,漫漫无期。

  潘洪当年的案件并不复杂,但涉案之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其家眷也不知还有多少人活着。

  潘筠当时年纪小,一心死磕修炼,只知道她爹有一段时间回来的越来越晚,书房的灯总是彻夜的亮着,偶尔下班回来还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她只知道案子和锦衣卫,和大太监王振有关,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

  在她爹被下狱前,他曾经负责的那个案子已经案结三个月,但突然被翻出是冤案,还牵涉王振、锦衣卫、都察院和大理寺。

  潘洪是在公衙被捉下狱,她大哥不知道从哪知道的消息,从书院里跑回家,直接把她一卷藏在了下人房里,然后让二叔给她立牌位,又将她的户籍页从户籍中取下来当场烧掉,并在户主那一页下伪造官府的朱批,划掉了她的名字。

  她二叔当天就拿着一大包钱出门,走通关系,给她办好消籍,并把她的死亡日期往前推到了冬春时分。

  还没等潘筠问清楚发生了什么事,锦衣卫就冲进潘家,把潘家人都抓了要关到大牢里,还是二叔怒斥,引用不少《大明律》,又捧出《大诰》,这才保下二叔一家,以及下人。

  哦,因为她爹赚的太少了,她爹觉得有愧于弟弟一家,所以家里的下人是记在潘二叔名下的,家中的田产和铺面等,也基本在潘二叔名下。

  潘筠对她爹的说辞一直持怀疑态度,她觉得她爹就是当官了有预感,以后下场不会好,所以才早早和她二叔分家,除了祖宅和祭田之外,基本上所有财产都记在她二叔名下。

  而朝廷有令,一般抄没财产的罪名中不包括祖产和祭田。

  所以那天锦衣卫抄家,除了损失了屋里一些较为贵重的东西和金银现钱外,他们就没其他损失了。

  而潘洪穷,潘涛也不是会奢侈的人,两个读书人家中最贵重的是书,但锦衣卫又看不上……

  反正他们那天走的时候很生气。

  潘筠这才能问二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奈何所有人都当她是小孩子,还是病弱小孩子,所以只道:“你父亲三个月前了结的一个案子被定为冤案,朝廷说你爹收受贿赂,勾结大理寺少卿薛瑄为凶手开脱,不仅收受贿赂,还有结党陷害王振之嫌,你爹,薛瑄,还有受此案影响的一个刑部主事,一个大理寺主事,都被下狱了。”

  然后,事件发展的特别迅速,不等潘二叔找到关系细查那件案子是不是冤案,朝廷就迅速做出了判决。

  薛瑄斩立决,潘洪流放,两个主事被罢职。

  薛瑄行刑那天没死,是因为王振突然向皇帝求情,加上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对判薛瑄死刑,所以皇帝法场叫停。

  让薛瑄罢官回家去了,皇帝让他此生不许再踏足京城。

  所以,这件事最后受伤最重的人就成了她爹和她家。

  王振也不知抽什么风,突然良心发现放过了薛瑄,却又把怒火发泄在他们家身上,让潘家本就不好过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以前,潘筠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他们是站在了王振的对立面,以王振的为人和行事风格,她想要翻案,那就要以权压权,只有压过王振,或是跟他势均力敌,才能把案子翻过来。

  第一侯前,潘筠没有信心。

  但现在,她有了。

  潘筠有自信,只要她去京城见到小皇帝,她一定能取代王振成为一代奸宦,哦,不,是一代权宦。

  到那时,她就可以给她爹翻案了。

  不过在翻案之前,还是得知道具体的案子是啥。

  潘筠写完信,仔细的检查一遍,没发现有问题就把墨吹干,然后拿出一本空白的册子,沉了沉心后开始默写武功秘籍。

  这一本武功秘籍叫八方破,是一本刀谱,是硬功。

  他们现在军营里当兵,武器就是刀,她仔细看过,八方破不仅单打独斗厉害,还可以双人作战,三人成阵和五人成阵,正适合行伍。

  除了八方破,潘筠还给他们找了一本比较简单的内功心法,没有名字,是江湖中很常见的调息心法。

  潘筠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修真心法一起,重新调整了一下调息法。

  和张留贞那激进的心法不一样,潘筠这套心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稳和易入门。

  缺点就是慢。

  修炼内力的速度前期会很慢,但这套心法和八方破很适配。

  潘筠没有再分开写,而是合成一本书,将内功心法写在前面,后面则写上刀法,画上刀谱。

  也就是她了,是阵法符箓高手,最擅长的就是画线条,不然即便她能把八方破练出来,也画不出来。

  潘筠沉浸在画功法中,红颜则是迈着腿摇着尾巴在山神庙里逛起来。

  逛了一圈,她就蹲在门槛那里抬头看山神的神像。

  她发现了,这尊神像的确有神性,说明它是认同这座山神庙的。

  所以……她真的可以在山神庙里自由自在的逛,不会被驱赶。

  红颜高兴的在屋里跑跑跳跳。

  潘筠休息时不由的抬头看她,“你这么高兴?”

  红颜:“我到过很多道观和寺庙,除了土地庙会接纳我,其他道观和寺庙都不愿让我进门,一些人见了我还要捉我。”

  潘筠:“土地神大爱。”

  红颜点头道:“土地公和土地婆的确不错,我很喜欢他们。”

  潘筠一听,好奇起来,“你见过他们?”

  “没见过,”红颜道:“但我知道他们在。”

  一人一狐聊得正嗨,一个挎着篮子的村民扶着门框差点软倒,“小,小潘啊,你刚刚是在跟狐狸说话吗?”

  潘筠扭头看见她,眼睛大亮,立即点头道:“对啊,王婶你来上香吗?我天生能跟动物说话,不仅狐狸,鸡鸭鹅我都能说。”

  王婶:……

  她立刻腿不软,手不抖了,脊背一挺,扶着门框就站起来,还整理了一下篮子里的东西,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来,转开话题:“这狐狸长得还挺好看,谁带回来的?”

  唉,大半年不见,小道长还是这么天真浪漫,就是说的话越来越没谱了。

  今天决定调作息早点睡,所以只有一更,剩下一更明天补上

第290章 安泰平和

  王婶打开篮子,从里面拿出一只鸡,一盘白肉,还有一盘水果放在案上,然后点香,跪在蒲团上开始念念有词。

  潘筠见了放下笔,拿起锤子轻轻敲了一下挂在一旁的钟,钟声回荡,散出山神庙,在山谷间悠悠回响。

  师父,来活了,快接!

  王婶低声念完心愿,持香拜了拜就把香插上,又重新跪在蒲团上磕头。

  潘筠琢磨过味来,这是大工程啊。

  潘筠担心她师父干不来,于是打算助祂一臂之力,她笑眯眯的问跪拜结束的王婶,“王婶,你家是有啥大事吗?”

  王婶倒不觉得潘筠能帮她做什么,但她想找人说说话,虽然同样的话她已经在村里说过好几次了。

  她坐在潘筠对面的凳子上,先是重重的叹了一声气,这才道:“我们村也要有一个粮长了,我家今年收成好,小井他二叔去学木匠了,小井又自己找了个烧窑的活儿,里正就说我家日子好过,是村子里收粮最多的人家,所以让我家做粮长。”

  潘筠笑眯眯的道:“这是好事呀。”

  “什么好事呀,”王婶忧愁道:“这粮长可不好当,今年就纳了一次秋粮,我家就填进去两百多斤谷子了,都是半亩地的收成了。”

  潘筠惊讶,“怎么还要填粮?”

  王婶面色更愁苦了,“运粮那天看着艳阳高照的,结果走到半路来了一阵雨,虽然立刻就把油布撑起来了,但匆忙间翻了一车。”

  “你王叔当时就把车给硬拖起来了,还扭到了腰,送到县衙一看,有两袋湿了三四斤,我们给腾出来了,换上了干的,新的,但收粮的公差还是判我们两袋不合格,要补上二百斤。”

  潘筠:“那就把两袋旧的拉回来换上新的便是。”

  王婶一拍大腿道:“我们也是这样说,但公差不同意啊,直接把粮食都收了,还逼着我们另交二百斤,再说了,那一袋粮食就八十斤,两袋一百六,也够不上两百斤啊。”

  王婶只要想起这点,她就心痛,“村民们把粮税交给我们的时候都是足数的,粮长的任务就是要运粮,送粮,现在出了问题,不能再摊给村民们,就只能我家自己出了。”

  “我呢,也不求其他,就希望明年交粮顺顺利利的,再不要补了,我家就是小户人家,可经不起这样折腾。”

  潘筠见她一脸忧虑,就笑着宽慰道:“今年就是意外,这样,我一会儿画张平安符,您拿回去放在床头,明年交粮的时候,平安符要是还完好,您就让王叔把符带上,有山神护佑,一定平平安安。”

  “要是符坏了,也不打紧,你再来一趟山神庙,不管庙里是谁,你再请一张平安符回去,谁去押粮就给谁拿着,一定平安。”

  王婶眼睛一亮,“真的?”

  潘筠笑着点头,“真真的。”

  王婶就笑开来,拉着潘筠的手轻轻一拍道:“还是我们庙里的道长好,你听婶子说,我也不是随便一点事就能被吓着的,这不是听说马家村的粮长出事了吗?”

  潘筠立刻身体前倾,好奇的问,“出什么事了?”

  一旁蹲坐着的红狐也竖起尖尖的耳朵。

  “他们家卖地了,足足卖了五亩地,日子不好过,粮长这位置总算是能让出去了。”

  潘筠一愣,蹙眉,“大家都不喜欢当粮长吗?”

  王婶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反正是不喜的,事多,责任大,出了事都得我家承担。但公爹说,这也算是为乡亲们办事,乡亲们信得过我们,这都是应该的。”

  “可你看马家,每年纳粮都要把家里的青壮用上,碰上忙的时候,得耽误三四天的功夫,这三四天人总得吃喝拉撒睡吧?”

  “这都得自己出钱,出粮食,”王婶眉头紧皱,“我以前不知道,这次自己跟着去了一趟县衙才知,这交粮的麻烦事可太多了。”

  “路上,粮袋可能掉,可能漏,可能摔,这都要有损耗;到了县城,还得等,长的等三四天功夫,这粮食有可能被偷、被换、也有可能漏了,总之啥问题都有。”

  “三天啊,我眼睛就没合起来过,交一次粮要去我半条命,我现在就盼着老天爷赶紧把粮长的位置给别人,我家是要不起的。”

  潘筠:“……您许了几个愿望啊?”

  “三个。”

  王婶道:“一个是求家里人平安健康,一个是求明年粮长给别人当,再一个是,要是粮长还是我家,就求一切顺利。”

首节 上一节 265/4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