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86节
“喏!”两名黑衣侍卫从帷帐之后走出,将双胞胎塞进了李承乾床榻之下,然后吹灭蜡烛,走了出去。
房门“吱呀”一声被关闭,李承乾躺在了床榻上。
从眼下的情况看,李治已经得到了皇帝有病的消息,同时对他用手段,当然,栽赃和诬蔑他不过是李治的手段罢了,他真正的目的在皇帝身上。
黑暗中,李承乾眼神一冷。
难道说他现在已经知道了皇帝得了背疮的事情。
甚至他已经有了要替皇帝吸吮脓疮的想法。
李承乾冷冷一笑,是啊,这种方法早有前人做过,汉文帝时的邓通就曾经替汉文帝吸吮过脓疮,所以在汉文帝生前,邓通很受宠幸,但很可惜,汉文帝以死,最不喜欢邓通的汉景帝上台,最后邓通的下场无比凄惨。
但这并不妨碍李治通过这种手段上位。
李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要留在皇帝身边,贴身照料。
这才是他的根本想法。
皇帝如今身体不好已经清晰的展现了出来,但谁知道能够支撑几年呢。
只要李治能留在皇帝的身边,能够只需要撑到皇帝最后一刻,那么就有天下翻覆的机会。
仁寿宫变。
李承乾突然笑了。
他总算是彻底明白了李治的想法。
杨广当年,通过无尽的手段,成功让杨坚废掉了杨勇,成了太子,然后在杨坚病重期间,掌握了朝政。
可即便是心思诡秘阴毒狡诈如杨广,也差点翻车,那就是仁寿宫变。
杨广在杨坚于仁寿宫养病时,暗中写信给杨素,询问自己父皇驾崩后的接位登基问题。
杨素遣人回信时却误送到杨坚手中,同时有宫妃告杨广欲欺辱于她,杨坚大怒,欲召回前太子杨勇,结果杨广先发制人。
杨广先发制人的结果自然不必多说,但这个手段,却是任何陷入绝境的人,最值得效仿的。
所以才有人说,仁寿宫变真正的策划者是杨勇,他企图让杨坚在临终前改变主意,废杨广立自己,只是最后失败了而已。
如今李治的情况虽然比杨勇要好上许多,但以如今李承乾在朝野威望和地位来讲,李治没有任何办法可以从正面夺走他的太子之位。
所以,李治只能够剑走偏锋。
留在皇帝身边,展示自己的孝心,同时诋毁李承乾,最后在皇帝临终前一刻到来之前,让皇帝改变主意。
当然,即便是皇帝改变不了主意,他也可以伪造遗诏。
毕竟李承乾和杨广不同,如今满朝群臣虽然敬服于他,但更加的敬畏皇帝。
所以哪怕是遗诏,只要做的巧妙,李承乾就是不想被废,也得被废。
你以为扶苏就真的想要自杀,那是始皇帝的威望所致啊!
李治已经有了一条明确的夺嫡之路。
……
天色逐渐的明亮,李承乾已经睁开了眼睛。
长孙祥之前已经敲了一回门,但李承乾没有理会,现在距离启程还有一段时间。
一道人影无声的出现在了帷帐之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晋王刚才以散步之由,带着三名卫士出去了,然后便直朝北而去。”
李承乾起身,从袖子里面掏出一封信递给来人,面色平静的说道:“即刻将这封信,送到行营,交到长孙司徒的手里。”
“喏!”
第305章 替父吸吮脓疮,古之孝子莫过如此
“殿下!”李安俨,李君羡站在房中,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没有找到晋王。”
李承乾一身明黄色蟒袍,看向外面的天色,问道:“现在距离出发还有多久?”
“已经差不多到了,但是晋王不在……”李君羡的脸色有些难看。
如今虽然是他们在护送太子北上,但实际上真正的护卫之责是在他这个右卫将军的身上。
李安俨虽然是左监门卫将军,但在军中,却是左右卫将军的位置更高。
如今晋王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责任全部都在他的身上。
“殿下!”长孙祥快步从外面走出,有些不解的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的,刚刚有人说看到晋王带着三名侍卫直接朝北狂奔而去。”
“北,定州?”李承乾眉头紧皱,有些不确定的问道:“稚奴这是甩下了大队,自己一个人北上了吗?”
李君羡脸色微微一变:晋王这是什么意思,是不信任他李君羡吗?
“殿下!”李安俨突然开口,刚要说什么,突然他又闭上了嘴,低下头。
李君羡侧过身,皱眉了李安俨一眼,似乎……
“有什么话直接说,如今的情况,还有什么要遮掩的吗?”李承乾直接摆手。
“喏!”李安俨有些谨慎,又有些小心的说道:“殿下,臣怀疑晋王有效仿齐桓公小白故事之意。”
“齐桓公?”李承乾听到一愣,随即脸色一沉,说道:“不必等了,即刻出发。”
李承乾大踏步的朝外面走去,长孙祥眼底同样深沉,赶紧跟上。
李君羡拉了拉刚要跟上的李安俨,低声问道:“李兄,齐桓公小白故事是什么意思?”
李安俨转身看向李君羡,然后神色严肃的说道:“武昌郡公,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切记不得有第三人知。”
“是!”李君羡的脸色跟着严肃了下来。
“当年齐襄公死,齐国无主,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同时得信回国,但公子纠缓慢而行,而公子小白则日夜兼程赶回齐国,最后小白为齐国国君,是为桓公。”李安俨话说到一半,李君羡的脸色便突然一白。
他也是世家子弟,齐桓公登基之前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只不过刚才李安俨仅仅是提及了齐桓公小白故事七个字,就没有再说了。
李安俨说的隐晦,但李承乾瞬间就懂了。
李君羡轻轻低头,这些人玩心机的人啊!
但顷刻间,李君羡的神色就彻底严肃起来。
齐桓公小白提前一步即位,是因为齐襄公已死,而如今,晋王也突然提前一步北上,难道说陛下……
“走!”李君羡大踏步的朝着李承乾追去。
就在他们离开以后,一队黑衣卫士将房中的两名双胞胎侍女一起送上了一辆马车。
此刻在马车中,驿丞也被塞在里面,双手绑缚,嘴巴被堵死,而在他看到了两名昏迷过去,但衣裳完好无损的侍女时,脸色彻底苍白了下来。
……
浓烟逐渐的消散,当李承乾等人来到了滹沱河的时候,河面上的浮桥已经被人彻底的烧毁了。
“晋王!”李君羡看着眼前的一幕,忍不住的咬紧了牙。
李承乾转身看了他一眼,然后看向李安俨说道:“距离这座桥最近的下一座桥在什么地方?”
“下游广阔,浮桥在很远的地方,不过上游在十几里外还有一座桥,不过那样就绕远路,来回起码要耽搁半个多时辰。”李安俨面色凝重起来。
现在他们已经慢了晋王两刻钟,如果再有什么事情发生,恐怕就要耽搁一个多时辰。
李承乾抬头看看天色,轻声说道:“如此算来,我们今夜便是能够抵达定州城,怕也是难以在今夜见到父皇了。”
“定州城城门会在天黑后关闭,殿下以圣旨还是能够强行打开城门的,不过行宫那里,陛下若是歇息了,殿下怕是见不到陛下了。”李君羡微微低头,他的心中已经是一片寒意。
现在若是陛下还好,他们不过是一夜见不到陛下,但若是陛下真的出了什么事,那么晋王说不得就会在这一夜中强行登基。
而且晋王也没有那么简单,他的背后还有清河赵氏和弘农杨氏的支持,若是真的强行登基,太子,还有他,恐怕都要有大麻烦。
“有船!”长孙祥的声音突然在侧畔响起,众人忍不住的朝着上游的方向看去。
赫然就见十几艘大小船只从上游而来,最前方的一名老者对着众人高声喊道:“贵客,我等见浮桥被烧,就知必然有行人阻碍,所以前来相助,若是有的余财,盼能留的一二。”
贵客,即便是看到李承乾一众人有马有甲,这些人依旧平静以待,丝毫没有多少敬畏神色。
“善!”李承乾笑着点头。
李君羡直到和李承乾一起登上船,过河,直到了对岸,他也依旧处在震惊当中。
这算是怎么回事,太子要过河,就有船从上游而来。
这,莫非是天命。
……
过河之后,李承乾让人留了一袋金子,然后才带着众人继续朝着定州而去。
他们这一行人只有两百人,所以过河极快,后面还有更多的护卫,仪仗和车马,他们过河就要慢多了。
一行人疾驰而奔,到了定州城,恰好夕阳时分,距离城门关闭还有一刻钟。
穿过城门,众人直接朝城北行宫而去,而就在众人刚刚抵达行宫之前,城中恰好敲响了暮鼓。
皇帝行宫之前,众人全部停马。
李安俨飞速下马,将手里的令牌递给守门护卫,平静的说道:“右监门卫将军李安俨,右卫将军李君羡,奉旨护送太子见驾……晋王什么时候抵达的?”
“半个时辰之前。”守门的禁卫士卒立刻躬身,然后让开道路。
李承乾这才缓缓的催马而进,其他人侍卫留在了行宫之外,只有李安俨,李君羡和长孙祥,还四名千牛卫护送李承乾入宫,
虽然只是行宫,但也如同一座小城一般。
左右别院,前后宫殿。
无数官員在里面不停来回的往来,处理公文,一切井井有条。
李君羡看到这一幕,彻底的放松了下来,皇帝没事。
一时间,他对李治心中产生了无比的恨意。
若不是他离了大队胡乱而行,如何至于如此。
同时他有些幸灾乐祸,皇帝身体无恙,太子又来,晋王突然离队那笔账,他可要好好的跟他算算。
一行人刚刚来到中殿,长孙无忌便脚步匆匆的迎了过来。
李承乾微微抬手,李君羡,李安俨和长孙祥顿时停步,只有李承乾快步迎了上来,率先对着长孙无忌拱手道:“舅舅!”
长孙无忌直接摆手,一边转身,一边说道:“晋王已经进去了,臣刚才求见,但内侍言,无有要事,不得干扰,所以才等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