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51节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若是父皇当朝,舅舅和房相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那些人会对父皇和大唐充满感恩,但朕不是父皇,若是只施恩德,而没有权威,恐怕不会起到舅舅和房玄龄所期望看到的结果的。”
异族人,畏威而不怀德。
李承乾新皇登基,即便是在高句丽大胜,但从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的对话中能听说,他们对他没有多少敬畏。
一味的宽容施恩不是办法。
“让卫国公派医官到通天河,能救就救,救不了就让他死了也没什么。”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等到了长安,全部关进刑部大牢,依律定罪,该判死判死,朕这里绝不宽容。”
长孙无忌目光一挑,低声道:“陛下是想由太上皇额外施恩。”
“他们会敬畏父皇的。”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而且这样,朕心里也能过得去,不过具体怎么施恩,还是要看父皇怎么说……父皇要让他们死,那他们就都得死,一个也活不下。”
第460章 李世民:叫天竺法师来
甘露殿中,长孙无忌跽坐在御榻之下。
他对着坐在御榻上的李世民拱手道:“圣人,臣以为到时由圣人下诏,免禄东赞和噶尔·钦陵死罪,然后令噶尔家族献一女为皇帝后妃,如此,诸事可解。”
“让禄东赞嫁一个女儿给皇帝?”李世民有些惊讶的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陛下心中对禄东赞恨意极深,加上禄东赞对松赞极为忠诚,所以陛下是不会用他的,哪怕圣人降旨,让陛下留禄东赞一命不死,陛下也会将他永远囚禁,不会放过他的。”
李世民轻轻点头。
“但是,对于噶尔·钦陵,陛下对他就没有那么多深仇,所以愿意用他。”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可若是禄东赞始终为陛下囚禁,噶尔·钦陵如何又愿意全心为大唐效力呢,所以,臣以为婚约之事,是可以两全其美解决此事的唯一方法。”
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问道:“你还是想用禄东赞。”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禄东赞虽文记浅薄,但性情明毅,讲兵训师,雅有节制,松赞吞并诸羌,雄霸吐蕃,多赖其谋,此人若是能为大唐所用,那么便能够效仿圣人,延续贞观盛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轻轻琢磨,最后他看向长孙无忌,认真问道:“皇帝想要的,是禄东赞的忠心,如此种种最后,他能够给皇帝忠心吗?”
“能。”长孙无忌很肯定的点头,说道:“陛下英明勇略,灭吐蕃不过是时间而已,吐蕃夷灭,禄东赞没得选,而且他的家人很快也会被送到长安来。”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最后他轻叹一声,说道:“一个不够,让噶尔·钦陵想办法,多送几个女子给皇帝,妹妹也好,女儿也罢,那么是族人也好,起码要消磨掉皇帝心中的所有恨意。”
“臣明白。”长孙无忌拱手,起身之间已经带起来一丝轻松的笑意,然而他却没有听明白。
李世民在所有恨意四个字上,话音重了许多。
……
李世民微微低头,然后转口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朝堂上的事情,皇帝决断就好,朕已经闲散了,等下个月十五之后,朕就要再去翠微山休养了。”
“如今吐谷浑战事已了,臣会让工部和少府抓紧时间将吐谷浑的树木运到长安来。”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笑着说道:“西昌州和廓州之间有大片山林,以前碍于吐谷浑不好开采,如今都入大唐领地,正好可以开采下来,运到长安修大明宫。”
这一战,大唐击败了十万吐蕃大军,同时将东吐谷浑的一半纳入了大唐领土。
群臣之间没有多少反对的。
一来是素和贵部实在太恶心了,这么多年和大唐作对,大唐屡次要出手对付他,却都被慕容氏给挡了下来,这一次他们直接攻入鄯州,正好给大唐借口,将他们一举剿灭,整个朝中人心畅快。
二来便是素和贵所在兴海,那是玛吉雪山之下最肥美的一块草场,还有和河州廓州交接之处的大量矿山。
那里紧邻黄河,只要运下来,就能顺着黄河运往兰州。
到了兰州,上岸,过百里抵达定西,然后就可以顺渭水而至长安。
不管是木材,矿产,还是盐,牛羊马匹,都能源源不断的运到长安来。
大战胜利之后,户部,少府,太府的那些人,几乎全都要乐疯了。
连带着整个中枢,整个长安,所有百姓都无比欢喜。
这一切都意味着到了年中秋后,长安百姓的生活成本,将降低一大截。
“等到大明宫修好之后,陛下便不用再在来回奔波了。”长孙无忌看向李世民满脸诚恳。
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心中却是不由得暗暗叹息一声,说道:“皇帝初登基,虽说天下稳定,但是今年还是有必要到洛阳去一趟的,你记得提醒一声。”
“是!”长孙无忌低头拱手,虽然心中有所不解,但还是习惯性的回去再想。
“对了,舅舅前些天过来,说了四郎的事情。”李世民笑笑,说道:“皇帝登基,东宫不少人都调入朝中,而他却依旧还是太子通事舍人,心中颇为有些烦躁。”
“陛下对他另有想法吧。”长孙无忌眨了眨眼睛,说道:“四郎他从太子通事舍人,调任太子舍人,根本没有几年,资历还差的很远,陛下现在让他在东宫留任,也是想多给他几年资历,急着调任做什么。”
“年轻人嘛,总是好高骛远。”李世民摇摇头,说道:“过些时日,你找个人,让他去劝劝四郎。”
“是!”长孙无忌拱手。
……
李世民站在甘露殿前,看着长孙无忌的身影消失在甘露门下,心中不由得叹息一声。
一阵“吱呀吱呀”的声音在后面响起。
武媚娘推着轮车在李世民身后停下,李世民这才顺势坐了下来。
“朕刚才和赵国公的对话你都听见了吧?”李世民侧身看向武媚娘。
武媚娘躬身道:“是!”
“你觉得高家四郎的事情,赵国公会找谁去劝?”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要么是秘书监,要么是吏部的人。”武媚娘略微沉吟,说道:“吏部侍郎官位太高,某个吏部员外郎可能最合适。”
“那也是吏部侍郎的人啊!”李世民摇摇头,目光看向前方,也不知道想了什么。
突然,李世民转头看向武媚娘,说道:“明日去请玄奘法师和那逻迩娑婆寐法师入宫,朕心中有一些挂碍,想要听一听佛祖的看法。”
“喏!”武媚娘低身福身。
……
两仪殿中,长孙无忌从偏殿而入。
正坐在御榻上,和司农少卿相里玄奖说着什么的李承乾,立刻转身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怎样,父皇答应了吗?”
“圣人已经答应。”长孙无忌拱手,说道:“三法司定罪之后,圣人会下旨特赦。”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叹声说道:“难为父皇了,别人构害于他,他还要为了国祚,宽容了他人。”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惊讶的抬头。
两侧殿中,“沙沙”落笔的声音在不停的响起。
今日值殿的是起居郎许敬宗。
“父皇仁德,是朕效仿的榜样。”李承乾笑笑,说道:“舅舅,朕正在和相里爱卿谈今日春种之事,舅舅也一起听听吧。”
“喏!”长孙无忌拱手,然后在李承乾的示意下,在一侧跽坐下来。
李承乾看向相里玄奖,继续说道:“相里爱卿,这几年太常寺在天下各地的农种改良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几年下来,新的问题应该已经出现了。”
“是!”相里玄奖拱手,说道:“启奏陛下,不少地方的确呈送了不少的公文上来。”
“医家有言,十步之内必有解药。”李承乾抬手,说道:“农种之事出了问题,解决之法,必然是在常年耕作的百姓手里,所以,派人去地方统计搜选可用的解法,若是有效,朝中可赐予丝绢钱粮,甚至于天下有大用的,可赐予勋爵。”
“喏!”相里玄奖肃然拱手。
皇帝因农事赐予百姓勋爵并不罕见,秦时律法便是如此,到了前汉,汉文帝也多有此行。
不过之后随着世家侵田越多,这种事情反而少了很多。
前隋隋文帝和高祖皇帝,还有太上皇都有过类似的举措,不过极少极少。
“先从关中开始吧,毕竟关中农田改良之事做的最早。”李承乾看向一侧的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觉得呢?”
长孙无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些走神。
不过李承乾一叫他,他就回过神,看向李承乾道:“臣觉得可以。”
“嗯!”李承乾点点头,对着相里玄奖道:“便如此做吧,对了,这样的小奖小励,告诉地方的州县,就不要欺压百姓了。”
“喏!”相里玄奖拱手。
“从关中开始,再到河洛,乃至于天下,农种改良的事情,再来一遍。”李承乾目光深深的看向相里玄奖。
相里玄奖心里一震,随即拱手道:“臣明白。”
李承乾淡淡的摆手,相里玄奖立刻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点头,相里玄奖这才躬身倒退着走出两仪殿。
……
等到相里玄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眼前,李承乾侧身道:“武水县伯。”
左千牛卫大将军常何站出拱手道:“陛下!”
“传令下去,让千牛卫盯着一点这些人,若是有人贪夺这里面的功劳,不必动作,记下名字,然后交给吏部,对这些人背后家族的州县官吏,全部加一等考核。”李承乾眼神微眯。
“臣领旨。”常何拱手,然后转身大踏步朝着殿外走去。
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平静的问道:“舅舅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的目光依旧在大踏步的离开的常何的身上。
常何对皇帝命令执行的果断让他心惊。
听到李承乾所问,长孙无忌转身道:“陛下所言无差,有人敢谋夺他人的东西,依仗的还是父祖余荫,如此,他们的父祖便有管教不严之责,于他们父祖身上惩罚回来,正合其理。”
“朕还会以为舅舅会说朕行事不大气呢。”李承乾轻轻笑笑。
“陛下初登基,为了天下稳定,行事绵柔一些,也是在所难免的。”长孙无忌轻轻公审。
“那好,此事就劳烦舅舅和吏部多说一声了。”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微微颔首。
“喏。”长孙无忌起身道:“如此,臣告退。”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
走出两仪殿,长孙无忌不由得的松了口气。
回过身,他轻轻看了两仪殿方向一眼。
皇帝的行事风格和太上皇很不一样。
说不好听点,是阴损。
说好听点,是绵柔,是润物细无声。
但不管怎样,皇帝有他自己的行政风格,甚至就连长孙无忌他自己,一个不小心,也会跌入到皇帝的算计当中。