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4节

  蔡文古怪的盯着林如海,看得林如海内心发毛。

  “愚兄说错了?”

  蔡文冷笑,“京城传来的消息,贾府已经在悄悄串联,要把此人调回京营为将,林兄是真傻还是装傻?恕弟实在是分辨不出了。”

  林如海暗道不好。

  他真没想到,贾府出手这么快。

  贾府这么做,反而让那小子有危险,别看蔡文文绉绉的,真要是急眼,下手非常黑,那小子死到临头都不知道为何而死。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事已至此,唯一的活路,反而是死路。

  终归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重要的是那小子的确是良才,不应该死在党争里啊。

  “我为皇上办差多年,是忠是奸,公道自在人心,我相信皇上,也相信皇上相信我,如果蔡君也信任愚兄,愚兄建议用他。”

  蔡文不可思议。

  林如海淡淡道:“愚兄也是四大家的人,最后不也是为皇帝办事。”

  既然贾府已经盯上了王信,蔡文想要杀人也不是那么轻易,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和人脉,自己的提议,如果蔡文能接受,对于那小子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

  太上皇与皇上。

  连四大家都痛苦不堪,何况小小的王信,一个处理不好,顷刻间粉身碎骨。

  “世道艰难啊。”

  林如海悲叹道,“好不容易出一个能平倭患的人才,就这么没了,于国于民太过可惜。”

  蔡文冷静沉思,林如海不再打扰他。

  这一刻。

  决定了王信的生死。

  蔡文抬起头,冷笑:“倭患似大,实则患小,内忧才是大事,不解决内忧,外患如何能平,解决了内忧,外患即平。”

  “小患不弭成大灾。”

  林如海轻声提醒。

  蔡文犹豫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他要亲自盯着那个王信,但凡敢露出不听话的苗头,即刻灭掉。

  主要还是看在林如海的份上。

  林如海对皇上太过重要。

  皇上能有今日之势,林如海的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既然林如海一定要保,多少要给他几分薄面。

  “林兄保重。”

  蔡文告辞。

  林如海连忙起身相送。

  送别了对方,林如海回到书房久坐。

  年轻的时候,他也是如此激昂,过去了多少年,见了无数的人,参与了诸多的事,林如海越发迷茫,这个天下,到底还有谁在乎。

  倭患之烈,百姓之痛,朝廷真的无力平下去吗。

  林如海感到了无力。

  “堂堂一探花,也不过以庸人矣。”

  “悲乎哀哉!”

第5章 不倒翁

  确定城中没有了倭寇,王信当即下令到城外扎营,同时派出军士采购猪羊,晚上犒赏全军,明日开拔回家。

  不能喝酒。

  只能吃肉。

  王信以身作则。

  “将军,标下们以水代酒敬将军。”

  几名校官神色激动,大着胆子跑来敬酒。

  “好。”

  王信一口答应,拿过空碗,很快有人抱起水壶往碗里倒水,王信主动与校官们碰杯,校官们眼神崇拜,个个一饮而尽,不知道的还以为喝的是酒。

  终归不是酒,令人遗憾。

  “等回去扬州,我请大家喝酒。”

  王信笑呵呵说道。

  听到将军要请客,校官们越发高兴,周围见有人向将军“敬酒”,有样学样,一波波的校官轮流去“敬酒”,一晚上光水都喝饱了。

  第二日。

  校场军士排列整齐,依次出营。

  营外。

  人山人海。

  天还未亮,十里八乡赶来的百姓们拥挤的水泄不通,大家都来送别王家军,还有很多人戴着孝跪在路边,把篮子高举过头。

  篮子里有馍馍,有青菜,有大米,有炒面,有果子,有糖水

  几名校官满头大汗,带着手下从路边往外跑,搀扶跪在路边的百姓,特别是长者,还要维持好道路。

  许多百姓不愿意起身。

  他们觉得王家军什么报答都不接受,特别是老百姓所送,王家军一概不收,只有通过下跪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王信穿着布面铁甲,骑在马背上哗啦啦的响,束腰革带,头戴朱漆盔,腰间佩刀。

  “将军保重啊。”

  “将军一路顺风。”

  “将军.”

  拒绝了乡绅的好意,却拒绝不了自发赶来的百姓们。

  王信没有停下脚步。

  全营照常行军。

  南通县城楼上,有几个身影眺望。

  “想不到如此受百姓爱戴,盛名之下无虚士,那骑马出营的恐怕就是那位王将军,果真是英雄豪杰出少年,听说才二十出头。”

  有人赞道。

  “哼哼。”

  “赵雍,听你的语气,你好似不认可?”

  赵雍长得五大三粗,穿着黑色常服,一身行伍之气,鄙视道:“好一个王家军,到底是朝廷的军队,还是他姓王的军队?”

  “哈哈哈。”

  有人不以为然,嘲讽道:“不过是百姓们自个叫开,谁又会当真。”

  赵雍冷笑:“打败倭寇算什么本事,俺们的总兵大人早就打败过倭寇,如今重新出山,哪里轮得到那姓王的威风,他带的不过是民兵罢了。”

  盐道本无兵,因为倭患的原因,各盐场开始招募灶勇,于是有了私军。

  在百姓们的眼里是官兵,实际上的确不算正经官兵。

  众人知道赵雍的性子,不和他计较。

  有人提醒,“赵雍,总镇命我等带你出来,是让你瞧一瞧那王家军,看看他们的成色如何,能否为总镇所用,不是让你意气之争的。”

  赵雍不服其他人,听到对方搬出自家总兵,竟安静下来,老实的说道:“军纪不错,是一支强军,但是俺打得过他们。”

  虽然回答了问题,最后还是不忘记意气之争,其余人不以为然,既然赵雍也说不错,那此行可以回去交差了。

  官场就是如此。

  站队最重要。

  做的再好,如果站错了队,最后只会便宜了别人。

  总镇从牢狱脱身,官复原职,需要一场大功站稳脚跟,也急需要扩充人马,眼下这支民兵战斗力不错,可以调为总镇所用。

  至于那位王将军,可惜他出身王家,万万用不得,所以要委屈他了。

  自家总镇都在牢狱呆了几年呢。

  从古至今,哪怕稍微对百姓好那么一点,百姓就能热情的拥戴,百姓做得最多,过得最苦,所要的回报又只有那么丁点。

  为什么要抗倭。

  王信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坚定的消灭倭寇,所以不顾数月前,林如海向自己隐晦的警告,如今,又一次大捷,王信却笑不出来。

  把总的职位,是林如海对自己救命之恩的报答。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成为把总,已经足够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何况是盐道上的军官,只要没做出格的事,日子肥美无比。

  从把总到佐击,则是自己的战功,以及林如海的关照。

  林如海提醒自己许多事,剿灭倭寇并不是简单的军事,而是牵扯到了地方与朝廷的利益之争,朝廷当权的丰党与清流之争,太上皇与皇上之争

  所以此次的南通大捷,对于身为佐击的自己,已经不再是好事。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平倭的原因。

  既然自己选择了平倭,那么就要承受后果。

  “是时候了。”

首节 上一节 4/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