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节

  李承乾如果谋反,那么李安俨只有跟着他,一条路走到底。

  至于其他杜荷、李元昌、赵节这些人,都是无用之辈罢了。

  尤其是东宫的太子千牛卫率贺兰楚石,那更是软骨头中的软骨头。

  李承乾平静的梳理着东宫内外的一应人等,心中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上一次,他就是用这样的人来谋反的吗,真的是瞎了眼啊。

  不过还好,这一次,他还没有开始。

  甚至原本应该因为疼痛而放纵的他,也老老实实的卧床休养,唯一做的,就是在收拢安排东宫内外人手。

  谋反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商定,甚至他还没有去拉拢侯君集。

  但,李泰那边已经开始动起来了,从编修《括地志》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动起来了。

  不,甚至于李承乾的断腿,也是李泰的算计。

  他在紧盯着东宫,紧盯着东宫的一举一动,算计,构陷,甚至直接动手。

  他的这个弟弟啊,是真的巴不得他立刻去死。

  李承乾的呼吸突然平静了下来,一道人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一道沉若深渊,甚至就连他的父皇都忌惮不已的人影,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凌烟阁功臣第一人。

  李承乾不由得在想,他的这位亲舅舅,又在算计什么呢,他是不是现在就看上了李治?

  还有他的父皇,如今的李承乾,并没有因为他的愧疚和刻意放纵而变得癫狂,那么他接下来又会怎样呢。

  会不会继续麻痹他,放纵他,然后再逼迫他谋反,最后废了他。

  活下来,先活下来。

  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他才能图谋其他。

  ……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让躺在床榻上的李承乾给惊醒了过来。

  殿外站着两人,太子家令李安俨和太子通事舍人高真行。

  高真行是太子太傅,尚书右仆射高士廉的四子。

  高士廉是李承乾母后长孙氏的亲舅舅,亲自抚养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长大。

  甚至在后来也是他做主将长孙皇后,嫁给李承乾的父皇的。

  面对高真行,李承乾在私下里也需要喊一声表舅。

  看到两人起来,李承乾有些诧异:“何事?”

  高真行肃然拱手:“启禀殿下,中书省送来文禀,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禄东赞之子噶尔·钦陵,率使团携礼前来求取大唐公主,陛下将于三日后在太极殿召见,中书省询问殿下是否要去参朝?”

  “参朝?”李承乾咀嚼着两个字,他知道,今日这份文禀虽然是门下省送来的,但实际上背后很可能是他父皇的意思。

  李承乾东宫养病大半年,但他的那位父皇,却是一次都没有来看望过。

  除了遣送言语和药草名医外,从来没有当面安慰过。

  本来,李承乾的事情,可以就这么一直放下去,但,再有两个月,就是贞观十五年了。

  正月初一,正旦大朝。

  天下朝贺,百官献礼,他这个太子是必须出面的。

  李承乾的腿疾不是什么秘密,甚至断腿残疾的消息,早已经在整个长安城都传的沸沸扬扬。

  一旦在正旦大朝上,他这个太子瘸着腿出现,那么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所以,必须要提前化消掉这股风波。

  李承乾知道,他的父皇,从来不会拿朝政开玩笑。

  与其让李承乾在大朝上出丑,还不如一点点的让人们接受这个现实,让李承乾也接受这个现实。

  至于三日之后,吐蕃请婚的事情,他的父皇不一定就是真的想让他出现。

  但李承乾如果真的不去,那么之后类似的情况就会很多,说不定到了正旦那日,也就不用他去了。

  那个时候,站于御阶之下的,说不定就是他的弟弟,魏王李泰了。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高真行,说道:“孤休息的时间的确有些长了,回文中书省,后日,孤会去的。”

  “殿下!”李安俨忍不住的劝了一句。

  李承乾直直摆摆手,笑着说道:“孤已经好多了,不是吗?”

  李安俨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随即拱手道:“喏!”

  李承乾转身看向高真行,温和的说道:“表舅,麻烦你去写回文吧,然后找家令盖印。”

  一句盖印,高真行立刻肃然拱手道:“喏!”

  ……

  高真行一离开,李安俨忍不住的上前一步,低声劝道:“殿下,真的要去吗,殿下的情况,瞒不过朝臣的。”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高士廉,杨师道,李靖,岑文本那些人,都是历经风雨厮杀的,目光锐利的可怕。

  一旦他们见到李承乾的真实情况,那么就越发的不会再支持李承乾。

  李承乾看着高真行远去的背影,平静开口道:“安俨,你猜孤这位表舅现在在想什么?”

  李安俨微微一愣,这个时候,就听李承乾冷笑着说道:“你说,他会不会在想,孤的腿是不是没有太医说的那么严重?

  他回了家,告诉了孤的那位舅翁,孤的那位舅翁会不会想,孤三日之后,根本就不会出现,如今只是在故布烟雾?”

  “殿下!”李安俨的神色越发的紧张。

  “安俨,孤画一件东西,你亲自去找工匠打造出来,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李承乾猛然转身,盯向李安俨。

  “喏!”李安俨认真躬身,若能让太子安然的出现在群臣面前,他死也愿意。

  ……

  东宫院中,纥干承基跪在地上已有整整一个白日,一动不动。

  夜色笼罩,雪花缓缓从天上飘落了下来。

  纥干承基的身体,逐渐的被白雪掩盖。

  没有了声息。

  也无人在意。

  写惯了三四千字,两千字的节奏还不好掌握,大家见谅,在调整

第4章 忠诚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忠诚

  辰时初,日月未交,天地暗晦。

  东宫之中,轻雪铺道。

  只有一条被清扫出的小道,直通宫外。

  光德门前,李安俨面色凝重的持刀站立。

  他的身后,一架明黄色的步辇平放在地上,八名左右卫士卒持刀站立在步辇两侧。

  更后方的崇教门上,数十名监门卫士手持火把,腰挂长刀,肃然警戒。

  ……

  “吱呀”一声,宫门洞开。

  一身明黄色九蟒九章圆领袍的李承乾,头戴九梁冠,腰配玉饰金符,在内侍的搀扶下,小心的走出了光德门,速度很慢。

  李安俨一脸担心的上前搀扶,直到李承乾在步辇上坐下,他才微微的松了口气。

  小心的将左腿放好,李承乾这才抬起头,看向眼前的东宫内院,眯着眼睛问道:“都调换好了吗?”

  “殿下放心,内院都是可信任之人。”李安俨肃然拱手,面色认真。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中的警惕依旧未散。

  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来养病,来消化李乾记忆的同时,也在回想当初他被废之后,曾经他手下那些人,他们究竟去了何方?

  有的人脱身了,甚至加官进爵;有的人被流放了,但后来又被起用。

  有的直接被赐死;有的人则是彻底的消失无踪。

  加官进爵的,可以利用;被流放的,谨慎使用;消失无踪的,绝不能用;被赐死的,大多数可以信任。

  是的,只有大多数。

  因为即便是被赐死的人,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忠于他的,因为这些人里,有不少是被他们的主人放弃的。

  或者说是来不及救的。

  毕竟当初他被废,李泰也没落到好下场。

  存在于迷雾中的真相,便是他这个当年的亲历者也难以完全的知晓。

  他只能用尽可能的选择能信任的人。

  “暂且先用着吧。”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这几日消息都已经放出去了吧。”

  “遵殿下令,都已经放出去了,魏王该得到消息了。”李安俨轻轻拱手,嘴角不由得带起一丝愤恨的冷笑。

  “今日东宫的仪仗都没动吧?”李承乾侧身看向李安俨。

  李安俨肃然拱手道:“只带了亲信的八名左右卫,外人全部不动。”

  “很好,那么启程吧,时间差不多了。”李承乾嘴角带出一丝冷意。

  他轻轻抬手,两侧的左右卫立刻拱手,然后低身将步辇抬了起来。

  李安俨走到前方,提起一支灯笼,轻声道:“走!”

  下一刻,步辇前行,朝崇教门而去。

  李承乾坐在步辇上,忍不住的回头。

  光德门内,太子妃苏氏一直在望着他。

首节 上一节 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