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30节
房遗爱亲自将他送到了府门前,有些迟疑的拱手道:“虽然你我和魏王相处久远,但有些事情,他未必会听我们的,或许有时候,你也需要为自己考虑几分了。”
柴令武微微一顿,无比惊讶的看着房遗爱,缓了缓,柴令武轻轻点头。
李泰的性格他们比谁都清楚,平日里温文尔雅,但是一遇到储君之事,立刻就不由自主的上头,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之后,才通知他们的。
就比如这一次的事情,柴令武怎么都想不通,李泰竟然听齐知玄的,去找陛下诬告太子派人刺杀于他。
这种事情,李泰但凡找柴令武和苏勖商量一下,事情都至于落到那种地步。
有的人,是一提到钱就头脑发昏。
有的人,是一想到太子之位,就头脑发昏,神智失常。
柴令武之所以如此还在为李泰奔走,就是因为李泰知道太多了,若是有一日,当李泰发现出卖他,能够更好的帮助李泰夺取太子之位,柴令武相信,李泰一定会那么做的。
所以,他才需要将李泰,一脚踢入深渊,同时自己抽身出来。
……
柴令武骑马离开了高阳公主府,而房遗爱却并没有返回公主府,而是转身去了旁边的梁国公府。
他丝毫没有察觉到,在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紧紧的盯着他。
新年元旦,长安无禁。
没有宵禁,自然坊门也不会关闭,所以哪怕是累累公主府所在的地方,也是人来人往的。
梁国公府,后院书房。
“他走了?”在长榻上躺着的房玄龄,睁开眼睛,吐出一口酒气。
“是!”房遗爱拱手,说道:“他想父亲出手帮助魏王。”
“没的帮。”房玄龄摇摇头,说道:“现在陛下已经有些厌烦魏王了,不悌,不仁,最重要的是他太蠢。”
“魏王不蠢吧?”房遗爱忍不住的反驳了一句。
“看上去不蠢罢了。”房玄龄摆摆手,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太子逐渐的领会到了这一层,而魏王却还差的太远,甚至很多时候,一个忍不住,就会将盘子给掀翻,
这样的亲王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见的多了,很多都是以身死国灭而告终。”
“是!”房遗爱面色凝重的点点头,稍微停顿,房遗爱小心的问道:“阿耶,太子那边真的不会在意之前的事情了吗,毕竟儿子之前做了很多不利于太子的事情。”
房玄龄古怪的看了房遗爱一眼,随即摇摇头,说道:“不会,太子是聪明之人,他知道,在他登基之前,需要尽量多减少敌人,所以他登基之前,不会对你做什么的。”
“那么他登基之后呢?”房遗爱神色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你怕什么,你是公主的驸马。”房玄龄没好气的看了房遗爱一眼,说道:“太子若是登基之后,对你不利,你就去让公主进宫去哭,太子最多是烦你,不会对你怎样的。”
是的,他有公主。
高阳公主就是他的护身符。
房遗爱稍微松了口气,但随即,他的脸色就紧了起来:“那么儿子的前程呢?”
房玄龄顿时无语,但又不得不说道:“有公主在,你最差也是一个刺史的位置,甚至如果你主动缓和和太子的关系,然后活的久些,说不定能够做到宗正寺卿的位置。”
“只是宗正寺卿吗?”房遗爱脸上顿时满是不舒服。
“你还要怎样,宗正寺卿已经是天下驸马日后能够做到的最高位置了。”房玄龄轻叹一声,说道:“大唐开国多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出现驸马宰相,国舅宰相的事情了。
所以你要么在朝中做一个宗正寺卿,要么调任地方,做一州刺史都督。”
“若只是宗正寺卿,儿子还是愿意去地方。”房遗爱已经逐渐的明白了过来,有什么不满意的,他就让公主去宫里闹,最后皇帝总会让他满意的。
“你想清楚就好。”稍微停顿,房玄龄说道:“为父打算过几年,等到陛下东征高句丽回来,就将四郎送到东宫去……起码我房家和太子的关系,不会太僵。”
房遗爱点点头,随即又问道:“为何是东征高句丽回来?”
“那起码得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若那时候太子还是太子……”房玄龄看了房遗爱一眼,房遗爱脸色微惊,房玄龄这才笑笑,说道:“陛下如今还在盛年,谁知道哪一年陛下就变了心思,前年是魏王,如今是太子,或许过两年就是晋王,甚至是吴王……”
“赵国公?”房遗爱惊讶的抬头。
“世事无常,或许是他先走一步,也或许是为父先走一步,谁知道的。”房玄龄突然收敛神色,看向房遗爱,说道:“魏王那里,你也要关注一些,若是有什么立功的机会,不要错过。”
“立功的机会,什么立功的机会?”房遗爱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房玄龄笑笑,然后重新躺在了床榻上,转身睡了过去。
房遗爱站在那里,突然间,他脸色一变,瞬间无比难看起来。
第149章 和荥阳郑氏的交换
正月初二,李承乾早早起身,然后跟随皇帝一起前往长安南郊。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长安南郊圜丘为天坛,祭天;长安北郊方丘为地坛,祭地。
这一日,便是皇帝祭祀天地之日。
……
一片荒芜的四野,天地肃冷。
圜丘之下,数十朱紫肃立。
李承乾一身淡黄色九蟒九章圆领袍,头顶九梁冠,神色肃然的站在群臣最前方。
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岑文本,刘洎,侯君集,郭孝恪,常何,苏定方等一众文武站在李承乾身后。
众人的面前,是一座四层白灰抹面的圆坛,无数的密密麻麻旗帜四面招展。
这里便是圜丘天坛。
面前的祭坛上,四层圆坛每层都设有十二陛,十二陛顺十二辰均匀分布在圆坛四周。
如同十二个时辰一样,分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
子午相对,各为北南。
卯酉相对,互是东西。
……
无数千牛卫围绕圜丘站立,旌旗招展。
三十六名礼部官员快速的走到每一层不同的陛辰位置之上,双手自然下落,然后肃穆垂首。
大唐皇帝,天可汗李世民,一身赤黄色衮龙袍,手按黑鞘长剑,然后一步步的走上圜丘。
三层之上,太常寺卿庾俭和礼部尚书李道宗站立两侧。
等到皇帝踏足午陛之时,庾俭和李道宗同时高声道:“皇帝祭祀圜丘,众臣叩拜。”
李承乾,还有圜丘之下的其他群臣,更远处的仪仗,礼乐,在这一刻全部所有人跪拜在地。
李道宗稍微上前一步,将一块双掌大小的四方白玉,恭敬递到李世民手里,然后才和庾俭一起退到后方。
皇帝一步踏足圜丘最上,瞬间视野开阔,仰望苍穹如盖,俯首,关中沃野尽收眼底。
皇帝收回视线,目光落在眼前的“昊天上帝“的牌位上,随后,他双手捧着洁白的四方玉璧,恭敬的摆放在供桌之上。
瞬间,祭坛东南角一座燎坛之中,无数的牺牲、玉帛等祭品被扔了进去,然后快速的焚烧起来。
随即,一股白色的浓烟直接升了起来,直冲天际。
烟火升腾达上天,天帝及诸神同飨。
……
李世民站在祭坛嘴上,将亲手写就的祭文一字字的读完:“……兹乃九庙遗休,兆人介福,以臣之责,其何解焉?间属寇虞,久稽告谢,今天下安定,长至在辰,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冀凭禋燎,式荐至诚。高祖武皇帝配神作主,尚飨!”
皇帝念完,然后沉沉躬身。
瞬间天地肃静。
下一刻,李承乾,还有四野百官,同时叩首,齐声高喊道:“尚飨!尚飨!尚飨!”
“轰”的一声,东南方的烟火猛然升腾,以更高更快的速度,直冲上天。
群臣再度叩拜道:“陛下万年无疆,大唐万年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站在圜丘,头顶苍天,脚踏大地。
庄严神圣。
李承乾跪在下方,嘴角紧紧的抿着。
今日,站在上面的,是他的父皇,那么将来总有一日,站在上面,祭祀上苍的人会是他。
……
南郊祭天,以祭祀昊天为主,黄帝为辅。
北郊祭地,以祭祀厚土为主,神农为辅。
同样的祭祀典礼,繁重复杂。
但好在早上都起的很早,午时基本已经结束。
皇帝并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去了晋昌坊的太乙青华观。
九尺朱门,六尺黑鼎。
李世民抬头,看着上面黑底金漆的太乙青华观五个字,心底莫名的平静了下来。。
往年前往佛门,耳边是纷纷吵吵,反而是道门,能让人心中清静。
“青华观中紫雾缭绕狮子座,太乙慈尊甘露杨柳济生灵。”李世民侧身看向楼观道尹文操曹真人,满意的点头道:“道门济世,太乙救苦,名不虚传。”
“陛下过奖了。”一身紫色道袍的尹文操,一甩拂尘,躬身道:“陛下请。”
皇帝点点头,然后迈步走进太乙青华观之中,观中如今并无多少人迹,甚至有些地方,还在做在收尾的工程,不过看一眼就知道不过是三五天的事情而已。
皇帝没有在意,从太乙救苦殿,到三官殿,再到三清殿,每到一点,皇帝都上香行礼。
走出三清殿,李世民看到一人身穿白色道袍,站在了一座钟楼之下。
“孙真人!”皇帝惊讶的走上前,对着孙思邈微微点头道:“真人何以在此?”
“陛下!”孙思邈对皇帝扣手行礼,然后说道:“太乙青华观开观之后,会免费为长安百姓诊病一年,臣可能会偶尔来看一看,所以就提前来熟悉一下。”
“真人若是来此,这里便真的是天下名观了。”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他知道,孙思邈哪怕来这里一趟,那么长安百姓都会将这里给踏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