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02节
“他虽然只有三十岁,但他的身体已经垮了,他的心垮了,而且独子死了,独孙才一岁,患得患失太多。”李世民摇摇头,说道:“所以他最多是虚张声势,调兵袭扰边境,能逼的你放人自然最好,若是不能战场上胜两局便是,而且……”
“怎样,父皇?”李承乾下意识的问道。
“禄东赞虽然是英才,但是,他在松赞的麾下,就真的那么无可替代吗?”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你我父子自然能够看出他的出色之处,但在如今这个时候,松赞将他遣来长安,虽有搅乱大唐的想法,但后果,他也不是没有想过……”
“父皇的意思是说,禄东赞不在逻些,但是此刻,在逻些,也已经有人接替了他的位置,做他原本在做的事情。”李承乾有些明白了过来。
李世民缓缓的闭上眼睛,说道:“记住,要杀人,一定要用合法的手段去杀。
如果他们私自逃离,死了自然不关你的事情,但如果他们留在长安城,杀人,就一定要用最能让人心敬服的方式来杀。”
“是!”李承乾认真的点头,这便是杀人诛心的手法了。
李承乾坐在地上,轻轻抬头。
大唐和吐蕃,一个皇权更迭,一个后继不稳。
李承乾最一开始的算计,的确带有一些侥幸,他虽然在松州和兰州布置了一些军力,但吓唬人可以,松赞如果孤注一掷杀下来,他还真的有可能翻车。
但是他的这点侥幸,被他的父皇彻底掐灭,而就在两个时辰之前,任命李靖为西北道巡查使的圣旨已经发了下去。
李靖一动,就相当于三万精锐骑兵抵达兰州。
之后的粮草转运,说明大唐已经开始做好作战的准备。
从现在开始到年底,还有半年的时间,李承乾有足够的时间,在西北和西南彻底的准备好开战。
既然他已经准备好开战了,那么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就会被彻底的捂死。
这种情况,松赞还会发兵吗?
会,他的父皇的判断是会,但大唐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松赞干布反而可能会谨慎起来。
如果在之后的试探中,大唐如果能够干净利索的获胜,那么后缩的,反而会是松赞干布。
也就是说,李承乾布置的只要足够严密,那么松赞干布很可能就会放弃禄东赞和噶尔·钦陵。
……
李承乾稍微呼出一口长气。
松赞的确知道禄东赞的能力,但现在的禄东赞和日后的禄东赞也不一样。
日后的禄东赞,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芒松芒赞坐稳王位,同时下高原侵略吐谷浑,拿下吐谷浑最后东侵兰州鄯州。
之后便是论钦陵的时代了,大非川一战就是论钦陵的高光时刻。
然而,现在的禄东赞和论钦陵就真的不可替代吗?
李承乾摇摇头。
据他所知,吐蕃国内,实际上是几大贵族共同辅佐松赞执政的局面。
禄东赞和论钦陵所在的噶尔家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很强的家族,他们更多是松赞扶植起来,用来平衡的棋子。
因为他们不够强,所以他们才会在松赞死后,被他安排来扶持芒松芒赞。
也就是说,只要手段巧妙,借助战争来削弱一部分人的力量,那么松赞干布就能够重新布置吐蕃国内的平衡,甚至重新选定新的大相。
无非就是没那么得心应手罢了。
所以,年底这一战,不,明年这一战,必打。
甚至他将是李承乾用来在西北诸夷中,彻底立威的一战。
看透了松赞的底牌,李承乾这一战获胜的机会很大。
但同样的,战场凶险,他必须小心。
松赞一旦动兵,那么必然是抱着胜战的目的来的。
一旦李承乾这边露出破绽,那么立刻就会给松赞机会。
是时候将一些底牌拿出来了。
轻微的鼾声在耳边响起,李承乾侧身,就看到已经服过药的太上皇,已经睡了过去。
他稍微放轻了呼吸,对着太上皇轻轻拱手,然后这才转身离开。
走出内殿,站在殿中的武媚娘刚要行礼,李承乾直接摆摆手,指了内殿一下,然后又朝着外面指了指。
李承乾转身朝着外面走去,武媚娘看了四周的侍女一眼,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跟了过去。
……
一道厚重的布帘遮挡了内外。
殿外,红灯高挂。
每个廊柱侧畔都站着一名禁卫士卒,
一身月青色齐胸襦裙的武媚娘放下布帘,朝着李承乾福身道:“参见陛下!”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问道:“朕听说,父皇曾经许你,等到嵩山封禅之后,就封你为婕妤。”
武媚娘脸色微微一变,低身道:“是有此事。”
皇帝突然病倒,然后又退位太上皇。
一切异常果断的进行,这在武媚娘眼里看来,这是极为明智的。
皇帝躺在床榻上,除了嘴巴之外,其他什么都动不了,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果断的退位。
不然的话,太子如果真的被逼急了,是会逼宫的。
所幸,皇帝足够果断,太子足够冷静,一切才顺利的进行到今天。
然而皇帝退位为太上皇,他之前答应武媚娘的婕妤,基本就泡汤了。
武媚娘还不值得太上皇为这种事情,向皇帝开口。
武媚娘也不可能说什么,毕竟现在她在太上皇身边,还有点地位,一旦离开了太上皇身边,她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段日子,你照顾好父皇,等到封禅结束之后,孤会请父皇对后宫嫔妃进行一次加封,你的婕妤会有的。”李承乾微微摆手。
“谢陛下!”武媚娘着实的松了口气,然后再度躬身。
李承乾低头看了武媚娘一眼,眼神欣喜之下,她整个人都妩媚了好几分。
灯光之下,纤直轻领的月青襦裙,婉转向下,白皙动人一闪而过,婀娜丰腴的身姿尽入李承乾眼底。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殿内。
烛火之下,有几道身影倒映在纸窗之上。
“这两日,你陪同朕和父皇,一起前来翠微宫,我父子所言,你都是能听得到的。”李承乾低头,武媚娘的脸色微微一变,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不用担心,朕就是想问一问,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朕和父皇疏忽的地方。”
武媚娘略微迟疑。
“有什么话就直接说。”李承乾直接摆手。
武媚娘稍微松了口气,问道:“殿下,殿下一定要杀禄东赞父子吗?”
李承乾微微一愣。
武媚娘继续福身,说道:“妾身看陛下和殿下对禄东赞父子很重视,既然如此,何不在事情最后,留他们一命,让他们为大唐效力……至于如何为大唐和陛下,死心塌地的效力,妾身想来,陛下应该有办法才是。”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随即,他轻轻摇头,道:“他们害的父皇如此,不杀他们,朕心难安。”
武媚娘小心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从皇帝刚才一瞬间的停顿,她能够听的出来,李承乾是有点心动的。
但是,这两个人所犯的罪,实在太大了。
“好了,武才人回去吧。”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武才人这段时间伺候父皇,宫中月例加一倍。”
“多谢殿下!”武媚娘顿时忍不住满脸喜悦的福身,然后微微抬头。
李承乾没有说什么,直接转过身,看向远处的山岭。
武媚娘恰在这一刻抬头,李承乾的手指边缘,不经意的在武媚娘唇边划过。
一瞬间,武媚娘感到一阵轻微的战栗。
甚至福身弯腿,脚步都有一瞬间的站不稳。
“回去吧。”李承乾像是什么都没有感觉到一样,背对着武媚娘,抬头看向头顶的弯月。
……
如今刚到下旬,弯月挂在西天的半空。
似乎下面正对吐蕃方向。
吐蕃。
李承乾嘴里细细的琢磨着。
吐蕃是松赞干布一手建立的国度,他有自己的基本盘,吐蕃东南,最为繁盛的山南地区。
那个时候,他们还叫牦牛部,后来逐渐成熟,才改名吐蕃族。
之后逐渐的吞并唐古拉山脉以南的各个部落,才真正的强盛起来。
后来吞并香雄、苏毗、塔布、工布、娘布诸部,迁都逻些,这才定国吐蕃。
实际上吐蕃定国到现在不过十五年。
吐蕃族是松赞的基本盘,噶尔家族,就是吐蕃族比较普通的一个家族,但因为松赞对禄东赞的欣赏,这个家族才逐渐的崛起。
禄东赞能够成为吐蕃国相,除了松赞的信任,吐蕃族各个家族的支持才是关键。
一旦没了禄东赞,吐蕃族的这些家族,只要再推出一个人来,哪怕不如禄东赞聪英,但也足够稳住局面。
禄东赞死了,吐蕃不会立刻崩溃,甚至局面都不会恶劣多少,不过是松赞的脸面被李承乾狠狠的打上一巴掌而已。
吐蕃真正的凶险是在数年之后。
如果李承乾持续不停的压迫,吐蕃人必然会团结一心,但只要他给他们一点甜头,让他们放松,那么整个吐蕃族,恐怕立刻就会彻底松懈下来。
李承乾的心里,逐渐的形成了一整套让吐蕃彻底分崩离析的手段。
当然,前提是他在年底和吐蕃的战事中,获得胜利。
甚至是大胜。
第414章 武媚娘,武顺,姐妹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