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43节
刘仁轨收回目光,然后看向吐蕃骑兵的后方远处,他轻轻挥挥手。
一名士卒手举黑色三角旗,对着远处用力一挥。
下一刻,上千骑兵突兀的从远处山间冲杀了过来。
从吐蕃骑兵的身后冲杀了过来。
这批人,完了。
……
夕阳西斜,刘仁轨和段宝玄带着大量的骑兵沿黄河而回,兰州城下的厮杀大半已t停,只有西北角落里,还有一片激烈的拼杀。
刘仁轨抬头眺望,远处,一大片一大片的吐谷浑士卒跪地受缚。
还在厮杀的,是吐蕃骑兵。
上千步卒这个时候从兰州城北门,手端弩弓的冲了出来,朝着厮杀之地冲了过去。
刘仁轨心里明白,大战已经结束了。
“哎呀,好滑啊!”身旁传来段宝玄惊讶的声音。
刘仁轨下意识的低头,就见地上一片一条水带已经结冰。
“这是?”刘仁轨下意识的向上方看去,赫然就见远处的山道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水带出现,在冰冷的寒冬彻底结冰。
“兰州,鄯州!”刘仁轨瞬间目光上挑,看向鄯州方向,他已经彻底明白,是有人在上方开坝放水了。
他不知道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筑坝蓄水了,但是,他肯定,这就是李靖,张士贵,甚至是皇帝,这一战真正的杀手锏。
眼下兰州城下已经是如此了,鄯州城下又会是什么模样?
那里可是离青海湖很近的。
刘仁轨不由得微微打了个寒颤。
他转头看向段宝玄,说道:“走吧,去找虢国公!”
“是!”段宝玄神色收敛,然后带着手下人朝着兰州城而去。
兰州城头,西北道后军大总管、禁卫大将军、虢国公张士贵,目光眺望着远处厮杀的结束。
鲜血从道路上,流入了黄河之中。
“传令下去,尸体收拾起来,火化归葬。”张士贵刚刚吩咐下去,就看到刘仁轨和段宝玄两人上前。
“大帅!”刘仁轨拱手,说道:“下官奉命拦截黄河道上的吐蕃影子军,前后夹击,斩首一千五,有八百俘虏。”
张士贵微微皱眉,但随即就笑着点头道:“辛獠儿那里也是一样的战果。”
“是!”刘仁轨拱手,说道:“还没恭贺大帅,此战大胜!”
“应该是恭喜陛下!”杜凤举和钱九陇同时笑着走了上来。
“一战而定,斩首万余,俘虏万五,此战大胜,可直接报捷陛下!”张士贵平静的点头,然后看向刘仁轨说道:“在去年秋初,卫国公前往西北之前,就曾经和陛下有过密谈,最后定下水淹之法……正好去年水多,只是原本打算三月开战的,没想到现在。”
刘仁轨顿时明白了过来,三月的时候,春雨降落,积攒的水量会更多,冲击而下的战果也会更多。
当然,这样的水坝不止一处,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冲到兰州来。
“现在是稍微麻烦一些。”杜凤举看向山道上的积冰,低声道:“但是鄯州的吐蕃人和吐谷浑人,就更难逃了。”
“不麻烦。”张士贵淡淡的开口,说道:“靴子底上,马蹄下,绑一圈麻绳就是了。”
众人一愣,随即齐齐拱手道:“大帅英明。”
“兰鄯道的吐蕃人已经是瓮中之鳖,关键在于吐蕃赞普松赞他现在在什么地方,他的手下还有多少兵。”稍微停顿,张士贵说道:“还有卫国公那里,伏俟城又是什么情况,都需要了解。”
“大帅,下官请命,与席中郎将一起杀往吐谷浑。”杜凤举有些羡慕的看向下面已经在收尾的李德謇,屈昉,席君买和薛万备等人,这些人这一战的军功足够他们的爵位升一等了。
刘仁轨站在一侧,满脸愕然的看向杜凤举。
张士贵看到这一幕,诧异的问道:“怎么了。”
刘仁轨看向张士贵,下意识的开口道:“陛下口谕!”
一句话,群臣愕然,随即齐齐半跪下来:“臣等恭听圣训!”
第452章 长安报捷,槊杀赞普
长安城西,金明门。
一匹快马飞快地冲进城门,沿驰道上向皇宫狂奔,同时大喊道:“捷报,捷报,兰州捷报,禁卫大将军、虢国公张士贵,率麾下众将士兰州大战,一战斩首万五,俘虏两万,大战奏捷,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捷报声瞬间在整个长安城传扬开来,整个城中顿时一片欢腾。
一战斩首万五,俘虏两万,那就是三万五啊!
这一战,大唐胜了。
随即欢呼声已经在四面八方响起。
大唐的盛世,依旧在延续。
……
两仪殿中,李承乾看着手里的奏本,眼神闪烁。
兰州城下,准确的斩首数字是一万二千,俘虏数字是一万八千,总数是三万。
问题不在于三万还是三万五,而是这个数字和他们预计的数字有些对不上。
也就是说,在松赞的手里,还有五千人没有参战。
也就是说,在松赞的手里,还有将近两万的大军。
这一战远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奏报里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这一点,但是张士贵和刘仁轨的奏本都隐晦的提到了这一点。
“臣等恭贺陛下,初战报捷。”长孙无忌率先站出拱手,诸相,还有六部尚书齐齐拱手。
李承乾笑了,虽然有些隐患,但没有必要现在提。
“一切都是诸卿奋力。”李承乾笑着开口,说道:“传旨下去,长安城中宵禁取消三日,百姓狂欢,宫中送酒水三百坛出去。”
“谢陛下!”群臣笑着拱手。
这些年,宫中除了饮宴的时候用酒,其他时候,基本上也不大见酒,李承乾本身就不好酒。
上行下效,省出了不少。
“另外,需要派人去军前核实军功和慰劳。”李承乾神色稍微安定,说道:“诸卿看看,谁去一趟?”
群臣微微抬头,似乎有些诧异。
长孙无忌抬头,拱手问道:“陛下可是担心接下来的战事?”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高原征战,最可怕是高原瘴,刘仁轨出发兰州的时候,朕曾经告诉过他,关键时刻要提醒诸将高原瘴的事情,但是为免诸将躁进,还是派人去看一看吧。”
“陛下,臣去吧。”李勣站出拱手。
李承乾摆手,说道:“此番大战虽然初胜,但是高原之战,才是最终一锤定音的事情。
从兰州鄯州,到吐谷浑,然后苦海柏海,甚至可能会杀到通天河,一路一千多里,粮草运输是要事,所以不能疏忽,英国公还是留在长安吧。”
“喏!”李勣拱手,然后退回班列。
李承乾看向崔敦礼,说道:“崔卿!”
“陛下!”崔敦礼站出拱手。
“让兵部侍郎韩瑗去吧。”李承乾笑笑,说道:“他阿耶颍川县公和虢国公,巢国公当年都是并肩沙场的同僚,去了好说话些。”
“是!”
“告诉他,上高原的士卒一定要以鄯州士卒为主,杀入高原之后,从曲沟开始稳步向前,同时联系卫国公,以策应卫国公为主。”李承乾轻轻抬头,说道:“卫国公手里的士卒,在沙州训练了好几个月,厮杀不成问题。”
“喏!”崔敦礼躬身拱手。
李承乾笑笑,说道:“此番大战,朝中上下谋划了近半年,松赞急切而来,败是注定的,只需注意谨慎,大胜无碍!”
李承乾说的轻松,但是群臣心里已经警惕起来。
这一战大胜是必然,真要出了什么问题,就是谁不谨慎,谁要背锅的事情了。
“臣等谨遵圣谕!”群臣齐齐拱手。
“大战获胜已经是必然,关键是如何收尾。”李承乾看着众人,说道:“这一战,朕与诸卿设计的便是在兰州初胜,吐谷浑大胜,然后通天河绞杀松赞,但仅此而已,我们还没有做好一战而灭吐蕃的诸方准备,接下来该如何收场,确保能获得最大的胜益,诸卿回去想想。”
“喏!”
“好了,今日大胜,宫中大宴,不醉不归。”李承乾直接挥手。
“臣等恭贺陛下大胜,大唐大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酒意终究是有些上头。
李承乾躺在御辇上,脸上带出一丝喜意。
这一战只要小心,不被人翻盘,获胜是必然的。
毕竟现在军前大帅不是薛仁贵。
而且前后算计,这一战的投入基本全部都能收回来。
但是李承乾还是不让自己太欢喜,中场崩盘这种事情,他不想看到。
松赞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谁知道他有没有什么后手。
会不会从苏毗和羊同,还有吐蕃本土再调兵过来,这一战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御辇在宜星殿落下,李承乾迈步走入。
一身大红襦裙的崔鸾立刻上前,和两名侍女,一起搀扶住李承乾。
“陛下今日怎么喝这么多啊!”崔鸾赶紧扶着李承乾到内殿短榻坐下,然后让一对双胞胎侍女欢欢和喜喜,去准备醒酒汤。
“今日军前大胜,朕高兴一些,和诸卿就一起多喝了几杯。”李承乾稍微靠后,然后仰头轻声道:“爱妃,你知道朕有多恨松赞吗,他是个小人,求娶他人为妻,他人不肯,他就派兵逼迫,逼人家嫁公主,他还将手伸进人家国中,掠夺财富,真是小人啊。”
“是!”崔鸾服侍李承乾喝下醒酒汤,也有些明白了过来。
皇帝说的,其实是文成公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