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74节

  京营与义务的矿工不同。

  矿工过得苦,生活所迫,终归是打份工而已,了不起不干,大不了饿死。

  而京营的士兵长年累月被使唤,想躲也躲不了,逃兵被抓住是要杀头的,被各家当做下人,甚至不如下人,连奴隶都不如。

  毕竟京营士兵属于朝廷的,官员们不用白不用,用了不心疼,各家的人往死里使唤。

  所以王信早就发现。

  京营的士兵几个月来,仍然缺少了一股精神气。

  奴性太重。

  这样的军队,光靠待遇提高没用,只会令他们会把旧的习气依然保存下来,然后影响给别人。

  怎么办?

  练武。

  强身健体,一身本事,精神焕发,恢复自信,这就是因地制宜。

  兵无常势。

  怎么可能只是指战场上呢。

  既然当了兵,任何时候都是战场,任何时候都是兵法。

  当然。

  练武很苦。

  但一个奴性重的人,只有通过练武这种类似的,脱胎换骨的苦,才能结束身上的奴性。

  所以王信要请最好的武师。

  越厉害,越有名,效果越好,才能给士兵们带来更充足的自信。

  恢复精神气。

  才能做一个好兵。

  那么。

  王信打量着眼前的老者。

  眼前的教头。

  够不够那一声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名呢!

  不久。

  河西小营多了一位教头。

  听说是以前的禁军教头,老头的徒弟们吹嘘,他们的师傅以前人称八十万禁军教头。

  人们嗤之以鼻。

  别说以前的禁军,就算现在整个京营加起来也没有八十万。

  不过士兵们也开始了学枪

  根据王都司与那老头一起琢磨出来枪术。

  就一招。

  突刺。

  左转,刺。

  右转,刺。

  前进,刺。

  看着校场上的进展,王信勉强满意。

  老头却黑着脸。

  王信知道老头为啥不满。

  老头的乱七八糟的招式,都被自己砍了,老头当然不满。

  不过自己满意就行。

  总算有点兵味了。

  这时。

  一名亲兵跑来,喘着气,小声说道:“都司,东军右司马,还有司务来了,说是带来了紧急军令。”

  王信没有意外。

  陆仲恒带来了东南的消息,估算着日子,京营是该南下了。

  果不其然。

  戴玮和祝桢带来了提督的军令。

  河西小营南下平倭。

  捏着这封军令,王信莫名感慨。

  戴玮见王信一直没说话,急道:“王都司,何时出发?”

  “这么急?”

  王信故意问道。

  戴玮苦笑。

  他知道这位都司不是没有根脚的人。

  很多消息比自己还灵通,瞒不住他的,于是如实说道:“各部都在推诿,提督的确希望王都司做个表率。”

  当然推诿了。

  谁去平倭谁死,也不是两三年,多年来一直如此,谁还敢去。

  何况如此匆忙。

  京营准备并不充分。

  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76章 大大的“薛”

  进出文华殿需要经过会极门。

  内阁在会极门。

  首辅周道丰常日在内阁坐班,犹如坐守文华殿门户,更像个看顾犯人的牢子。

  兵部侍郎李源略微小心。

  前些日子,自己的态度,以首辅的精明,如何不知道呢,可是谁也没想到,首辅会赢得这么快,为了自保,今日只好恭敬些。

  一旁的兵部员外郎陈言,再一次直面体会到首辅的威压。

  越是靠近周道丰,越是感到压力。

  “听说刘阁老摔了茶杯。”

  李源笑道。

  罗明是刘阁老举荐的败军之将,本身责任要多一些,前些日子台州陷落,面对太上皇的震怒,又是刘儒请皇上保了下来。

  总不是为了兵权。

  结果倒好,罗明死了。

  刘儒这回竹篮打水一场空,恐怕皇帝那边也不好交差。

  周道丰面色平静,叹了一声。

  “可惜了。”

  李源连忙改口,“的确可惜。”

  一边的陈言看不下去,堂堂的兵部侍郎成何体统,虽然都想往上爬,可也得要脸,于是出声问道:“金陵送来的消息,浙江的倭患一发不可收拾,地方生灵涂炭,东军提督朱伟已经下令开拔,可难处也很多”

  李源悄然瞥了眼陈言,知道此人最近入了首辅的眼,是首辅身边的红人。

  “一处也未动?”

  “有一处动了。”

  “王信?”

  “是他。”

  周道丰闻言笑了。

  仿佛早就猜到答案。

  “此人虽然年轻,对时机把握却很准,趁机提出了诸多要求,朱提督都答应了,现在有了一部开拔,朱提督就好督促各部。”

  陈言已经知道,当初是首辅把王信的名字放入练兵名单,也是首辅安排到东军。

  所以陈言也格外留意。

  周道丰仿佛开心了一些,笑道:“倒也不错,让他打头阵,他要是赢了,老夫给他算首功,输了也不要紧,朱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准备,更为的周全。”

  戎政衙门被压了下去。

  兵部拿回了兵权,加上南京兵部尚书。

  陈言佩服的五体投地。

  “东军提督朱伟从各处调精兵两万,又有本部精兵。”

  “加上那王信都司,背后的应天府知府负责大军粮草,巡盐御史林如海负责军饷,下官认为此次必定能剿灭倭寇。”

  李源不明白陈言的话。

  东军的王信都司是谁,怎么又扯到应天府知府与巡盐御史身上?

  这两人不是勋贵那边的么。

首节 上一节 74/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