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28节
这铁板都能弯成个桶,那得锤多薄啊?
永年伯王伟闻言,小心道:“万岁爷,这种铁皮桶您要几个?”
几个?
万历微微摇头道:“朕不是要几个,朕要的是数以万计的,你每天最少要做一万个出来。”
啊?
永年伯王伟闻言,目瞪口呆道:“万岁爷,现在这种锤法一天做上万个这种铁桶出来怕是不可能的。”
那就改进啊。
万历琢磨道:“你们用粘土模铸造铁板,应该能铸造出铁锅那么厚的铁板吧。
这种铁板铸造好之后烧红了,压到百炼钢模具里,几大锤下去不就变薄了吗,正好,模具压出来的都不用修剪,直接卷成桶就行了。
另外,再用同样的方法冲压两片圆形带卷边的薄铁皮出来,上下一封,不就是个桶了吗?”
这个。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那模具得做多大啊?
不过,再难,万岁爷都说了,那也得做。
永年伯王伟闻言,满脸凝重的点头道:“微臣明白了,微臣命人做模具。”
暂时也只能用这笨办法了。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这蒸油的东西你先给做一套,不管锤出来也好,铸出来也好,朕要一套来试着蒸油。”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他是明白了。
彭国公戚继光、定国公徐文璧和新建伯王承勋等却是满脸的懵。
他们说的这个多少有点超出常人的认知了。
油是蒸出来的吗?
万历也没跟其他人细细解释,反正蒸出油来这些人就明白了。
他想了想,随即交代道:“元敬,你命一千神机营将士带一百辆粮车跟克迈所率的水师战船去趟原来的延绥镇。
对了,带上大水缸,还要带木盖子那种,你让他们去有油塘的地方,给朕运上几百缸石油过来,记住大水缸装上石油之后盖子要一直盖着,尽量别漏气。”
那些水缸怕是都要废了,粮车粘上了那都不知道怎么洗干净。
戚继光毫不犹豫的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第254章 中兴盛世之基
万历想要中兴大明,打造真正的盛世。
这个离不开武力。
武力才是强盛的基础。
大明两百余年的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那就是明证。
洪武朝和永乐朝大明强大到几乎天下无敌,所有,进入了盛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息兵养民,武力越来越弱,大明就注定一泻千里,一伏到底。
所以,武力才是强盛的基础。
大明用两百多年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历史上的大明是个反面教材,大明是自废武功,最终灭亡。
正是在同一时期,欧陆列强也用两百多年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是想尽办法发展武力,所以变得强盛无比。
万历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穷兵黩武般的发展武力。
京营和边军渐渐强大起来,大明也渐渐强盛起来。
不过,这还不够,水师才是基础中的基础。
这会儿大航海时代方兴未艾,水师才是强盛的根基。
可以说,谁拥有制海权,谁就能称霸世界。
这个毋庸置疑。
万历这会儿也在想尽办法发展武力,发展水师。
这个说难不难,只要有钱,什么都好办。
正好,水师需要火油罐,而这会儿的灯油也很值钱,他便想到了提炼石油用来造火油罐,同时赚钱。
这会儿提炼石油可不容易。
因为这会儿的石油提炼工艺是一片空白。
万历都不知道升到多少度能提炼出什么油来。
这会儿甚至连测量温度的东西都没有,后世最为常见的油桶这会儿也没有!
还好,他是当皇帝的,只要他一句话,再难造的东西都有人帮他造出来。
他跟永年伯王伟说了一句,两个半丈高大致三尺粗的铁桶很快便打造出来了。
两个而已,对永年伯王伟来说倒是没一点问题,手工打造也花不了多长时间,一天一万个乃至两万个那就得靠水车和模具了。
他跟周丹泉说了一句,一个一尺长直径一寸的大玻璃管子很快就做出来了,管壁上还凹印了均匀的刻度,上面还有玻璃盖子,里面还倒了一寸高的水银。
这一切准备就绪,两百缸石油也从延绥镇拉回来了。
所谓两百缸就是两百个大水缸装的,半丈大小的大水缸,一缸就是两三千斤,根本就抬不动,只能在岸上再准备两百个水缸,然后如同挑水一样,一担一担的从船上的水缸里挑下来,倒岸上的水缸里。
这一通折腾,把京营将士都折腾得够呛,好多人手上乃至衣服上都是黑乎乎的油渍,洗都洗不掉。
还好,石油沾手上和衣服上都没事,只要多洗手,洗几天总能洗掉,衣服那扔了换新的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尝试提炼了。
这个有点危险,万历还特意命人在北较场空旷的草地上搭了一圈十余丈方圆的大凉棚,专门用来试验。
那些参与试验的匠户他还特意给人家发了羊皮软甲,鱼鳞甲、头盔、皮手套、蒙面布等防护的东西。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便亲自来到北较场,与彭国公戚继光、永年伯王伟、新建伯王承勋等站在外围的凉棚里,准备指挥匠户试验了。
此时,中间的凉棚里都已经搭好了灶台,架好了铁锅,一个铁桶已经用胳膊粗的铁架架铁锅里了,另一个铁桶则放在三四丈开外的地上,中间连接的铁管子那也用木架一路架过去了。
那参与试验的几个匠户则如同武将一般,穿上了软甲铁甲,带上了手套和蒙面巾,拿着各种东西等着。
万历举起小望远镜细细看了看,这才抬手道:“好了,开始,先挑一担石油到中间来。”
他怕石油也跟着起火,还特意命人将装石油的大水缸摆在外围的另一个棚子里。
这些棚子之间的间距也有十余丈,也就是三四十米,而且棚子之间还摆了很多装满水的水缸和水桶,就算是起火了,火势应该也不会蔓延到外围的棚子里。
那挑桶的匠户闻言,连忙挑起两个空木桶走到放石油的棚子里,打开一个大水缸上的木盖子,然后就用舀粪的大木勺舀了两桶石油,挑回中间的棚子里。
这一步肯定没问题。
万历见状,又朗声道:“打开盖子,把两桶石油都倒进去。”
这架铁锅上的大铁桶上面还开了两个圆孔,一个是连接铁管的,一个则用带了螺纹的铁盖子盖着。
另外一个强壮的匠户闻言,立马爬上灶台,登上灶台上的台阶,趴铁桶上拧开盖子,然后将一个铁漏斗塞孔里。
紧接着,那挑担子的匠户便将两桶石油递了上去。
那强壮的匠户提起石油慢慢倒入铁桶中,再拧上铁盖子,这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万历见状,又朗声道:“好,把测温的东西摆锅里的铁架上,加水,让水漫过铁架大约半尺。”
这测温的玻璃管他还专门命人做了个铜皮护套,下面还有底座,就有刻度的地方露在外面。
匠户们对这些倒是挺熟,这个其实就跟蒸酒差不多,只是蒸的不是酒而已。
很快,他们便将一切准备就绪了。
万历见状,又朗声道:“好了,点柴火,把水烧开。”
这个更简单,点柴火烧水匠户们都干过。
灶台里的柴火烧了不到一刻钟,锅里的水便沸腾起来了。
万历一看大号温度计,里面的水银柱好像才涨了一寸多,这就是一百度了。
这温度能不能蒸出什么油来呢?
他用望远镜细细扫视了一番,随即又朗声道:“去听听看,下面的铁桶里有没有滴油。”
另一个匠户连忙凑到下面的铁桶旁边,附耳上去细细听了听,随即连连点头道:“万岁爷,有滴油的声音。”
这会儿滴的不一定是油,石油里也可能含水。
不过,没关系,多烧一阵就行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朗声道:“你就在那里站着,时不时听一听,一直到里面没有滴油的声音为止。”
这个就比较的耗时间了。
他们足足等了将近半个时辰,那匠户才小心道:“万岁爷,没有滴油声了。”
这下就到了检查结果的时候了。
万历闻言,颇有些兴奋道:“快,将灶台里的火彻底熄灭,不要留一点火星子。”
这不要留一点火星子那就只能用水来了。
另一个负责灭火的匠户闻言,立马拎起一桶水,往灶台里一泼。
这灭火速度着实快。
万历见火灭了,立马迫不及待的跑过去,指着地面铁桶上的管子道:“打开。”
这个简单,因为出油口这边就不需要太密封,也就是一个光滑的铁管上带了个铜套,铁管插桶里,铜套压着边缘的缝隙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