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11节

  魏征笑笑,说道:“若是陛下能够顺理阴阳,妥处朝事,老臣也就不用操心了……说起来,老臣原本最担心的,是太子之事,不过这一年,太子真的是理政妥当,而且处理朝事的方向也越发的让人放心。”

  太子如果多操心军中之事,勾连军中大将,那么哪个皇帝都放心不下来。

  但太子若是操心邦交,操心百姓田间地头的事情,那么皇帝就能够彻底的放心了。

  “人参的事情,就按照太子所说的去办,朕派人到辽东,到吐谷浑,到党项,还有东海南海去挖,一定能够人参全部挖出来。”皇帝认真用力的点头,但是却偏偏不接魏征的话。

  “医药之事由太子操心就好了,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反而是太子说的,司农寺,还有开发吐谷浑,安西和东部突厥之事,臣觉得要用心。”魏征微微摇头,但还是将话题扯了回来。

  李世民的呼吸重了起来,最后,他叹息一声,说道:“司农寺,朕可以明年交给太子去处理,但是其他诸事,多少涉及到了户部……户部,天下之重,朕不可能让太子轻易插手的。”

  “陛下太敏感了。”魏征长长的慨叹一声,说道:“太子想的是百姓能够多有些财富,然后好生养子女,人户多了,封禅泰山才有底气。”

  “太子说了,人口不到六千万,他不会封禅泰山的。”

  “便是封禅嵩山,也是需要底气……咳咳……”魏征忍不住的咳嗽了两声,李世民赶紧过来帮他顺顺气。

  魏征这才接着说道:“陛下可以一步步的来,让太子管上三年的司农寺,司农之事,三年能出结果都是勉强,更别说太子腿脚不便,三年都未必能成,五年或许可能,户部的事情,吐谷浑的开发,安西和东部突厥……好吧,陛下若是觉得近的话,可以让太子遥管辽东或者高句丽,再有五到十年,之后,陛下便可以让太子管户部,且仅有户部,如何?”

  “五年,五年,再五年,就是十五年。”李世民目光落下,看向魏征,说道:“朕还是那句话,司农寺,朕可以先交给他去管,然后是辽东,最后是西吐谷浑,户部的事情,朕要再考虑。”

  “陛下,太子做太子,已经十五年了,再来十五年,他就快四十了。”魏征轻轻摇头,说道:“老臣如今命不久矣,有些话,老臣就大胆的说一说,陛下总是需要一步步的给太子实权,让他多忙碌一些,只要他不碰军中,诸事就都可以。”

  李世民沉默了下来。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之后是户部和兵部。

  在李世民这种皇帝的眼里,兵部还要在户部之上。

  但户部关乎天下度支,就这么让太子插手,李世民心中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让他忙一些可以,或许刑部和工部,朕可以交给他去处理,但户部,先慢慢来,看看情况再说。”皇帝终于还是咬牙不松口。

  “好吧,此事也是老臣自己瞎想,太子或许没有这种想法,尤其是眼下,他的腿脚不便,听说太子还颇喜爱安康郡主,进退之道,臣觉得倒是比任何人都要……”魏征的话还没有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已经在房门外响起。

  魏征下意识的抬头,皇帝已经无声的退入了帷帐之后。

  崔氏从门外走了进来,看了魏征一眼,说道:“太子已经离开了。”

  “嗯!”魏征轻轻的点头,然后忍不住的咳嗽了一声。

  崔氏坐在床榻边上,目光担忧的说道:“你的病怎样了?”

  “孙真人说了,起码还能活个七八年。”魏征很坦然的笑了起来。

  “是嘛,你别骗我。”崔氏伸手按了按被角,然后说道:“不过不管怎么样,朝中的事情,你该彻底放下来了,找个时间和陛下谈谈致仕的事情吧,大郎到现在还没有成婚……另外,还有二娘,太子妃今日又说起之前的事情了。”

  “之前的事情,纳二娘为太子良悌的事情?”魏征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说道:“太子不是已经纳了郑氏女为太子良悌了吗?”

  “谁知道呢?”崔氏摇摇头,说道:“不过若是我来猜测,太子纳太子良悌,需要陛下点头,上一次陛下之所以能点头,是因为太子妃有了身孕,若是这一次,太子良悌也有了身孕……陛下不是就得同意了吗?”

  魏征愣住了,随即他回过神来,摇摇头,说道:“太子是储君,为夫是宰相,储君和宰相家中如何能够联姻?”

  “所以让你赶紧致仕。”崔氏白了魏征一眼,说道:“你一个致仕的有病老头,谁还管你宰相不宰相。”

  魏征顿时无语了起来,随后他说道:“大娘已经嫁给了韩王,我们家已经足够了。”

  “话是没错,但大郎的性子沉闷,学识虽然不错,但也没有多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未来前途也还难说,另外还有二郎,三郎和四郎,他们还年幼,若是大郎顶不起来……”

  “你说哪里去了,这不还有我吗?”魏征忍不住的打断了崔氏,然后说道:“好了,孙真人还在膳房,你去看一看。”

  “嗯!”崔氏点点头,然后深深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才起身起来。

  ……

  “她在担心你。”李世民从帷帐之后走了出来,神色复杂的看向魏征说道:“孙神医一开始说的,一年之内每日服药……”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显了,魏征也就一年左右的命,崔氏明显听到了什么。

  “太子说了,可以从吐谷浑和大海里取药的。”魏征笑的很坦然。

  皇帝摇摇头,说道:“说起来,朕倒是有个好儿媳。”

  “是的。”魏征赞叹的点头,说道:“太子妃大气,端庄,果敢,在诸王妃之中属最难得。”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叔玉,朕指个婚,看看那家公主家的女儿差不多的年龄,至于二娘,便嫁入东宫做个良悌吧,叔玉性子沉稳,将来做太子的帮手正好。”

  “陛下,臣不……”魏征刚要反对,李世民直接摆手,说道:“太子待你很好,你好好的教导他。”

  说完,皇帝直接朝着门外走去,不愿再听魏征多说。

  躺在床榻上,魏征不由得叹息一声。

  随即他轻轻苦笑,皇帝啊,永远是蛮横的把握着最高的权利。

  一点也不愿意放开。

  太子,司农寺也好。

  至于其他的,就等太子的腿伤完全好了再说。

  魏征平静的躺在床上,呼吸平稳的睡了过去。

  睡的很安静,只是偶尔脸上带出一丝痛苦。

第131章 父皇,太子派人刺杀儿臣

  两仪殿前,李承乾手里握着奏本,神色有些疑惑。

  明明他之前已经到了宫里了,可皇帝还是让他写了一本奏章再详细的送过来。

  李承乾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皇帝所说,将今日的事情,捡能说的都写在了里面。

  “太子觐见。”张阿难在玉阶上高喊一声。

  李承乾立刻神色肃然的走上玉阶,走进了大殿。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寿无疆。”李承乾站在殿中,对着御榻上的皇帝认真拱手。

  李世民带着审视的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随即淡淡的问道:“郑国公病情如何?”

  “不是太好。”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孙真人诊治,最后开药,可先用人参吊命一年,然后再看其他,若是有效,继续用药。

  孙真人说,在吐谷浑,党项,还有海中,可能有一些和辽东人参不同的人参,或许能过有些作用,但要具体看疗效。这样或许还能多延命几年。”

  说着,李承乾将手里的奏本递了上去,同时认真的说道:“儿臣与孙真人讨论时,孙真人又提了一句,或许可以培育一些女医,用来专门针对女子生育之事,最后能够编册成书。”

  李世民诧异的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低头看起了奏本。

  果然,在奏本当中,什么司农寺,什么商旅之事都没有提,而用女医来提高女子生育的事情,却也都推到了孙思邈的身上。

  李世民心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些年难道真的做过了,让太子谨慎成这幅模样。

  “孙真人的事情,就按孙真人说的办,女医和人参,朕会让千牛卫听孙真人之令。”稍微停顿,李世民问道:“魏相身体不适,你说,若是他上书请致仕,如何?”

  “嗯?”李承乾顿时难以置信的抬头,随即他就反应过来,拱手说道:“儿臣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魏相身体不适,却是应该休息,他若是上书请求致仕的话,儿臣觉得倒是可以让他远离朝政,不过致仕就算了,若是魏相没有了宰相的头衔,人参或许到不了魏相的手上。”

  李世民原本微微有些阴沉起来的脸色不由得一顿,他立刻就明白了,魏征的女儿入东宫的事情还没有定下,若是没有了宰相的头衔,那么或许那些人参可能真的到不了魏征的手里。

  “你放心,朕会让张阿难负责这些事。”皇帝笑笑,说道:“朕也会时常让他入宫询问意见,如此让他致仕歇一歇,或许是好事。”

  “是!”李承乾放松了下来,然后说道:“儿臣也可以多去探望魏相,如今他能够放松下来,过几年,等到魏相的身体彻底好转之后,他还能陪父皇一起封禅。”

  “封禅。”李世民轻声感概。

  封禅,快点的,就是在两年内,他出兵高句丽之前封禅,慢点的,可以等他灭了高句丽之后,回来再行封禅,由他选择。

  “若是魏相能够和父皇一起封禅,也不失为一段佳话。”李承乾神色诚恳的拱手。

  “可以。”皇帝赞同的点头,随即他转口说道:“对了,还记得去年底你说的让诸宗室亲王亲耕之事吗,宗正寺已经做出来一年的统计,你去看看。”

  “喏!”李承乾再度拱手。

  “好了,其他事情也没有了,你回去吧。”

  “是!”李承乾有些诧异的拱手,但还是告退离开。

  ……

  等到李承乾彻底离开两仪殿,李世民才不由得叹了口气。

  魏征是朝中支持太子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一旦魏征致仕,那么这股力量立刻就会被削弱。

  李世民平静的斟酌着这些事情。

  魏征致仕的确可能会让东宫的力量削弱,但是为了魏征的身体,或许这是必须的。

  至于说李承乾担心的有人会为难魏征的事情,李世民反倒不担心。

  低下头,打开了放在下面的一封诏书,那就是册封魏征的次女为太子良悌的诏书。

  今日李承乾如果反对魏征致仕,那么李世民就会将这封册封魏征的次女为太子良悌的诏书给烧掉。

  如果魏征的女儿成了太子良悌,那么魏征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人怠慢,再加上张阿难亲自处置,绝对不会有问题。

  户部的事情太子没有提。

  今日李承乾说话的时候,李世民也在当场,李承乾的确没有提到户部的什么。

  但魏征之所以会提到户部,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李承乾要做的那些事情,或早或晚的都要涉及到户部。

  户部,皇帝的心底是绝对不愿意让太子插手的。

  但回宫之后,他仔细的想过,其他事情不说,有一件事情,太子说的没错,那就是如今的户部,做的真的不是很好。

  和司农寺卿赵元楷一样,户部尚书唐俭虽然是个合格的户部尚书,但也仅仅是合格。

  封禅,封禅最后牵扯到的,还是人口的问题。

  几天下来,皇帝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他的确不具备封禅泰山的资格。

  虽然残酷,但这是事实。

  李世民也接受了下来,这样,封禅嵩山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户部终究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来。

  算了,还是先让太子在司农寺上做出些成绩来吧。

  毕竟,太子或许现在根本没有想过插手户部的事情。

  回过神,皇帝看向侧面,问道:“那件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张阿难拱手站出,然后说道:“启奏陛下,臣查过最近东宫的侍医,无人知晓太子良悌怀孕之事,不过东宫后院太子妃管的很严,尤其是安康郡主和太子良悌那里,另外,太子基本不管东宫后院之事。”

  “承乾不知道?”李世民顿时就明白了过来,这些事情,李承乾是真不知道,而这些全部都是太子妃苏淑一个人在打理。

首节 上一节 111/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