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18节
精致的木雕佛像被放在地上,李泰手握长槊对着木雕,其他人则是退在一旁。
不少人的目光虽然是在看着李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看着李泰。
李泰握紧长槊,然后对着木雕用力一砸,下一刻,木雕佛像已经被砸的粉碎,只有最底部,出现了一个密箱。
李泰走过去,低身提起密箱,一提,他满是诧异的看向李承乾:“你没有打开看过?”
“没有!”李承乾淡淡的摇头。
李泰冷哼一声,然后将手里的密箱用力的朝着手里的长槊砸了过去。
“砰”的一声,密箱立刻裂开了一道缝隙。
再砸,密箱终于彻底的离开,一只白色的人偶娃娃出现在众人眼前。
白色的,没有面目,没有名字,没有生辰八字,一个极度普通的人偶。
李泰看着这样的人偶娃娃,直接愣了。
……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李泰拿着白色的人偶娃娃,翻来覆去的看,嘴里不停的念叨,满目茫然。
明明是写着皇帝名字,贴着皇帝生辰八字,插满银针的一个巫蛊娃娃,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青雀,你疯了吗,这就是你说的巫蛊?”李承乾咬牙切齿的看着李泰手里的人偶娃娃,满是悲愤的说道:“就这个东西,侯君集,张亮,杜楚客,他们都跟着你拼了命的乱来,真是可笑。”
“不,不是的。”李泰忍不住的蹲下身,在地上的木佛碎片当中用力的翻找,但什么都没有。
“不是这样,还能是怎么的呢?”李承乾上前一步,伸手拍在李泰的肩膀,摇头道:“总不能是你自己亲手弄了个巫蛊娃娃来诅咒谁吧,青雀。”
李泰下意识的要反驳,这个时候,李承乾突然用力的捏了捏李泰的肩膀。
剧烈的疼痛传来,李泰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依孤看,或许你曾经想过什么,但是辗转反侧之际,你又什么都不敢干,最后日思夜想,竟成幻觉,臆想之中,自己做了什么,你便真的以为你做了什么,青雀,孤说的对吗?”李承乾声音幽幽的说道。
李泰轻轻点头,看着手里的人偶娃娃,一时间就连他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癔症。
因为当初他真的是日思夜想辗转反侧,最后突然那个巫蛊娃娃就出现在了他的手里。
“难道一切真的是我臆想出来的?”李泰抬起头,满脸茫然。
“你是得了癔症。”李承乾冷笑一声,抓住李泰的肩膀,说道:“不,青雀,你不是得了癔症,你是疯了,只有疯了,你才会拿这个莫须有的巫蛊娃娃,来策动那么多人谋逆,而最后你所有的,只有这么一个巫蛊娃娃。”
“我得了癔症,我疯了?”李泰一时间只感觉无比的疯狂,他疯了?
“是的,你疯了。”李承乾肯定的点头,同时,他凑在李泰耳边,用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道:“青雀,你疯了,你该疯了,这样,你才能活下去。”
李泰侧过头,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但李承乾这时已经缓缓起身,火光在他身后,李泰根本就看不清他的表情。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要救他?
难道说,真的是兄弟之情?
一瞬间,李泰脑海中闪过当年在立政殿生活时的场景,想起他们的母后。
“我错了,我真的是错了,不,我疯了,我真的疯了。”李泰猛然抬头,对着夜空痛声喊道:“我真的是疯了,痛煞我也!”
众目睽睽之下,李泰一侧身,直接晕倒了过去。
在一旁看着的众人,惊讶的瞪大了眼睛,然后他们又缓缓的转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转身对面众人,轻声叹道:“诸卿都看到了吧,从来就没有什么巫蛊之事,一切都是魏王的臆想。”
群臣一时间神色无比复杂的看着李承乾,然后他们又忍不住的看向晕倒在地的李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承乾看向房玄龄,平静的说道:“房相,麻烦你传话下去,对外就说,今夜没有什么谋逆之事,只是魏王得了疯臆之症,莫名的率领魏王府护卫冲击宫门,陈国公侯君集试图阻止魏王,然后被其重伤,如今躺在家中休养。”
“嗯?”房玄龄瞳孔放大,一时间他不知道李承乾究竟是什么意思。
“三日之后,等到长安百姓不再关注了,然后放出陈国公不幸病重而亡的消息,那个时候应该就没人在意了。”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殿下,为何如此,为何要替魏王和陈国公遮掩?”房玄龄不解的拱手。
“为了父皇!”
第237章 无忌,是该给稚奴找个晋王妃了
东宫宫门之外,李承乾一身黑色蟒袍,看着对面的房玄龄,于志宁,李靖,李大亮,褚遂良,马周等人,神色严肃的说道:“父皇东征高句丽在即,长安乱不得,若是青雀,陈国公,还有勋国公,再加上杜楚客他们一起谋逆的消息传出,必然会动摇前线的军心士气。”
房玄龄眨了眨眼睛,目光忍不住的看向李泰。
他有些明白了过来,正是因为这些,所以魏王疯了。
魏王必须疯,只有他疯了,他说的所有一切就都会成为胡言乱语。
“殿下为国筹谋,臣钦佩之至。”房玄龄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眼神也越发的亮了起来。
一旦他开始接受是魏王疯癫这个说法之后,眼前一切就都开阔了起来。
是的,魏王疯了。
魏王疯了,所以没有什么谋逆,没有什么巫蛊,前线的军心,天下的人心能够稳定不说,对于皇帝来讲也有极大的好处。
玄武门之变一直都是梗在皇帝心头的阻碍,如今如果李泰因为太子之位行巫蛊事,然后谋逆的事情被史书记载,那么后人怎么看他李世民。
只有魏王疯了,所以,皇帝没错,太子没错,他们所有人都没错。
唯一的不过是便宜了侯君集而已,不过一个死人,无所谓的。
至于张亮,即便是不算巫蛊谋逆,房玄龄也有一万种办法可以收拾张亮。
群臣当中的聪明人,很快一个个都反应了过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为国筹谋,臣等钦佩至极。”
即便是没有反应过来的,也跟着拱手。
李承乾看到众人接受,这才松了口气,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魏王疯了,你看如今怎么安置他?”
李泰终究是犯了大罪,自然不可能放他回魏王府,找个地方囚禁他是必然。
“若是陛下在,自然可以囚禁内宫之中,如今陛下不在……”房玄龄迟疑片刻,最后沉吟着对李承乾拱手道:“殿下,囚入宗正寺如何,派人时刻监守。”
“便如此吧,宗正寺本就有囚禁犯错宗室的地方,如今将青雀放在那里正好。”李承乾点点头,然后神色肃然的说道:“还有魏王府,派人包围魏王府,如陈国公府一样,所有人不得随意进入,不得干扰府中女眷,房相每日安排人调送饮食。”
“臣明白,不过殿下!”房玄龄抬头,说道:“殿下,魏王和陈国公,勋国公谋逆,所涉及到并非眼下诸事,长安城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策应,还有长安城外,陇西,雍州诸县,还有洛阳,河南等地,都有他们的党羽等待配合,这些人必须裂开查处,不然会出乱子的。”
李承乾略微思索,说道:“派千牛卫去魏王府书房去查,青雀的联络名单应该就在那里面,表弟,你也一起去。”
柴令武立刻站了出来,拱手道:“喏!”
“还有陈国公府也是一样,查他们的书房,还有雍州官廨,不打扰家人。”稍微停顿,李承乾冷笑道:“至于张亮和杜楚客,刑部,大理寺,千牛卫看着办,有什么手段尽量使出来。”
“喏!”众人齐齐拱手。
“还有雍州府的事情,陈国公已死,雍州府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涉案,雍州府的事情在父皇的圣旨抵达之前也不能太耽搁。”李承乾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便由于相处置吧。”房玄龄看向于志宁,说道:“陛下圣旨当中所言,令于相决断长安诸事,臣看,于相正好检校雍州长史,至于吏部尚书?”
“房相顺带暂管吧。”李承乾直接投桃报李,同时他又说道:“工部的事情也不能耽搁,怎么办?”
皇帝正在积极的筹划东巡,工部的军械同样是重中之重。
“以阎立本检校工部侍郎如何?”房玄龄拱手,同时说道:“然后以杨务廉执管将作监事!”
“好!”李承乾直接点头,长松了口气,他继续说道:“今夜剩下的事情,全部由房相处置,孤待在东宫,诸卿若有事,可以入东宫来找孤,至于房相……”
“殿下!”房玄龄拱手,说道:“殿下既然将事情委托于臣,那么依臣看,宫中诸事已经处理妥当,那么东宫,还有朱雀门都关门吧。”
稍微停顿,房玄龄继续说道:“只要朱雀门关闭,皇宫之中恢复往常,一切正常,那么长安城中一切自然安心。”
皇宫是大唐的心脏。
朱雀门关闭,皇宫的守卫力量再度凝聚,那么众人的视线自然会从宫中转向外面。
皇宫稳定,长安稳定,天下自然稳定。
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头,然后拱手道:“房相所言有理,孤受教了,便如此吧,按房相所言而作,东宫的诸卿也一起出宫吧,孤正好今日想想,给父皇的奏本该怎么写,房相若是写好,正好一起送往河北,送呈父皇。”
“喏!”房玄龄拱手领命。
……
崇德门在身后关闭,李承乾对着太子率更令来恒点点头,然后迈步朝崇德殿而去。
行走之间,李承乾能够感受到,整个东宫,还有整个长安城,都在逐渐的安静下来。
房玄龄是对的,皇宫才是整个长安的心脏。
他现在终于有些明白了皇帝东巡时间,以他监国的真正意义所在。
深吸一口,李承乾迈步走入了崇德门。
侧过身,李承乾吩咐道:“你们都下去休息吧,另外告诉太子妃一声,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明日等孤早朝之后,再去见她,孤今日就在崇德殿休息了。”
“喏!”内侍徐安立刻拱手,然后带着众人一起离开。
李承乾关上殿门,然后走到了内殿之中。
他走出去,吹灭了内殿的蜡烛,然后走到了床榻上坐下。
这个时候,李承乾才抬头看向殿中帷帐之后,开口道:“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吗?”
“是!”李安俨的身影从帷帐之后转了出来,然后拱手道:“有几个名字,从魏王府的名单中臣划掉了,另外,臣还填了几个不在名单上的名字,他们这些年一直在找东宫的麻烦,和魏王也一直有联系,只不过名单上没他们罢了。”
“说明青雀也不过是在利用他们。”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权万纪。”
“臣有一封信放了进去。”李安俨认真拱手,然后说道:“殿下是要保齐王吗?”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孤需要一个能时刻守在长安,对皇位没有威胁,同时又愿意为孤冲锋陷阵的王弟。”
“是!”李安俨顿时明白李承乾在防谁了!
“好了,你也回去吧,该做的做完了,就不要冒头了。”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房相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喏!”李安俨拱手,然后重新回到了帷帐之后,紧跟着窗户打开,风一吹,他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李承乾长长的松了一口,然后轻轻的笑了。
李泰,这个对他最大的威胁没了。
明日,通过房玄龄的手,这些年一直在针对东宫的力量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即便是他的父皇将来将李恪和李治再扶持起来,那么没有个四五年的时间,他们难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