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5节

  避暑山庄看上去都有点萧瑟了。

  万历坐在水房之中,看着外面的萧萧落叶,那都不由得微微叹息一声。

  这会儿水房是不用上水消暑了,他也没有真的大兴土木给自己建造行宫。

  他在避暑山庄的住宅就是以最开始的大水房为起点,向西扩建了三进院落,占地也就百余亩。

  东面这一进以水房为中心,修建了一圈锦衣卫和禁军休憩的平房,算是他接见亲信和批阅奏折的地方。

  中间一进是王皇后的居所,西面一进是张顺嫔的居所,就这么简单。

  他倒是住习惯了。

  不过,这会儿他怕是不得不回京城了。

  张居正的变法肯定不能废除,《考成法》必须推行。

  问题,《考成法》的年终考核可是相当于以前的京察大计,最终那肯定是要清洗掉一批官员的。

  而考核官员的主要衙门就两个,一个吏部,一个督察院。

  现在吏部被张四维掌控,督察院左都御史陈炌又因为他气走了严清故意跟他过不去,他要再不回去,张居正旧党这一次估计要被清洗掉大半。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上次他就假借没有廷议故意不让张巍出任刑部尚书,结果,廷议的时候张居正旧党还是没干过张四维和申时行,最终胜出的还是张巍。

  说实话,张居正提拔起来的人也就潘晟和梁梦龙可堪重用,其他人都不怎么行。

  奈何,潘晟被罢归,梁梦龙着实有点独木难支啊。

  他是没办法再窝在这里教人造火炮,做望远镜,生产玻璃了。

  张四维这家伙太阴了,张居正旧党根本干不过,他不回去主持大局都不行。

  万历再次悠悠叹息一声,随即果断道:“传国丈和周公。”

  很快,永年伯王伟和周甘泉便联袂而来。

  他们都是匠户中的佼佼者,兴趣相投,惺惺相惜,关系那可不是一般的好。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郑重道:“国丈,朕必须回京了,火炮只能由你来负责试制了。”

  啊?

  永年伯王伟颇有些忐忑道:“万岁爷,微臣就是个木匠啊,铁匠都不是,这火炮微臣怕做不好啊。”

  你太谦虚了。

  万历微微摇头道:“国丈,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可不光是木匠,你还是工部文思院副使呢,各种匠户的活计没几个人比你熟悉了。

  再说了,你已经把新式火枪做出来了,新式火炮其实就是把火枪放大,然后把枪托改成炮车,新式火炮除了是单管的,其他跟新式火枪其实没多大区别。

  朕已经给你画好草图了,你就按火枪的做法来做就行了,说白了,就是把新式火枪尺寸放大十来倍,除了炮车要考虑平稳,其他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这个就是简单的放大吗?

  永年伯王伟闻言,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好,微臣就按新式火枪样式来做,到时候做出来还请万岁爷指正。”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周公,怎么样,望远镜研制的如何了?”

  周甘泉那的确是数一数二的瓷器大师,用贡浆溶解锡箔加热使之均匀的贴附在透明玻璃的一面变成镜子这个就跟清釉下面再加金属釉差不多,他知道方法之后那是很快就把镜子给做出来了。

  不过,望远镜这东西却没这么简单,望远镜的镜片那是不可能用模具铸出来的,凹凸面那肯定都要打磨才行。

  这个着实有点把他给难住了,瓷器表面之所以光滑那都是烧制出来的,不是打磨出来的,他知道的方法打磨出来的镜面都是模模糊糊的,根本看不清东西。

  他颇有些尴尬道:“万岁爷,这望远镜的镜片草民怕是没办法打磨光滑了,不过,草民已经着人去请雕琢玉器的高手了,他过来之后应该是有办法把镜面打磨光滑的。”

  这个倒不是太急。万历缓缓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请的人可靠吗,这望远镜可是打仗用的,打造方法不能传得到处都是。”

  周甘泉连连点头道:“万岁爷放心,草民请的那就是几十年的知交,知根知底,他嘴很严的,不会到处乱说的。”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可靠就行,望远镜倒是不用太急,过完年能做出样品来就行,镜子和玻璃产量又怎么样了,这个我们可是打算在年节前开张售卖的。”

  周甘泉细细解释道:“万岁爷,这镜子和玻璃都需要雕琢精细的模具,而且一个模具一天最多也就能烧制十块出来。

  这一个多月草民把会雕琢精铁模具的匠户都叫来了,但是各种大小的模具他们也就雕琢出来十来套,所以,现在我们一天还只能烧制出一百多块各式玻璃来。

  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各种大小的圆镜玻璃,现在各种大小的圆镜我们倒是能做上百个一天了,但是窗户玻璃一天也就能产二十块。”

  这个产量着实低得可怜,但是,没办法,这个急不来。

  他不知道大量生产平面玻璃的方法,而且,他们还没找到能切割玻璃的金刚石,现在他们只能靠精细的模具来保证玻璃平整光滑,外形也只能靠模具来塑造。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就先卖镜子吧,镜子都要用名贵的木料装裱起来,样式就跟铜镜差不多,巴掌大小的,要方便拿手里,脸盆大小和脚盆大小的都要配上支架。

  还有,名贵的木料都要雕上精美的花纹,要让玻璃镜子看上去比铜镜还值钱。”

  这个玻璃镜子本来就比铜镜值钱吧?

  周甘泉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问道:“万岁爷,这镜子让谁去售卖啊,我们大概卖多少钱一面啊?”

  这个就是宰那些有钱人的。

  万历琢磨道:“这样吧,这两个月你先准备一下,多准备点镜子,售卖让应桢来负责。

  应桢,你把手底下商铺挑几个好的出来装修一下,挂上万盛商号的牌匾,然后安排几个可靠的商户专门负责卖镜子和玻璃制品。

  以后周公就是万盛商号的大掌柜,你负责给他售卖玻璃和镜子,你们每人抽一成红利。

  至于这镜子的售价,巴掌大小的卖十两,脸盆大小的卖五十两,脚盆大小的卖一百两,窗户玻璃也一样,按大小来定价。”

  我的天,卖这么贵!

  他们现在可是巴掌大小到脚盆大小的圆镜都做出来了,而且一天就能造一百面,按这售价,那一天岂不是能赚几千两!

  成国公朱应桢闻言,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我们卖这么贵有人要吗?”

  你这话说的,好像你没钱一样。

  这稀罕东西就是赚的你们这些有钱人的钱。

  万历不答反问道:“如果不是你负责卖这个,你看见别人家里有这么好的镜子,你会舍不得买几面来给自己的妻妾用吗?”

  这个自然舍得,几十上百两来说对他就不算什么。

  成国公朱应桢闻言,不由满脸兴奋之色。

  这下要赚大钱了,一天几百两分红啊,而且这还只是开始,以后每个月增加十余套模具就等于每个月给他多出上万两的分红啊!

  英国公张元功见状,却是满脸羡慕之色,成国公府和定国公府那都有一个月上万两的收入了,什么时候这种好事才能轮到他啊?

第47章 看谁更疯狂

  万历回京了。

  这一次他把锦衣卫和禁军全带回来了,王皇后也跟着回来了。

  而且,他们还住回了修缮一新的乾清宫和坤宁宫。

  这意思貌似是天气不热了,不用住避暑山庄了,他可以回来专心处理朝政了。

  果然,他刚回来不久便命人传口谕,第二天一早开朝会。

  张四维一党闻讯,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小皇帝又发什么疯呢?

  这小子很少开朝会,不过,每次开朝会对他们来说好像都不是什么好事啊。

  第二天一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万历便在一通山呼中登上了皇极殿前的台阶,坐上了龙椅。

  这一次他倒是没有犯病。

  他直接让文武百官免礼平身,随即便看向台阶旁的鸿胪寺礼官。

  鸿胪寺礼官那是连忙朗声道:“有时奏报,无事退朝。”

  他话音刚落,内阁首辅张四维立马走出班列,拱手躬身道:“万岁爷,微臣有事启奏。”

  万历直接面无表情道:“讲。”

  张四维立马滔滔不绝:“先帝顾命之臣元辅张大人,遂殚力以匡襄盖当主少国疑之时,独持无党无偏之体挈提政要,俾典于学举官职以正邦治,屡省乃成法无弛而不张,细大之务知无不为,社稷安危之身委而不有迨夫更阅既久,建树宏多弥敦谦让之怀不替靖共之节,折冲边境帷幄不居其功,坐论庙堂海宇咸蒙其泽。

  元辅张大人辅政十年,四海昇平,四夷宾服,居功至伟,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今吏治清明,百官勤勉,皆赖元辅张大人推行考成之功。

  微臣以为,元辅张大人虽不幸而逝,考成之法还应大力推行,吏部、督察院应按考成之法于岁末大考各级官员,以敦之促之。”

  这家伙,竟然大肆吹捧起张居正的功绩和《考成法》的好处来,大有继承张居正衣钵大力推行变法之意。

  如果不知道这家伙是个老阴逼,那还真会以为他就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

  张居正都死了,他还要大力推行变法,多好一条狗腿子啊。

  这家伙其实就是想利用《考成法》清洗朝中张居正旧党!

  哼,你个老阴逼,忽悠谁呢?

  万历假意满脸欣慰的点头道:“嗯,张爱卿说的极是,恩师着实居功至伟,理应追念其功,追封江陵侯,张爱卿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你有毛病!

  你怕是没听明白我在说什么吧?

  我跟你说推行《考成法》呢,你说什么追封张居正江陵侯?

  张四维闻言,差点没被噎死。

  他暗自顺了口气,这才假意微微叹息道:“万岁爷,皇明祖训,非军功不得封爵啊,这个微臣也没办法,您看,这考成之法我们是不是还要大力推行啊?”

  这下他也不舞文弄墨了,他就直接问。

  万历那也不装没听懂了,他假意恍然,连连点头道:“恩师定立之法自然要大力推行。”

  真的假的?

  你这就同意了?

  张四维闻言,不由得一愣。

  他还以为小皇帝又要叛逆一番,故意跟他对着干呢。

  这个他是早就想好对策了,万历如同同意推行《考成法》,他就借机清洗朝堂夺权,万历如果不同意推行《考成法》,他就顺势废除《考成法》!

  反正不管万历同不同意推行《考成法》,他都能引导此事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

  他原本以为小皇帝为了跟他对着干,为了保住张居正旧党会极力反对推行《考成法》呢。

首节 上一节 45/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