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5节
这意味着同样的数量,东宫能够提早两个月完成。
两个月,战场上,那就是命啊。
李世民忍不住的追问道:“质量如何?”
李承乾拱手道:“这一把最是锋利,其他的都稍微次上一些,不过都在同一等级,都是上品。”
“立刻取来。”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的看向了张阿难。
张阿难立刻拱手,然后快步的转身出殿,很快,一连串的脚步声就已经朝宫门而去。
……
十一把锋利的横刀被十一名金吾卫双手捧着,出现在太极殿中。
这些横刀全部都没有刀鞘。
锋利的刃光刺的人眼睛发疼。
执失思力,薛万彻,常何等人,都目光炯炯的盯着那十一把横刀。
坐在龙榻之上的李世民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这些横刀,打造出一万把,你需要多长时间?”
一瞬间,殿中群臣的目光全都都看向了李承乾,众多武将眼中更是热切。
李承乾目光一肃,赶紧拱手道:“父皇,东宫只是在研究《考工志》,其他打造诸事,应该交给工部和将作监负责,不过打造一万吧,工部用心的话,三个月就足够了。”
“三个月。”李世民惊讶的抬头。
少府监窦德素站出拱手,说道:“启奏陛下,东宫打造之法,并非太用大匠,其他有力气之人配合即可,所以用时极快。”
东宫的打造兵器之事,少府监和将作监的人都在盯着,不过李承乾更相信少府监。
毕竟少府监窦德素是他祖母太穆皇后的亲侄子,也是皇帝李世民的表兄,是李承乾的亲表舅。
“而且,父皇,东宫之事,不仅在于横刀,刀槊剑弩,弓盾箭甲,都在研究,刀剑好打,槊弩,还有弓甲就难了。”李承乾面色沉重的拱手。
兵器之事,刀是最容易的,槊,尤其是甲,是最难的。
李世民回过神来,然后说道:“将作监,工部,派人逐步接管,明年起,开始打造兵刃。”
“喏!”将作少匠阎立本,工部尚书张亮两人齐齐站出拱手。
李世民一挥手,十一把横刀便被带了下去,至于他究竟会怎么处置,谁也不知道。
李承乾倒是在琢磨李治的事情,皇帝一口气将十一把横刀全部收走了。
以后看样子,还得打造一把新的给李治。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的目光越过李承乾,落在李泰身上,目光幽幽的说道:“青雀,你做事情远不如你皇兄利索,你要好好的学着。”
“是!”李泰的脸色微微有些难看。
殿中群臣,呼吸一下子就轻了起来。
李世民抬头,看向群臣道:“开始议事吧……”
……
“传旨,司门员外郎韦元方,给给使过所稽缓,贬华阴县令。”李世民看了拱手的魏征一眼,魏征这才退回班列。
后方的司门员外郎韦元方沉沉的拱手,同样跟着退回班列。
司门员外郎是从六品上的官职,华阴县令同样是从六品上的官职,但从朝中出外任职而没有升官,已经是贬谪了。
皇帝看向房玄龄,继续开口道:“御史奏报司农木橦价贵于民间,参其隐没,尚书省查的如何了?”
李承乾站在台阶上,手捧玉笏,神色肃然。
他的目光从大殿右侧的众多武将身上轻轻的掠过,最后落在拱手站出的卢承庆身上。
卢承庆神色郑重的拱手道:“启奏陛下,尚书省以为,司农有罪。”
群臣当中,司农寺卿赵元楷面色惊讶的抬头。
目光却不由得落在皇帝身上。
第44章 见识浅薄,还不如一个幼子
站在丹陛之上,李承乾敏锐的捕捉到了司农寺卿赵元楷那一脸惊愕的神情。
他是不知道自己被弹劾了?
还是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弹劾?
又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被弹劾。
李承乾的目光从队列当中的尚书右丞韦悰身上轻轻掠过,落在了尚书左丞卢承庆的身上。
可怜的家伙,他竟然一点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陷阱。
不过也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陷阱。
司农寺卖的柴火,比民间私人的贵,这本身就表面上看起来,对长安城更多需要柴火的人来讲,就是一种伤害。
李承乾轻轻低头,神色肃然。
皇帝的声音在丹陛之上响起:“梁国公,你怎么看?”
……
李承乾看着自己手里的玉笏,目光不由得一挑,这件事已经问到了房玄龄的身上了吗?
若是房玄龄一个答错……
李承乾的耳朵顿时忍不住的竖了起来,人也轻轻转头,目光看向了房玄龄。
两鬓斑白,头戴七梁冠,一身绯袍的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站了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房玄龄的眼神有些迟疑,但他还是持笏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尚书左丞所言有理。”
李承乾的眼睛顿时睁大,难以置信的看向了房玄龄,这头老狐狸,就这么跌入陷阱了?
“然而。”房玄龄一句话,让李承乾神色顿时平静了下来。
房玄龄继续拱手,说道:“然而,陛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以为应该听一听赵司农所言,或许赵司农别有其他考虑,亦未可知?”
房玄龄一句话,殿中群臣全部不由得轻轻点头,便是卢承庆也是如此。
圆滑,老辣?
不,房相这是老成谋国。
……
坐在龙榻之上的皇帝很平静,他冰冷的目光在赵元楷的身上轻轻掠过。
赵元楷立刻躬身拱手。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李承乾,神色温和,同时饶有兴致的问道:“太子怎么看?”
李承乾神色恭敬的躬身,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司农有过无错,更无罪。”
“哦?”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直接问道:“此话何言?”
殿中的群臣,一时间也全都看向了李承乾。
有过无错,更无罪。
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持笏拱手,认真的说道:“启奏父皇,知悉此事之后,儿臣曾派人察查详情,这才发现,不是司农寺的柴木卖的贵了,而是民间的柴木,今年便宜了。”
李承乾轻轻转身,看向司农寺卿赵元楷,说道:“司农寺今年卖入长安城的柴木,实际上和去年卖的柴木是同一个价钱,赵司农遵循了前例,但他却忽略了,今年长安城是暖冬。
今年长安城的冬日,比去年要暖和,所以民间对柴木的需求变少,所以柴木就卖不上价钱,民间价格自然要比去年低。”
赵元楷在李承乾的注视下,终于长松了口气,然后略微感激的拱手。
他的确没有什么隐没贪腐之事。
他就是在遵循去年的价格,萧规曹随而已,没有什么私心。
殿中的群臣也在轻轻点头,一脸恍然。
“没有注意民间变化,赵司农是有过。”李承乾稍微起身,神色肃然的说道:“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年暖冬,长安城对柴木需求不多之际,依照去年的价格售卖,贵于民间百姓之价,却能够让百姓更多的卖出手里的柴木,让他们多一条活路,这无错,更无罪,甚至有功!”
一句“有功”斩钉截铁,赵元楷顿时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眼中满是感激。
殿中其他朝臣也不由得轻轻颔首,太子之言,是谋国之道。
……
龙榻之上,李世民目光惊讶的看向李承乾。
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看透了这件事情当中的玄机。
是啊,今年暖冬。
很多过去惯常的事情,在今年都会出现变化。
李世民转头看向房玄龄,平静的问道:“梁国公,你怎么看?”
“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房玄龄持笏拱手,然后说道:“尚书左丞,于此事思量不足了。”
一句思量不足,房玄龄轻而易举的就给卢承庆解了围。
李承乾诧异的看了房玄龄一眼,目光不由的凝重起来。
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内外调查,考虑了许久之后,才想出的对策,房玄龄一句思量不足,便给卢承庆解了套。
不愧是“房谋”啊,但……
“太子年纪尚幼,便能有如此见识。”李世民抬头看向卢承庆,有些失望的轻轻摇头道:“卢卿,你不是思量不足,你是见识浅薄,甚至还不如一个幼子。”
皇帝一句话说出,卢承庆先是一愣,随即,整个脸顿时一片苍白。
见识浅薄!
尚书左丞,见识浅薄,还不如一个幼子。
尚书左丞,六部尚书以下的第一人。
虽然同样是正四品上,但哪怕是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只要没有兼任参知政事,那么在朝中的地位就不如他这个尚书左丞。
更别说其他还要稍微差些的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一类。
至于同等级的中州刺史,就差的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