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380节

  万历很是干脆道:“朕不知道橡胶树长什么样,朕只知道,橡胶树的皮割开之后会流出很多树脂,这些树脂用特殊的方法加工之后会变成如同皮革般有韧性,而且还有很大的弹性,还能防水。”

  这是什么东西?

  李国助琢磨了好一阵,这才小心道:“万岁爷,您说的好像有点像煮熟的牛筋啊。”

  你真聪明。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对,生橡胶看上去就像煮熟的牛筋,不过,可能是一块一块的,也可能是一坨一坨的,橡胶树那边很多,你要找到应该不难。”

  哦,有个大致的外观就好找了。

  李国助闻言,缓缓点头道:“末将明白了。”

  你明白了就好。

  万历又指着画好的图道:“你看,这个是红薯,这个是土豆,都是长土里的根茎,红薯大致是圆梭形,带点甜味,土豆是不规则的圆形,没什么味道。

  这两样东西有可能有拳头大,也有可能就比手指大点,这个主要看品种和土质,你过去塞点东西问问应该能问到的,那边人肯定都会种着吃。

  因为这两样东西的产量大得惊人,一亩产上千斤那都是少的,一亩产几千斤上万斤都有可能。”

  啊?

  这么大的产量!

  现在粮食的亩产低的也就两石左右,最高也不过四石,也就是三百多斤到六百多斤。

  这两样东西产量最低竟然都是上千斤一亩!

  李国助算是明白了。

  如果这两样东西能移植到大明来,那老百姓都能吃到撑,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饿死人的饥荒了。

  他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了,末将一定把这两样东西的种子带回来。”

  这两样东西有种子吗?

  万历琢磨道:“这两样东西的种子好像就是这个能吃的根,不是开花结果出来的种子,这个你过去那边好好问问吧,到底怎么种你最好能搞清楚。”

  李国助还是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末将一定问清楚。”

  接下来还有玉米、南瓜、番茄什么的,万历都按自己的印象细细给他解释了一番。

  李国助竟然满脸的兴奋和期待之色。

  看样子这家伙天生就是个探险家。

  万历介绍完之后便郑重道:“朕给你一千锦衣卫,十艘两千料的福船,一百艘蜈蚣船,五千水师精锐,这实力都够灭掉一个小国家了。

  如果人家跟你好好交流,你就送东西,如果人家想动手,你直接打,不管什么人都打,这会儿的海外可是没有王法的,你别讲客气。”

第420章 明国威胁论

  阳春三月,冰雪消融。

  每年到了这时节南面的船只便会如同过江之鲫一般往京城赶。

  那宽达百丈的北运河上密密麻麻都是船,那通往京城的通惠河上大小船只一排又一排那都铺满了,京城护城河里的船更是如同一圈圈链条一般接连不断的转动着。

  现在的大明船运之发达可谓惊世骇俗,民间一百料、两百料、四百料、乃至八百料的商船和渔船那绝对十万艘都不止了。

  李元盛见此情形,那都不由得暗自感慨,他当海盗那会儿想凑几百艘快船都不容易啊。

  这会儿听闻工部造船厂那都是所有船坞作塘全部塞满,轮番不停的造,民间专门跑船运的船队几百艘乃至上千艘快船的都有不少了。

  原本开海之后东南沿海的渔船还是稀稀拉拉的,根本就看不见几艘,现在沿海每个州府县的渔船那都是成群结队了。

  京杭大运河上更不得了,一路过来那船队都是川流不息。

  现在的大明那真是日新月异,他每跑趟南洋回来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惊喜。

  这次他赶黑潮回来的时候东番四面竟然都已经修建了硕大的港口码头,水师快船那也是随处可见。

  他还听那边的水师将士说,东番都建府了,西面的平原上那都开出上千万亩良田了。

  漳州府、泉州府,乃至台州府、温州府没什么田地的农户都在往东番迁呢,从今往后东南沿海百姓那是不可能再饿肚子了。

  大明盛世真的来了。

  他这一路从北运河排队缓缓进入通惠河,又在护城河里故意多转了一转,直到酉时许,天色擦黑,这才进入皇城太液池,来到皇宫军机殿之中。

  万历那是早就在灯火通明的军机殿中等候多时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忍不住问道:“怎么样,元盛,这趟赚了多少?”

  李元盛小心道:“万岁爷,这趟还是三千万两左右,西班牙人好像也就能吃下两百万匹丝绸了,其他货都没增加,他们好像到了极限了,一年总共都吃不下四千万两的货。

  南洋诸国好像也有点吃不下了,每趟他们也就能吃下千余万两的货,这南洋的生意好像就这么稳定下来了,一年两趟总计送六千万两左右货过去就差不多了,再多他们也吃不下了。”

  西班牙一年总共也就能从美洲掠夺五六千万两真金白银,他们的贵族再奢侈,总得留下一千多万两来做粮饷供养几十万人马,要不然欧陆各国不联合起来灭了他们才怪。

  南洋诸国这会儿都还没发展起来呢,若不是那边本就有金矿银矿,一年吃下两千余万两的货那都不大可能。

  看样子凭借现有的收益大明也就能供养三百多万人马。

  这后面百余万新操练的屯卫还得好好安排一下才行,这一百多万新兵都应该以攻打东瀛本土这一战略为核心来分配。

  如果丰臣秀吉听到他的心里话,估计又该吐血了。

  也就三百多万人马?

  大明最为强盛的洪武初期好像总共也就两百七十余万人马,总共还不到三百万啊!

  万历自然不会告诉丰臣秀吉他有多少人马,现在大明大多数文官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召集了多少人马。

  反正他就不停招,招多少人马都不告诉文官,粮饷也是直接从内库拨付,根本不通过户部。

  这会儿大明朝堂上下通敌卖国之贼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些还都不能让文官知道。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元盛,南洋的生意先这样吧,我们今年的主要目标是东瀛。

  我们的想办法让德川家康这家伙扯起大旗跟丰臣秀吉干起来,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入东瀛本土。

  现在丰臣秀吉在东瀛应该没多大威信了,你觉得德川家康还不出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德川家康这家伙为什么还不出手呢?

  李元盛缓缓点了点头,琢磨道:“万岁爷,德川家康应该是觉得还没有足够的优势,毕竟他的领地跟丰臣秀吉的领地差不多,他们掏空家底疯狂征召人马那都能征召十多万人马。

  这十多万对十多万,防守方的优势太大了,没有三十万左右的人马,德川家康怕是不敢去打丰臣秀吉啊。”

  嗯,这话很有道理。

  这攻和守的确天差地别,攻方的兵力没有守方的一倍以上基本想都不用想。

  德川家康动手发动内战那可是灭掉东瀛的关键,这家伙不动手,他们就不能动手,要不然,那都不知道要死伤多少将士才能拿下东瀛。

  现在的关键就是要让德川家康这家伙觉得能拉出三十多万大军来收拾丰臣秀吉。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嗯,你赶紧把货给德川家康送过去,借机好好打探一番东瀛现在的局势。”

  李元盛闻言,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这家伙去的快回来的也快,三月底他才将货送到江户,四月中旬他就赶着北风和洋流的尾子回到了大明海域。

  四月庚申,下午酉时许,天将擦黑,他又趁着夜色悄摸摸来到军机殿中。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有些迫不及待道:“怎么样,现在东瀛局势如何?”

  这个怎么说呢?

  李元盛满脸凝重道:“万岁爷,东瀛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来说好像有点不利,丰臣秀吉给所有大名的手令中都有明国威胁的字样。

  他的意思,我们大明最少有百多万大军,而东瀛和大明因为嘉靖倭乱和属国朝鲜之战已经结仇了,我们大明肯定会趁现在东瀛最为虚弱之时发动大军入侵。

  所以,他命令东瀛所有大名都疯狂抓壮丁,疯狂修建防御设施,准备死守东瀛本土,还有沿海各国所有船厂全力打造战船,一年最少要造五百艘。”

  丰臣秀吉这家伙,明国威胁论都搬出来了。

  看样子这家伙也属于很会造势那种。

  当初这家伙就是一个劲的喊叫入唐入唐,拿下唐土四百州,叫的东瀛各路诸侯都以为他能干翻大明,从而支持他一统东瀛。

  现在这家伙又一个劲的喊叫明国要攻打东瀛本土,借此来团结各路大名应对明国威胁。

  这样一来,各路大名都在担心明国入侵,根本就不会想着要发动内战,将这家伙赶下台了。

  不得不说,丰臣秀吉这家伙眼光还是挺准的。

  这种情况下,大明自然要趁机灭了东瀛!

  或者说,这家伙就是要引他去攻打东瀛本土,消耗明军实力,然后趁机反扑。

  要不然这家伙就只会喊叫,不会下令疯狂抓壮丁,疯狂造船,疯狂打造防御设施,摆出一副拼死抵抗的架势。

  这个明国威胁论必须破掉,要不然,东瀛倭寇团结一心拼死抵抗那可就麻烦了。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德川家康怎么看明国威胁,这个你有没有问过他?”

  李元盛连连点头道:“这个末将问过了,德川家康说,明国威胁的确是存在的,他还问末将我们大明有没有集结大军攻打东瀛的迹象。

  末将也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末将就说,上面人没有提过这个,而且末将从南洋回来经过东番的时候发现大明水师舰船好像都集结到东番去了,大明朝廷好像想全力开发东番。”

  嗯,你这家伙着实聪明。

  德川家康那也不是省油的灯。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先在京城休息一下,朕要准备一期东瀛小报,还要安排一番。”

  李元盛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万历看着他的背影,不由皱眉沉思起来。

  明国威胁论到底怎么破呢?

  丰臣秀吉这个老狐狸,着实有几把刷子。

  这家伙大概是感觉到死到临头了,这又是海盗倭寇又是明国威胁论的,挣扎得相当激烈。

  还有德川家康那也是只老狐狸,不好忽悠啊。

第421章 骗人的最高境界

  丰臣秀吉竟然在大肆叫嚣明国威胁。

首节 上一节 380/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