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333节
他为什么撤军?
就因为属国朝鲜那点残兵和义军吗?
这理由压根说不过去!
如果他真连属国朝鲜的残兵和义军都剿不灭,那就会威严尽失。
他手底下的大名乃至将士都会怀疑他是真不行。
更重要的,他为了一统东瀛阴过太多人了,很多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现在哪怕他把阴人的计谋和盘托出,说撤军是为了让属国朝鲜的内奸去收拾那些残兵和义军都没用了。
那些将他恨之入骨的人肯定会在暗地里起哄,说他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然后借机将他赶下台。
如果他不下台,诸如德川家康之类的大名肯定会借机联合起来讨伐他。
到时候他的结局肯定会很惨很惨,他肯定会死,整个丰臣氏甚至都会因此被灭。
不得不说,他猜得很准。
这个时候东瀛痛恨他的人太多了,他不能失误,一旦失误那就是灭族的下场。
历史上他那都不算是犯了失误,他只是一不小心挂了,德川家康就联合那些暗地里痛恨他的大名把丰臣氏给灭了。
这已经涉及到他个人甚至家族的生死存亡了,他自然不会再去顾忌什么损耗兵力了。
人都是这样,不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还能顾全大局,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去他吗的大局!
一个字,干!
这一仗必须打,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打赢。
反正损耗的兵力都不是他的,还顾全个屁的大局啊。
很快,东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军团、第四军团便收到调令退出义州,速速南下去围剿全罗道的残兵和义军。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义州东西南三面的倭寇便开始收拾营帐了,辰时方至,朝阳初升,这帮家伙竟然掉头就跑,往南狂奔而去!
倭寇这是想要跑吗?
骆尚志收到斥候来报,连忙写了封急报,命快船送去镇东堡。
没想到,他的急报才送过河没多久,便有人坐着水师快船过来了。
他正站在南门的城门楼上用望远镜细细扫视南面的山峦呢,后面突然就想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尚志,不用看了,倭寇是真走了。”
这是?
他转过头来一看,连忙拱手躬身道:“末将参见戚帅。”
戚继光已然被封为兵马大元帅了,专门负责指挥属国朝鲜和东瀛的大战。
这倒不是万历乱封,大明本来就有元帅一职。
中山王徐达就曾是兵马大元帅。
洪武大帝也曾封过不少元帅,只是后面洪武大帝担心公侯勋贵手中兵权太大,把这些元帅都改成其他职位了。
永乐朝之后,文官就利用当皇帝的这个顾忌,渐渐用总督乃至巡抚取代了元帅的职能,变成了文官统兵作战。
万历现在是摆明了重武轻文,他自然不会再用文官来统兵作战了,从今往后他就封元帅来统兵作战。
戚继光就是他封的第一个元帅,而且还是兵马大元帅,位高权重,能调动的兵马足有上百万!
这会儿朝堂之上的文官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这么乱封那都没人敢吭气。
戚继光倒没有恃宠而骄,他对手下将领还是相当的亲切。
他微微点头赞许道:“尚志,这一仗打的不错,倭寇没有摸清我们的虚实,你手下将士也没什么损失。”
这还叫打得不错啊?
你如果让我真打,什么小西行长什么倭寇第一军团估计早被我给磨光了。
骆尚志摸了摸后脑勺,随即小心的问道:“戚帅,接下来我们怎么打?”
戚继光微微摇头道:“接下来我们不打,我们先看属国朝鲜总兵李舜臣打得怎么样。”
啊?
属国朝鲜那点残兵能打得过倭寇吗?
他们可是不到两个月就差点亡国了。
骆尚志颇有些莫名其妙道:“戚帅,李舜臣手下好像也就两万多残兵吧,他怎么跟倭寇打?”
你这是什么时候收到的消息?
戚继光细细解释道:“李舜臣现在可不得了,手下人马那都快二十万了,虽说大多都是没打过仗的青壮,但是,他们都不怕死,他们都想杀倭寇报仇,这样悍不畏死的青壮指挥得好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力来。”
骆尚志闻言,不由得乍舌道:“我的天,这家伙手底下竟然有将近二十万人马了!”
其实,这个并不算什么。
如果按属国朝鲜的编制,本来应该是有二十四万大军的。
只是那些亲倭的官员故意不集结人马操练,不给粮饷,甚至暗自下令不准抵抗,所以属国朝鲜才显得不堪一击。
这会儿李舜臣手下的人马那些亲倭的官员可管不上了,这一仗会打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戚继光细细想了想,随即交待道:“我会命人在义州城北面搭建浮桥,然后派大批密卫斥候过来深入属国朝鲜境内刺探,你好好守住这里,搞好那些斥候的后勤就行了。”
其实,这会儿李舜臣也派了很多的斥候到处刺探,只是李舜臣手下的斥候大多在全罗道、庆尚道、忠清道和京畿道一带。
这北面四道就没什么义军,所以李舜臣也没法把斥候派到这边来。
戚继光派出大批斥候的目的就是补齐这一块,将属国朝鲜的情况全刺探清楚。
两方斥候配合之下,倭寇的动向那是被查探的一清二楚。
丰臣秀吉果然被激怒了,这家伙足足调集了九个军团十五六万人马直奔全罗道而去。
这时候万历也在京城密切关注着倭寇的动向呢。
他每天辰时许处理完奏折之后那都会来到军机殿中,边看属国朝鲜发来的急报,边将倭寇十二个军团的最新位置标注在地图上。
这一次丰臣秀吉是真发狠了,李舜臣那边能不能顶得住呢?
如果是将近二十万京营将士,他自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问题就是,李舜臣手底下大多都是没上过战场的青壮,会用弓箭的都没多少。
这种新丁跟身经百战的倭寇打,胜负还真不好说。
如何快速提升这些新丁的战斗力呢?
他们光是给武器装备好像还不行,人家拿手里不会耍啊。
如果不操练几个月,新丁甚至刀枪都使不好,更不要说弓箭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跟倭寇打?
他正暗自琢磨呢,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兵部尚书梁大人求见。”
这家伙好像都忙疯了,怎么今天有空了?
万历朗声道:“宣。”
很快,梁梦龙便疾步而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武举会试就要开始了,微臣斗胆,您准备让谁来主持啊?”
这不知不觉就到九月份了吗?
武举会试让谁来主持呢?
戚继光就不在,难道让兵部来主持吗?
这个有点不靠谱啊。
他并不是觉得梁梦龙不靠谱,主要是以前武举会试的方法不靠谱,以前的武举会试办法就不像是在选取领兵作战的将领,反而像是在选取文官。
武举人最好是在战场上见真章,这样才能测试出来那些人适合领兵作战。
对了,战场上见真章。
现在可不就有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了吗?
李舜臣手底下正好缺这种什么武器都会耍一耍而且懂兵法的。
问题就是,属国朝鲜除了读过书的,其他人就不会说大明官话啊。
不过,战场上好像无需太多废话,能听懂乃至看懂简单的命令就行。
这个其实很值得尝试一下,毕竟,以后大明是要称霸海上的,跟不会说大明官话的人打交道的事多了去了。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给他们配齐武器装备,每人再发一匹战马,然后让水师快船送去属国朝鲜参战。”
啊?
梁梦龙闻言,愣了一下,还是连连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万历还亲笔给李舜臣写了封信,让李舜臣给武举人配备人马,安排人给武举人当翻译,同时帮忙统计一下武举人的军功。
另外,他还让李舜臣对应东瀛倭寇的十二个军团组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营以方便指挥作战。
这一下,属国朝鲜的人马战力应该能快速提升了。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武举人都不得了啊。
现在的武举人那可都是有真功夫的,那骑射尤其恐怖,不说人人能百步穿杨,百步之内射中个大活人那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的人能射中脑袋脖子,有的人可能只能射中其他部位。
五千武举人,每一战给倭寇来几箭那就是成千上万的伤亡啊,这一批十多万倭寇估计会被他们射得死伤惨重!
到时候丰臣秀吉会怎么办呢?
第370章 浙党上疏剿海盗
九月中,属国朝鲜已然是秋风萧杀。
全罗道外围的山林间,那漫山的枫叶都已变得通红,仿佛预示着一场血战即将爆发。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砺山北面宽达十余里的山谷之中便密密麻麻聚集了两股人马。
山谷北面,那是倭寇第一军团至第四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