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63节
有人举告房玄龄谋反。
这种事情,几乎瞬间就传遍了整个皇城。
房玄龄,当朝司空,检校尚书左仆射,长安留守,梁国公,玄武门功臣,多年的朝中宰相,他被人举报谋反。
这件事引起的喧嚣比任何人想象当中的都要大。
房玄龄虽然是皇帝的人,但是他出身河北,和河北世家的关系向来不错。
尤其他的妻子出身范阳卢氏。
所以这些年来,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房玄龄提拔起来,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不知道有多少他的亲信。
尤其房玄龄并不是魏征那样的孤臣,他自己还有自己的秘密。
这一点朝中群臣都知晓。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一名红衣金甲的将领进入殿中,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左千牛卫郎将张绚,参见殿下。”
“嗯!”李承乾抬头,看向高士廉,杨师道,萧瑀,于志宁,尉迟敬德,郑仁泰,唐俭,刘德威等人,开口道:“诸卿,房相跟随父皇凡二十七年,其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筹谋帷幄,孜孜奉国,说他有谋反之心,孤是不信的。”
“是!”殿中群臣不由得松了口气。
房玄龄被举告谋反,影响太大,若是被查实,恐怕整个朝堂立刻就会空缺一半。
现在李承乾表态相信房玄龄,这让群臣心中有些不安的心,立刻就安定了许多。
“所以,去查。”李承乾看向张绚,说道:“张卿,李钰的身份你知道了,孤看他所言有序,看的出来,他所学不错,所以,他的亲朋,师长,左邻右舍,所有相关人等,全都去查。”
“是!”张绚立刻拱手。
李承乾的情绪稍微缓和,然后说道:“李钰虽然出身陇西李氏,但看他今日身份,不过是无官的百姓而已,像他这样的人,是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触及到任何机密,所以,他的背后,必然有人指使,找出这个人。”
“喏!”
第282章 太子越强,父皇对他就越猜忌
李承乾抬头,看向刘德威和孙伏伽说道:“刑部和大理寺全面配合。”
“喏!”刘德威和孙伏伽立刻拱手。
李承乾看向于志宁,郑仁泰和田仁会,说道:“雍州府和金吾卫,也全面配合。”
“是!”于志宁,郑仁泰和田仁会三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说道:“诸卿,此事非同小可,一旦传扬开来,整个长安,整个雍州,乃至于整个天下都会动荡起来,所以诸卿回到官廨之后,告诫下属诸官,关于此事任何人不得私下议论。”
“喏!”群臣齐齐躬身。
李承乾抬头,说道:“不管调查结果如何,三日之后,孤会派人将事情一五一十的禀奏父皇,希望在此之前,所有的一切都能够查个水落石出。”
“喏!”群臣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都去吧。”李承乾直接摆手,群臣拱手告退。
……
片刻后,高士廉一个人重新返回了武德殿。
“殿下!”高士廉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
“舅翁坐。”李承乾摆手看向左侧。
“谢殿下!”高士廉走了过去,然后跽坐下来,他这才看向李承乾问道:“殿下觉得此事,究竟是什么人所为?”
“孤也不知道。”李承乾面色凝重的摇摇头,举告房玄龄谋逆,这件事情不仅仅房玄龄一党的问题,还有背后操纵指使李钰的人,也绝对不是一般人物。
说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波就会被掀起。
“房玄龄的确有些不能言说的事情,但说他谋逆,也绝对是没有人信的。”高士廉平静的摇头。
房玄龄跟随皇帝多年,可不仅仅是出主意的宰相那么简单,甚至他还有一批暗中的人手,去处理一些不方便的事情。
这些皇帝都是知情的。
更甚至于房玄龄去处理的这些不方便的事情,都是皇帝有意无意间授意的。
“这一点孤清楚。”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但不管这背后的人究竟想做什么,他要做的,都是要搅乱如今的朝局,甚至还会隐隐的帮助高句丽,所以孤才会希望这件事情能够最快的了结。”
“所以殿下让李钰去跟着房玄龄?”高士廉有些好奇的看着李承乾,他不明白李承乾安排李钰时刻跟着房玄龄用意何在。
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说道:“舅翁,很多人对于宰相并不了解,所以信口开河的说一名宰相谋逆,尤其还是留守长安的宰相……所以,舅翁,这些天舅翁那边的事情,也送到房相那里,让房相处理吧。”
高士廉有些明白李承乾要做什么了,但是他依旧有些不解的问道:“这样可行吗?”
“试一试吧。”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孤打算三日后让人送信去辽东的时候,走的慢些,用三百里加急,若是李钰能够幡然悔悟,说出事情,那么就用六百里加急,将另一份奏本也送过去……如此,父皇那里就能交待过去了。”
皇帝,不管是房玄龄谋逆,还是其他人举告房玄龄谋逆,所有的事情,最后全部都会落到皇帝的手里。
李承乾不希望皇帝来处理这件事情。
因为如果皇帝来处理,那么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只有一样,那就是李钰被直接处死,皇帝连问都不会多问一句。
反而会怪罪李承乾没有好好的处理此事。
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李承乾果断凌厉的处理掉,那么皇帝就会猜忌李承乾越权,李承乾如果不处理,就是没用。
所以,李承乾必须要在前一本奏本到达皇帝面前之前,将真正处理好的奏本送到皇帝面前。
当然,如果他真的能够处理好,不仅在皇帝面前能够被赞赏,甚至满朝文武对他也会更加的敬服。
所以,这是一件好事。
……
夕阳西下,但雪落依旧。
李承乾回到了东宫,直接进入了崇教殿。
“殿下!”徐安站了出来,然后拱手。
“查的怎样了?”李承乾目光看向殿外。
“扶阳县男家中的管家,三日之前离开长安去了剑南,短时间内不会回来。”徐安微微拱手。
“所以,真的是韦挺的手笔。”李承乾轻轻冷笑。
房玄龄的那些事情,朝中知道人并不少,但是涉及到谋逆的,只有房遗爱。
然而对于房遗爱的事情,了解的如此清楚,并且到了能够状告房玄龄谋逆的,只有和李泰有关的人。
李泰的事情当中,唯一从这里面脱身的,只有韦挺。
前任御史大夫,晋王长史韦挺。
李承乾抬头,说道:“派人去剑南,找到这个人,从他的嘴里问出一切,然后杀了他。”
“杀了他?”徐安有些不解,但随即就拱手道:“喏!”
李承乾平静笑笑,然后肯定得说道:“杀了他。”
“喏!”徐安再度拱手。
李承乾抬头,说道:“盯住晋王府,找到他们藏在暗地里的人手……稚奴手上必然有一批不为人知的人手,人不多,但很精锐,找到他们盯住他们。”
若是有一天……就杀光他们。
李承乾虽然没有说这句话,但徐安完全明白。
“臣告退。”徐安立刻拱手。
李承乾一个人坐在崇教殿,看着殿外轻轻冷笑。
房玄龄谋逆案,朝中百官如今最忙碌的,恐怕就是在猜测,究竟是谁在背后操作这件事情,诬告房玄龄谋逆。
是朝中的几位宰相,六部尚书,还是地方世家,然而很多人到最后,都会将怀疑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因为在如今的朝堂中,实力,地位,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唯一能够和房玄龄相比的,只有长孙无忌。
便是高士廉相比都要差上不止一筹。
甚至长孙无忌的实力比房玄龄还要更强。
不过这样也正好说清楚了是在清理隐患。
恐怕就是皇帝,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怀疑的人会是长孙无忌。
当然,也会有人怀疑李承乾。
不过李承乾这段时间和房玄龄并没有什么矛盾,应该能够打消一些怀疑。
李承乾轻轻低头,他自己使用的那种手段究竟有没有用,说实话,他自己也不是很有数。
但事情就算查不清又怎样,皇帝最多不过是对他有所不满,有所猜忌,但皇帝不会相信人是他派的。
所以,皇帝会全力的派人去查这件事情。
他越是查不出来,那么就会越觉得幕后之人的强大。
给皇帝树立一个永远查不出来的强大敌人,对李承乾才是最好的。
尤其这件事情的背后,真正的根本是李治。
李治,皇帝最“强大”的敌人。
想到这一点,李承乾脸上满是笑容。
……
晋王府,书房。
李治坐在书房,平静的临摹《兰亭集序》。
轻微的脚步声在书房之外响起,随即,房门被打开,然后又关上。
姬家福站在李治神色,然后低声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皇兄让李钰时刻跟着房相?”李治皱了皱眉头,说道:“皇兄想做什么,难道他认为这样就能够帮房相洗脱嫌疑?”
“殿下,臣以为太子必然有所算计。”姬家福拱手,面色担忧。
“嗯!”李治微微点头,随即他又摇摇头,说道:“事情到了这一步,告诉长史,不要再有任何的举动,哪怕事情最后彻底失利了,也不要有动作,让人将嫌疑引到自己的身上。”
“是!”姬家福再度拱手。
李治稍微松了口气,笑笑说道:“放松一些,这件事情,想要解决哪有那么容易,更别说是想要追查到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