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19节

  谁不想封侯进爵?

  谁不想拥有自己的领地?

  谁不想成为大明王朝的新贵?

  现在大明武风之盛行甚至都超过文风了,武人数量甚至比文人都多了。

  那些文人还只是寒窗苦读儿子,武人那都是天天勤学苦练,废寝忘食,寒暑不坠。

  这样苦练出来的武人实力那是比以前的武举人强多了。

  不说别的,就说基本功。

  原来的武举人大多也就能举一两百斤,上三百斤那就算是厉害的了,举五六百斤的那是相当的少。

  现在的武举人是普遍能举三百斤,能举五六百斤的都有不少,举两百斤那都是丢人现眼了。

  还有箭法,以前站着不动能射中百步靶心的都不多,骑射脱靶的更是比比皆是。

  现在的武举人站着不动射不中百步靶心又或骑射脱靶那都是丢人现眼。

  至于上阵杀敌的本领,会试开始之前他们基本都上过阵杀过敌了,比试起来那真是杀气腾腾吓死个人。

  这些武举人两天比试下来那是吓得投降归顺的大名和将领都跟掉了魂一样,懵了。

  大明的武人竟然这么恐怖,谁说他们是娘们啊?

  丰臣秀吉,你怕是脑子进海水了!

  这一下这些投降归顺的将领基本都没造反的想法了。

  开玩笑呢,造反?

  大明甚至都不用派大军过来,就派这上万武人过来都能收拾他们啊。

  印第安部落的使节看了这些武举人的表现却是一个个兴奋的不行了。

  大明天朝之强大那不光是在火枪火炮上,明军将士那也武力强大的吓人啊。

  这上万武人如果能去美洲,光是用箭射那都能射光那些殖民强盗啊!

  现在的火枪威力甚至还赶不上人家的箭矢呢。

  因为火枪打几枪那都不一定能打死人。

  这些武人那都是一箭封喉啊!

  他们也用箭矢,他们也会骑射,自然能看出来这些武人的箭术有多恐怖。

第461章 鞑靼女真蠢蠢欲动

  武举会试和殿试结束了。

  这一次万历足足取了上千武进士。

  因为他想把一部分能征善战的将校留在东瀛。

  这些就是分封在这边的公侯勋贵。

  东瀛是被他们给拿下了,但倭寇凶残暴戾的本性却不是这么容易改变的。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倭寇全变成老老实实的倭奴可没这么容易。

  现在是他们几十上百万大军在这里压着,再加上他利用九州叛乱和武举会试接连立威,倭寇是暂时被吓住了。

  他们大军一旦撤离东瀛,这里的倭寇又蠢蠢欲动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要留一部分能征善战的将领在这里镇压。

  原本有功将校封侯进爵之后,哪怕有了封地那基本都是把封地交给家人打理,自己还在率军到处征战。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自己本身还想建功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对于新晋公侯勋贵是继续领兵作战还是留在封地养老的问题万历就没有管过。

  这个问题也是该好好定个章程下来了。

  毕竟,武人勤学苦练那就是为了建功立业。

  如果老是这些公侯勋贵掌控军权,那后面考上武进士的武人就没兵可领了。

  这些年主要是因为他在疯狂扩军,所以新科武进士那都能分到实权职位,分到不少人马。

  现在大明能征召的屯卫那基本都征召完了,扩军等于是结束了,领兵将校也等于全编满了。

  这种情况下,新科进士上哪儿领兵作战去?

  如果新科进士不能领兵作战,不能建功立业,那大明好不容易兴盛起来的武风又会极速衰落。

  洪武朝和永乐朝之后就是如此,武人几乎都没了封侯进爵的机会,那武风自然会日渐衰落。

  大明自永乐朝之后因军功封侯进爵的真没几个,武风因此不再盛行,所以大明也随之日渐衰落。

  这个跟文官为了争权夺利而诱使当皇帝的息兵养民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跟当皇帝的不思进取有很大的关系。

  仁宗和宣宗大抵都以为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不用再开疆扩土了,所以才偏向文官,采纳息兵养民之策。

  这一下文官直接就把大明给调教成娘们了!

  他自然不会走仁宗和宣宗的老路,他很清楚,这个世界就如同一个大丛林一般,弱肉强食。

  大明一旦息兵养民那就会变成一块大肥肉,谁都想来叼一口。

  问题,这会儿文官虽然不能诱使他息兵养民,公侯勋贵老是掌控着兵权那也会让好不容易兴盛起来的武风衰落下去。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武举会试和殿试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这个其实可以稍微参考一下文官体系。

  比如,考核功绩,没有功绩的那就贬职甚至革职。

  这个在军中其实更好考核。

  如果不是锦衣卫和禁军这种基本不用参战的,没有军功那就等于没有功绩啊。

  又比如,看功名,没有武进士功名那就不能升参将以上的实权武职。

  这个暂时还不能全面推广,因为以前武举舞弊之风盛行,靠真本事很难考上武进士,就好比戚继光,战神般的存在,兵书都出了几本,竟然都考不上武进士!

  如果现在就纯看功名肯定不行,这会儿还得看实际能力。

  不过,以后那就要看功名了。

  这看功名或许有点死板,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没有功名那就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压根没学兵法,没参加过武举,要么兵法或武功没学好,考不到武举功名。

  这种将校统兵能力那十有八九是没有那些有功名的将校强的。

  特别是水师将校,没有功名那真不适合统兵,因为水师将校需得懂火枪、火炮、海战兵法、乃至天文、地理等等知识,没学过这些又或者这些没学好,那真不适合在水师充当将校。

  又比如,看年纪和身体状况,除了特别重要的将领,老弱不堪那就要致仕。

  武举殿试之后万历便开始推行新的军职体系了。

  九月丙寅,圣旨下,京营、水师、边军所有总兵、副总兵上报手下将校军功。

  若经常参战而无任何军功或军功不到同级将校三成者,劝退,一次补发十年粮饷。

  另,五十岁以上将校体衰乏力者,荣休,一次补发十五年粮饷。

  所有公侯勋贵,因各种原因想卸去军职荣休者,皆可上奏,请休,一次补发二十年粮饷。

  还有,军中开始推行新武职体系,今后无武举人功名者不得晋升游击将军及其以上军职,无武进士功名者不得晋升参将、副总兵、总兵。

  武职体系从水师开始推广,水师无武举人和武进士功名之将校可选择荣休又或转职守备营。

  这圣旨一下,着实在军中引起一阵不小的动荡。

  不过,总兵和副总兵都没动,他们手底下将校倒也不敢不听话。

  京营、水师和边军经过这么一番整顿之后战斗力那也只会更强。

  接下来万历又开始考虑毛利辉元的问题了。

  这家伙可以说是东瀛仅存的实权大名了,实力那也有点强。

  如果说东瀛还有谁有可能翻天,那就非这家伙莫属了。

  而且这家伙领地横贯九州岛和本州岛,对于他们镇守东瀛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还必须得把这家伙封到东瀛之外去才行。

  问题,把这家伙分封到哪里去呢。

  现在大明的疆域虽大,好像还没哪里能容得下这家伙。

  这家伙领地可是不小,而且还有几百万亩的耕地,要找一块这么大的地盘把这家伙置换出去还真不容易。

  这天上午,他正在东王府存心殿中边教授皇长子朱常洛治国之道,边考虑毛利辉元的问题呢,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水师总兵邓子龙求见。”

  邓子龙这些天倒是经常来,因为这一次整顿的最厉害的就是水师,水师将校那是大半都得撤换。

  万历闻言,那是毫不犹豫道:“宣。”

  他还以为邓子龙又是来商议水师将校的撤换问题呢,没想到邓子龙进来之后却是双手举着份急报躬身道:“万岁爷,北平行都司急报。”

  这是鞑靼和海西女真忍不住要动手了吗?

  万历接过急报一看,果然。

  戚继光奏报,近期海西女真和鞑靼来往频繁。

  布延汗都下令手下各部准备集结人马了。

  鞑靼集结人马的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他们从下令到人马集结到一起也就需要几天时间。

  这帮家伙终于要动手了,他们的机会来了。

  奴儿干都司可是比大明两京十三省还要大的一块地盘。

  如果再加上鞑靼部的地盘,大明现有的疆域再扩大一倍那都有可能!

  万历看到急报那都忍不住有点小激动了。

  他等这一天可是等很久了。

首节 上一节 419/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