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50节
李治转身看向骊山温泉宫的方向,闪动的烛火从后面落在他的脸上。
半侧明亮,半侧昏暗。
第366章 宰相的抉择
五月仲夏,大雨倾盆。
李承乾站在武德殿门口,对着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要不过会再走。”
“不等了,这雨一时半会不会停的。”长孙无忌对着李承乾拱手,说道:“入夏以来,大雨连连,天下百姓需要救灾不假,但是翠微宫,温泉宫,还有献陵,昭陵,都需要派人去查看,若是真的塌了,雨停之后重修,花费更高。”
“外甥明白。”李承乾拱手,说道:“舅舅放心,等雨小一些,外甥就从将作监抽人去各方看看。”
“好了,太子也注意。”长孙无忌点点头,然后披上雨披,带着手下人举着伞,冒雨朝着中书省而去。
看着长孙无忌远去的身影,李承乾不由得叹息一声,说道:“这恐怕不是舅舅的意思,怕是父皇发话了。”
“殿下,不管是不是陛下有令,翠微宫,温泉宫,还有献陵,昭陵以及诸大小宫禁都是需要派人去看看的。”李义府站在李承乾身后,拱手道:“赵国公说的有理,如果真的塌了,将来花费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孤知道。”李承乾看着头顶的乌云,大雨哗响,雨帘沉重。
长安城中,在大雨之下,坍塌的房屋不计其数,长安城光是救灾就要花费不小的力气。
不只是长安城,整个雍州府,洛州府,河南道,乃至于河北,荆州,大雨之下,倾倒的房屋无数。
李承乾是监国太子,整个天下水灾救治,全部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官员,军士,工匠,物资,全部都由他来调配。
便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都要服从他们的调遣。
不说他们没有权力,是因为他们都年纪大了,这种救灾的事情,需要长时间,高精力的调度,甚至有些时候还需要前赴灾地。
所以最后统掌的事情,便落在了李承乾的手里。
甚至现在就是长孙无忌要调人,也需要来找李承乾。
“陕州那边如何了?”李承乾微微侧身。
李义府松了口气,拱手道:“少詹事回信,一切顺利,所幸殿下去年亲赴陕州,很多措施还在,今年沿用便可,加上今年所在的轮船,比去年要方便许多,一切井井有条,剩下的,多是粮草调用了。”
大雨连日不休,为了治灾,东宫的官员,从来济,窦德玄,封言道,高真行,张大安,岑长倩,刘仁实,薛万备,韦待价等人,全部都调了出去。
十六卫也归李承乾调派救灾。
“很好,传信,从陕州调十名工匠,两名去温泉宫,两名去翠微宫,剩下的各去地方,然后从禁军抽调懂得工匠之事的士卒两百人,各遣地方所用……翠微宫派五十人。”李承乾微微摆手。
李义府眼睛一亮,拱手道:“喏!”
禁卫军调用其他地方不大合适,但是用在帮助皇帝整修宫殿和陵寝诸事,却是最适合不过了。
李承乾摆摆手,转身走入殿中,同时说道:“继续看奏本吧,很多事情,爱卿比孤要看的更加敏锐。”
“殿下谬赞!”李义府拱手,然后跟着李承乾一起进入殿中。
李义府最大的能力,便是识人之能。
他被人称之为人猫不是没有道理的。
很多奏本当中的细节,李承乾看不出来的,他都能看的出来。
虽然他也有一些毛病,但这样的人才,李承乾还是希望能够尽其所用的。
……
夜色朦胧,大雨终于小了下来。
李承乾回到了东宫。
徐安举着大伞,低声在李承乾耳边说道:“晋王在半个月前,入了荆西去治水,断断续续的有消息传回来。”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孤写封信,明日派人送往荆州,让晋王从荆西回来之后,回信给孤。”
“喏!”徐安轻轻躬身。
“走吧,去宜风殿。”李承乾抬头,步入了承恩门。
宜风殿在承恩殿东北,李承乾来到宜风殿的时候,张萱正躺在床榻上昏昏欲睡。
六个月的身孕,连绵的大雨又颇有催眠之力,所以用过晚膳之后,张萱便有些发困的躺在了床榻上。
听到殿外的脚步声,张萱有些茫然的抬头。
李承乾看着她要起身,赶紧摆摆手说道:“躺着吧。”
虽然李承乾让她躺着,但张萱还是坐了起来,看着坐到了床榻边的李承乾微微点头行礼:“殿下。”
李承乾伸手抱住张萱,一只手在她隆起的小腹轻轻摩挲,低声问道:“这小家伙,没有难为你吧?”
“没有,妾身只是饭量大了一些,一切还好。”稍微停顿,张萱感激的说道:“而且诸位姐姐对妾身都很照顾。”
“嗯!”李承乾轻轻笑笑,他如今东宫人还少,他还能顾全的过来。
而且苏淑向来以母后作为榜样,为人贤惠,对于宫中诸妃,也是很照顾的。
李承乾搂着张萱,轻声说道:“跟孤说说江南吧,孤从来没有去过江南。”
“江南吗,青叶红荷,白藕翠竹,还有连绵群山,长江翠湖。”张萱想起来忍不住轻轻笑笑。
“孤记得你外祖父虞公便曾经多有诗作。”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孤这辈子可能都没有机会前往江南。”
“殿下总是有机会的。”张萱安慰了李承乾一句,然后转口说道:“外祖过世,说起来已经有十年了,妾身听说阳翟县侯也过世了,他们两人在世的时候,关系很好的。”
张萱的外祖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关系极佳,都是江南人,又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褚家在江南如何?”
“人丁不算太旺,但人才不少,多有在地方任职。”张萱想了想,说道:“阳翟县侯的夫人是河东柳氏,说起来和王家妹妹还有些亲戚。”
王幽兰的舅舅,便是中书舍人柳奭,而柳奭和褚遂良有几分亲眷之情。
不过褚遂良的母亲过世多年了,加上他们刻意避嫌,所以这事少有人提,也就少有人知。
“嗯!”李承乾轻轻点头,目光抬起,看向了东南方向。
……
杭州,钱塘县。
狮子山,坟茔侧畔,山腰草亭。
日暮之刻,亭中对弈的两人终于收手。
一身白麻丧服的褚遂良,看着坐在对面,同样一身白麻丧服的李治,终于有些无奈的说道:“殿下悄悄来此,已经三日,有什么事情还是直说吧,若再如此下去,荆州那边出了事,陛下那边那是不好交代。”
现在的李治,本来应该在荆州,但是,他却悄悄的出现在了杭州,私见褚遂良。
若是细论,便是扣上一顶阴谋不轨的帽子,也是不冤枉的。
李治放下手里的棋子,看着褚遂良,轻叹一声,说道:“褚公,你在朝中身边甚久,对太子也算是深有了解,你觉得,若是万一有一日,父皇真的万岁了,那么魏王兄的下场会是如何?”
褚遂良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才轻声说道:“若是不出意外,陛下他日大行,那么不几月,魏王就会被赶出禁苑,然后发配滇南。”
“那是如何?”李治紧跟着逼问。
“瘴气频发,治疗不及,病死道旁而已。”褚遂良明白李治的意思,但他还是摇摇头,说道:“殿下,魏王之事虽然惋惜,但也不能因此而有异心。”、
“本王想的不是魏王兄,而是本王自己。”李治轻轻苦笑,说道:“河北的事情,褚公也是知道的,皇兄今日不追究,那是因为父皇还在,一旦他日父皇不在了,褚公觉得皇兄会如何处置本王?”
褚遂良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他才轻声说道:“殿下的荆州牧必然不保,太子说不定会让殿下去赣南和湘南任职两年,然后再往南赶,不过应该不会是广州……”
“交州,爱州?”李治笑了,抬头闭着眼睛说道:“皇兄会一步步的折磨死本王的。”
“活着总是好的。”褚遂良稍微停顿,然后说道:“而且还有赵国公在。”
“正是因为有舅舅在,所以稚奴才能稍好一些,若是没有舅舅,稚奴怕是转眼就被发配到天涯海角。”李治睁开眼睛,直直的盯着褚遂良说道:“褚公可曾想过自己……刘洎之死,萧相被罢,江南官员尽皆外调,皇兄对褚公可没有好印象啊!”
“大不了将来如同宋国公一样,被调往地方,然后三五年调回朝一次,过个几年,臣也该致仕了。”褚遂良很平静。
“褚公自己淡然,那么褚公有没有想过家人?”李治摇摇头,说道:“皇兄不敢用,不想用,不会用的人,将来皇帝没了,皇太孙即位,皇太孙会用吗,皇太孙的后人会用吗?”
褚遂良身体微微一顿,脸色已经彻底的沉了下来。
李治看着褚遂良,诚恳的说道:“褚公,恕稚奴无礼……只要皇兄继位,他这一脉所有子嗣,对褚公这一脉,都不会重用,过个几代,褚公这一脉,恐怕就将会在朝堂绝迹,甚至是在天下绝迹。
褚公熟读史书,应当明白的。”
李治的声音并不重,却像是刀子一样,直戳褚遂良心底。
他的拳头紧紧的握了起来。
第367章 我们全家造的反
钟南山,翠微宫。
六月暑热,但阵阵山风却吹散了大半热气。
武媚娘站在高处寝殿扶栏旁,眺望远处的长安城。
一个半月大雨之下,长安城难得的没有一片狼藉。
武媚娘转身看向寝殿内,皇帝坐在长榻上,手握秘本,低声和张阿难说着什么。
看着这一幕,武媚娘眼神沉凝起来。
皇帝很多时候并不避讳她,只有在张阿难送来秘本的时候,才让她暂时的离开。
武媚娘并不知道秘本当中究竟是什么内容。
但她知道,这些东西是来自于百骑司。
百骑司监察天下,同样也监察四方。
上下官员,内外诸夷。
皇帝时刻都在紧紧的盯着。
哪怕他如今在终南山休养,哪怕如今是太子监国,但依旧有很多东西,绕过太子直接送到了终南山。
这里面的内容,怕是就连太子都不知道。
当然,长安城中,每日太子也送来大量的奏本。
不过皇帝多数不看,他只看六部尚书和四大都督府长史,还有雍州长史和洛州都督亲笔写的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