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0节
“多谢三位国公。”李承乾松了口气,将奏本重新塞回到袖子当中,然后说道:“还有一事需要麻烦诸位长辈,东宫最近诸事繁杂,自从长孙太子仆调任太子率更令以后,太子仆便一直空缺,而到了前两日,太子仆丞又不幸出事,东宫继续补充人手,诸位长辈有什么推荐的人选吗?”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目光轻轻的扫过高士廉和房玄龄,这才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太子仆之事,当由吏部推荐,尚书省审核,政事堂推举到陛下面前,然后由陛下圣裁,此事急不得的。”
“舅父教诲的是!”李承乾轻轻拱手,然后目光抬起,眼角瞥着房玄龄说道:“忠贞奋勇,清正廉洁,孤只是希望这一次朝廷派往东宫的官员能以这八字为先,所以才有些挑剔。”
承天门下,群臣的呼吸微微一窒。
太子这是在说谁?
第25章 东宫马厩,一百副甲
承天门下,群臣一脸诧异的神情,李承乾像是没有看到一样,目光认真的看向魏征:“太子仆是四品官员,需要陛下钦定,那么太子仆丞呢,魏相天下贤良,不知可有人选推荐?”
群臣各自站在班列之中,目光微微垂下。
他们都是历经风雨的人,自然听得出太子话里那些不一样味道。
忠贞奋勇,清正廉洁。
东宫的太子仆,太子仆丞,要选忠贞奋勇,清正廉洁的官员。
这是什么意思?
是在说之前的太子仆和太子仆丞,不够忠贞奋勇,清正廉洁吗?
群臣的目光不由的落在了长孙祥的身上。
这个时候的长孙祥,还有李安俨,贺兰楚石等人,已经各自站回到了班列之中。
面对群臣的目光,他们神色平静,手持象牙笏板,身形庄重,一身坦然。
不是说的是他们,那么说的是谁?
太子仆丞卢护吗?
……
“朝中官员俱有贤良之能。”房玄龄持笏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说道:“吏部选官更是慎之又慎,殿下放心,东宫诸官所缺,吏部会尽快选出合适人选,递送东宫。”
“如此甚好。”李承乾笑着对着房玄龄点点头,眼底深处极度的冷静。
“说起来,臣倒还真的有一人选推荐。”一个清晰的河北口音响起,群臣十几年听习惯了,这个人,自然就是魏征。
魏征稍微拱手,目光扫了房玄龄一眼,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启禀殿下,臣推举睢阳县姚处平。”
李承乾微微愣了一下,目光认真的点头道:“魏相所推荐之人,必然是中正肯直,志苦精勤之人,不如便加以孤的推荐,一起列入吏部考量名单之中,房相以为如何?”
房玄龄点点头,诚挚的说道:“故散骑常侍姚思廉之子,自然有乃父之风,吏部认真考量之后,会有结果的。”
李承乾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原来是编写《梁书》的秦王府十八学士,散骑常侍姚思廉的儿子。
魏征曾经参与编写《梁书》,如今看来,除了姚处平的确有些能力之外,他是姚思廉的儿子更具有代表意义,毕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和朝中的很多人都有几分香火情。
……
于志宁站在群臣之中,目光从即位宰相的身上轻轻掠过,然后微微低头。
疑惑的眼神闪过他的眼底。
太子今日的举动,于志宁看的分明。
他是在试探,站在卢护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卢护断腿的事情,于志宁是第一个查的,和太子没有关系,真正的原因在于工匠们为了省事,将木垛堆的太高。
真正让人疑惑的,是卢护之后的反应。
他的反应太不正常了,惨叫的同时,不停惊疑的看向四方,就好像有什么人在害他一样,这反而令人怀疑。
太子仆丞。
之前因为太子断腿的事情,于志宁悄悄的查过东宫每个人,但最后却是没有任何结果。
没有任何人有证据显示和太子断腿有关。
当然,这件事情不只是于志宁在查,皇帝,赵国公,梁国公,申国公,郑国公谁不在查。
但就是没有结果。
可是卢护自己一断腿,他的眼神就已经告诉了所有人他在疑神疑鬼。
于志宁都能看出来的东西,太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所以才有了今日的试探。
几位宰相的表现都很正常,但是于志宁依旧猜测,当初害的李承乾断腿的人,绝对就在他们其中。
因为只有他们几个宰相,才有能力在各方的调查之下,将真相彻底的掩埋下来。
但可惜,这几位宰相每一个都是老狐狸。
很难查啊!
……
李承乾目光扫过一旁面色沉凝的李泰,刚才他的一番话,李泰根本一句话也插不上去。
他也不敢。
李承乾回过神,目光看向长孙无忌,认真的说道:“还有件事情,要麻烦司空。”
司空?
长孙无忌目光微微一挑,躬身道:“殿下请讲。”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东宫如今在编修《考工志》,其中所造刀枪剑弩,弓盾箭甲颇多,麻烦司空和兵部说一声,派人过来盯一下,若有超出规制之数,请兵部即刻搬走。”
长孙无忌诧异的看着李承乾,说道:“若臣所记不错,东宫诸事,将作监和少府都有所参与,有他们在,一切不是已经足够了吗?”
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东宫正在涉及加快打造兵器速度之事,便是将作监和少府恐怕也难以控制,而且若是有不轨之人暗藏,那么说不定什么时候一觉醒来,东宫马厩里就会被发现藏了一百副甲,那个时候孤就说不清了,还是兵部派人盯着的好。”
“一百副甲。”长孙无忌脸色微微一沉,若是一百副,那可就真的是要逾越唐律了。
不过东宫怎么可能轻易藏的一百副甲,自己打造肯定不可能,那么就是将作监和少府?
太子信不过将作监和少府。
长孙无忌的目光扫过脸色沉了下来的阎立本,另外的少府监窦德素却是一脸的茫然。
阎立本是魏王妃阎氏的亲叔叔,以将作少匠监将作监事。
太子刚才那番话,就是在暗暗的指责,魏王为了争权,很可能会行诬陷之事,甚至于将一百副战甲暗中藏到东宫。
魏王有动机,阎立本有能力。
长孙无忌目光扫过一脸茫然的李泰,他心中知道,有了太子的这番话,那么这种方法必然会被有心人记住,那么之后,不论怎样,该防的是必须要防了。
“好吧,此事兵部会派人的。”长孙无忌越过房玄龄直接点头。
自从兵部尚书侯君集升任吏部尚书以来,兵部尚书就一直空缺,兵部诸事实际上由兵部侍郎崔敦礼在管。
当然,长孙无忌作为司空,实际上也能做一部分兵部的主,毕竟他曾是左武侯大将军。
“如此便好。”李承乾松了口气,目光扫过房玄龄,笑笑说道:“兵部如果不派人的话,那么说不定孤就得去找大理寺了。”
大理寺卿孙伏伽猛然抬头,这事怎么牵扯到他了。
就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承乾身后的承天门轰然大开。
内侍监张阿难肃然走出,手里拂尘轻轻一摆,然后高声道:“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皇帝大朝,群臣觐见。”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目光肃然的看向承天门内,长槊如林,刀枪森寒。
笔直的通道,直通太极殿。
第26章 既然有缺,那么朕便帮你补上
太极殿前,李承乾平静的走上台阶,神色逐渐的完全肃穆起来。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魏征等诸相神色平静的微微垂首,持笏跟上。
刘洎,岑文本,李孝恭,唐俭,刘德威等尚书寺卿,面色凝重,笏板被握的很紧。
更后面的百官则多是好奇。
他们虽然敏锐察觉到了有事已经在发生,但具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猜不透。
只能跟随着队列,缓缓的进入了太极殿。
……
太极殿,沉雄威严,天下之正。
高高的龙榻摆放在斧依之前,两侧铜鹤单膝而立,藏香轻绕。
两名身材英武,但面色秀丽的女官,手持雀羽障扇,肃穆的站立在御座两侧。
十六名手按千牛刀的千牛备身,目光平视前方,眼神落在百官身上,警惕凌厉。
李承乾手持玉笏,站在第三阶丹陛之上。
李泰位于他的侧后,站在第一阶丹陛之上。
两侧群臣,宰相,尚书,侍郎,诸王,十六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尽皆在列。
群臣持笏站立,微微垂首。
“圣人至!”太极殿门口,内侍省典仪高声呼出,群臣齐齐俯首。
一身明黄色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冕旒,神色淡然的皇帝,天可汗李世民,从容的文武两班群臣中间走过,走出了丹陛之下,他的目光轻轻扫了李承乾一眼,然后迈步向上,走到了丹陛之上,转身,稳稳的坐在龙榻之上。
内侍省典仪向前站出,然后高声呼道:“圣人至,众臣行礼!”
群臣齐齐持笏拱手,然后双膝跪倒,笏板放在前方,双手撑地,然后齐齐叩首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承乾站在丹陛之上,身体沉沉的躬下,而在他的身后,李泰已经跪地叩首下来。
整个大殿群臣之中,只有李承乾是只躬身而没有跪拜。
因为上一次,皇帝已经免了他的行大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