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70节

  殿门阴影处,李安俨肃然的拱手说道:“消息准确,晋王的人,在温泉宫高喊‘太子已死,请陛下节哀’之言。”

  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说道:“那就好。”

  李安俨神色凝重的轻轻低头。

  晋王杀太子,晋王杀了太子。

  晋王有杀太子之心,有杀太子之举。

  甚至几乎差点就成功了。

  晋王不死,何以让太子安心。

  “我们的人已经全部撤走了吧?”李承乾平静的声音再度响起。

  “已经全部都撤走了,所有相关的地点已经全部被清理了。”李安俨谨慎的拱手。

  “很好。”李承乾转过身,目光看向西方,轻声道:“让他们去安西吧,龟兹这一战不能出问题,这一战之后,安西就能彻底平定,之后就是西突厥和吐蕃了。”

  “喏!”李安俨拱手,然后说道:“还有一件事情。”

  “嗯?”李承乾有些诧异。

  “是武才人的姐姐,武顺。”李安俨有些不解,说道:“我们的人出了长安城,刚出城,就碰到了武才人的姐姐,她警告说前面可能有危险,不过……”

  “没人理她。”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孤知道了。”

  武媚娘是个聪明人,李治不成器,所以她提前让她的亲姐姐离开长安城,在春明门等着。

  一旦李承乾真的出了长安城,她就会出面警告。

  李承乾如果继续前往,死在了骊山,那么李治也不会知道她警告李承乾的事情。

  相反的,李承乾如果没有前往骊山,反而因为武顺的警告,而彻底翻盘,那样他就要好好的念武媚娘的人情了。

  正常而言,即便是如今,李承乾自己翻盘,没有多少借助武媚娘的警告,但是武顺警告的人情,他也必须要念。

  正常而言,他以后少不了要报答武媚娘。

  但是,她是武媚娘啊。

  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现在没有人知道武媚娘的凶险。

  她现在甚至还只是皇帝的才人。

  若是这个时候,武媚娘站在自己面前,李承乾会毫不犹豫的杀了她。

  李承乾微微闭上眼睛。

  这一次,也就是李治先天不足,所以武媚娘在帮助李治这件事情上,没有太用心。

  如果说武媚娘真的全力的去帮助李治,那么便是李承乾也会感到很棘手。

  但是如今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李治彻底倒了,武媚娘还在,甚至这件事情并没有牵连到她什么。

  李承乾的心思平静下来,现在的武媚娘,还没有察觉到自己对她的恶意,甚至她还在讨好自己。

  这是好事。

  皇帝还活着,自己就永远没有杀她的机会。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麻痹她,亲近她,让她放松警惕。

  而不是让她和自己弟弟们勾连起来。

  李治虽然倒了,但李恪还在,武媚娘真要和李恪勾连起来,对李承乾的威胁最大。

  他们背后都是杨家。

  李泰和李治的事情虽然结束了,但皇帝还在,李承乾远还没有到彻底放松警惕的时候。

  尤其李治还活着。

  “安俨。”李承乾看向李安俨,说道:“好了,回去歇息吧,事情已经结束,剩下的一切,照旧便是!”

  “喏!”李安俨认真拱手,然后小心的退入殿中阴影中,彻底消失。

  站在崇德殿左侧的徐安,这个时候,才小心的上前,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太子妃遣人问,殿下今夜是不是要过去。”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骊山方向,然后轻轻地摇头,说道:“今夜孤就在崇德殿安歇了,让太子妃早些休息,明日象儿就回来了。”

  “喏!”徐安神色肃然起来,他是李承乾最贴身的人,自然明白李承乾的习惯。

  若是今日的事情,真的结束了,那么太子就会去太子妃的寝殿休息,但他没有。

  说明眼下这件事情,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

  清晨,阳光明媚。

  冬寒依旧。

  东宫诸卿在嘉福门外等候,低声的在说着些什么。

  晋王谋逆,被陛下轻易粉碎。

  这种事情瞒不住他们。

  昨夜金吾卫来回不停的抓人,他们家中都有不少人在金吾卫中,消息早已经弄清楚了。

  再想到昨日太子的安排,聪明人已经看出来,晋王谋逆的事情,最起码,太子早有察觉。

  这里面究竟有多少人心算计……

  “吱呀”一声,嘉福门打开,黄篷马车从东宫的驶出。

  “殿下!”群臣对着马车齐齐拱手。

  马车停下,李承乾探出头来,淡淡的说道:“窦卿昨夜便和御史大夫,还有梁郡公一起去了骊山,今日,孤去骊山接父皇,长史留东宫,来卿和孤一起去,秦卿和裴卿护卫左右。”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放下车帘,马车缓缓的朝承天门而去。

  张玄素稍微松了口气,目光看向来恒。

  来恒摇摇头,然后拱手,接过侍卫递过的缰绳,然后朝着李承乾紧紧的追了上去。

  张玄素看着一众人离开的背影,面色不由得凝重起来。

  真正的碰撞,现在才刚刚开始。

  太子的心底,究竟怎么想。

  ……

  无数的金吾卫在渭河两岸极速的奔驰,左右卫更是已经深入到了深山之中。

  只有禁卫,安静的护送着太子,还有诸相,诸尚书,寺卿,侍郎,一起前往骊山。

  黄篷马车之内,长孙无忌和李承乾对面而坐。

  “太子,晋王殿下打算怎么处置?”长孙无忌紧紧的盯着李承乾。

  李治虽然犯了错,但他终究是他姐姐的儿子,长孙无忌还是希望能够保他一命的。

  实际上,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他一命。

  李承乾心中轻叹一声,不想李治死,长孙无忌绝对不是唯一的一个,但他却是第一个敢面对面问他的人。

  “舅舅。”李承乾神色平静,脸上带出一丝勉强的笑意,然后说道:“稚奴虽然行事荒谬,但是他终究是外甥的亲弟弟,只要父皇不坚持,那么外甥觉得,最好是将稚奴安置在北苑,让他安稳的在那里渡过一生。”

  “真的?”长孙无忌诧异的看着李承乾。

  “当然是真的。”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有些苦笑的说道:“外甥不是瞎子,玄武门那些年还好说,父皇忙于政事,但这几年,随着年纪渐大,父皇对于当年的事情,越发的后悔,偶尔也说不应该杀死隐太子和巢王……外甥现在起码还有挽回的余地。”

  长孙无忌微微皱皱眉头,这个理由吗?

  这个是理由吗?

  长孙无忌虽然心有疑惑,但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

  骊山之上,温泉宫中,到处能够看到宫殿被烧为废墟的样子,空气中满是烧焦的味道。

  地面上虽然经过了清洗,但依旧能够看到处处血渍。

  各处城门要害,都有平常三倍的卫士在守护。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率领百官,从正门而入,最后过昭阳门下,而上长生殿。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群臣齐齐叩拜在地,对着御榻上的皇帝郑重行礼。

  “平身吧。”皇帝平静的抬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喏!”群臣这才起身。

  “温泉宫虽然舒适,但今日看来,守御还是有些不足。”皇帝看向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无忌,日后温泉宫,翠微宫,还有九成宫,都要加一层防护。”

  “喏!”长孙无忌肃然拱手。

  皇帝抬起头,说道:“戴国公,昨夜长安城行事如何?”

  “启奏陛下,昨夜长安城共抓捕嫌疑七十二人,有十五人抗拒被诛杀,其他人尽入金吾狱,名单在此。”左匡政站出,将奏本递上。

  张阿难走下接过,然后转身返回,放到了皇帝的桌案上。

  李世民看了一遍奏本上的名单,淡淡的说道:“雍州长史张行成,任由逆贼窜行,着急免去雍州长史之职;右监门卫将军李安俨,守卫城门不利,着急免去右监门卫将军一职……”

  皇帝一连串罢免了七八名四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是在这件事情有小过,甚至只是勉强牵扯到人。

  但是谁都能看的出来,皇帝是在刻意发挥。

  所以谁都没有反对。

  ……

  “最后,是晋王。”

  皇帝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李承乾身上,开口道:“太子,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群臣的目光一时间全部都落在了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站出拱手,说道:“按律当以问斩,但有魏王齐王之事在先,儿臣以为,可以囚入北苑,终生不得离开,以儆效尤。”

首节 上一节 370/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