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31节

  “呵呵!”

  ……

  嵩山山顶,李承乾站在北风中,远眺洛阳城。

  城池井然,清晰可见。

  李承乾稍微转身,看向李道宗,问道:“一切都查过一遍了?”

  “查过了,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李道宗拱手。

  “从今日开始,每日早中晚各查一遍。”李承乾神色凛然,自从徐师谟活着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敏锐的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在他掌控当中的隐秘。

  如果他真的自以为是,说不定他会死的很难看的。

  “臣领旨。”李道宗肃然拱手。

  “真人。”李承乾看向跟在侧后的潘师正,问道:“这些时日,真人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没有。”潘师正摇头,说道:“前些时日,前来嵩岳观祭拜的百姓不少,说实话,贫道能看顾的地方有限。”

  “嗯!”李承乾点点头,最后看向李道宗,说道:“王叔,父皇封禅前一日,尽可能多查几遍。”

  “是!”李道宗肃然拱手。

  “陛下!“潘师正站在一旁,躬身道:“到时嵩山少林寺那边,派人来询问,封禅之日,他们是不是可以派人过来?”

  “他们能过来这边做什么,诸礼中有天神祭祀,所以有道门诸位高功,佛门的人在天神祭祀时能做什么。”李承乾摆手,说道:“传旨下去,让他们用心的去准备七日佛道水陆法会,祭祀战场亡灵和天下无辜,不要乱想。”

  “喏!”李道宗微微躬身。

  “走吧,回长安!”李承乾转身,目光看向了眼前这条下山的唯一通道。

  山脚之下,长孙无忌坐在马车内,低声说道:“这一次的确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或许禄东赞他们没做什么手段,也或许他们的手段不在这里。”

  “还有六日了,舅舅!”李承乾抬头,说道:“禄东赞不管怎样,都难以掀起大的风浪,朕担心的是松赞。”

  “陛下的意思,是松赞可能会提前动兵?”长孙无忌顿时凛然起来。

  “嗯!”李承乾靠在马车上,眯着眼睛,一直到天津桥前,李承乾才突然睁开眼睛,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传令下去,从今日起,从鄯州,松州,到兰州益州,岐州汉中,所有前往吐蕃的渠道一步步全部封闭,朕要将他们的消息彻底闷死。”

  “喏!”长孙无忌认真躬身。

  “等吧,快了。”

  ……

  腊月二十三日,小年。

  御驾从长安而出,过定鼎门,然后从城东前往嵩山。

  禄东赞和噶尔·钦陵随在大队之中,朝着嵩山而去,他们的目光不时的落在前往的马车里。

  “今夜,不管多晚,成或不成,消息一定要送出去。”禄东赞神色严肃。

  “是!”噶尔·钦陵肃然点头。

  “天可汗啊!”禄东赞目光越过绵延群山,落在嵩山之上。

  他们的陷阱做的很隐蔽,除非是两个人,一个背着一个,同时踩上去,才会踩踏陷阱,跌入刀阵之中,之前不管怎样,都弄不塌陷阱,自然也就找不到陷阱。

  只要皇帝和太上皇两个人同时出事,吐蕃立刻就会以皇帝谋害太上皇,清君侧,替天行道的借口杀入鄯州。

  很快了,很快了。

  不知不觉中,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嵩山脚下。

  禄东赞虽然在稍后一些的地方,但是目光却始终紧盯着前面。

  就在和这个时候,皇帝率先从马车上下来,而紧跟着,从马上下来的,是太上皇。

  太上皇自己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禄东赞愣了。

  太上皇不是瘫了吗?

  但瞬间,禄东赞就面色一变。

  不好,这是个陷阱。

  赞普……

  ……

  通天河上,一排的船只被冻死在河面上。

  一名名吐蕃骑兵,从船上越过通天河,登陆通天河南岸。

  密密麻麻一看,起码有上万骑之多,甚至在后方,还有更多的骑兵赶来。

  而这里,已经是大唐地界。

  吐蕃大军,登上了大唐地界。

  远处的丛林之中,一名身穿黑衣的哨探趴在地上,远远的盯着这一切。

  直到两万骑兵全部过河。

  直到天下彻底的黑了下来。

  他才小心的从丛林后方退下,然后疯狂的朝着松州方向跑去。

  远处的通天河南岸的松赞,对此却一无所知。

第441章 李世民:朕的时代结束了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以自效。

  天地所命,功成事遂。

  ……

  嵩山山顶,祭坛之上。

  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后,面前的御案上,摆着玉石,五谷和牺牲。

  最重要的,是一封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的诏书。

  前方的铜鼎之中,无数的祭品在火焰的燃烧下,化作袅袅青烟,直冲天际。

  李世民的声音也随着青烟,逐渐的高昂。

  他的这封诏书中,记住了他自己一生的功业。

  从大唐开国,到贞观登基。

  依旧是熟悉的将玄武门一笔带过。

  之后是灭东部突厥,吐谷浑,高昌,收复辽东,治理天下,人口增长,国库丰盈,四夷宾服。

  甚至上下皆上尊号曰天可汗。

  李世民将他自己一生的功业,能够借助于嵩山之高告诉上苍的,他全部都说了。

  然而,他自己真正认为自己能够封禅的,是在自己年老之后,主动退位,禅让皇位于皇太子。

  这是他最为满意和自豪的

  皇太子诚孝。

  登基之后,为他这个太上皇举办了封禅大典。

  这事看起来有些荒唐。

  自古以来,哪有皇帝为太上皇举办封禅大典的事情。

  但是,他是李世民。

  他李世民就有资格封禅。

  李承乾这个刚继位的皇帝没有意见,甚至积极推动。

  天下百官,四方藩夷,全部都没有意见。

  甚至所有人都觉得非常合适。

  这才有了今日的封禅之事。

  封禅。

  封,祭天。

  在嵩山山顶,祭祀昊天和皇帝,以高祖皇帝李渊为配享,太上皇李世民主持献礼,皇帝李承乾为亚献,其他朝中百官和诸王为终献。

  头戴冕旒,身穿黑色衮龙袍,李世民一句句的念完祭词,最后一句“盛飨”之后,他长长的松了口气。

  侧过身,李世民看向一旁李道宗。

  礼部尚书李道宗上前,将放在皇帝面前圆盘大小的玉册封入祭坛之中。

  李世民最后将手里的高香,插入香炉之中。

  然后青烟杳杳。

  礼成。

  或者说,此番封禅,关于他的部分已经结束。

  明日,在嵩山山脚,要祭祀后土和神农,以太穆皇后窦氏为配享,以同安大长公主主持献礼,皇后为亚献,诸王大妃和诸公主为终献。

  这便是皇后和诸公主,王妃的事情了。

  后日,还要在朝觐坛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

  这些便是李承乾这个皇帝的事情了。

  ……

  李世民从登封台上走下,脚步平稳。

  李承乾和李道宗两人跟在身后。

  禄东赞站在无数外国使节和酋长中央,看到这一幕,牙都快咬碎了。

首节 上一节 431/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