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25节

  对了,老杨头,八爪船和蜈蚣船是不是三个月就能做一批,一个作塘里又能摆多少艘八爪船和蜈蚣船?”

  老杨头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八爪船和蜈蚣船的船板好定型,做得快,三个月做一批应该没有问题。

  这蜈蚣船是狭长的,其实比千料福船短不了太多,一个作塘那也只能摆十五艘,八爪船倒是可以摆上三十艘。”

  万历闻言,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今年就先做十艘千料福船,你挑些机灵的匠户跟着好好看一看学一学,明年能达到年产百艘就行了。

  另外,八爪船摆十个作塘,一批做三百艘,蜈蚣船摆十三个作塘,一批做一百三十艘,云卿,你算一算,明年要配多少水师将士。”

  这得多少水师将士啊?

  邓子龙估摸道:“一艘八爪船操船的就得十人左右,还得配十个作战的,就是二十个,蜈蚣船标配是四十个,千料福船最好能每艘配一百将士。

  这么算起来,一千多艘八爪船、七百多艘蜈蚣船和一百多艘千料福船,那最少得配五万水师将士,现在我们才一万。”

  五万倒是不多,跟京营和边军数量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第250章 准备敲打宗藩

  龙江宝船厂建造的千料福船完工了。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朝阳初升,龙江之上清风徐徐。

  十艘水师蜈蚣船就如同蒲扇一般,拉着那艘千料巨舰从作塘中缓缓驶出,来往船只纷纷减速,摆出避让的架势。

  江面上的船倒也不是纯为了避让,很多船明明就能顺利通过却也减速了,很多人那就是为了看稀奇。

  现在可不是洪武朝和永乐朝,大明这种千料巨舰已经很少见了。

  如果是违禁跑海外生意的可能还能经常见着,跑内河航运的一年都难得见着几回。

  因为宝船厂就算是吧这种千料巨舰做出来了,那也是拉出作塘之后立马就顺流而下,飞速出海了,运气不好的还见不着呢。

  这一次这艘千料巨舰却是有点怪,十艘蜈蚣船将其拉出作塘之后,千料巨舰竟然没有转舵顺流而下,反而是缓缓往对岸开去。

  宝船厂对岸原本是个巨大的沙洲,这个经常来往这条水道的人都知道。

  不过,这沙洲上原本是没什么人的,也没有码头。

  至于为什么沙洲上突然到处都是人,还建了那么多的码头,装了那么多的水车,知道的人还不多。

  那些隐隐听说过的那都开始跟人吹嘘了。

  传闻少年天子来金陵了,沙洲上的人就是少年天子召集的,少年天子好像要给水师打造战舰。

  这会儿万历其实就在对面的码头上,只是他穿的是禁军戎装,没见过他的人自然认不出来。

  他正举着望远镜饶有兴致的瞄着这艘千料福船呢。

  说实话,千料巨舰就是不一样,因为其结构跟快船完全不同。

  快船为了减少水的阻力那是造得低而窄,露出水面的部分基本不到一人高。

  而这种巨舰光是甲板就离水面将近一丈高,而且前后还都有两层船舱,加起来足有两丈多高,看上去那就跟移动的城楼一样。

  所以,这种千料以上的远洋巨舰还有一个别称,叫楼船巨舰。

  这会儿江面上还没有什么大风,那足有两丈多高的风帆扬起来好像还没多少动力,基本上就靠八艘蜈蚣船在用人力划桨拉动,那速度有多慢可想而知。

  他等了将近两刻钟时间,巨舰才被拉到跟前加高加固的码头上停靠下来。

  紧接着,悬梯放下,他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带着众人爬了上去。

  这巨舰是真的大,宽度足有三丈多,长度也有十余丈,换算下来,甲板总共有三百多平。

  前后的船舱怕不都有百平左右,里面那是宽敞得很。

  万历看了看船尾专门为他装潢一新的卧房和厅堂,不由连连点头道:“嗯,不错,这下议事和休息那都方便多了。”

  他们过来的时候挤在那窄窄的蜈蚣船上着实有点不舒服,特别到了晚上,那还得专门找地方扎营休息,麻烦得很。

  这一下好了总算不用下船了。

  他要下船,禁军将士安排护卫都得忙活半天。

  这巨舰还有个好处,好装火炮,船头船尾和两侧都可以装。

  他正琢磨着装多少门火炮和装多大的火炮等问题呢,一队八百料的漕船忽而逆流而上,缓缓向这边划过来。

  这队漕船上不但有很多漕军将士,还有不少锦衣卫呢。

  不一会儿,国丈张榛便领着个身着蟒袍的年轻人上船了。

  这年轻人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年纪轻轻,文质彬彬的。

  不过,他却是紧跟着国丈张榛行礼道:“漕运总兵王承勋参见万岁爷。”

  新建伯王承勋,王阳明之孙,刚继承爵位没几年。

  原本他是没这么快出任漕运总兵的,因为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想裁撤漕运总兵,直接由河道总督来提督军务。

  这也是漕运之争的一个焦点。

  那些别用用心的文官想彻底把持漕运,谋取这里面巨大的利益,所以,一直拖着他这个总兵职位,不让他上位。

  历史上王承勋就是大明最后一个漕运总兵,自他之后漕运就彻底归文官管了。

  万历是听闻国丈张榛说这小子温良恭顺,也不贪心,对漕军将士还不错,也没有从漕运里面贪墨多少钱,这才批了他这漕运总兵之职。

  这漕运的利益的确相当的大,一万多艘漕船,十万漕军将士啊,一年耗粮更是多达两千多万石,随便贪墨一点,那都不得了。

  哪怕不贪墨漕粮,光是这一万多艘漕船的运输能力那也能创造出不少利益来。

  现在他们贩铁的生意大部分就是漕船在运,如果这小子心黑一点,让漕军将士给他上缴大部分运费,那漕军将士就白忙活了,他却可以一年牟利几十上百万两。

  还好,他没要漕军将士上缴一文钱。

  万历对这点还是很满意的,这小子应该可用。

  这次他之所以将王承勋招来,议事是一方面,其实他还想亲自考察一番,看看王承勋是不是真的温良恭顺,也不贪心。

  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指着船尾二层的厅堂道:“维志、云卿、承勋、国丈,我们上去商议一下,其他人都忙活自己的事情去吧。”

  徐维志、邓子龙、王承勋和国丈张榛闻言,连忙跟着他上了二层的厅堂。

  这厅堂中间就是个大条桌,两边摆了两排椅子。

  万历就喜欢这么议事,可以站着看地图什么的,也可以坐着商议。

  他往正对门的主位一坐,又让四人坐下来,随即便郑重道:“朕准备逐步裁撤漕军,承勋,你觉得怎么样?”

  啊?

  王承勋闻言,不由一愣,他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斗胆,这漕军裁撤了,漕运怎么办呢?”

  万历悠悠的道:“漕运耗粮太厉害了,每年最少要耗掉大明六成以上的田赋。

  现在实行一条鞭法了,田赋本来都可以以银钱代缴,几百万两的税银那也用不了几艘船,但这粮好像还是没少运一点,我们主要给哪些地方运粮呢?

  宗藩就是最大的耗粮户,每年漕运六成以上的粮食那都是宗藩禄米,剩下三成多要供京城,还要供边军,紧巴巴的。

  去岁这情况总算有所改观了,代藩一削,他们兼并的田地足以供边军粮米,京城附近的屯田也足够供应朝廷所需粮米,现在的漕运其实就是在给宗藩运禄米。

  这些宗藩实在是太不像话了,拿着禄米,还有封地,还要通过投献不断侵吞朝廷的田赋。

  朕让他们把投献的田地给吐出来,他们还一个都不吐,他们不吐,朕就拖他们的禄米,从明年开始,不吐田地的每年减一成禄米,减到没有为止。”

  万岁爷这是要敲打那些宗藩!

  这么敲打,那些藩王宗室怕是要闹事啊!

  四人闻言,那都不由得满脸凝重之色。

  这是皇室自己的事情,他们是真不敢插嘴。

  万历看王承勋不吭气了,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这小子着实温良恭顺,也不贪心。

  如果换成那些贪官污吏,漕运这么大的利益,要裁撤掉,那肯定会想方设法阻扰,乃至策动漕军闹事。

  他细细想了想,又问道:“承勋,漕军将士还听你指挥吧?”

  王承勋颇有些不忍道:“他们都是听令行事的,万岁爷,微臣斗胆,十万漕军裁撤掉之后他们怕是没法谋生啊。”

  这个问题朕自然是早就考虑好了。

  万历细细解释道:“朕自然不会让漕军将士没了生计来源,云卿这里正好缺人马呢,裁撤的漕军都转成水师将士就行了。

  不过,水师将士要分成两拨,一拨就是专门操船的,一波是专门作战的。

  漕军将士可以说一辈子都在操船,他们操船肯定是没问题的,至于想参加海战建功立业,那就要看他们的本事如何了。”

  哦,原来裁撤的漕军将士直接转成水师将士啊。

  王承勋连连拱手道:“微臣替属下将士多谢万岁爷恩典。”

  嗯,这小子着实不错,到这会儿了都没考虑自己的利益。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你以后就跟着朕做生意吧,现在文璧正好准备做南面的煤炭生意了,你和维志对南面熟,这边生意你帮他做起来了,到时候给你们分红一成。

  这煤炭其实主要就是运输,南面的煤炭朕准备用船运,以后水师快船没事的时候就拉煤,权当操练了,还能赚点辛苦费。

  以后你也挂个水师副总兵,负责调集水师战船拉煤拉铁,这些具体怎么拉你和文璧、维志他们商量。”

  原来万岁爷是要我跟着做生意啊。

  传闻跟万岁爷做生意的公侯勋贵那都是万岁爷的亲信啊。

  这下我岂不是也成万岁爷的亲信了。

  王承勋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一定帮魏国公和定国公把这生意做起来。”

第251章 重新分配利益

  万历准备开始敲打宗藩了。

  他的目的其实是重新分配大明所有利益。

  这个利益如何分配,其实是看怎么分配对当国者有利。

  现在是他当国,那利益分配自然得对整个大明有利或者说对他这个大明皇帝有利才行。

  问题,这会儿利益分配就不是这样的,可以说,现在整个大明九成以上的利益那都被宗藩和文官既得利益集团给抢去了。

首节 上一节 225/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