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313节
如果到了晚上,号房里面就算点了蜡烛也昏暗得很,那得趴窗户上仔细看才能看清里面的情况啊,这样考生作弊就方便了。”
哦,怕作弊啊?
万历微微点头道:“考生更好作弊了是吧,我们正好借机把会试办热闹一点。”
您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故意让考生作弊,然后揪出来?
那样是热闹了,但作弊的考生却是完了啊,这辈子都完了。
这么搞,不好吧?
沈鲤小心提醒道:“万岁爷,会试作弊挺严重的,不但以后再没会试的机会了,功名都要革掉,这书等于白读了,这一辈子也完了。”
你想什么呢?
谁说朕故意让考生作弊了?
万历微微摇头道:“朕的意思是派京营将士十二个时辰轮流盯着考生,每个号房外面站一个,分成三班,一直盯着,这样不但能防作弊,还能防起火呢。”
这得多少京营将士?
沈鲤又小心提醒道:“万岁爷,这会试开始之后贡院是要关闭的,每三天才能开一次,而且里面供将士们休息的房舍并不多,几千将士那都住不下。
而参加会试的考生最少有五六千,如果再加上值守门禁的,那每一次最少要安排两万京营将士在里面看着。
这么多的将士贡院里面塞不下啊,而且两万人马的吃喝拉撒也是个大问题。”
这会试期间贡院不能开门着实是个臭规矩。
天顺七年,就因为会试期间贡院不能开门,九十多个考生活活烧死在里面,防作弊不是这么防的,有时候文官着实死板得可怕,不会一点变通。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就把会试的规矩改一改,什么会试期间贡院不能开门?
这规矩简直害死人,而且的确害死了不少人,我们得把这规矩改了。
会试期间贡院可以开门,由京营将士来轮流值守门禁就行了,凡是考场里的官员没有大事不得进出,京营将士可以进出,而且,每隔四个时辰轮换一拨。”
这也有漏洞啊。
吕坤琢磨道:“万岁爷,要是进出的京营将士帮考生夹带那可就麻烦了,那会舞弊成风。”
你以为京营将士没人管吗?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个是不大可能的,京营将士那都是层层管制的,他们上面不知道多少将校盯着呢,谁敢帮考生夹带,那就完了。
我们还可以想点其他办法来防止京营将士帮考生夹带,比如,事先不划定哪些京营将士去值守门禁,哪些京营将士去盯着考生,甚至,哪些人马去哪些字号房都不划定。
我们把需要京营将士值守或者盯考生的地方都事先写纸条上,京营将士集结起来要进考场了再让领兵的将校抓阄。
这样一来京营将士事先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看门禁的还是盯考生的,就算盯考生的,事先也不知道是盯哪个考生,这就没法帮考生作弊了。”
您这还抓阄都来了!
行吧,您万岁爷,您硬要这么来,那就这么来。
吕坤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微臣明白了。”
这一下,京城又炸锅了。
贡院竟然又要改进了,所有号房里不但装上了煤炉子,还要装玻璃门窗!
这不就跟在家里烤火一样吗,一点都不冷了啊。
还有,会试的规矩也改了,以后是京营将士轮流盯着会试考生,十二个时辰不停轮换。
这会试和殿试就是天下读书人最关心的事了,没有之一。
告示一贴出来,京城顿时嗡嗡的,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聚在一起聊这个话题。
谁说万岁爷对读书人不好呢?
那玻璃可是贵得很,要把整个贡院所有号房全封起来,那得多少玻璃啊?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每个号房耗费的玻璃最少上千两啊!
贡院改建之后里面的号房可是有上万个,这是多少钱?
哪怕按成本算估摸着最少也要上百万两吧。
还有京营将士十二个时辰轮流在号房盯着,那又得多少人马?
万历好像还生怕天下读书人不知道一样,他竟然还命人在邸报上刊发了一篇文章,专门来介绍这次会试的布置。
他好像觉得装玻璃门窗还不够,他竟然还让人在每个号房里装上了一个宫灯,这样一天十二个时辰号房里都亮堂得很。
邸报一出,大明两京十三省的读书人那都开始议论纷纷了。
这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属国朝鲜。
属国朝鲜这会儿私通倭寇的官员都不知道有多少,消息了传到了属国朝鲜之后很快就传到东瀛去了。
丰臣秀吉闻讯,那更放心了。
大明小皇帝正大肆操办会试和殿试呢,他们突然出兵攻打朝鲜,大明朝堂上下肯定反应不过来。
这时机的确是他刻意挑选的,要不然他迟不打早不打,为什么偏偏选在大明举行会试和殿试的时候打呢?
如果以兵贵神速论,那他去年下半年就可以出兵了。
他就是想趁大明朝堂正在操办会试和殿试打大明一个措手不及。
第348章 假重文以惑敌
万历二十年二月初九,壬辰科会试准时举行。
这天一大早寅时许,天都还没亮呢,贡院前的大广场上就亮起来了。
万历竟然还命人做了一堆超级大的宫灯,那家伙,一点起来就跟火炬一样,比火把不知道亮堂多少。
贡院前的大广场四周点上几十盏这样的灯,那就亮得如同白昼一样。
这个时候参加会试的考生还没来呢,京营将士倒是已经开始在广场上集结了。
神枢前营上万将士那是如同流水一般汇聚,很快就排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
那些领兵的将校聚一起把阄一抓,一个个方阵很快就化成一条条长龙进入贡院之中。
紧接着,贡院也开始变亮了,不知道多少宫灯油灯次第点燃,整个贡院那都亮得如同白昼一般。
这一下,四周的百姓都被惊醒了。
天亮了吗?
怎么这么大的光?
贡院那边怎么这么亮?
大街小巷里不知道多少早起的百姓在奔走相告,跑贡院四周看热闹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那些早早爬起来抢位置的考生都惊呆了,他们都还提着灯笼呢,谁知道灯笼压根就用不上,这贡院前面就跟白天没两样,亮堂得很啊。
这一次会试着实热闹无比,考生进去之后贡院前的广场那还有京营将士不断汇集呢,不管白天晚上,每隔三个时辰左右,贡院前的广场上必定号令阵阵。
每次都是上万将士上百个方阵,排得整整齐齐,壮观无比,四周看热闹的百姓那是看得不亦乐乎。
万历这架势,好像很关心这次会试,其实,他压根就没管!
这些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压根就不用他操心。
他每天都在皇宫里和戚继光商量怎么灭了东瀛呢。
会试都快结束了,他都没去看过一眼。
北运河刚刚解冻,他便发出了密令,命各路将领整军备战,准备开干。
这天下午酉时许,天将擦黑,俞咨皋和李元盛又坐着水师战船悄摸摸来到皇城之中。
他们还不是光两个人,秦良玉、马千乘、邓子龙、彭信古等都跟着他们一起赶过来了。
万历和戚继光那也早就在专门摆放地图的偏殿之中等着他们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元盛,这次带回来多少钱?”
李元盛颇有些兴奋道:“万岁爷,这次西班牙人运来的大半是黄金。
南洋那边本就盛产黄金,那边金价便宜,按他们的金银比价算也就是十比一左右,按我们的算那是十四比一。
他们等于给我们多付了五六百万两,再加上南洋其他商贩进货的钱,这次末将带回来的金银大抵价值三千万两左右。”
太好了,总算是有钱了,可以大肆征召人马了。
万历紧接着便问道:“良玉,川军征召了多少了啊?”
秦良玉不假思索道:“万岁爷,加上原来的,二十万人马已经凑齐了。”
那哪够啊,打倭寇打建奴你们都是主力啊。
万历连连摇头道:“不够,不够,远远不够。”
还不够啊?
秦良玉闻言,不由惊奇道:“万岁爷,那多少够啊?”
朕现在有钱了,兵力那自然是越多越好。
海外贸易一年最少三千万两的利润,这钱不能留着生崽啊,必须花出去,流通起来,大明才会逐渐步入盛世。
而盛世的基础就是武力,只有武力足够强大才能打造真正的太平盛世。
至于征召了这么多人马最后怎么办,这个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扩张,让将士们去开疆扩土,然后封给将士们。
现在他手底下人马还远远不够,别说灭东瀛了,荡平鞑靼、瓦剌和建奴都不够。
海外贸易一年最少三千万两的利润养活百万大军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这百万大军怎么扩充那就得看需要了。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山地战劲旅,灭东瀛,打建奴,那都得靠山地战劲旅。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良玉,你觉得集合云贵川土司兵,能拉出五十万人马来吗?”
啊?
五十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