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12节
不过,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围困多久能让城中断粮,我们又有多少时间耗在这里。
江户城四周的情况你也应该看到了,这里是东瀛少有的大平原,耕地很多,产的粮食肯定不少。
而且,德川家康早就知道抵挡不住我们的进攻了,最终必会被围在江户城。
这种情况下,他肯定会疯狂往城中屯粮。
元敬已经大致估算过了,江户城附近这块平原最少有上千万亩的耕地。
也就是说,哪怕德川家康只拉一成的粮食入城,那也是两百多万石。
关键这家伙还遣散了城中的平民,现在城里连同守军估计十万人都不到。
也就是说,他们只要省着吃,最少能跟我们耗两三年,这还是按两百多万石粮食来算的。
城中到底有多少粮食我们还不清楚,如果采用围困战术,有可能要耗费两三年,也有可能要耗费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我们肯定不能在这里耗上这么长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强攻,拿下东瀛这最后的堡垒。”
哦,还要看城外的耕地面积啊。
朱常洛闻言,连连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你还是不明白怎么打。
算了,这个还没有相应的兵法书,还是现场教吧。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解释道:“现如今的作战方式已然不同以往,元敬他们虽然出了几本关于火枪和火炮的兵书,但还远远不够。
你要记住,现在是个讲究射程的时代,不管火枪还是火炮,只要射程上有优势,那就是碾压之局。
所以,有句话叫真理只在射程之内,只要你有射程上的优势,那就能掌控真理,或者说,你说出来的话就是真理,别人必须听。
很明显,面对东瀛倭寇我们有射程上的优势,那我们作战的时候就要尽量考虑怎么利用这个射程上的优势。
现在,大阵已经布好,军心士气正是最旺的时候,朕就不跟你细说了,你看好了,父皇给你现场示范一遍。”
说罢,他便朗声道:“传令,所有福船战舰主炮对准江户城南面最外围城墙,齐射十轮。”
一阵令旗挥舞,远处海面上的上千艘巨舰便开始缓缓移动。
紧接着便是一阵剧烈的火炮轰鸣声,那密集的炮弹呼啸而至,城墙上顿时碎石乱溅,惊呼不断,乱成一团。
万历举起望远镜看了看齐射的效果,随即又朗声道:“传令,神机营炮车对准江户城东西北三面最外围城墙齐射十轮。”
一阵令旗挥舞,一阵更剧烈的火炮轰鸣声随之响起。
神机营的火炮虽然没有福船战舰主炮口径大,但数量却是相当的恐怖。
这会儿神机营是每一万人马标配一千门火炮,这次虽然只调来了神机营将士十六万,火炮那也是一万六千门!
万炮齐发,那炮弹真就跟下雨一样。
城墙上的倭寇那是连忙往箭垛下面缩,根本就不敢探头。
万历又举起望远镜细细扫视了一番,随即朗声道:“传令,神枢营战车居前,火枪兵随后,推进到城墙前两百步,瞄准城墙箭垛空隙,准备开火射击。”
一阵令旗挥舞,神枢营战车那就如同钢铁洪流一般往城墙推去。
万历还不忘解释道:“这就是火力压制,现在火炮还不是很精准,所以还得火枪上去压制。
火力压制的目的就是压得城墙上的守军没法抬头,没法往城墙下面丢滚石檑木等,甚至没法放箭雨,没法倒滚油开水。”
朱常洛此刻已然激动的满脸通红,双手指握拳。
这就是火枪和火炮的用法啊?
大明的射程优势好大,倭寇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这场面好壮观!
万历紧接着又朗声道:“传令,命属国朝鲜十二营推井栏上前到城墙前百步,准备冲阵,火炮轰击一停,立马冲上去夺城墙。”
一阵令旗挥舞,一排排巨大的井栏随之而动。
那井栏上全是手握一石强弓的武举人和他们手下的刀盾手,密密麻麻,整整齐齐。
火炮轰击一停,一排排巨大的井栏就飞速往城墙推进,那些武举人一通箭矢射过去立马换轰天雷,轰天雷再一丢,城墙便近在眼前了。
这一次他们可是围城几个月之久,打造的井栏不但多,而且高,比城墙箭垛还要高上那么一点。
井栏冲到城墙跟前,那些武举人立马抽出兵器带着手下如同下饺子般往城墙上跳去。
江户城外围的城墙就这么被拿下了。
朱常洛看得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这还没完呢。
江户城那也是三重城墙,两圈护城河,只是地势没有大阪城那么险要而已。
接下来就要换水师战船上了。
这次没有川军将士,不能用钩锁攀爬,不过也没多大关系,水师战船靠上去架云梯也是一样的。
反正他们有得是火枪和轰天雷,守城的倭寇不但没法探头,还得小心被下雨般的轰天雷给炸得浑身是小口子呢。
江户城之战并没有耗费他们多长时间,现在大明武器装备上的优势那就是碾压级别的,夺城乃至夺取东瀛天下就是这么简单。
如若不是顾忌伤亡太大,东瀛那早就被拿下了。
现在江户城攻克了,东瀛也差不多算是也拿下了。
接下来就是考虑守天下的问题了。
这东瀛怎么镇守呢?
第454章 治国之道恩威并施
江户城既下,东瀛等于被大明收入囊中。
因此时的东瀛就三岛而已,虾夷地还未曾被东瀛拿下。
不过,这虾夷之地大明还得拿。
至于原因,很简单,东瀛耕地不够,养不活如此多的人口。
如果按倭寇原来的算法,东瀛的石高最多也就是两千四百万石左右,还未达到两千五百万石。
所谓的石高是比大明的一石要高,但大抵也就高七八成,不到两倍。
如按此比例换算下来,东瀛一年产粮也就四千万石左右。
这产量与东瀛的耕地面积还不符,因东瀛现有的耕地面积大致就有四千万亩左右。
也就是说,东瀛现在的亩产很低,一亩地一年大致就能产粮一石左右。
这么点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呢?
如按大明的标准平均每口人每年十石粮,这点粮食也就能养活四百万人左右!
东瀛现有人口那就有一千五百万左右了。
这也是东瀛浪人乃至平民都喝稀饭的原因。
他们如果如同大明一般吃米饭,那现有的三成人口都养不活!
问题,哪怕他们全喝稀饭,在没有肉食顶饿的情况下,每人三石粮一年那都吃不饱。
也就是说,哪怕全喝稀饭,而且还不让吃饱,光是东瀛一千五百万人就得四千五百万石的粮食。
这或许也是那些浪人为了能吃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根本原因。
因为东瀛出产的粮食就不可能让所有人吃饱,哪怕全喝稀饭都吃不饱,很多人那就是饿着肚子硬挺。
这还只是东瀛现有的人口而已,一年就差五百万石粮了。
大明若是要守住东瀛,守备营人马最少要留二十万。
这还只是守备,镇压叛乱还得有真正的精锐,这又得十万。
还有分封的公侯勋贵,如按军功计,这次最少得分封上千公侯勋贵。
如按公爵算,最少是二十个。
也就是说,这些公侯勋贵的亲卫最少得上十万。
还有,公侯勋贵的家人和这些亲卫的家人,乃至守备营将士的家人,加起来那是上百万都不止。
这么算起来,大明要守住东瀛,最少得迁徙一百多万两百万人过来。
如按大明饱腹的标准,这些人一年都要消耗两千万石的粮食!
江户城外,明军大营,专门摆放地图的帅帐之中,万历正悉心教导皇长子朱常洛治国之道呢。
皇长子朱常洛那是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石高,什么亩产,什么口粮等等,这些书里都没有啊。
他甚至都想不明白,光喝稀饭怎么挺得住。
这些都是他在皇宫之中接触不到的东西。
他听了一阵,实在听不明白了,这才忍不住问道:“父皇,您不是说我们要把倭寇调教成倭奴吗?既为奴,我们为什么要管他们吃不吃得饱?”
你这想法很危险。
万历微微摇头道:“洛儿,治国之道不光是威压,我们是要把倭寇调教成倭奴,不服管教的那就要杀,杀到他们怕为止。
但是,我们不能光靠杀,听话的我们还得想办法让他们吃饱才行,你可能没饿过肚子,不知道那饥饿感能让人多疯狂。
你要记住,历朝历代,平民造反绝大部分那都是因为吃不饱,饿得受不了了。
民以食为天,你不给他们这片天,他们就没法活,你不想让人造反,那就得想办法让他们吃饱。
你给了他们这片天,让他们能吃饱,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安居乐业,好好过日子。
当然,这是指温顺听话的子民,不是指凶残成性的倭寇,又或者野心勃勃的人。
所以,治国之道须得恩威并施,对于老实听话的,你得施以恩惠,让他们吃饱,乃至让他们丰衣足食,对于不听话的,你得施以威压惩戒又或开刀问斩诛灭九族。”
哦,饿得受不了了就会造反啊。
那的确得想办法让他们吃饱。
朱常洛闻言,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儿臣明白了,父皇,那怎么让他们吃饱呢?”
这个问题,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解决不了,特别是那些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