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66节

  前世的时候,因为他的事情,导致皇帝东征高句丽被迫往后拖延,但这一次,他安分的稳坐东宫,所以东征高句丽便是会在明年后半年,秋收之后发动。

  李承乾在北门,还有武功县,和长安万年两县种植的农田虽然大获丰收,但相关的经验只会在关中传播,保证明年关中秋粮丰收,至于其他地方,或许会传扬一些,但不会太多。

  关中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控制乱子,其他地方可就不好说了。

  “众卿还有什么事情?”皇帝抬头,看向群臣。

  侍御史李义府站了出来,捧着奏本沉声道:“启奏陛下,臣弹劾司农丞杨桢有贪墨之事,所有罪证尽皆在此。”

  殿中群臣看了李义府一眼,然后忍不住的看向了李承乾。

  谁都知道,李义府虽然晋王文字,侍御史,但实际上却和东宫走的很近,而且这一年来,真正介入司农寺最深的,恰好是东宫。

  张阿难将奏本放在了李世民的面前,他打开看了一遍,然后皱眉道:“入大理寺审罪,然后按律严办,吏部尽快选出替调人选,明年的事情不能耽搁。”

  “喏!”侯君集立刻站了出来,拱手领命。

  “好了,没事就退朝吧。”李世民微微摆手。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齐齐俯首。

  ……

  凌烟阁在甘露殿东北,南面是三清殿,北面是观云殿,东侧是司宝库。

  这是一座不大的三层小楼。

  阎立本站在殿外,指挥手下人,对凌烟阁进行大规模的整修。

  皇帝没有要把凌烟阁推倒重建的打算,只是要将这里的梁柱加固和整修,将窗户全部换一遍,地板,还有帷帐,全部都要换掉,尤其是内部的陈设,更是需要重新铺装。

  “阎卿。”皇帝的声音突然出现在阎立本的身后,原本专注的阎立本顿时一个哆嗦,随即他立刻转身,拱手道:“参见陛下。”

  “弄的怎么样了?”李世民看向眼前的凌烟阁。

  “一切都在进展之中。”阎立本拱手,说道:“年底,陛下就能够看到一座焕然一新的凌烟阁。”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如今功勋老臣一个个都离世,朕想效仿当年的十八学士图,让卿在绘制十几副功臣图,然后一起放入凌烟阁中。”

  秦王府十八学士图,是皇帝命阎立本在武德九年画的。

  当年也是有人不停故去,所以他才让阎立本画了秦王府十八学士图,如今轮到了凌烟阁功臣图。

  “等陛下琢磨好人选,臣便立刻开始动工。”阎立本轻轻躬身。

  “嗯!”李世民笑着点点头。

  功臣图,有多少副,谁入凌烟阁,谁不入,这些都是个问题,需要皇帝仔细去斟酌。

  尤其还要考虑到东征高句丽需要调动的人手,这里面的就更需要谨慎了。

  尤其还有李泰……

  “阎卿!”李世民看向阎立本,说道:“朕今日来,是有一件事情征询你的意见?”

  阎立本微微一愣,随即拱手道:“陛下请讲。”

  “嗯!”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司农寺如今有个司农丞空缺,吏部推选了四个人选,其中就有阎玄邃。”

  阎玄邃,广州都督阎立德长子,阎立本的亲侄子。

  阎立本下意识的拱手道:“陛下可是看上了大郎,大郎能得陛下赏识是他的福气。”

  李世民略微沉吟,说道:“这件事情,卿要明白,司农寺如今辅助太子,这几年要做很多事情,阎玄邃调任司农丞,那么就等于是在太子的麾下效力。”

  阎立本微微一顿,太子,没错,是太子在管司农寺。

  司农丞是司农寺仅次于司农寺卿和司农少卿的官员,一旦调入司农寺,那么少不了要和太子打交道。

  那么外人难免要想,阎家是不是开始转换策略,开始支持太子。

  要知道,阎家可是魏王府的母族。

  一旦阎立德的长子投入到东宫麾下,即便不说是阎家彻底投入东宫,起码阎家会在太子和魏王之间保持中立。

  而且一旦阎玄邃调入司农寺,和太子长久打交道之下,也难免会被太子抓住把柄。

  但如果阎玄邃真的被太子看中,那么他未来的仕途,也可能会大有发展。

  阎立本有些僵硬的躬身道:“陛下,此事太子……”

  “太子让李义府弹劾的司农丞,不过吏部人员调动太子倒是没有介入,不过以太子的胸怀,阎玄邃调入司农寺,他是会很高兴的。”稍微停顿,李世民说道:“此事本来朕应当和阎卿兄长谈的,但他如今身在广州……”

  阎立德是广州都督,同样也是李世民的亲家,如今要阎家做这么大的立场转变,不是一封圣旨就能解决的。

  阎立本自然明白其中的抉择艰难。

  一方面是自己身为魏王妃的侄女,一方面是自己的侄子的前途,甚至还有整个阎家的未来。

  阎立本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瞬间,他就彻底的明白了。

  这是皇帝的意思。

  “陛下,家兄离京之前,曾经说过,内外诸事一切唯陛下之命是从,陛下要调大郎入司农寺,臣没有意见。”阎立本沉沉拱手。

  “好!”李世民满意的笑了。

  ……

  “殿下!”李安俨将奏本放在崇教殿内室床榻的桌案上,躬身道:“殿下,阎玄邃已调入司农寺任司农丞。”

  “嗯!”李承乾背靠软靠,平静的点点头。

  “殿下,为何要调阎玄邃?”李安俨是亲手操作这一切的,他不敢相信,自己不过是让李义府弹劾了一个司农丞,阎家就将自己的长子送入到了东宫手里。

  “阎玄邃已经到了该调动的时候,他的资历满了。”李承乾看了李安俨一眼,然后说道:“此事真正想要动阎玄邃,动整个阎家的人,是父皇,孤不过是借着父皇的手,顺带斩断青雀的一条羽翼罢了。”

  看着李安俨依旧有些不明白的样子,李承乾摇摇头,说道:“阎家一直在真正做主的人是阎立德,但是他一直和魏王府保持足够的距离,孤不知道为什么他那么不看好青雀,但现在这个时候,最好是将拉一把,彻底斩断他们和魏王府的关系。”

  阎立本这个人很不简单,他和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洎,户部尚书唐俭的关系都很近。

  一旦他和李泰切断关联,那么李泰日后能够借用的力量,将会极大的减少,

  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世民都不会放过这个控制变量的好机会。

  当然,李泰会不会因此愤怒,就都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第186章 李承乾:李泰的力量太薄弱了

  东宫崇德殿。

  李承乾一身淡黄色的蟒袍,平静的坐在长榻上。

  张玄素,马周,令狐德棻,萧钧,裴宣机,张大象,赵弘智等人坐在左侧。

  长孙祥,独孤大宝,贺兰楚石,刘仁实,薛万备,秦怀道等人坐在右侧。

  张玄素将手里的奏本递到桌案上,然后笑着说道:“恭喜殿下,长史调任黄门侍郎的公文已经下来了,若是不出意外,不久之后,长史就会参知政事成为宰相,也就是东宫这些年走出的唯一一个宰相了。”

  于志宁以太子左庶子,银青光禄大夫,任黄门侍郎,品级本身就要高。

  而且如今在门下省,只有刘洎一个宰相,不像中书省,中书令杨师道和中書侍郎岑文本都是宰相。

  群臣如今都明白,如果侯君集无法成为门下侍中的话,那么刘洎就将会成为侍中,到时候,于志宁必然会成为宰相,参知政事。

  这对于东宫群臣来讲很重要。

  于志宁一旦成了宰相,那么就等于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有机会成为宰相。

  张玄素,马周,令狐德棻,这几个人可都在翘首期盼。

  李承乾微微笑笑,然后看向群臣,说道:“长史本身便是十八学士之一,如今他有机会成为宰相,也是他资历所知,诸卿有所仰望很好,但也需要实心任事。”

  “喏!”群臣齐齐肃然拱手。

  “好了,说事情吧。”李承乾看向马周。

  马周从袖子里面掏出一本奏章,李安俨接过,递到了李承乾面前。

  马周说道:“这是中书省刚刚转来的奏本,监察御史胡煜弹劾同州刺史李袭誉,在任凉州总管时,因私愤用杖刑打死番禾丞刘武,御史台请求处置。

  昨日,李袭誉已回长安,不日就将在大理寺受审,中书省问东宫到时要不要派人去问问?”

  站在李承乾身侧的李安俨,目光不露神色的轻轻一闪。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说道:“番禾丞刘武,因何被杖刑?”

  “因为倒卖库粮。”马周拱手,说道:“此事本来应该按律处置,但李袭誉性情耿直,为人急躁,加上彼时薛延陀蠢蠢欲动,所以,他就果断处以五十杖刑,未曾想,将人打死了。”

  “也就是说刘武死有余辜。”李承乾稍微沉吟,问道:“孤知道,像这种事情,一般来讲,不会有人追究,为何会突然有人弹劾李袭誉,这个刘武,他的背后是什么人?”

  “应当是凉州当地的家族。”马周耸耸肩,说道:“应该是不忿吧,所以才将消息透露给监察御史。”

  “原来是甘凉旧族!”李承乾平静的点头,一侧的李安俨眉头忍不住的挑了起来。

  “不管如何,终究是没有按律,若是严格算的话,这是杀人的罪。”马周摇摇头,说道:“彼时,薛延陀虽然有所异动,但陛下终究没有下达整军之令,不算战时,而且据查,李袭誉和刘武还有一点私怨,似乎与刘武长辈与其争权有关。”

  李承乾点点头,李袭誉是陇西李氏出身,虽然不是宗室,但和宗室血脉很近。

  当年大唐立国的时候,李袭誉就被高祖皇帝,召入朝廷任太府少卿、安康郡公。

  之后又做过潞州总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太府卿,凉州总管这样的重职。

  或者更准确的讲,他是高祖老臣。

  ……

  “终究是死了人啊!”李承乾看向马周,问道:“按律,应当如何处置?”

  “杀人者偿命,但鉴于刘武本身有罪,又是失手杀人,故而可能是为罢官流放。”马周轻轻摇头,说道:“此事御史弹劾是其一,朝中不少凉州出身的官员也都上书弹劾。”

  “杀了人,罢官流放不为过,但要看流放到哪里。”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以孤看,要么是流放安西,要么是流放辽东,这两个地方都算军前,安康郡公终究熟识军中和地方,到了安西和辽东,也能让他多发挥一点作用。”

  “殿下所言有理。”马周点点头,说道:“臣会向陛下建言的。”

  “嗯!”李承乾说道:“还有何事?”

  “回殿下。”太子右卫率郎将薛万备拱手,说道:“前日,太子右卫率司马调走,同时,千牛卫备身段宝玄调任太子右卫率司马。”

  “谁?”李承乾有些诧异的抬头。

  “千牛卫备身,段宝玄。”薛万备拱手,说道:“是褒国公的堂侄,褒国公临终前,陛下要封其子为五品官,但褒国公恳求陛下将爵位传于其弟段志感,同时请陛下照顾其宗族子弟,陛下应诺,封段志感为左卫郎将,同时将千牛卫备身段宝玄调任太子右卫率司马。”

  段宝玄,李承乾微微点头,虽然段宝玄的名字和褒国公段志玄很相似,但人家是实实在在五服以内的叔侄。

  “能够被父皇从众多段氏子弟当中选出,足够说明其人优秀。”李承乾看着薛万备,说道:“薛卿好好调教,日后好为国效力。”

首节 上一节 16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