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476节

  这么比划就很直观了,只要圆柱上下一动,那四个孔中有两个就分别对应上了一个舱室的进气口和另一个舱室的出气孔,而另外两个孔则是完全密封的。

  而且,圆柱和圆孔比圆球和空心圆球好加工多了,他们加工枪管、炮管和子弹、炮弹的机器就能用来加工圆柱和圆柱孔。

  永年伯王伟见状,那是兴奋的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微臣明白了。”

  王徵见状,则是满脸钦佩的看着万历,宛若看到神人了一般。

  万历却是微微点头道:“你明白了就好,走,我们再去其他作坊看看。”

  紧接着,他又带着徐光启等人把避暑山庄里各类作坊看了个遍,包括加工火枪火炮的,包括铸造锅炉管道的,包括制造油桶油管的等等。

  王徵那是越看越激动,整个人装若疯狂。

  毕懋康也是看得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不已。

  万历又把一行人带到组装火枪的超大作坊里看了看,这才郑重道:“《大学》相信你们都学过,大学八目相信你们也都清楚。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大学》摘自《礼记》第四十二篇,为什么要将《大学》从五经中的《礼记》单独摘出来作为四书之一呢?

  这自然是因为《大学》有独到之处,只要学到了《大学》八目的精髓,并身体力行,那不说成贤成圣,当个治世能臣肯定是没问题的。

  问题就是,现在很多读书人都把八目中的后四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至理名言,天天挂在嘴边,好像《大学》就这四目没有八目一样。

  他们的目的其实不是想修身、齐家,也不是想平天下,他们就是想治国,抢夺治国的权力,从而为自己争取利益。

  《大学》真正的精髓格物致知却被他们刻意忽视了。

  现在的读书人都被带偏了,大部分读书人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良甫、孟侯,朕知道,你们学到了大学真正的精髓,你们想的是格物致知。

  所以,朕今天带你们看了这些格物致知的成果,朕也可以让国丈把这里的一切都教给你们,让你们将格物致知发扬光大。

  你们愿意跟国丈学吗?”

  这个还用问吗?

  王徵和毕懋康立马跪下来,正心诚意道:“国丈爷,请收下弟子吧。”

  永年伯王伟这会儿才明白,万历这是没空,所以想让他来将这些东西教授给王徵和毕懋康。

  他也清楚,王徵和毕懋康能金榜题名,那肯定比他强多了,他也就是个粗通文墨的匠户出身,这两人才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这两个弟子收下来必定会将这里的一切发扬光大。

  他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点头道:“好,我斗胆替万岁爷收下你们,希望你们能将格物致知之道发扬光大。”

第517章 读书人的道德呢

  《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读书人其实都学过,他们也懂得其中的道理。

  《大学》其实就是教读书人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读书人首先要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然后将个人道德修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进而为家国天下做出贡献。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心诚意利用格物致知形成的正确认知来修身养性才能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这样的读书人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

  四书五经其实是讲仁义道德的,《大学》尤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但是,现如今读书人大多利欲熏心。

  他们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全丢了,他们就想治国,他们就想争权夺利。

  这样的读书人在一个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变成主流,他们读书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什么个人道德修养,他们修养个屁。

  他们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他们就没有任何道德!

  现今的大明这样的读书人就是主流。

  当然,凡事无绝对。

  这会儿也有注重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读书人。

  比如,徐光启、王象晋、毕懋康等,他们就注重格物致知。

  万历现在就需要这种真正的读书人。

  大明也需要这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历史上,这些真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那都被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读书人给淹没了。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万历直接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避暑山庄,让他们好好看看,格物致知的方向在何方。

  或者说,怎么格物致知才能让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王徵和毕懋康一看到各种各样的加工机器和火枪火炮,那就像是找到归宿了一般。

  他们竟然就这么跟在永年伯王伟身边不走了。

  徐光启、王象晋和李之藻却还是有点懵。

  他们是看到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加工机器,也看到了各种火枪火炮。

  问题,这些机器和火枪火炮跟他们擅长的领域就没一点关系啊。

  他们是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万历并没有跟这三人解释什么。

  他把王徵和毕懋康交给永年伯王伟之后,又带着一行人出了密云县城,来到西面的白河河谷中。

  这里原本就是专门种植草药的。

  不过,这会儿白河左岸的大道旁却是多出了一条条窄窄的田地或者说就是如同菜地般的小长条,里面种的还都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李之藻来到这河谷中之后还是一脸的懵逼。

  徐光启和王象晋却是左顾右盼,惊喜不已。

  很明显,这条河谷是专门开垦出来种植各种东西的,他们甚至都能认出两边的梯田里很多种草药来。

  万历却是专门带着他们来到河岸边那一溜窄窄的田地里,指着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问道:“你们可知道这些是什么?”

  这些东西着实稀奇古怪。

  因为它们都是从美洲那边带过来的,并不是大明本土的植物。

  而且这会儿还是春季,很多去年秋冬季节种植的植株那都已经被冻死了,而今年种植的植株还都只是冒出一点幼苗来而已。

  李之藻见状,依旧满脸的懵逼。

  王象晋看了看,那也不明所以。

  徐光启却是来到一片枯死的红薯藤旁边,蹲下来细细看了看,随即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没看错的话,这个应该是甘薯吧?”

  甘就是甜的意思。

  红薯的确是带甜味的。

  万历闻言,不由惊奇道:“你见过这东西?”

  徐光启缓缓点头道:“是的,微臣见过这种作物,这种作物福建人叫番薯。

  微臣听闻这种番薯味道很不错,产量也很可观,而且山间地头都能种,所以特意去福建找了点种苗在老家种了种,试了试。

  这番薯味甘甜,所以,微臣称之为甘薯。

  至于产量,这两年微臣因为要准备乡试和会试,种得并不是很多,暂时还无法估算出来。”

  这红薯早就传入大明了吗?

  万历闻言,追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听闻这东西的,又是什么时候去找种苗的?”

  徐光启回想道:“微臣是万历二十三年听说的,万历二十四年微臣就去福建找种苗了。

  听闻那边人说,这东西的种苗是名为陈振龙的海商万历二十一年的时候冒死从吕宋偷回来的。”

  哦,原来是福建海商从吕宋偷回来的,而且传到大明的时间跟李国助带回大明的时间差不多。

  看样子西班牙人早就会种植红薯了,要不然也不会带到吕宋去种了。

  不过,这个并不是重点,人家会不会种跟大明无关,关键大明得会种,而且产量必须提上来。

  万历想了想,随即细细解释道:“这红薯的原产地是美洲而非吕宋。

  这里种的红薯就是朕命人从美洲带过来的原种培育出来的,而且,水师将士还请了那边的人过来教我们种植。

  不过,这红薯产量好像怎么都上不来,放东番种亩产是千斤左右,放这里种亩产还是千斤左右。”

  啊?

  亩产千斤您还觉着不够!

  徐光启闻言,他都不由得一愣。

  要知道这会儿不管是小麦还是稻谷,亩产最多也就三石左右啊,那也就是五六百斤。

  这甘薯也就是红薯亩产都千斤左右了万岁爷还觉着不够?

  他愣了一下,这才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意思这红薯亩产还能更高?”

  那当然。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胡扯道:“美洲那边属国有记载,这红薯亩产高得很。

  不过,他们以前的记重方式和我们大明不一样,具体最高的亩产多少还没个准数。

  如果换算成斤,他们那边出现过的最高亩产有五六千斤乃至上万斤的。

  这个换算过来或许会有点出入,但是,红薯的亩产应该是能提到五六千斤的。”

  亩产五六千斤!

  徐光启闻言,不由双眼放光道:“如果美洲那边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我们大明肯定也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

  其实,他就是胡扯,这会儿美洲那边估计是没这么高的产量。

  不过,后世的红薯绝对有这么高的产量,他就是借美洲来说后世的产量而已。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道:“这边不光种植了红薯,还种植了土豆和玉米等作物。

首节 上一节 476/5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