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163节

  这些收缴上来的粮食需通过漕运运往北京,以确保北京的粮食供应及百官禄米。

  可以说,漕运关乎明清两朝的国家命脉。

  正因如此,朝廷每年在漕运上都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仅以漕运为生的漕工就达百万之众,且河道两旁的百姓也依赖漕运生存,人数更是足有千万之众。

  然而,通过漕运运输粮食,一石粮食的运输成本至少需要消耗两石粮食,漕运实际上早已入不敷出。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漕运如此艰难,为何不改用海运呢?

  毕竟海运比漕运更为便捷、而且不会像漕运那样需要定时维护,难道古代人都是傻子吗?

  事实上,古人从来都不是傻子!

  朱慈烺曾经查阅过一些这方面的史料,原来早在明中期就有人考虑过使用海运,但该方案还未实施便被放弃了。

  首先,若改用海运,数百万以漕运为生的漕工将瞬间失业。

  而朝廷又无法为他们提供其他工作,届时这百万人失去生计,必将成为重大隐患。

  甚至可能引发百万农民起义!

  其次,漕运主要在大明境内进行,无论发生何事都有迹可循。

  但若换成海运,那情况就难以预料了。

  万一有人心怀不轨,对粮食起了歹意,制造沉船事件,那么朝廷一年的税收就会付诸东流。

  朝廷根本赌不起!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无人蓄意破坏,海上发生海难也是常事,只要一发生海难,一年的赋税照样会付诸东流。

  再者,海上天气难以控制,万一因某些原因延误,京城百姓无粮可食,到时候必然会闹饥荒,这又该如何是好?

  鉴于这些原因,漕运一直未能转为海运。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明朝无力改变,清朝也同样如此。

  即便在明朝灭亡后,清朝也一直沿用漕运,直至清末才废除漕运。

  可以说,漕运几乎伴随了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整个历程。

  朱慈烺并非愚笨之人,再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安置这些以漕运为生的百姓之前,他绝不会轻易触动漕运。

  所以,目前的形势已然明了,那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李青山造反之事,并维持漕运的正常运转,确保山东地区不出什么乱子。

  思绪回转,朱慈烺这才看向薛国观道:

  “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记住,此事暂时不可外传,本宫会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此事。”

  “此外,本宫过几日要外出一趟,朝中大事就交予你了。”

  薛国观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好奇地问道:

  “太子殿下,您该不会是想去山东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

  “没错,本宫觉得有必要走这一趟。”

  薛国观的脑袋顿时就大了,赶忙开口劝阻道:

  “太子殿下,若要招安李青山,其实只需一道圣旨即可,无需太子殿下亲自跑一趟啊!”

  朱慈烺笑了笑道:

  “你说的本宫自然明白,但本宫不能这么做。”

  薛国观闻言满脸疑惑,实在搞不懂朱慈烺的意思。

  紧接着,朱慈烺直接起身站了起来,语气瞬间变冷:

  “如果面对造反,朝廷仅一道旨意就让他们归降,然后封他们做官。”

  “那岂不是在告诉天下所有人,以后只要他们想当官,就可以举兵造反,然后坐等朝廷招安即可?”

  “若真是这样,到时候整个天下人人为了当官,岂不是处处都会造反?”

  “到那个时候,我大明的威严何在?”

  薛国观听到这话,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因为他发现朱慈烺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以后造反之人都能当官的话,那他们这些读书人还读什么书?

  武将还上什么战场杀敌?

  直接造反不就行了!

  反正到最后都能当官!

  果然,是他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

  紧接着,朱慈烺继续说道:

  “当然,招安是要招的,但不是朝廷主动招安,而是要他们跪着求朝廷招安。”

  “此事本宫心意已决,你不必再说!”

  “本宫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要好好处理朝中之事。”

  “还有,到时候本宫会秘密出京前往山东,所以这件事情不能让其他人知晓。”

  薛国观听到这话,就知道自己是劝不动以前这位太子爷了,只能无奈的拱手道:

  “臣明白了,臣告退!”

  说完这话,薛国观随即便离开了。

  等薛国观离开后,朱慈烺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是真没想到,在明朝这个时候还能遇到‘梁山好汉’。

  只是不知道其中有没有‘武松’这样的人物。

  要是有的话,他倒是真想见一见!

第129章 崇祯:朕要宰了他,谁劝都没用!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想到了什么,然后叫来马宝吩咐道:

  “去把骆养性找来,还有,让曹变蛟和马祥麟一起过来。”

  “奴婢这就去。”

  马宝应了一声,随后便离开了。

  没过多久,骆养性先到一步,规规矩矩地行礼道:

  “臣骆养性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将薛国观带来的那份奏折递给了他。

  “先看看这个!”

  骆养性打开奏折一看,瞬间皱起眉头,怒骂道:

  “这群该死的刁民,居然聚众造反,真是罪该万死。”

  朱慈烺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继续说道:

  “骆养性,本宫现在要你去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确保奏折上的消息不要在京城扩散开来,越少人知道越好。”

  “第二件事,马上派一队锦衣卫去山东,然后开始散播朝廷要集结十万大军剿灭李青山的消息。”

  “消息散播的范围越大越好,要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要集结大军剿灭李青山。”

  骆养性赶忙应声道:

  “臣遵命。”

  随后便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曹变蛟和马祥麟也来了。

  两人也赶忙行礼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点了点头,吩咐马宝搬来两张凳子,让他们坐下后,又将那份奏折递了过去。

  两人看过奏折,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朱慈烺让他们来的缘由。

  曹变蛟率先开口道:

  “这帮该死的家伙,眼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他们居然还敢造反。”

  “太子殿下,请准许臣领兵剿灭这群叛逆之贼。”

  一旁的马祥麟也道:

  “太子殿下,臣也请命去剿灭这帮乱臣贼子。”

  朱慈烺轻轻抬了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随后说道:

  “如果大明目前还算安稳,本宫一定会派兵剿灭他们。”

  “但你们也都知道,如今大明正值多事之秋。”

  “既要防备建奴,又要对付张献忠、李自成,同时还要对建奴的水师出手,更是要忙着赈灾事宜,实在不宜再动兵了。”

  “所以本宫决定此次以招抚为主,不过,虽说是招抚,但本宫要让这群反贼主动投降。”

  “因此还是要派兵去威慑一下他们,做出一副要围攻的打算,让他们不战而降。”

  两人听到这话,已经大概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那就是虽然要调兵,但基本上也就走个过场,主要还是想用军队威慑那些反贼投降。

  朱慈烺继续说道:

  “你们俩听着,明日开始,各自派遣五千兵马,发兵去济南。”

首节 上一节 16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