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281节
赵志皋能让清流收拾自己人吗?
那不可能啊!
赵志皋肯定不会同意罢黜这些官员,他只会将这事告诉沈一贯。
沈一贯肯定会反过来收拾赵南星和顾宪成!
这一次清流怕不是炸锅这么简单了。
万岁爷这是在点炮仗啊。
清流估计会跟过年放的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炸个没完。
余有才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这才连忙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
赵志皋自然是维护自己人,他直接来了个空口无凭,查无实证,建议留中不发。
沈一贯这会儿也渐渐狂起来了,他不没事找事收拾清流就算是不错了,清流的赵南星和顾宪成还想收拾他的亲信,这还得了?
他直接发动浙党言官,各种捕风捉影,造谣诬陷,疯狂弹劾赵南星和顾宪成,然后命人上奏,谏言罢黜赵南星和顾宪成。
万历则是假装稀里糊涂的批了。
这一下,赵南星和顾宪成简直出离愤怒了。
他们谏言罢黜沈一贯的亲信有错吗?
沈一贯就是在培植亲信结党营私啊。
小皇帝竟然不处理有问题的官员,反而把他们这些提出问题的官员给处理了。
岂有此理!
顾宪成气的,立马跑回家,和弟弟顾允成一起修复了南宋学者宋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并刻上了他所编撰的一副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然后便广邀那些被贬职和罢黜的清流官员,以讲学为名议论朝政,针砭时弊。
赵南星、高攀龙、钱一本等郁郁不得志的清流那是趋之若鹜,不顾路途遥远,纷纷跑了过去,有些被贬斥的清流干脆就不去上任了,直接请辞去了东林书院。
很快,东林书院就被挤爆了,就连学生住的学舍都挤不下跑过来的清流了。
一时之间,东林名声大噪,简直成了清流心目中的圣地,前来求学的学子简直多如过江之鲫。
朝中掌权的清流甚至都仰慕不已,不远数千里与之遥相呼应。
这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清流就好这一口。
清流嘛,愣头青很多,喜欢指指点点,很容易得罪那些不该得罪的权贵,所以,被贬职乃至罢黜的清流官员简直多如牛毛。
这些人大多会变成愤青,也就是愤怒的青年。
他们大多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那心中的愤怒却是一点都不会变少。
这些人都是憋了一肚子火,只想骂人啊,骂那些贪官污吏,骂那些以权谋私的权臣,骂那些收拾他们的人,甚至,骂那些不按他们想法来的人。
问题,他们骂人总得有人听啊,如果一个人坐家里骂,不但没人听,家人还以为他们是神经病呢。
东林书院是个好地方啊。
这地方骂人不但有学子听,还有清流同好听,还有清流同好跟着一起骂,或者说,针砭时弊。
这地方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啊,对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清流来说,这里就是圣地。
他们再大肆吹嘘一番,这里自然也就成了所有清流的圣地。
说实话,一开始东林还是挺纯粹的,他们纯粹就是一帮郁郁不得志的愤青。
他们并没有想着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他们也就是想骂人或者想找个发泄愤怒的地方而已。
这一点从顾宪成最后的归宿就能看出来。
他修复东林书院之后那就一直在家讲学,哪怕后面东林渐渐势大,很多官员上疏请求万历让他重新任仕,万历也同意了,授了他一个南京光禄寺少卿。
如果他真想争权夺利,以他在东林的威望,只要他重新出仕,升到五寺正卿乃至六部尚书对他来说那都是相当简单的事情。
但是,他就不去,他就待家里讲学,一直讲到死。
包括他的弟弟顾允成,那也是进士出身,那也是一直在家讲学,一直讲到死那都未再赴朝中出任任何官职。
所以说,东林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至少创始人顾宪成和顾允成兄弟的目的不是。
只是后来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加入了东林,并渐渐掌控了东林,东林才成为那些官员争权夺利的工具。
特别是那些有晋商和徽商背景的官员加入东林之后,东林就不再是一股清流了,而是一潭浑浊不堪的浑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总之,东林这会儿在清流之中那是如日中天。
朝中那些清流官员也渐渐偏向东林了,包括督察院左都御史高茂才,刑部尚书辛自修,大理寺卿张梦鲤等等,那都开始出声附和东林了。
历史上亲近东林的官员中并没有这些人,那是因为东林还未出世这些所谓的清流官员便被人给整下去了。
现在托万历的洪福,他们没有被人整下去,他们自然会亲近东林。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东林骂的是他们的政敌浙党啊,骂得太好了!
第313章 余有才走了
东林来了。
朝堂之上的党争必定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官都会跳出来,借东林和浙党争权夺利。
到时候一旦咬起来文官就会一批批的倒下,狗咬狗,倒下的那肯定都是狗,让他们咬个几年就差不多。
不过,现在东林势弱,浙党势大,东林明显有点咬不过啊。
他还得想办法扶持一下东林才行。
那么,怎么扶持呢?
这天一大早,辰时还未到,万历边来到御书房外面的廊道里,负手看着外面的雪花,皱眉沉思着。
年节将近,京城已然是冰天雪地,南直隶那边却是热闹得很。
东林书院在密卫的暗中宣传下几乎是瞬间便出名了。
现在就连京城都有很多自命清流的官员跟东林遥相呼应了。
不过,这还不够。
他正暗自琢磨怎么扶持东林呢,漫天的雪花中突然窜出一个人影来。
这一次竟然是沈鲤,而不是余有才。
话说,他都好些天没有见过余有才了,这些天他都在跟骆思恭商议怎么给东林造势呢。
今天怎么是沈鲤跑过来了呢?
很快,沈鲤便从禁军将士打开的门缝中窜了进来,飞快的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万历见状,边过去帮他拍雪花,便问道:“仲化,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哎呀,进来都没仔细看一下,光顾着拍身上的雪了。
沈鲤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抬了抬手,随即问道:“丙仲这些天在忙活些什么呢,都没见人影。”
沈鲤闻言,微微叹息道:“万岁爷,余大人病了,前些天他就病得有点走不动路了,今天他实在是扛不住了,所以差人来让微臣跟万岁爷告个假。”
余有才病得这么严重!
万历闻言,颇有些焦急道:“你们怎么不跟朕说啊,他到底得的什么病啊?”
沈鲤无奈道:“万岁爷,余大人不让我们来打搅您啊,他得的是怪病,一会这不舒服,一会儿那不舒服,吃药能压一压,时好时坏的。”
这世上还有这种怪病?
万历闻言,立马朗声道:“快,传万神医和建中,能过来的都给朕招来,单将军,命人把朕的大马车拉过来,朕要去丙仲府里看看。”
乾清宫立马一阵人影乱窜。
不一会儿,万家兄弟就窜过来四个,李建中也来了。
万历当即便带着他们上了豪华大马车,往余有才府邸赶去。
这会儿余有才倒是有钱了,他也没有装清廉,为了去内阁坐值方便,他就在东华门外的南熏坊买了座上百亩的院子,他们过去也方便。
不到两刻钟时间,浩浩荡荡的队伍便来到了余府大门外。
余有丁几个儿子听闻当今天子来了,连忙跑出来跪迎。
万历抬手让他们平了身,随即便跟着他们疾步往府邸中走去。
这院子倒不奢华,但是够大,后院主宅怕不有几百平,而且窗户都装了玻璃,里面还暖和得很。
余有丁见万历疾步走进卧房,还想爬起来行礼呢。
万历连忙走过去,将其扶住,随即满脸关切道:“丙仲,你这是怎么了,你病得这么重怎么不让人跟朕说啊?”
余有才虚弱道:“万岁爷恕罪,微臣得的是怪病,时好时坏的,微臣怕说了让万岁爷操心,所以不敢让人说。”
这到底什么怪病?
万历连忙挥手道:“万神医,建中,快给丙仲看看。”
万家兄弟和李建中闻言,连忙上前轮流给余有才细细把了把脉,又仔细看了看余有才的五官。
他们看完之后还都是满脸凝重之色,不敢吱声。
万历见状,焦急道:“丙仲到底得了什么病,你们说啊。”
这个怎么说呢?
五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万邦忠小心的问道:“余大人,眼睛可是有些看不清东西了?”
余有才虚弱道:“是啊,我感觉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